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上期末復習專題12體內物質的運輸與平衡知識點一、 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淡黃色血 紅細胞 :無細胞核液 多 血紅蛋白 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貧血組 血成 細 白細胞:有細胞核 太多 炎癥胞 大 抵抗病菌血液 血小板:沒有細胞核循 促進止血、加速凝血,阻止細菌入侵環 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系統 輸送氧氣、二氧化碳、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功能: 防御保護調節體溫血管血管種類 結構 功能動脈 管壁較厚、彈性大 把血液從心臟運送到全身各處靜脈 管壁較薄、彈性小,內有靜脈瓣 把血液從全身運回心臟毛細血管 管壁極薄、管徑較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最慢 連接小動脈和小靜脈,進行物質交換心臟心臟結構 功能發達的肌肉 動力泵靜脈瓣、房室瓣、動脈瓣 血液單向流動左心室的肌肉最發達 將血液泵入主動脈,輸送全身各處血液循環:血液在由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封閉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肺循環: 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內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全身毛細血管←主動脈←左心室 :體循環心率:一般成年人75次/分。0.8秒/次舒張壓:8-12千帕。 高于12千帕為高血壓。血壓 收縮壓:12-18.7千帕。低于12千帕為低血壓。ABO血型:由紅細胞上的凝集原決定。血型 紅細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和B 無O型 無 抗A和抗B知識點二、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1、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組織細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臟或肌肉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體內轉變為脂肪,作為能源物質的儲備。 食物的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 合成糖元貯存 脂肪、蛋白質的轉化 轉變為脂肪貯存代謝終產物:二氧化碳、水2、脂肪:一部分被組織細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運輸到組織細胞貯存起來。需要時可進行分解,釋放出能量供細胞利用。代謝終產物:二氧化碳、水3、蛋白質:消化為氨基酸后被小腸所吸收進入循環系統。一部分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又會重新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代謝終產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廢物(尿素、尿酸)小結:三類物質在人體組織細胞中進行著不斷地合成和分解,新舊不斷更替。 獲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貯存的能量4.體內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徑.以 汗液 形式排出 ——皮膚 ; 以 氣體 形式排出 — 呼吸系統 ;以 尿 的形式排出 ——泌尿系統5.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它們有什么功能? ------- 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腎:產生尿液 輸尿管:運送尿液到膀胱的通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尿道:將尿液排出體外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形成尿液 的器官。腎:1、腎的外形和位置:腎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兩側,有一對,形像蠶豆。2、腎的結構:外層是皮質,內層是髓質,中央是一個空腔,叫腎盂,腎盂和輸尿管相連。腎單位――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的單位。分為腎小體和腎小管,而腎小體又可分為腎小球和腎小囊。⑴原尿的形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被過濾到腎小囊。⑵尿液的形成(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5、比較血液、血漿、原尿、尿液各有什么?成 份 血細胞 蛋白質 葡萄糖 水 無機鹽 尿 酸 尿 素血液 √ √ √ √ √ √ √血漿 × √ √ √ √ √ √原尿 × × √ √ √ √ √尿液 × × × √ √ √ √重點題型精煉題型一、血液1.下列表示血液、血細胞、紅細胞三概念之間的關系的圖示,正確的是( )。A.B.C.D.2.DNA親子鑒定是通過親代與子代細胞中DNA比對來進行的,其準確率高達99.99999%。若某次鑒定材料僅為血液,應選用( )A.白細胞 B.成熟的紅細胞 C.血小板 D.血紅蛋白3.將人血永久涂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將圖中10移到視口中央,應將涂片向右上方移動B.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調節圖中的結構1C.圖中9具有運輸氧的功能D.如果圖中8的數口低于正常值,則此人可能患有貧血4.小金和小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和血涂片,分別獲得了如下圖像:(1)草履蟲屬于無脊椎動物分類中 動物。(2)小金想將視野中如圖甲所示的像轉化成如圖乙所示的像,則應將載玻片____。A.順時針轉動90° B.逆時針轉動90°C.向左上角移動 D.向右下角移動(3)小徐圖中的①、②、③是視野中觀察到的三種血細胞。其中能保護身體,抵抗細菌等侵襲,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是 (填圖中的序號)。(4)氧氣進入血液,與紅細胞中 結合,由血液運往全身各處。5.小明因感冒、發燒、腹瀉,前往醫院就診。(1)醫生建議小明檢查血常規。血常規檢查制作血涂片時,需要得到薄而均勻的血膜,下圖中正確的推法是 。(圖中箭頭表示載玻片移動的方向)(2)小明生病后,身體逐漸消瘦。從物質和能量轉換的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 異化作用的結果。(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觀察放入抗凝劑的血液的實驗中,將10mL新鮮的人體血液和抗凝劑混合,24小時以后,出現了如圖所示的分層現象。據圖回答問題:(1)血液中運輸養料和廢物的成分是圖中所示的 部分(填字母),其主要構成成分是 ,除上述功能外,還具有 的功能。 (2)氧氣進入血液以后,主要由圖中 部分(填字母)血細胞來運輸。(3)能吞噬病菌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 部分(填字母),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 部分(填字母)。7.科學家指出,當人在空氣稀薄的環境中呼吸時,能夠讓人體得到足夠氧氣的方法就是產生更多的紅細胞,這樣就可以增加能攜帶氧的血紅蛋白的數量。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雖然動脈中的血紅蛋白被氧飽和的比例極小,但人體能產生更多的血紅蛋白或紅細胞,這就能彌補血液中氧的不足。(1)若人從平原地帶遷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紅細胞數目變化情況的正確表示是( )(2)小王作為浙江省援藏干部入藏工作一年,下面是他入藏前后的兩張血液化驗單。入藏前:項目 結果 參考值 單位白細胞 8.4 4.00~10.00 ×109/升紅細胞 4.53 4.00~5.50 ×1012/升血紅蛋白 145 120~160 克/升血小板 103 80~300 ×109/升入藏后:項目 結果 參考值 單位白細胞 7.2 4.00~10.00 ×109/升紅細胞 5.54 4.00~5.50 ×1012/升血紅蛋白 217 120~160 克/升血小板 162 80~300 ×109/升請分析他血液化驗單數據發生以上變化的原因: 。題型二、血型8.如圖所示為小樂繪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圖。據此推測,AB型血的模型圖是( )A. B. C. D.9.小方嘗試確定自己的血型,發現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標準血清,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凝集現象。則有關他的血型說法正確的是( )A.紅細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A凝集素C.血型一定是A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10.如表所列出的輸血關系中,正確的是( )選項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給的血型A A A、O A、ABB B B、AB B、OC AB AB A、B、AB、OD O A、B、AB、O OA.A B.B C.C D.D11.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給小明和媽媽輸血,小明也可以給媽媽輸血,但媽媽既不能給爸爸輸血又不能給小明輸血,爸爸、媽媽、小明的血型可能是( )A.爸爸O型、媽媽AB型、小明B型 B.爸爸O型、媽媽A型、小明B型C.爸爸AB型、媽媽O型、小明B型 D.爸爸AB型、媽媽O型、小明A型12.閱讀下列材料及心臟結構圖,回答相關問題:救治一朵“心蕾”,迎接一片陽光。截止6月30日,空軍總醫院“心蕾工程”足跡已遍布全國。截至目前,先后為新疆、江西、安徽、河南、陜西、四川、西藏、甘肅、青海玉樹、內蒙古、廣東和廣西等22個省(市、自治區),18個少數民族貧困家庭中的532名患有心房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進行來了免費治愈了疾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1)治療患有心房間隔缺損的兒童的手術是在病人的大腿靜脈處注射一種封堵劑,這種藥物通過血液循環由[ ] 血管進入心臟的右心房,在右心房與 之間產生封堵作用。(2)實施手術前,為防止意外發生,要做好輸血準備,經驗血,某患病兒童的血型為AB型,輸血時該兒童應優先接受 型的血液,緊急情況下還可以考慮接受少量的 型血13.公交車上有一人暈倒,司機馬上先送他進醫院。醫生給病人做了抽血化驗、輸血、掛點滴等處理。(1)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他的上臂,臂彎處的 (填血管種類)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針;(2)醫生給該病人檢驗血型結果如圖所示,如果只考慮 ABO 血型系統,首先應給他輸入的血型是 ;(3)掛點滴時,藥液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后,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如圖中的 (填數字)。14.“來了病人,不管什么病,先上‘三素一湯’,也就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生理鹽水。”這是醫療界一句行話,折射出的是抗菌藥物的濫用問題。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由于長期使用或用藥不當,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逐漸增強。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它是從青霉素的分泌物中提取的,可以抑制多種 的生長。(2)有的醫生在給病人注射青霉素后有時會出現病人休克,甚至死亡事件,在這里青霉素相當于 填(“抗原”或“抗體”),進入人體后,引起人體產生了 ,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進行皮試。(3)當我們大出血時,需要緊急輸血。雖然血型是遺傳決定的,但有時又可以通過某些途徑改變它。美國醫學科研小組采用遺傳工程的方法,用一種特殊的“內切酶”,切割了紅細胞表面的凝結原,從而實現了血型的轉化。你認為以下血型轉化可以實現的是 。①O型血轉化為B型血 ②AB型血轉化為A型血③A型血轉化為B型血 ④A型血轉化為O型血題型三、心臟和血管15.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繪出如下簡圖。該同學判斷B處是毛細血管,其依據是( )A.血管兩端連著靜脈B.血管兩端連著動脈C.血管內的血流速度快D.血管內的紅細胞呈單行通過16.如圖所示為人體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其中箭頭a、b代表血液流動的方向,箭頭c、d代表氣體流動的方向,e、f代表血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血管e中的血液為動脈血B.d方向流動的空氣比c方向流動的空氣含氧量高C.氣體沿著d方向流動時膈肌收縮D.f處的血液最先到達心臟的左心房17.血管是輸送營養物質和廢物的通道。如圖①②③表示三種不同類型的血管,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血管①為動脈血管B.血管②內有可能流的是動脈血C.打“點滴”時針頭刺入的是血管3D.血管③數量多,分布廣,管壁非常薄,有利于物質交換18.如圖是小金同學在顯微鏡下看到金魚尾鰭某血管的血流方向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血流方向),請據圖判斷A、B處各是什么血管( )A.A是動脈,B是靜脈B.A、B都是動脈C.A是靜脈,B是動脈D.A、B都是靜脈19.生物科學家運用基因工程刪除了豬細胞中對人產生排斥的基因,培育成可以用于人類心臟移植的“轉基因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生物體結構層次來看,人造心臟屬于組織層次的結構B.與圖中D相連通的血管是肺動脈C.從免疫學角度分析,移植的心臟屬于抗體D.從變異的角度看,豬的這種變異是不可遺傳變異20.同學們在資料上查到:用電流刺激蛙心勝的迷走神經時,發現蛙的心臟跳動減慢。對此,他們提出了兩種假設:假設1:迷走神經受電流刺激后,電流信號造成心臟跳動減慢;假設2:迷走神經受電流刺激后,分泌某種物質使心臟跳動減慢。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設計如圖裝置實驗進行了探究。實驗步驟:①取甲、乙兩個正常跳動的蛙心臟,用插管把它們連接起來,剪去蛙心臟乙的迷走神經;②向蛙心臟甲中注人液體X(能維持蛙心跳動但不影響跳動頻率),并流動起來,使兩蛙心臟中充滿液體X,測量兩個蛙心的心率;③ ▲ ,再次測量兩個蛙心的心率。請回答下列問題:(1)與人體心臟相比,蛙心內部也存在確保血液流向的類似結構,要使液體X順利進入心臟乙,插管應插人心臟乙的 (選填“動脈”、“靜脈” 或“毛細血管");(2)步驟③中“ ▲ ”處應填寫的操作是 ;(3)實驗前剪去蛙心臟乙的迷走神經是為了 ;題型四、血液循環21.如圖是血液循環示意圖,1、2、3、4表示與心臟直接相連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細血管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肺循環的路徑是:左心室→4→毛細血管網乙→3→右心房B.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C.血液從靜脈血管流經毛細血管網乙后到達動脈血管D.流經毛細血管網甲前后血管內血液由鮮紅變成暗紅22.如圖為自制的人體血液循環模型。其中,A、B、C、D是四個塑料瓶,共同組成了心臟,D代表左心室;E和F是兩根試管,代表某些器官內的毛細血管網。手動擠壓該模型中的塑料瓶,產生的壓力能使瓶中的液體在密閉管道中循環流動。下列關于此模型的說法錯誤的是( )A.若把密閉管道中流動的液體視作血液,則管道G內流動脈血B.試管F可代表肺部毛細血管網C.上肢靜脈注射的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結構中的AD.單向閥門①、②模擬了心臟內的房室瓣23.下圖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人體器官,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若②是肺,則①中是動脈血B.若②是肺,則③中血液流向右心室C.若②是腦,則①可以表示主動脈D.若②是腦,則③中氧含量大于①24.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是一種人工心肺機,其工作過程如圖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下肢靜脈引出到體外,通過氧合器后,回到患者頸靜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其中的動力泵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它相當于人體器官中的 ;(2)血液經過氧合器變成含氧豐富的 (填“動脈血”或“靜脈血”)。25. 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系統既有分工又協調配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人的神經系統中,由神經中樞發出,分布到心臟的A神經和B神經可支配心臟的活動。心臟的反應取決于A神經和B神經興奮的強度大小;緊張時,A神經興奮占優勢,心跳加速,血壓增高;安靜時,B神經興奮占優勢,心跳放緩,血壓降低。(1)若流經X后,變為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則X代表的器官是 。(2)若使用某藥物阻斷A神經傳導,再刺激B神經使其興奮,則血壓會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26.燕窩是常見的營養保健食品,主要營養成分有燕窩酸、蛋白質、糖類以及鈣、磷、鐵、鈉、鉀等微量元素。(1)燕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最終成為 后,主要在 內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 作用。(2)健康人食用燕窩后不會在尿液中出現葡萄糖,這是因為 的重吸收作用。(3)燕窩中的微量元素存在的物質形式屬于人體七大營養素中的 ,其被吸收后進入循環系統,依次通過如圖心臟各腔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27.嚴控酒駕是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對酒駕嫌疑人員,交警通常采用檢測呼出氣體或血液中的的酒精含量來判斷。(1)駕駛員呼氣時,胸腔狀態如圖甲中 (選填“①”或“②”)所示,此時肺內氣體被排出體外。(2)炊酒后,飲酒者喝入的酒精通過如圖乙的 (填字母)過程進入人體循環系統。(3)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圖丙所示,此時,橡皮軟管 (選填“A"或"B")側靜脈血管鼓起有利于扎針。題型五、泌尿系統與尿液形成28.研究員在不同氣溫條件下,測量某受試者呼氣、尿液、汗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利用這些數據計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右表所示。根據此表,若受試者在測試期間生理現象皆正常穩定,且空氣中的濕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圍內,則推測在氣溫7℃~11C的環境下,該受試者最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來源 氣溫34℃~38℃ 氣溫21℃~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糞便 200 200A.呼吸時不會失去水分 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C.以糞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多 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熱時增加29.如圖為泌尿系統模型。某人尿檢時,發現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出現這種現象,發生病變的部位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30.如圖所示為小樂構建的人體生理活動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應的結構,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②為腎臟,則③中的尿素含量減少B.若②為骨骼肌,則③中的氧氣含量增加C.若②為肺,則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若②為小腸,則餐后1小時③中的葡萄糖含量減少31.如圖為人體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①—④液體中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含有血細胞 B.②中沒有氨基酸C.③中含有葡萄糖 D.④中沒有尿素32.小樂利用橡皮管、漏斗、相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水和注射器等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腎單位模型”,回答問題:(1)“腎單位模型”中的①模擬 ,③模擬 。(2)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則其模擬的是血液中的 (寫出1種)。(3)小歡對小樂制作的“腎單位模型”提出了改進建議: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并在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且能讓較小的塑料顆粒通過,小歡改進的優點是 。33.如圖甲所示為人體內水分平衡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心臟及其相連血管的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通過飲水和進食獲取的水,經吸收進入血液后,由⑨進入心臟,依次經過⑤→ →①(按序填寫圖乙中的序號),再由血液循環將其運輸到全身各處。(2)圖甲中的X表示細胞的 ,該生理活動的文字表達式為 。(3)劇烈運動后,人會汗流浹背,此時大量流汗主要為了維持人體的 (選填“體溫”或“水分”)平衡。34.(1)血液流經腎小球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經過 ( 填序號及名稱) 被重吸收送回到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2)表格為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四種液體成分, 其中表示圖丙中的 M 成分是 。項目成分 紅細胞 大分子蛋白 水 無機鹽 葡萄糖 尿素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題型六、多系統協同工作35.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A.外界空氣進入人體肺部: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B.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腸→小腸→肛門C.尿液的形成過程:血液→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尿液D.人體肺循環的過程:左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右心房36.人體的排泄途徑概念圖如下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輸尿管,將尿液排出體外D.④指呼吸系統,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37.圖甲表示淀粉的消化終產物 a 進入血液和組織細胞的過程及部分相關的活動示意圖。 請回答:(1)a進入組織細胞后,在b的參與下被分解成CO2和水,并釋放能量該生理過程屬于新陳代謝過程中的 (填“同化”或“異化”)作用。(2)在同一時刻測定某器官動脈和靜脈血液內a、b、c三種物質的含量,其相對數值如圖乙所示,該器官是 。38.如圖所示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過程的示意圖,其中a、b、c表示物質,A、B表示相關的生理過程,Ⅰ、Ⅱ表示腎單位的兩個組成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最終分解為物質a被人體吸收,則物質a是 ,參與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 種。(2)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屬于人體新陳代謝中的 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3)醫生在給某人做尿常規檢查時發現紅細胞數量偏多,如果該病人患有腎病,則可能是圖中過程 發生異常所致(選 填“A”或“B”)。39.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圖中具有運輸功能的 C 系統為 系統。(2)氧氣通過 B 系統進入血液后運輸到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大部分廢物進入 D 系統,依次經過③④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中③代表的生理過程是 。40.如圖是人體代謝廢物排出的主要途徑,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排泄途徑A是 ,B是 。(2)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要經過 的濾過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兩大過程。(3)如尿檢時發現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41.如圖為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其中①代表生理過程,a、b分別代表一種氣體。據圖回答:(1)食物中的蛋白質在A系統的 (器官)內被分解為氨基酸。水、無機鹽、葡萄糖和膳食纖維中不能通過①過程進人循環系統的是 。營養物質進人血液后,最先到達心臟四腔中的 。(2)b代表的物質是 。a代表的物質進人組織細胞后的作用是 。(3)C系統的主要器官是 。排出的尿液中發現了葡萄糖,則可能是腎單位中的 發生了病變。答案1.B【解析】血液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所以B正確;故答案為:B.2.A【解析】A.若某次鑒定材料僅為血液,應選用白細胞,因為白細胞有細胞核,內含DNA等遺傳物質,A正確;B.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錯誤;C.血小板沒有細胞核,錯誤;D.血紅蛋白沒有細胞核。錯誤;故答案為:A.3.D【解析】A.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左下方移動,A錯誤。B.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調節圖中的結構2細準焦螺旋,B錯誤。C.圖中8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C錯誤。D.如果圖中8的數口低于正常值,則此人可能患有貧血,D正確。故選D。4.(1)原生(2)B(3)③(4)血紅蛋白【解析】(1) 原生動物門是原生生物界的一門,為最原始、最簡單、最低等的生物。它們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因此也稱為單細胞動物。 草履蟲屬于無脊椎動物分類中原生動物。(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但是旋轉方向不受影響,因此圖甲逆時針旋轉90°后得到物像是圖乙;(3)③是白細胞,是最大的細胞,能夠吞噬病菌,對人體起著保護和預防的作用,對大對數病原體起作用,是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4) 氧氣進入血液,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結合,由血液運往全身各處。5.(1)乙(2)小于【解析】(1)沾一滴血在干凈載玻片右端,取一邊緣光滑平齊的玻片作為推片,推片與載片約成20~30°,并與血滴接觸,使血滴在玻片邊緣散開,迅速將玻片推向左方,作為一均勻和厚度適中的血涂片,因此下圖中正確的推法是乙。(2)當異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時,生物可能在運動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因此小明生病后,身體逐漸消瘦, 從物質和能量轉換的角度分析,這是人體同化作用小于異化作用的結果。6.(1)A;水;運載血細胞(2)C(3)B;B【解析】血液中加入抗凝劑會阻止血液的凝固,經過震蕩或者離心后會出現分層現象.圖中A是血漿,可以運載血細胞,B是白細胞和血小板,白細胞能夠變形穿透毛細血管壁,吞噬細菌,對人體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夠堵塞傷口,其中還含有促進血液凝固的物質,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是紅細胞,紅細胞中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與氧分離,可見紅細胞具有攜帶氧的功能。所以:(1)血液中運輸養料和廢物的成分是圖中所示的A;除上述功能外,它還具有運載血細胞的功能。(2)氧氣進入血液以后,主要由圖中C部分血細胞來運輸。(3)能吞噬病毒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B,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B.(4)靜止一段時間以后,量筒中的C部分會變成暗紅色,原因是血紅蛋白與氧分離.7.(1)C (2)為了適應高原低氧環境,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的數量增加來運送氧【解析】(1)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若人從平原地帶遷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紅細胞數目會顯著增加,不會減少;故答案為:C;(2)通過對兩張化驗單的比較后發現,入藏后,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含量顯著增加,主要是為了適應高原低氧環境,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的數量增加來增強運送氧的能力。8.B【解析】AB型血紅細胞上含A、B兩種凝集原。血清中則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根據模型可以看出, AB型血液中紅細胞上應該同時具備兩種凝集原,其血漿中就沒有凝集素。故選B。9.D【解析】AB型血滴入B型血之后,在顯微鏡下出現了凝集現象,因為B型血中的抗A凝集素與AB型血中的A凝集原發生了凝集反應,因此他的血型可能是AB型,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A【解析】由分析可知,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緊急情況下,A血型的人可以接受A、O型血,可以輸給A、AB型;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B、O型血,可以輸給B、AB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可以輸給AB;O血型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可以輸給O、A、B、AB型. 如果異血型者之間輸血輸得太快太多,輸進來的凝集素來不及稀釋,也可能引起凝集反應.因此,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異血型者之間輸血,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慮的應該是輸同型血,A符合題意。故選:A11.A【解析】A、如果爸爸O型、媽媽AB型、小明B型,則爸爸可以給小明和媽媽輸血,小明也可以給媽媽輸血,但媽媽既不能給爸爸輸血又不能給小明輸血,A符合題意。B、如果爸爸O型、媽媽A型、小明B型,則小明不能給媽媽輸血,B不符合題意。C、如果爸爸AB型、媽媽O型、小明B型,則爸爸不能給小明和媽媽輸血,小明也不能給媽媽輸血,媽媽既能給爸爸輸血又能給小明輸血,C不符合題意。D、如果爸爸AB型、媽媽O型、小明A型,則爸爸不能給小明和媽媽輸血,小明也不能給媽媽輸血,媽媽既能給爸爸輸血又能給小明輸血,D不符合題意。 故選:A12.(1)2;下腔靜脈;左心房(2)AB;A型、B型、O型【解析】(1) 大腿靜脈注射一種封堵劑, 藥物經過體循環通過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在圖中,2表示下腔靜脈。 藥物對心房間隔缺損進行治療,因此對A右心房和B左心房之間產生封堵作用。故答案為:2 ;下腔靜脈;左心房。(2)安全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患病兒童的血型為AB型,因此優先接受AB型的血液。緊急情況下可以接受少量其他血型,由于AB血型中無凝集素,所以AB血型可以接受少量A型、B型和O型血。13.(1)靜脈(2)A型(3)1【解析】(1)當綁扎人體上臂后,由于靜脈血管的功能是將血液從全身各處輸送到心臟去,而前臂被綁住了,血液無法從手臂運回心臟,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現了一條條隆起的青筋”,這些"青筋"實際上是鼓起的靜脈血管。因此在抽血時,護士會用一根橡皮軟管將上臂扎緊,一會前臂靠近肘關節處的血管膨脹,該血管是靜脈。(2)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緊急情況下, 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A型血應該輸入A型血或O型血,但是O型血只能少量緩慢輸入。故首先應給他輸入的血型是A型。(3)血液循環的途徑:肺循環: 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內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全身毛細血管←主動脈←左心室 :體循環因此打點滴時,則藥液首先經過上腔靜脈到達心臟的1右心房。14.(1)細菌(2)抗原;免疫反應(3)②④【解析】(1)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并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 據此可知,青霉素可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2)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可知,注射入人體的青霉素使人出現了過敏反應,所以青霉素相當于抗原,進入人體后,引起人體產生了免疫反應;(3)①O型血轉化為B型血,O型血無凝集原,而B型血有B凝集原,所以不能通過切割紅細胞表面凝集原轉化成B型血,錯誤; ②AB型血轉化為A型血,AB型血含有A和B凝集原,可用內切酶切去B凝集原,紅細胞上只含有A凝集原可轉化成A型血,正確;③A型血轉化為B型血,A型血只含A凝集原,不能轉化成B凝集原,錯誤; ④A型血轉化為O型血,A型血只含A凝集原,切去后成不含凝集原的O型血,正確。所以填 ②④ 。15.D【解析】B處是毛細血管,其依據是血管內的紅細胞呈單行通過。故選D。16.A【解析】A.血管e中血液為靜脈血,因為血液是流向肺部毛細血管,屬于肺動脈,此時血液含氧低,顏色暗紅,是靜脈血,A錯誤;B.d代表氣體進入人體,此時含氧量高,含二氧化碳較低,而c是人體排除的氣體含氧低,故B正確;C.氣體沿著d方向流動時,氣體進入肺,說明是吸氣時,此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故C正確;D.f處血管是肺靜脈,血液沿肺循環路線首先流回心臟的左心房,故D正確; 故答案為:A.17.C【解析】A.血管①為動脈血管,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正確;B.血液中含氧量高的血管為動脈血,呈現鮮紅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的血管為靜脈血,呈現暗紅色,所以血管②是靜脈血管,里面內有可能流的是動脈血,例如肺靜脈中流著的是動脈血,正確;C. 打“點滴”時針頭刺入的是血管②靜脈血管,所以C錯誤;D. 血管③是毛細血管,數量多,分布廣,管壁非常薄,有利于物質交換,D正確;故答案為:C.18.A【解析】A中的血管是從主干進行分支的,說明A血管是動脈;B中的血管呈現匯總的趨勢,說明B血管受靜脈;故答案為:A.19.B【解析】A. 從生物體結構層次來看,人造心臟中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以及神經組織等多種組織構成,屬于器官層次的結構,A錯誤;B.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小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所以與圖中D相連通的血管是肺動脈 ,正確;C.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做抗原。從免疫學角度分析,移植的心臟屬于抗原;D. 從變異的角度看,豬的這種變異是可遺傳變異,是對細胞核中染色體上控制性狀的基因進行了人為的刪除;故答案為:B.20.(1)靜脈(2)用適宜強度電流刺激甲蛙心臟的迷走神經(3)排除迷走神經對乙蛙心跳產生的影響 (4 )若實驗結果為 ,則假設2成立。 蛙心甲跳動先破慢,隨后蛙心乙跳動也減慢【解析】(1)與人體心臟相比,蛙心內部也存在確保血液流向的類似結構,要使液體X順利進入心臟乙,插管應插入心臟乙的靜脈。(2)該實驗提出的假設是迷走神經受電流刺激后,電流信號或分泌某種物質造成心臟跳動減慢,因而步驟③中應用適宜強度電流刺激甲蛙心臟的迷走神經,以觀察蛙心乙跳動是否減慢。(3)實驗前剪去蛙心臟乙的迷走神經,這樣可排除蛙心臟乙迷走神經對其產生的影響,以確保觀察到的現象只與接受刺電流刺激的蛙心臟甲有關。(4)由于注入蛙心臟甲中的液體通過導管流入到剪去迷走神經的蛙心臟乙,若隨著蛙心臟甲跳動減慢,蛙心臟乙跳動也減慢,則說明蛙心臟甲的迷走神經分泌了某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隨著液體流入蛙心臟乙,造成了蛙心臟乙跳動減慢。21.B【解析】 A、肺循環的路徑是:右心室→2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網甲→1肺靜脈→左心房,不符合題意;B、 血管2是動脈、血管1是靜脈,動脈比靜脈的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符合題意;C、血液流向應當是從動脈血管經毛細血管網乙后到達靜脈血管,不符合題意;D、 當血液流經甲的毛細血管后,血液是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血液顏色由暗紅色變為鮮紅色,與題意不符。故答案為:B22.B【解析】D是左心室,則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A是右心房,J是肺靜脈,I是肺動脈,H是上下腔靜脈;A、G與左心室相連,是主動脈,主動脈流動的是動脈血;故A正確;B、F與H上下腔靜脈相連,肯定不是肺部毛細血管,可能是小腸處的毛細血管;故B錯誤;C、上肢靜脈注射藥物后,經上腔靜脈流入A右心房;故C正確;D、單向閥門①、②連接在AC和BD之間,是房室瓣;故D正確;故答案為:B。23.C【解析】A、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因此若②是肺,則①中是靜脈血,A不符合題意;B、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因此若②是肺,則③中血液流向左心房,B不符合題意;C、由于體循環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因此若②是腦,則①可以表示主動脈,C符合題意;因此腎小球的一端連著入球小動脈,另一端是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里流的都是動脈血.因此B結構可能是腎小球,若A、C都流著動脈血,則B也可能是心臟(如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肺靜脈和主動脈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B錯誤.C、心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側的心室和心房之間有房室瓣,保證血液從心房流向心室;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保證血液從心室流向動脈.所以,心臟中的血液流動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動脈.所以若A為上腔靜脈,C為肺動脈,則B為心臟,心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確;D、由體循環可知血液循環情況,因此若②是腦,則③的血液已經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因此③中氧含量小于①,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4.(1)心臟(2)動脈血【解析】(1)動力泵可以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在人體中,心臟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2)血液經過氧合器后,氧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血液中的氧含量升高,因此成為動脈血。25. (1)肺(2)降低【解析】(1)動脈血是指含氧量比較多的血液,呈鮮紅色;靜脈血,含氧量比較少的血,呈暗紅色;通過肺循環,肺部的毛細血管和肺進行氣體交換,肺把氧氣給了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把二氧化碳給了肺,呼出體外;所以X代表肺;(2)心臟的反應取決于A神經和B神經興奮的強度大小;緊張時,A神經興奮占優勢,心跳加速,血壓增高;安靜時,B神經興奮占優勢,心跳放緩,血壓降低。所以若使用某藥物阻斷A神經傳導,再刺激B神經使其興奮,則血壓會降低;26.(1)氨基酸;小腸;同化(2)腎小管(3)無機鹽;B【解析】(1)燕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最終成為氨基酸后,主要在小腸內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同化作用。(2)健康人食用燕窩后不會在尿液中出現葡萄糖,這是因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燕窩中的微量元素存在的物質形式屬于人體七大營養素中的無機鹽,其被吸收后進入循環系統,依次經過體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故依次通過如圖心臟各腔的順序是B。27.(1)②(2)A(3)B【解析】(1)駕駛員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肋間外肌同時舒張,肋骨向下向內移動,這樣,胸廊的容積就縮小,胸腔狀態如圖甲中②所示,此時肺內氣體被排出體外。(2)炊酒后,飲酒者喝入的酒精通過如圖乙的A 消化系統 過程進入人體循環系統。(3)抽血前,先用橡皮軟管綁住被抽血者的上臂,如圖丙所示,此時,橡皮軟管B 側靜脈血管鼓起有利于扎針。28.B【解析】A. 呼吸時會失去水分,A錯誤;B. 在氣溫7℃~11C的環境下 , 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 ,B正確C. 以糞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C錯誤;D. 尿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熱時增加,汗液所失去的水分比炎熱時減少,D錯誤;故答案為:B.29.B【解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見,若尿中出現蛋白質和血細胞,主要是由于腎小球的通透性過大,使原來不能濾過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濾過,從而隨尿排出。圖中②為腎小球。故選B。30.A【解析】A.若②為腎臟,經過腎臟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進入了尿液,所以在血液中尿液的含量減少,A正確;B. 若②為骨骼肌,肌肉中的細胞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③中的氧氣含量減少,B錯誤;C. 若②為肺,經過肺以后,二氧化碳通過肺從呼吸道呼出,則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C錯誤;D. 若②為小腸,則餐后1小時,淀粉等有機物在小腸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并且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所以③中的葡萄糖含量減升高,D錯誤;故答案為:A.31.C【解析】A.①是腎小囊內的原尿,原尿是血漿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后形成的,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濾過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所以①中不含血細胞是正確的;B.氨基酸屬于小分子的物質,原尿中含有氨基酸,所以當原尿流經②腎小管時,腎小管中由氨基酸,B錯誤;C.當原尿流經②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③腎靜脈中含有葡萄糖,C正確;D.圖中④表示集合管,內流的物質是尿液,尿液中含有水和無機鹽、尿素等物質,D錯誤;故答案為:C.32.(1)腎小球;腎小管(2)血細胞(或大分子蛋白質)(3)較小的顆粒模擬尿素等物質能被腎小球濾過,較大的顆粒模擬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不能被腎小球濾過,更好地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解析】(1)腎單位分為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分為腎小球和腎小囊,所以“腎單位模型”中的①模擬腎小球,③模擬腎小管;(2)腎小球的濾過以后,血液進入腎小囊,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可以過濾掉血液中的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所以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則其模擬的是血液中的血細胞或大分子蛋白質;(3)小歡的改進點是使用了不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好處是:這樣可以用較小的顆粒模擬尿素等物質能被腎小球濾過,較大的顆粒模擬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不能被腎小球濾過,更好地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33.(1)⑥③④⑦⑧(2)呼吸作用;(3)體溫【解析】(1)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小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所以⑤是右心房→⑥右心室→③肺動脈→④肺靜脈→⑦左心房→⑧左心室→①主動脈;(2)X表示細胞的呼吸作用,他會利用有機物和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它的文字表達式:(3)劇烈運動后,骨骼肌產生大量的熱,通過出汗的方式進行散熱,從而維持體溫的恒定;34.(1)④腎小管(2)D【解析】 (1)、血液流經腎小球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被重吸收送回到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中。(2)M是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的尿液,所以不存在紅細胞、大分子蛋白質和葡萄糖,所以D符合;35.A【解析】A、呼吸道的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外界的空氣進入肺依次經過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最后進入肺,在肺里完成氣體交換.即: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A符合題意;B、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順序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B符合題意;C、當血液流經腎時,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以及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將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凈化;輸尿管把尿液運送到膀胱暫時儲存起來;最后由尿道排出體外.即: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C不符合題意;D、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即肺循環的流程圖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6.C【解析】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不符合題意。B、人體生命活動產生的廢物,尿素、多余的水、無機鹽等經過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不符合題意。C、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排尿時,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③ 指的是膀胱,C符合題意。D:人體生命活動產生的廢物,二氧化碳經過④指呼吸系統,然后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7.(1)異化(2)肺【解析】(1)葡萄糖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異化作用;(2)該器官是肺,因為a是葡萄糖;b是氧氣;c是二氧化碳。經過該器官后血液中的氧氣變多了,二氧化碳白變少了,所以是肺。38.(1)葡萄糖;3(2)同化(3)A【解析】(1) 若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最終分解為物質a被人體吸收,則物質a是葡萄糖,參與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胰液、腸液和唾液三種;(2)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屬于人體新陳代謝中的同化作用;(3)醫生在給某人做尿常規檢查時發現紅細胞數量偏多,如果該病人患有腎病,則可能是圖中過程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39.(1)血液循環(2)濾過【解析】(1)圖中A是消化系統,B是呼吸系統,C是血液循環系統,D是泌尿系統。)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是不斷地將氧氣、營養物質和激素等運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并將各個組織器官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物運送到腎臟等排泄器官并排出體外的功能。(2)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的其他物質均可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進入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所以③代表的是濾過作用,④代表的是重吸收作用。40.(1)皮膚;泌尿系統(2)腎小球;腎小管(3)腎小球【解析】(1)圖中排泄途徑A是皮膚,因為水分、無機鹽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B是泌尿系統,因為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其主要功能為排泄。排泄是指機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不為機體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質向體外輸送的生理過程。被排出的物質一部分是營養物質的代謝產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細胞破壞時所形成的廢物。此外,排泄物中還包括一些隨食物攝入的多余物質,如多余的水和無機鹽,蛋白質等。(2)在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大過程。因為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的一些成分被過濾到腎小囊腔而成為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球管時。其中一成分由腎小管重新吸收,最終形成了尿液。(3)如尿檢時發現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小球,這是因為如果腎小球發生病變,通透性就會增加,紅細胞和蛋白質也能濾過到腎小囊腔內的原尿中;由于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腎小管不能將血細胞和蛋白質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導致尿液中含有紅細胞和蛋白質.所以如果尿檢中發現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可能出現病變的部位是腎小球。41.(1)小腸;膳食纖維;右心房(2)二氧化碳;參與有機物的氧化分解(3)腎臟;腎小管【解析】(1)胃里的蛋白酶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分解,但未分解成氨基酸,蛋白質只有在小腸中被分解為氨基酸。水、無機鹽、葡萄糖和膳食纖維中不能通過①過程進人循環系統的是膳食纖維,因為膳食纖維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營養物質主要在小腸處被吸收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經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2)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肺泡,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a代表的是氧氣,氧氣進入組織細胞后的作用是參與有機物的氧化分解。(3)C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由于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管時,血液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蛋白質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形成尿液,因此尿液中理應不會有葡萄糖,若排出的尿液中發現了葡萄糖,說明可能是腎單位中的腎小管發生了病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