資源簡介 《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是人音版音樂教材第六冊第2課內容,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童歌曲.歌詞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畫個圖畫比一比”的情景創設,展現了小朋友們的豐富的想象力和用畫筆表達愛祖國的純真心靈。歌曲是單二部曲式,主要采用平穩級進的手法,加上間奏的運用,使得旋律在平穩中略帶活潑,體現了小朋友們天真可愛的音樂形象。【學情分析】由于三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我們應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在音樂方面,三年級的學生節奏、節拍、音準都是非常不穩定的,所以在教授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狀態,開展自主合作,培養集體觀念,建立一定的信心。【教學設計思路】本課以“愛祖國”為主線,設計了看、聽、辯、說、比、創六個環節,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輕松、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用優美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真摯情感。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聽、辯、說、比、創等手段引導學生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3.知識與技能:體驗二拍子、解決八分休止符,能為歌曲進行歌詞的創編。【教學重點】能輕松、活潑、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教學策略】采取看視頻、說感受、聽歌曲、辯對錯、創歌詞等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感知音樂。【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準備】鋼琴、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部分(2-3分鐘)1、師生問好。2、欣賞《厲害了我的國之大美中國篇》并請同學談感受。【設計意圖】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為教唱作鋪墊和新課的熏陶!新課部分(29分鐘)(一)初聽歌曲(9分鐘)1.根據之前視頻里的離日常生活較遠的事物和歌曲中熟悉的事物作對比來說一說“愛國”。2.朗誦歌詞并提問:怎樣才能朗誦的更好聽呢?(強調節奏是歌曲的靈魂,節奏在歌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3.師生一起拍節奏再次朗誦歌詞,和之前的朗誦進行對比,體會節奏在歌曲中的重要性。4.猜一猜:師生合作,教師和學生在同一節奏里,教師根據出示的三條節奏型,讓學生聽辨。5.教師彈旋律,學生順節奏。(二)再聽歌曲(20分鐘)1.從感受情緒不同切入,感受歌曲旋律的跳躍性和連貫性。教師帶領學生體驗旋律的跳躍性和連貫性。“我們”時雙手放到前胸上,“我們愛你”雙手打開,頭稍稍的左歪或者右歪。2.解決八分休止符教師和學生一起,雙腳微微分開,有韻律的踮腳尖,體會八分休止符的干脆、干凈。循序漸進,多次練習,從“啊—啊”到歌譜再到歌詞。3.唱全曲并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歌曲聽起來更好聽呢?生思考,得結論:要有強有弱,不能一直是一成不變的咬字和發聲。教師示范兩種演唱,以歌詞“畫個圖畫比一比”為例。通過手勢和聲音表示是直直的演唱通過手勢和聲音表示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生聽辨出b比a 要好聽的多。繼續請同學在歌曲中找出還可以有強有弱的句子,并加以練習,鞏固對強弱的控制。教師彈琴,學生加動作演唱全曲。拓展提高(5分鐘)1.《我來畫祖國》結合身邊熟悉的事物給歌詞填空。畫( ),( )在( )里,畫( ),( )在( )里,你畫太陽,我畫國旗,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教師伴奏,學生演唱自己填的詞。2.出示敘利亞戰爭的圖片。警示學生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在偉大的祖國保護下才得來的,所以應該珍惜當下,熱愛祖國,最后大聲說出對祖國的愛。課堂小結:(1分鐘)了解了節奏在歌曲中的重要性怎樣唱歌才能聽起來更好聽(強弱對比)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小小詞作家珍惜當下,熱愛和平,愛我們的祖國。【教學反思】音樂課程標準要求以審美為中心,要求學生通過聆聽、表現、創造等感受音樂的內涵和美的情感。我以“愛祖國”為主線,設計了看、聽、辯、說、比、創六個環節,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本堂課經過我深思熟慮的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通過反思我覺得每次活動的形成和開展都必須經過仔細推敲和琢磨。將自己每次的設想都拿來嘗試一下,對比學生接受的效果是否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學生能否通過某種方式掌握知識點,又能有趣的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導入我就通過帶領學生去欣賞祖國的山山水水,人文事物,為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做好鋪墊,教學中根據主題句:“祖國祖國我們愛你”一句,解決八分休止符,通過對比聆聽,學生自己發現了八分休止符有停頓、跳躍的作用,根據學生發現,用閉一口氣的方式讓學生模仿解決。由于歌曲是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單二段體結構,所以我通過不斷的聆聽和感受旋律的活潑和連貫性,學生就能通過不同情緒區分歌曲的段落,并學唱歌曲,學唱過程中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扎實的開展歌曲的學習。熟悉歌唱歌曲后,學生通過自己的知識創編歌曲的第二樂段,并展示了各自的作品,這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培養學習興趣上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顯得稚嫩,以后一定會繼續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給孩子們帶去最愉悅的音樂體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