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八上期末復習專題5 簡單電路基礎(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八上期末復習專題5 簡單電路基礎(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上期末復習專題5 簡單電路基礎(講義)
知識點一、電荷與電流
1.摩擦起電:(1)物體之間的摩擦會使一個物體上的電子轉移另一個物體上,得到電子的那個物體 就帶負電了,另一個失去電子的物體就帶等量的正電,這種現象稱為摩擦起電。這些物體所帶的電荷叫靜電。
(2)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這就是摩擦起電的現象。其實質是電荷的轉移。
(3)兩種電荷: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規定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用 皮毛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
2.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電流與電路:(1)電流:①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流可以由正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也可以由負電荷(如電子)定向移動形成,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也會形成電流。
②電流的放向:A、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B、電路中的電流方向:在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的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在電源內部,電流從負極流向正極。
(2)電路:①電路基本組成: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完整 的電路應包括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四種電路元件,缺一不可。
②電路的元器件:
電路組成元件 作用 舉例
電源 提供電能的裝置,它工作時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 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
用電器 用電來工作的設備,它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電燈,電視機,電冰箱,空調。
開關 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起控制用電器的作用。 拉線開關、撥動開關,閘刀開關。
導線 將電源、用電器、開關連接起來形成讓電荷移動的通路。 金屬導線導線的外殼包一層塑料,橡膠等絕緣材料。
(2)電路的狀態:①通路②開路(斷路)③短路
2.電路圖:(1)電路元件符號
(2)電路圖:用元件符號代替實物表示電路的圖稱為電路圖。
(3)電路的連接方式:
項目 串聯 并聯
定義 把原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把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電路。
特征 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斷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 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電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開關作用 控制整個電路。 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
電路圖
(2)干路和支路:①分支點:在并聯電路里,并聯用電器的連接點。
②干路:從電源的兩極到兩個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
③支路:兩分支點之間的電路。
1. 識別串并聯電路的常用方法
電流分析法 電流方向是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則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并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并叫混聯電路。
斷開法 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并聯。
節點法 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中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就可以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觀察結構法 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并聯。
知識點二、電流的測量
1.電流強度: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用字母I表示。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線某一截面的電荷的多少。
2.單位:安培,簡稱安,符號A。常用的電流單位還有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3.測量儀器:電流表,用表示。
4.電流在電路中的特點:(1)串聯電路電流特點: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表達式
(2)并聯電路電流特點: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個支路電流之和。
表達式
知識點三、電阻
1.導體與絕緣體:(1)導體: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鹽類的水溶液都是 導體。(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橡膠、玻璃、瓷、塑料、油和干燥的空氣都是絕緣體。(3)導體和絕緣體不是絕對,有些絕緣體在條件改變時,會變成導體。
2.半導體: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一類物質叫半導體。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是硅和鍺。半 導體主要應用于電子工業,如制造電腦、電視機。
3.金屬導電微觀解釋:(1)金屬內部原子核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而大量的電子能夠自由移動,它 們 能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所以金屬能導電。
(2) 絕緣體不導電是因為絕緣體中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4.電阻:(1)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阻礙作用越強電阻就越大。
(2)電阻的符號:用R表示電阻。
(3)電阻的單位: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為Ω。比歐姆大的單位有千歐(kΩ)、兆歐(MΩ)。1kΩ=1000Ω,1MΩ=1000kΩ
5.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利用公式,根據公式,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長度以及橫截面 積有關。
6.變阻器:(1)可以改變電阻阻值的電阻器叫變阻器。
(2)電阻器的日常應用:調光器改變燈的亮度,音量控制器改變音量大小,電動汽車改變行車速度。
(3)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是靠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有效長度來改變電阻大小的。
(4)滑動變阻器的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知識點四、電壓的測量
1.電壓:(1)電壓的作用:使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電壓用字母U表 示。
(2)電壓的單位:伏特,簡稱伏(V),常用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3)常見的電壓值: ①一節通干電池的電壓:1.5V。②一只蓄電池的電壓:2V。③對人體的安全電壓:≤360V。④家庭照明電路電壓:220V。⑤工廠動力用電電壓:380V。
2.電壓的測量:電壓表,符號是:。
3.電流表與電壓表的比較
異同點 電流表 電壓表
異 符號
連接 串聯 并聯
直接連接電源兩端 不能 能
量程 0-0.6A,0-3A 0-3V,0-15V
每大格 0.2A,1A 0.1V,0.5V
每小格 0.02A,0.1A 0.1V,0.5V
電表電阻 很小,幾乎為零,相當于短路。 很大,相當于開路(斷路)。
同 使用前調零;讀數時看清量程和每大(?。└翊淼臄抵担浑娏饔烧泳€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被測值不能超過最大測量值。
4.串并聯電路電壓特點
(1)串聯電路電壓特點: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總等于各串聯導體兩端電壓之和。
表達式:
(2)并聯電路電壓特點:并聯電路中干路兩端和支路兩端電壓都相等。
表達式:
知識點五、歐姆定律
1.控制變量法: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系;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流,研究電 流隨電阻的變化關系。
2.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電路圖:
3.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在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中的電阻成反比。
4.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5.公式:(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6.伏安法測電阻(1)原理:變形:
知識點六、電路分析
1.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特點 電路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電流 內容 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公式
電壓 內容 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和電源電壓相等。
公式
電阻 內容 串聯電路總電阻等于各串聯導體的電阻。 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導體的電阻的倒數之和。
公式
分配 內容 電壓分配:串聯電路中各電阻兩端的電壓與其電阻成正比。 電流分配:并聯電路各支路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公式
重點題型精煉
題型一、電荷及其作用
1.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尺能”吸”起紙屑。下列現象中”吸”的科學原理與其相同的是( ?。?br/>A.擠壓后的塑料吸盤”吸”在瓷磚上 B.削平的鉛柱擠壓后會”吸”在一起
C.干手搓開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駛的汽車的窗簾被”吸”出窗外
2.有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甲球帶正電。將甲與乙、丙靠近時,他們相互作用的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乙球可能帶負電,丙球一定帶正電
B.乙球一定不帶電,丙球可能帶負電
C.乙球一定帶負電,丙球可能帶正電
D.乙球可能不帶電,丙球一定帶負電
3.用鋼鋸條鋸開一塊泡沫塑料時,鋼鋸條上沾有較多泡沫屑,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固體之間的相互摩擦可能產生靜電
B.此現象說明帶電物體可以吸引輕小不帶電物體
C.泡沫屑與鋼鋸條帶有異種電荷從而相互吸引
D.摩擦起電的實質是相互摩擦的物體間發生了電荷的轉移
4.如圖在“靜電章魚”實驗中,用毛皮分別摩擦塑料絲和塑料管,把塑料絲往空中拋出后再將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時塑料絲向四周張開,靜止在空中,形狀像“章魚”。毛皮的失電子能力大于塑料,下圖可用來表示它們電荷分布情況的是( ?。?br/>A. B. C. D.
5.科學課上,老師利用塑料管和塑料絲演示了“靜電章魚”實驗,如圖,整個塑料絲彼此張開,看似章魚。同學們討論形成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br/>A.應使用不同材質的毛巾分別摩擦塑料管和塑料絲
B.實驗中塑料絲因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彼此分開
C.“章魚”在空中靜止是因受到重力和浮力相互平衡
D.要使“章魚”上升,則要增大塑料管與它之間的距離
6.如圖甲是某車載空氣凈化器,其工作過程如圖乙所示,受污染的空氣被吸入后,顆粒物進入電離區后帶上某種電荷,然后在集塵器上被帶電金屬網捕獲,再通過復合過濾網使空氣凈化,其中帶電金屬網捕獲顆粒物的工作原理是   。
7.關于靜電學的研究,科學家們經歷漫長的探究過程.
材料一:公元前585年,泰勒斯發現用毛皮摩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絨毛等輕小物體。
材料二: 1746 年-1752年,“電學之父”富蘭克林在研究靜電現象時,有如下發現:
①帶有電荷的尖銳導體之間容易產生電火花。
②用風箏收集的雷電(天電),它可以產生一切摩擦電(地電)所能產生的現象。
③手摩擦玻璃瓶后,兩者帶不同電荷:當兩者再次接觸后,電荷抵消不再帶電.
(1)小明將摩擦過的琥珀靠近帶負電荷的小球,現象如圖所示,請判斷琥珀所帶電荷種類是   。
(2)某同學基于富蘭克林發現進行了推測,其中合理的是____(可多選) .
A.物體的尖端可能容易放電 B.地電和天電本質是一樣的
C.摩擦會產生電荷 D.只有摩擦才能使物體帶電
E.帶不同電荷的物體接觸后可能會發生電荷轉移
8.某興趣小組探究影響帶電小球之間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時發現兩個帶電小球之間的作用力非常微小,用實驗室中的測力計難以測量,于是該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如圖所示) 搭好裝置后,A B金屬球之間的距離r=24厘米,讀出迷你天平的示數為5.000克,用起電機使金屬球A B帶電,讀出迷你天平的示數,然后通過可滑動鎖定裝置改變A B金屬球之間的距離,讀出迷你天平的示數,記錄在下表
球心距r/厘米 24 22 20 18 16 14 12
迷你天平的示數/克 5.010 5.013 5.015 5.018 5.024 5.031 5.042
(1)本實驗用    來反應兩個帶電小球之間的作用力的大小
(2)根據以上信息,請判斷兩帶電小球帶的是同種電荷還是異種電荷    
(3)本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   
題型二、簡單電路
9.在擊劍比賽中,當甲方運動員的劍擊中乙方的導電服,乙方頭盔上的指示燈就會亮起;當乙方運動員的劍擊中甲方的導電服,甲方頭盔上的指示燈就會亮起。運動員手中的劍相當于”開關”,則選項中能正確反映上述比賽原理的電路圖是( ?。?br/>A.B.C.D.
10.小金因疫情居家隔離,常常鍛煉身體控制體重,他利用某壓敏電阻R及相關電路元件設計身高體重測量儀(如圖甲所示)的測量電路,壓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F要求用電壓表、電流表分別顯示身高和體重的大小,且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隨身高、體重的增大而增大。下列電路設計最合理的是( ?。?br/>A. B.C. D.
11.一種多用智能鎖可以設置密碼、指紋和機械鑰匙二三種開鎖方式。密碼識別成功時S1閉合,發聲器S發出聲音,電動機通電開鎖;指紋識別成功時S2閉合,發聲器S發出聲音,電動機通電開鎖。機械鑰匙則直接開鎖,與電路無關。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 ?。?br/>A.B.C.D.
12.指紋鎖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它的”鑰匙”是特定人的指紋S1,磁卡S2或應急鑰匙S3,三者都可以單獨使電動機工作而打開門鎖,則下列電路圖中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13.圖甲是一種新型“水溫感應龍頭”。當水流溫度低于50℃時,感應開關S1閉合、S2斷開,僅綠燈照亮水流;當水溫達50℃及以上,感應開關S1斷開、S2閉合,僅紅燈照亮水流。下列電路設計能實現該功能的是( ?。?br/>A.B.C.D.
14.如圖甲是某身高體重測量儀,當體檢者站在臺面上時,能自動顯示其身高,體重。
(1)若體檢者質量為60千克,雙腳與臺面的接觸面積為0.05米2,則他對臺面的壓強為    帕。
(2)小明利用某壓敏電阻R及相關電路元件設計身高體重測量儀電路,壓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現要求用電壓表、電流表分別顯示身商和體重的大小,且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隨身高、體重的增大而增大。下列電路設計最合理的是 。
A.B.C.D.
題型三、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關系
15.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S1、S2,電流表、燈泡L1和L2均能正常工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開關S1閉合,S2斷開,電源外部電流流向為a→b→c→d
B.閉合S1、S2中任意一個開關,都會有燈泡發光
C.開關S1、S2都閉合,燈泡L1和L2并聯
D.開關S1、S2都閉合,通過燈泡L1的電流一定大于通過燈泡L2的電流
16.小希在測量并聯電路的電流時,閉合所有開關,用電流表先后測出1、2位置的電流,其電流表示數分別對應圖甲、圖乙,則通過L2的電流大小為(  )
A.0.64A B.0.8A C.1.6A D.1.76A
17.如圖所示,甲、乙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兩根導體,將它們并聯后接入電路。若這兩根導體兩端的電壓分別為U甲、U乙,通過它們的電流大小分別為I甲、I乙,則有(  )
A.U甲>U乙 I甲=I乙 B.U甲C.U甲=U乙 I甲>I乙 D.U甲>U乙 I甲=I乙
18.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已知電阻R2的阻值為10Ω,合開關S1、S2,電流表A1的示數為0.5A,A2的示數為0.3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源電壓為5V
B.電阻R1的阻值為15Ω
C.通過電阻R1的電流為0.5A
D.若斷開開關S2,電流表A1的示數變大
19.小科利用如圖電路探究串聯電路的特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該電路是為了研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
B.實驗中應換用不同規格的燈泡進行多次實驗
C.實驗測得的數據關系是UAC=UAB+UBC
D.若BC間無電壓表,測BC間電壓時只需將A點改接到C點即可
20.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時,連接的電路圖如圖甲所示。小明在電路接通后發現,電流表A1的偏轉情況如圖乙所示,電流表A2的偏轉情況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br/>A.A1的偏轉角度比A2小,可能是電路未接通之前,有個電流表的指針不在零刻度
B.A1的偏轉角度比A2小,可能是兩個電流表都不準
C.A1的偏轉角度比A2小,可能是電流每流過一個用電器,電流都會減小一點
D.A1的偏轉角度比A2小,可能是兩個電流表的量程不同
21.如圖甲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不變,圖乙是小燈泡L和定值電阻R1的電流與電壓關系的圖像。 當只閉合S1、S2時,電壓表示數為2V;當只閉合S2、S3時,電壓表示數為4V。電源電壓U=   V,R2=   Ω
22.小文在探究“小燈泡電功率與電壓關系”的實驗時,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電源為 3 節新干電池,閉合開關,觀察并記錄實驗數據。
(1)圖乙是小文在一次測量中電壓表V1指針位置,其示數為
   伏。
(2)實驗中小文發現兩只小燈泡亮度差不多,接下來應該如何操作才能完成探究?
(3)一段時間后,小文發現電壓表V2無示數,電壓表V1仍有示數,根據此現象,判斷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
題型四、導體和電阻
23.每年都有釣魚者不小心將魚竿觸碰到高壓線而觸電身亡的事故發生。劉強查閱資料后對同學們講:有一種碳素釣竿的導電性為1.5×10-3Ω/cm(每厘米的電阻值為1.5×10-3Ω),10m長的釣竿若觸碰到10kV的高壓線,那將萬分危險!根據上述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劉強所言的10m長的該款碳素釣竿若觸碰到10kV的高壓線,高壓線與握手處之間的釣竿
電阻不足2Ω
B.劉強所言的10m長的該款碳素釣竿若觸碰到220V的民用電是安全的
C.若釣竿觸碰到高壓線發生觸電事故時,釣友應迅速奪下釣竿
D.魚塘的水含雜質較多,但釣線一般是尼龍線,這種釣線在水中浸泡后被甩到高壓線上應該
沒事兒
24.如圖所示,線路板.上的三根合金絲長度均相同,①和②粗細相同但比③細,小余用該裝置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本實驗通過比較電燈的亮暗來比較電阻的大小
B.探究電阻大小與導體材料是否有關,應選合金絲①和③
C.探究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是否有關,選合金絲
D.電路中再串聯一個電流表,可更準確地比較導體電阻大小
25.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是一項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式與電路圖相對應的是(  )
A.B.C.D.
26.如圖所示,AB和CD均為鎳鉻合金線。本實驗中,通過觀察   ,可以比較出合金線電阻的大小,這種研究方法叫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轉換法”)。這個實驗裝置研究的是電阻大小與導體   的關系。
27.為減少碳排放,我國大力推行電動汽車。電動汽車中電動機的轉速由電流大小控制,工作原理如圖。利用旋鈕變阻器實現對轉速的控制,圖中O、E、F為變阻器的三個接線柱。
(1)變阻器上旋鈕滑片的材料應選用    。(選填 “導體”或“絕緣體”)
(2)車速儀可由電路中的電流表改裝。駕駛員踩下“油門”,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此時車速
儀示數變大。如果接線柱M接0點,則接線柱N應該接圖甲中   點。
題型五、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28.如圖是一個簡易身高測量儀的工作電路示意圖。電源電壓6V保持不變,電壓表的量程為“0-3V",R1=20Ω,R2是一根長為80cm的均勻電阻絲(規格0.5Ω/cm,A、B為R2的兩個端點)?;琍可在豎直放置的R2上滑動,被測者身高不同,電壓表示數也會不同,在電壓表的刻度上標注相應的身高值,改裝完成后,便可測量身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正常工作時,電路中的電流大小與被測者的身高無關
B.正常工作時,被測者的身高越矮,電壓表的示數越小
C.如果用量程為“0-0.6A”的電流表代替電壓表,身高的測量范圍會縮小
D.為了保證電壓表不超量程,滑片P與B端之間的距離最大為60cm
29.在圖(1)的電路中,R0、R1均為定值電阻,R1= 4Ω,電源電壓U保持不變,在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由a端移動到b端的過程中,電流表A1、A2的示 數I1與I2對應關系所得到的完整圖線如圖(2),其中C點位圖線最低點,對應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為1.0A和0.5A,A點對應的橫坐標為0.75A,則選項錯誤的是( ?。?br/>A.電源電壓U的大小為6V
B.滑動變阻器R的最大阻值小于8Ω
C.圖2中B點對應的縱坐標為0.75A
D.圖2中A點對應的縱坐標為0.75A
30.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R0=10Ω。當S1、S2、S3閉合時,定值電阻R0消耗的電功率為3.6W,燈泡L恰好正常發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斷開開關S1,小燈泡會變亮
B.向右移動滑片P,小燈泡會變暗
C.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6V
D.把燈泡換成電壓表,此電路可以探究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31.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從最右端移到最左端的整個過程中,電流表示數I與電壓表示數U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源電壓是6V
B.定值電阻R1的阻值是10Ω
C.滑動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范圍為0Ω~10Ω
D.當電流表示數為0.2A時,定值電阻R1和滑動變阻器R.兩端電壓之比是2:1
32.利用如圖電路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3伏保持不變,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壓表量程為“0-3V",滑動變阻器的規格為“10Ω,1A”。依次將阻值為5歐、10歐、20歐的定值電阻接入AB之間完成實驗,獲得數據如下表。
實驗組別 1 2 3
電阻R(歐) 5 10 20
電流I(安) 0.4 0.2 0.1
請回答:
(1)完成第一組實驗,斷開開關,拆下5歐的電阻,改接10歐的電阻。繼續操作有以下四步:
①閉合開關;②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記錄電流表示數;④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適當位置。從安全和規范角度考慮,正確的順序是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斷滑片已處于適當位置的依據是   
(3)依據表中數據作出了下列圖像,其中正確的有   。
(4)為使結論更有說服力,該同學又用3002的電阻進行了第4次實驗,發現實驗無法進行下去,為完成第4次實驗,同學們提出了下列解決方案,其中可行的有 (可多選)
A.將電源電壓調至2.5V B.將要實驗的30Ω電阻換成20
C.將滑動變阻器換為“20Ω 1A” D.串聯一個10Ω定值電阻
33.小科用如圖電路進行兩項實驗。
(1)實驗一:探究電流與   的關系。
①按圖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移動R1的滑片到某處保持不動;②移動R2的滑片,讀出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記錄數據;
③多次重復實驗步驟②。
(2)實驗二: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①先移動R1的滑片到某一位置,再移動R2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V,讀出此時電流表示數,記錄數據;
②向右移動R1的滑片到另一位置,則他應向   移動R2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2V,讀出此時電流表示數,記錄數據;
③多次重復實驗步驟②。小科能否得出“電阻兩端電壓不變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阻值大小成反比”的結論,理由是   。
34.小科同學計劃做一個電子秤模型,如圖1是他設計的結構圖。U0=6V,R0=15Ω,AB是一根長度為15cm,阻值為15Ω的均勻導體,O是一個能在滑桿上自由移動的滑塊,滑片P和輕質杠桿OD均連接在滑塊O上,且OC:CD=1:9。輕質杠桿始終水平平衡。彈簧受力時伸長量變化如圖2所示,輕質托盤上未放置物體時,滑片P剛好位于A處,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0。當被測物體放置于托盤上時,可以通過電壓表示數讀出被測物體的質量。
[項目一]標注刻度
(1)當托盤上未放置物體時,閉合開關,電壓表指針對準   V處,標為0刻度。
(2)當電壓表讀數為1V時,托盤中物體質量是多少?
(3)[項目二]評價與改進:小科認為該模型還不夠完善,若使用-段時間后,電源電壓減小,則測量結果會不準確。針對這一問題,他提出了如下改進方案:①將定值電阻R0改為大小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且在滑動變阻:器兩端并聯一個電壓表;②將定值電阻R0改為大小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且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電流表;③將定值電阻R0改為大小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且分別在電源和滑動變阻器兩端各并聯一個電壓表。選擇一種你認為合理的方案,并說出當電源電壓減小時.該如何調整滑動變阻器,才會使測量結果準確。
35.甲醛對人體的危害很大,裝修房屋時檢測甲醛污染指數很重要。如圖甲是一款甲醛檢測儀的工作原理圖。電源電壓恒為3V,R是阻值為10Ω的定值電阻,R0為可以感知甲醛污染濃度的可變電阻,其阻值隨甲醛污染指數的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污染指數在50以下為輕度污染,50~100之間為中度污染,100以上為重度污染。問:
(1)分析圖甲、乙可知污染指數越大,電壓表示數   (填“越大”或“越小”)
(2)污染指數為50時,電路中的電流為   A。
(3)通過計算說明電壓表示數為1V時,是否屬于重度污染?
答案
1.C
【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與題干的原理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尺帶電,帶電的塑料尺能吸引輕小物體,因此與頭發摩擦過的塑料能”吸”起紙屑的現象屬于靜電現象。擠壓后的塑料吸盤”吸”在瓷磚上,是大氣壓的作用;削平的鉛柱擠壓后會”吸”在一起是因為分子間有吸引力;干手搓新塑料袋時,塑料袋因摩擦而帶電,從而”吸”在手上,屬于靜電現象;行駛的汽車的窗簾被”吸”出窗外,是因為窗外的空氣流速大于窗內的空氣流速,窗外的空氣壓強小于窗內的空氣壓強,車窗內、外的壓力差將窗簾壓向窗外。
2.A
【解析】相互排斥肯定是帶同種電荷;相互吸引有兩種情況:第一,帶一種電荷;第二,一種帶電,一種不帶電,所以丙肯定帶正電,乙可能帶負電,可能不帶電;所以A正確;故答案為:A
3.B
【解析】A. 固體之間相互摩擦可能會產生靜電,A正確
B. 鋸條和泡沫塑料摩擦時會使泡沫塑料帶與條鋸不同的電,因此此現象不能說明帶點物體可以吸引輕小不帶電物體,B錯誤
C. 摩擦起電會使其中一個物體帶正電,另一個物體帶負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C正確
D. 摩擦起電是物體在摩擦的過程中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D正確故答案為:B
4.B
【解析】摩擦起電的實質為電子的轉移過程,對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體得到電子,對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體失去電子。
5.B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當塑料絲在空中懸浮時,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排斥力相互平衡,故C錯誤;
根據電荷之間的作用規律可知,實驗中塑料絲因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彼此分開,故B正確;
摩擦塑料管和塑料絲帶同種電荷,因此它們應該與材質相同的毛巾摩擦,故A錯誤;
電磁力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則要使“章魚”上升,需要增大排斥力,即縮小塑料管和它之間的距離,故D錯誤。故選B。
6.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解析】其中帶電金屬網捕獲顆粒物的工作原理是: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7.(1)負電荷(2)A;B;E
【解析】(1)根據圖片可知,摩擦過的琥珀靠近帶負電荷的小球時相互排斥,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規律可知,琥珀所帶電荷為負電荷。
(2)A.根據“帶有電荷的尖銳導體之間容易產生電火花”可知,物體的尖端更容易放電,故A正確;
B.地電和天電相同,本質上都是摩擦起電,然后再放電,故B正確;
C.并不是所有物體摩擦都會帶上電荷,只有對電子束縛能力不同的物質摩擦后才會帶電,故C錯誤;
D.通過感應也能使物體帶電,故D錯誤;
E.帶不同電荷的物體接觸后可能會發生電荷轉移,從而電荷抵消而不再帶電,故E正確。故選ABE。
8.(1)迷你天平的示數大?。?)同種電荷
(3)帶相同電荷的里兩金屬小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兩球之間的距離增大(減小)而減小(增大)
【解析】(1)本實驗用迷你天平的示數大小來反應兩個帶電小球之間的作用力的大小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兩個小球帶電后,迷你天平的示數增大了,即小球B受到A向下的排斥力,因此兩個小球帶同種電荷。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兩個小球的距離增大時,迷你天平的示數不斷增大,那么得到結論:帶相同電荷的里兩金屬小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兩球之間的距離增大(減小)而減小(增大)。
9.D
【解析】運動員手中的劍相當于”開關”,乙方的劍擊中甲方,甲方頭盔上的指示燈就會亮起,甲方的劍擊中乙方,乙方頭盔上的指示燈會亮起,說明兩燈互不影響,是并聯的且每條支路上各有一個開關,故開關S乙控制燈L,開關S甲控制燈L乙,故選D。
10.C
【解析】A.A圖中,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與R并聯,電壓表測電源電壓,其示數不隨支路電阻的變化而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B圖中,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與R串聯,身高會影響電流表示數,故B不符合題意。
C.C圖中,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與R并聯,電壓表測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電流表測R所在支路的電流,身高越高,電壓表示數越大,體重越重,電流表示數越大,故C符合題意。
D.D圖中,閉合開關,滑動變阻器與R串聯,身高會影響電流表示數,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11.C
【解析】密碼識別成功時S1閉合,發聲器和電動機工作;指紋識別成功時S2閉合,發聲器和電動機工作,說明S1和S2都能單獨控制發聲器和電動機,C符合題意。
12.A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任意閉合一個開關,電動機都能啟動,即三個開關不相互影響,因此它們為并聯,然后再與電動機串聯,如下圖所示:故選A。
13.A
【解析】①根據題意可知,綠燈亮時紅燈不亮,紅燈亮時綠燈不亮,即二者不相互影響,應該為并聯;
②開關S1只能控制綠燈,開關S2只能控制紅燈,即兩個支路上各有一個開關與燈泡串聯,如下圖所示:故選A。
14.(1)1.2×104(2)C
【解析】(1)
(2)A.電壓大小不會發生變化;
B.此時的身高代表電流表示數;
C.此圖中 電壓表、電流表分別顯示身商和體重的大小,且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隨身高、體重的增大而增大
D.身高增加時,滑動變阻器阻值增大,壓敏電阻阻值變小,故無法判斷總電阻的大小變化。故答案為:C
15.C
【解析】A.S1閉合,S2斷開時,此時電路中只有L2在工作,電流方向為dcba;
B.S1一定要閉合燈泡才會發光;
C.兩個開關都閉合時,此時L1和L2并聯;
D.題干中未說明燈泡的電阻大小,故無法判斷流過其的電流大?。还蚀鸢笧椋篊
16.B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兩個燈泡并聯,1處為干路電流,2為通過燈泡L1的電流,
根據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可知,1處電流大于2處電流。
甲電流表的量程為0~3A,分度值為0.1A,則示數為1.2A;乙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示數為0.4A;
則1處電流為1.2A,2處電流為0.4A;
因此通過燈泡L2的電流為:I2=I總-I1=1.2A-0.4A=0.8A。故選B。
17.C
【解析】圖中甲、乙電阻是并聯的,所以它們兩端的電壓相等,即U甲=U乙, 甲、乙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長度相同、從圖中可以看出甲的橫截面積比乙大,因此甲的電阻比乙要小,根據歐姆定律,電壓相同,甲的電阻小于乙的電阻,則通過甲的電路大于通過乙的電流,即I甲>I乙
故C正確A. B.D錯誤故答案為:C
18.B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定值電阻R1與R2并聯,電流表A1測總電流,A2測電阻R2的電流。
A.電源電壓U總=U2=I2R2=10Ω×0.3A=3V,故A錯誤;
BC.通過電阻R1的電流:I1=I總-I2=0.5A-0.3A=0.2A,則電阻R1的阻值:,故B正確,C錯誤;
D.若斷開開關S2,則電流表A1只測R1的電流,因此它的示數變小,故D錯誤。故選B。
19.D
【解析】A.根據圖片可知,左邊的電壓表測L1的電壓,右邊電壓表測燈泡L2的電壓,下面的電壓表測電源電壓。將上面兩個電壓表的示數相加,然后與下面電壓表的示數進行比較,從而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為了保證得到的實驗結論客觀,具有普遍意義,因此換用不同規格的燈泡進行多次實驗,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在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即 UAC=UAB+UBC ,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圖片可知,A端與負極相連,則A應該為“-”接線柱。如果將A改接到C時,則“-”接線柱與電源正極相連,違反了電壓表的使用規則,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20.D
【解析】根據甲圖可知,兩個電流表串聯,那么通過它們的電流相等。根據乙和丙圖可知,乙選擇0~3A的量程時,分度值為0.1A,此時示數為0.3A。而丙選擇0~0.6A量程時,分度值為0.02A,此時示數為0.3A,因此兩個電流表偏轉角度不同,只是量程選擇不同。故選D。
21.8;5
【解析】(1)當只閉合S1、S2時,燈泡L與電阻R1串聯,電壓表測燈泡電壓;
根據乙圖可知,R1的電阻;
當電壓表示數為2V時,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為0.6A,
此時電阻R1兩端的電壓為U1'=I1'R1=0.6A×10Ω=6V;
電源電壓U總=UL+U1=2V+6V=8V;
(2)當只閉合S2、S3時,燈泡L與電阻R2串聯,電壓表測燈泡電壓;
當電壓表示數為4V,通過電路的電流為0.8A;
那么R2兩端的電壓U2=U總-UL'’=8V-4V=4V。
R2的阻值。
22.(1)1.2(2)將其中一只小燈泡換成規格不同的(3)燈L2短路或電壓表V2斷路
【解析】(1)根據圖乙可知,當電壓表V1選擇量程0~15V時,分度值為0.1V,示數為6V;
當選擇量程0~3V時,分度值為0.1V,則示數為1.2V;因為電源電壓為4.5V,所以電壓表的示數應該小于4.5V;那么V1的示數為1.2V。
(2)實驗中小文發現兩只小燈泡亮度差不多,說明這兩個燈泡規格相同,那么接下來操作為:將其中一只小燈泡換成規格不同的。
(3)一段時間后,小文發現電壓表V2無示數,電壓表V1仍有示數,根據此現象,判斷電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燈L2短路或電壓表V2斷路。
23.A
【解析】10m長的該款碳素釣竿的電阻R=1.5×10-3Ω/cm×100×10cm=1.5Ω,故A正確。釣竿的電阻是1.5Ω,與入體串聯接在220V的電壓上,根據串聯分壓原理,絕大多數的電壓被入體承擔,高于36V,會發生觸電事故,故B錯誤。釣竿是導體,若釣竿觸碰到高壓線發生觸電事故時,釣友不能觸碰釣竿,應用干木棍等絕緣物體使入與釣竿分離,故C錯誤。浸泡過水后的尼龍線被甩到高壓線上會發生觸電事故,故D錯誤。
24.B
【解析】A.本實驗通過比較電燈的亮暗來比較電阻的大小,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探究電阻大小與導體材料是否有關,應該控制導體的長度和橫截面積相等,只改變材料,故應選合金絲①和②,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探究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是否有關,應該控制導體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只改變長度,故選任意一根保險絲,一端固定不動,另一個夾子改變位置即可,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電路中再串聯一個電流表,可更準確地比較導體電阻大小,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
25.C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滑動變阻器下面的接線柱接在左邊,而上面的接線柱任意選擇,此時使用的是滑片左邊的部分電阻絲,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
26.電流表的示數;轉換法;橫截面積
【解析】由題意并結合題圖可知,本實驗中所使用的導體的材料和長度均相同,橫截面積不同,故該實驗研究的是電阻大小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27.(1)D(2)E
【解析】(1)根據圖片可知,電路電流需要經過變阻器上的滑片,此時變阻器才能控制電流大小的改變,因此滑片的材料應該為導體。
(2)旋鈕滑片逆時針轉動時,車速儀示數變大,即電流變大,那么變阻器的阻值減小,即接入部分變短,則如果M接O,那么N接E。
28.C
【解析】A、正常工作時,R2的有效電阻不變,所以電路總電阻不變,電流大小不變,始終為0.1A,所以電流大小與被測者的身高無關,A正確;
B、電壓表測PB段的電壓,正常工作時,被測者的身高越矮,PB段電阻越小,由于電流大小不變,由U=IR可得,PB段的電壓越小,即電壓表示數越小,B正確;
C、電流表代替電壓表,R1與AP段串聯,當AP段電阻為零時,電路電流I=U/R1=6V/20Ω=0.3A,此時PB段的長度為80cm>60cm,身高的測量范圍會變大,C不正確;
D、電壓表不超量程,即PB段的電壓最大為 3V ,由I=U/R可得,R2下=U/I=3V/0.1A=30Ω,R2下的長度為30Ω/0.5(Ω/cm)=60cm,即PB段的最大距離為60cm,D正確; 故答案為:C
29.C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滑片P滑到a點時,R1和滑動變阻器R2并聯,此時總電阻最小,流過電源的電流最大,對應圖像的B點;
滑片滑到b點時,R1被短路,電阻比滑到a點時電阻大,電流比滑到a點時小,對應圖像的A點;
A.當滑動頭P位于b點時,R1被短路,此時R2和R0串聯,此時總電流為0.75A,
根據U總=I總R總得到:U總=0.75A×(R2+R0) ①
圖2中的C點時,RPb和R1并聯后再與R0串聯,I1=1.0A,I2=0.5A,
此時總電流最小,則總電阻最大,
那么RPb=R1=4Ω,
并聯部分的總電阻為:
設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為R2,
根據U總=I總R總得到:U總=1.0A×(R0+R2-4Ω+R并)=1.0A×(R0+R2-4Ω+2Ω) ②
聯立①②得:U總=6V,R2+R0=8Ω,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R2+R0=8Ω可知,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小于8Ω,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圖像在B點時,滑片P在a點,R1和滑動變阻器R2并聯,再和R0串聯;
圖像在A點時,滑片P在b點,R0和滑動變阻器R2串聯;
因為R1和R2的并聯的總電阻小于R2的電阻,所以R1和R2的并聯分得的電壓小于R2分得的電壓,根據可知,在R2電阻不變時,圖2中B點對應的縱坐標小于圖2中A點對應的縱坐標,即小于0.75A,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由分析知,滑動頭滑到b點時得到圖2中的A點,R1被短路,電流表A1和A2示數相等,根據圖2知I1=0.75A,所以I2也為0.75A,即圖2中A點對應的縱坐標為0.75A,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
30.C
【解析】A.當S1、S2、S3閉合時,R0和燈泡并聯,滑動變阻器R被短路。當開關S1斷開時,燈泡兩端的電壓仍然等于電源電壓,即電壓不變,那么通過燈泡的電流不變,那么燈泡的亮度不變,故A錯誤;
B.因為滑動變阻器被短路,所以向右移動滑片P,小燈泡的亮度不變,故B錯誤;
C.根據得到:,解得:U0=6V。根據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知,燈泡兩端的電壓UL=U0=6V,此時燈泡正常發光,所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6V,故C正確;
D.探究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此段電路中的電阻必須保持不變,而不斷改變它兩端的電壓,并記下電流表的示數。根據圖片可知,將燈泡換成電壓表后,由于沒有電流表,因此無法完成實驗,故D錯誤。故選C。
31.C
【解析】A.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時,R2的阻值最小,為0,電壓表的示數為0,從乙圖可以看出電壓表示數為0時,電流為0.6A;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時,R2的阻值最大,電壓表示數也最大,為2V,此時電流為0.2A;
設電源電壓為U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時:U=IR U=0.6A×R1①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時:U=U1+U2 U=0.2A×R1+2V ②
聯立①②式可以解得:U=3V R1=5Ω
A錯誤
B. 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5Ω,B錯誤
C.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時R2阻值最小,最小值為0Ω
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時R2阻值最大,電流最小
,R2=R總-R1=15Ω-5Ω=10Ω
因此滑動變阻器R2接入電路的阻值范圍為0Ω~10Ω,C正確
D. 當電流表示數為0.2A時,定值電阻R1兩端的電壓U1=I×R1=0.2A×5Ω=1V
滑動變阻器R.兩端電壓U2=I×R2=0.2A×10Ω, D錯誤故答案為:C
32.(1)2143(2)電壓表示數為2V(3)A(4)A;C;D
【解析】(1)從安全和規范角度考慮,正確的順序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適當位置,記錄電流表示數,即②①④③;
(2)由表中數據知,電阻的電流與電阻之積為:U=IR=0.4A×5Ω=0.2A×10Ω=0.1A×20Ω=2V。
則上述操作④中判斷滑片已處于適當位置的依據是:電壓表示數2V不變;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每組數據中電流和電阻的乘積相等,那么得到: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故選A;
(4)A.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原理得到:;
;
故電源電壓最大為:U總≈2.67V;
僅將電源電壓調至2.5V,故A符合題意;
B.該同學又用30Ω的電阻進行了第4次實驗,發現實驗無法進行下去,為完成第4次實驗,僅將要實驗的30Ω電阻換成2Ω,不符合實驗要求,故B不符合題意;
C.變阻器分得的電壓:U滑=U-U=3V-2V=1V。此時變阻器分得的電壓為電壓表示數的0.5倍,根據分壓原理可知,當接入20Ω電阻時,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為:R滑=0.5×30Ω=15Ω,
僅將滑動變阻器換為“20Ω 1A“,故C符合題意;
D.根據C中的分析可知,此時需要變阻器的阻值變為15Ω,那么還需串聯電阻的阻值R'=15Ω-10Ω=5Ω<10Ω,因此串聯一個10Ω的電阻可以,故D符合題意。故選ACD。
33.(1)電壓(2)右;不能,理由是無法讀出R1的阻值
【解析】(1)根據實驗步驟①可知,滑片的位置不動,那么R1的阻值不變,相當于一個定值電阻。根據步驟②可知,不斷記錄R1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因此實驗一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2)②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需要控制R1電壓不變,根據U總=U1+U2可知,此時R2兩端的電壓也不變,則二者電壓的比值不變。在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阻成正比,當R1的阻值變大時,R2的阻值也要變大,極它的滑片應該向右移動。
③小科不能得出“電阻兩端電壓不變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阻值大小成反比”的結論,理由是:無法讀出R1的阻值。
34.(1)0
(2)解:已知R0=15Ω,RAB=15Ω,U0=6V
由于R0、RAB串聯,所以UAB=3V
LAB=15cm,UAP=1V,設此時LAP=x
因為,故
解得x=5cm
查圖2得,當x=5cm時,F=0.2N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LOC=G物LOD
OC:CD=1:9,則LOC:LOD=1:10
故G物==0.2N×0.1=0.02N
m物==0.002kg=2g
(3)方案②,適當減小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使電流表示數為0.2A。
方案③,調節滑動變阻器阻值,使電源電壓與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差為3V。
【解析】(1)閉合開關,兩電阻串聯接入電路,當托盤上未放置物體時,滑片位于最上端,電壓表與導線并聯,所以電壓表的示數為0,則電壓表指針對準0V處,標為0刻度。
(3)使用一段時間后,電源電壓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小,物體質量不變時對應的電壓示數變小,測量不準確,為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需保證通過電路的電流不變,
①將定值電阻R0改為合適大小的滑動變阻器,且在R0兩端并聯一個電壓表,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可保證通過電路的電流不變,但無法通過并聯的電壓表觀察到不變的電流,故①不合題意;
②將定值電阻R0改為合適大小的滑動變阻器,且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電流表,使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可保證通過電路的電流不變,通過觀察電流表示數可知通過電路的電流大小,故②符合題意:
③將定值電阻R0改為合適大小的滑動變阻器,且分別在電源和R0兩端各并聯一個電壓表,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使電源電壓與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差為3V可保證AB兩端的電壓始終為3V不變,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通過電路的電流不變,故③符合題意。
故選②③。
35.(1)越大(2)0.05
(3)解:電路中電流I=UR/R=1V/10Ω=0.1A,可變電阻兩端電壓U0=U-UR=3V-1V=2V,根據歐姆定律可得:可變電阻連入電路中的阻值R0=U0/I=2V/0.1A=20Ω
由圖象可知,電阻為20Ω時,污染指數為150,屬于重度污染.
【解析】(1)從乙圖中可以看出污染指數越大,電阻R。越小,甲圖是串聯電路,分電壓,電阻大,分得的電壓多,所以Ro分的電壓小,電壓表所測的R分得的電壓多越大;
(2)當 污染指數為50時, R0=50Ω; 電源電壓恒為3V,R是阻值為10Ω的定值電阻, 所以I=U/R=3V/(50Ω+10Ω)=0.05A ;
(3) 電路中電流I=UR/R=1V/10Ω=0.1A,可變電阻兩端電壓U0=U-UR=3V-1V=2V,根據歐姆定律可得:可變電阻連入電路中的阻值R0=U0/I=2V/0.1A=20Ω ; 由圖象可知,電阻為20Ω時,污染指數為150,屬于重度污染.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桐柏县| 珲春市| 扎鲁特旗| 西充县| 洛川县| 永靖县| 合作市| 清远市| 于都县| 额敏县| 获嘉县| 岳普湖县| 商河县| 剑河县| 永和县| 德化县| 鲁山县| 广宁县| 徐闻县| 郴州市| 北流市| 龙岩市| 泰顺县| 广河县| 安岳县| 湖南省| 大洼县| 永寿县| 金溪县| 西畴县| 吕梁市| 河池市| 新源县| 化德县| 临漳县| 宁化县| 额济纳旗| 和硕县| 清远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