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上期末復習專題11人的新陳代謝知識點一:人體的呼吸作用1.人體呼吸時氣體交換的場所和過程(1)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器官組成。肺呼吸作用的功能單位是肺泡。(2)氣體交換的概念: 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即一種氣體總是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3)完整的呼吸過程: 肺的換氣(外界氣體和肺泡內氣體之間的交換)―→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間的氣體間的交換―→氣體在血液里的運輸―→血液與組織細胞間的氣體交換。通過這一過程,氧氣到達組織內供細胞利用,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則被排出體外。2.人體的氣體交換是在呼吸系統內進行的。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人體呼吸系統肺:由肺泡組成。肺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3.呼吸作用為人體內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通過呼吸作用,當含氧低的靜脈血流經肺泡的毛細血管后,就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血液中的氧大部分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存在)。當動脈血流經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時,由于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地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細胞中氧的濃度比動脈血中的低,二氧化碳的濃度比動脈血中的高。于是,血液中的氧迅速與血紅蛋白分離,通過毛細血管壁擴散到細胞里,而細胞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則擴散到血液里,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后,流經組織細胞的動脈血就變成了靜脈血。4、人的呼吸作用:在活細胞內進行。反應式為:C6H12O6+O2 CO2+H2O。動物、植物均時刻在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知識點二、 能量的獲取1、在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大多數來源于糖類,也有一部分來源于脂肪,極少數來源于蛋白質。2、氧化供能:細胞通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的需要。貯存在食物中的能量主要通過有氧呼吸的方式釋放出來。如:糖類 + 氧 →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和動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獲得能量的主要來源。無氧呼吸只提供少量能量,不能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它只是對能量需求的一種暫時補充。4、無氧呼吸:人的肌肉:葡萄糖 → 乳酸 + 能量 (少量)高等植物:葡萄糖 → 酒精 + 二氧化碳 + 能量 (少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目內容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區別 反應條件 O2、酶 酶(不需O2)物質變化 有機物徹底分解產生CO2和H2O 有機物分解不徹底,生成酒精和CO2或生成乳酸能量變化 釋放大量能量 釋放少量能量聯系 實質上都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5、多樣的呼吸器官:類別 動物名稱 呼吸器官無脊椎動物 (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 體表(表膜即細胞膜)(環節動物)蚯蚓 濕潤的體壁(節肢動物)蝗蟲 氣管脊椎動物 (魚綱)對蝦、魚類 腮(兩棲類)青蛙 肺兼濕潤的皮膚(爬行綱)蜥蜴 肺(鳥綱)鳥類 肺,有氣囊輔助(哺乳類)牛 肺知識點三、 食物與營養1.食物中的七大類營養素主要有水 、糖類 、蛋白質 、脂肪 、無機鹽 、維生素 和粗纖維 等。2.各類營養素的作用:水: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糖類: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①是細胞生長和修補組織的主要原料,占人體細胞干重的50%以上;②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脂肪:生物體內貯存能量的物質。無機鹽:構成組織(如磷—細胞膜)和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物質。缺Ca、P—骨質疏松癥;缺Fe—缺鐵性貧血;缺Zn—食欲下降,影響生長發育;缺I—甲狀腺腫大。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粗纖維:促進消化。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來源于植物性食物。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的蠕動,有利于及時排便。減少大腸癌的發病率,有助于減少腸道吸收脂肪,預防心血管疾病。3.幾種維生素來源及缺乏癥名稱 缺乏癥 主要來源維生素A 夜盲癥 肝、雞蛋黃、胡蘿卜、玉米維生素B1 腳氣病 牛肉、腎臟、谷類種皮(麥麩)、豆類維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癥 酵母、大豆、胚芽、肝維生素B12 惡性貧血 肝、奶、肉、蛋維生素C 壞血病 蔬菜、水果維生素D 成人骨軟化、兒童佝僂病 肝臟、雞蛋、魚肝油(曬太陽自身合成)維生素E 肌肉萎縮 谷物胚芽、綠葉知識點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 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系統 外消化腺:唾液腺、肝臟、胰腺消化腺內消化腺:胃腺、腸腺(1)消化道的結構和功能結構 功能口腔 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混合咽 食物的通道食道 食物的通道胃 肌肉質的囊,收縮能力很強,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小腸 蠕動使食物與消化液混合均勻(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將食物殘渣推向大腸大腸 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肛門 糞便排出(2)消化腺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流入部位 消化物質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初步消化淀粉胃腺 胃液(蛋白酶) 胃 初步消化蛋白質肝臟 膽汁(不含消化酶) 暫存膽囊流入小腸 促進脂肪消化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小腸 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腸腺 腸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小腸 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2、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①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②將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③將消化后產生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3、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 消化:人體將食物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過程。(2) 消化的類型:物理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混合化學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3)吸收:當食物消化后,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系統的管壁進入血液的過程。(4)七大類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①無需經過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水、無機鹽、維生素。②須經消化才能被吸收:蛋白質、糖類、脂肪。最終消化產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③不能被消化吸收:粗纖維(5)淀粉、蛋白質和脂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步驟、有關消化液種類:淀粉(口腔、小腸) 麥芽糖 葡萄糖(進入毛細血管)蛋白質(胃、小腸) 氨基酸(進入毛細血管)脂肪(小腸) 脂肪酸+甘油(進入毛細淋巴管)消化道消化 淀粉 蛋白質 脂肪口腔 √(麥芽糖) × ×胃 × √(多肽) ×小腸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和甘油)4.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特點及相應功能:①小腸很長——消化、吸收 ②小腸表面有很多褶皺及小腸絨毛——消化、吸收③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消化④小腸壁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吸收5、消化道不同部位對營養物質吸收不同: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另外還有酒精(非營養物質)③ 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無機鹽和某些維生素。④ 大腸:只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某些維生素。6.酶:生物體細胞制造的一種蛋白質。是一種生物催化劑,使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變成可吸收的物質。特點: 專一性、 高效性、 多樣性。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 、溫度 等。酶缺乏或不足:導致代謝紊亂,甚至出現疾病,如白化病(缺乏促進黑色素形成的酶)。重點題型精煉題型一、人的呼吸系統和呼吸運動1.如圖為肺泡處的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d代表的氣體是不相同的B.氣體c代表氧,氣體d代表二氧化碳C.與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D.肺泡與血管乙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2.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下列表示肺的是( )A.B.C.D.3.人體的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組成,其中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下列有利于肺泡內氣體交換的特點有( )①肺泡數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③毛細血管壁很薄④肺泡壁很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剛下水游泳時,如果水漫過胸部,會感覺呼吸有些吃力,這是因為( )A.胸腔容積減小,肺內氣壓增大,外界氣體不易進入肺B.胸腔容積增大,肺內氣壓減小,外界氣體不易進入肺C.胸腔容積增大,肺內氣壓增大,外界氣體不易進入肺D.胸腔容積減小,肺內氣壓減小,外界氣體不易進入肺5.如圖所示為海姆立克急救法示意圖,其操作原理是:當異物堵在喉部時,突然用力壓迫兩肺下部膈肌,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沖擊異物,將異物驅除,使人獲救。如圖能正確表示異物排出時膈的升降和肺內壓、外界氣壓大小關系的是( )A.P內P外C.P內P外6.如圖兩幅曲線表示某同學在跳繩和平靜兩種狀態下的呼吸情況,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曲線 A 呼吸深度比曲線 B 要深B.曲線 B 表示平靜狀態C.曲線 B 呼吸頻率比曲線 A 慢D.曲線 A 反映出此人的呼吸頻率是 18 次/分7.“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咳嗽、噴嚏、胸悶、全身乏力等癥狀。(1)“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發生炎癥而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咳嗽時,肺內氣壓 外界氣壓(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噴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時,人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如圖曲線,符合打噴嚏時肺容量隨時間變化的是 (選填“甲”或“乙”)。(3)肺泡內的氧氣通過 作用,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8.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制作呼吸模型”項目化學習,某小組利用吸管、木板、氣球和鐵絲等材料制作模型,用保鮮膜將整個裝置包住形成一個密閉環境,如圖甲所示。(1)圖甲模型中氣球模擬的人體器官是 。(2)老師對小組評價:結構完整,能實現氣體進出過程但不能實現胸腔體積變化,為使該模型能更好的體現人體結構特征,請結合圖乙選擇合適的材料對該模型進行改進: (寫出一點)。題型二、人的呼吸作用9.下列是呼吸作用實質的是(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10.2020 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珠峰。登山時,供給呼吸的貯氣瓶中氣體主要是( )A.氫氣 B.氧氣 C.氮氣 D.二氧化碳11.氧氣在人體細胞中的作用是( )A.分解食物為人體提供營養 B.分解水、釋放熱量C.分解有機物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分解無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12.一運動員在進行長跑鍛煉時,從他的大腿肌細胞中檢測到三種化學物質,其濃度變化如圖,圖中P、Q、R三曲線依次代表( )A.乳酸、CO2、O2 B.O2、CO2、乳酸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13.下圖所示裝置用于測定蝗蟲呼吸作用的速率,圖中的NaOH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據圖回答問題。(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蝗蟲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1)該裝置可測定的是蝗蟲呼吸作用過程中吸收O2的速率還是釋放CO2的速率 。(2)15 min后,U形管左右兩側的管內液面位置有何改變 。14.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的快慢與空氣中氧氣含量有怎樣的關系”,小金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甲圖所示的三個相同的裝置;②取 的同種小鼠若干只,按乙圖設置實驗;③將三個裝置放在相同的適宜環境中進行實驗。(1)請將實驗步驟②補充完整: 。(2)實驗可通過液柱移動的快慢來比較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的快慢,其原理是 。(3)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可從哪些方面對實驗進行改進 。(寫出一點即可)15.科學研究需要“大膽猜測,小心求證”,有人說“人吸入的氣體是氧氣,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小科對這個觀點表示質疑,于是他進行如下探究:(1)小科發現:燃著的木條在裝滿空氣的集氣瓶(圖甲)中比在裝滿呼出氣體的集氣瓶(圖乙)中燃燒的時間更長,請解釋原因 。(2)小科想利用圖丙裝置驗證呼出的氣體中 CO2 含量高于空氣中 CO2 含量,圖丙中錐形瓶內的試劑均為溶液,他應如何操作? 。(3)為了進一步測定呼出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小科進行如下實驗(裝置如圖丁): 步驟 I:用注射器收集V1毫升的呼出氣體,打開止水夾A、B,緩慢推動活塞將氣體全部推入集氣瓶中。步驟Ⅱ:待集氣瓶內液面穩定后,記錄量筒內液體體積為V2毫升,且此時集氣瓶中液面低于燃燒匙(如圖戊)。步驟Ⅲ:關閉止水夾A、B,向集氣瓶外的燒杯中倒入沸水,使白磷燃燒。步驟Ⅳ:待燃燒結束且冷卻后,打開止水夾B,使瓶內外氣壓相等,記錄量筒內液體體積為毫升。步驟Ⅴ:重復實驗,測得呼出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測得人體呼出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用V1V2V3表示)16.為了探究溫度對蟑螂呼吸快慢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壯的蟑螂放入30℃的密閉容器內(如圖甲),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10分鐘后,將冰袋放置在容器兩側,使容器內的溫度逐漸降低,并測定隨后20分鐘內的數據。多次重復實驗。方案二:在兩個溫度不同的相同密閉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壯的蟑螂(如圖乙),利用傳感器測定30分鐘內的相關數據。多次重復實驗。(1)該實驗通過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有什么優點? (例舉一點)(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 。題型三、營養物質與應用17.建蘭中學食堂每日為學生準備不同的營養餐,其中早餐的建議食譜為:一杯牛奶,一個雞蛋,適量的饅頭或面條、適量的蔬菜水果,鹵牛肉數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吃雞蛋主要補充蛋白質 B.吃饅頭、面條主要補充糖類物質C.吃蔬菜、水果主要補充維生素 D.吃鹵牛肉主要補充脂肪18.西湖藕粉是杭州特產。蓮藕的維生素 C 含量高,含有比較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富含膳食纖維。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藕斷絲連”中的“絲”屬于營養組織B.蛋白質是細胞生長及組織修復的主要原料C.蛋白質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肉類、乳制品中含量較高D.膳食纖維主要由纖維素組成,是一類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19.枇杷是塘棲的特產,深受人們的喜愛,蘋果號稱“水果之王”,營養價值高。如表是兩種水果營養成分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營養成分 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營養成分 枇杷 蘋果蛋白質 0.8克 0.2克脂肪 0.2克 0.2克糖類 9.3克 13.5克維生素C 8毫克 4毫克鐵 1.1毫克 0.6毫克A.表中的營養物質只有糖類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B.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屬于化學性消化C.維生素C被消化后,才能由小腸絨毛吸收進入血液D.從預防貧血的角度考慮,進食枇杷比進食蘋果效果更好20.科學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閱讀并回答下列問題:(1)2023年,中國科學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接以二氧化碳和氫氣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反應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屬于七大營養素中的 (2)小金同學幫媽媽做飯,刮山藥皮時手上皮膚奇癢難忍(山藥中含有的堿性皂角素所致)。可以用廚房中的 (填調味品名稱)來止癢。21.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但是,日本無視歷史,聲稱日本人發現海域.由此引發爭端,釣魚島海域有豐富的魚類,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1)釣魚島附近水域海底蘊藏大量的天然氣,其主要成分是 (填化學式).(2)我國漁民在這一帶從事捕魚作業,魚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主要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豐富的 營養物質.A.糖類 B.油脂 C.蛋白質 D.維生素(3)海水通常渾濁也含有很多雜質,要使海水成為飲用水,需要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A.沉降 B.過濾 C.吸附 D.蒸餾22.超重、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重要誘發因素,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年)》顯示,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 11.1%和 7.9%。(1)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個體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據調查,18.9%的中小學生有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的問題,若人體吸收的葡萄糖過多,多余部分會轉變為 。(2)平衡膳食和參加體育運動,是預防肥胖的主要方法。①國家衛計委推薦我國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 水果200g~400g,原因是水果蔬菜不僅含能量少還富含 等營養素。②體育運動時需要大量能量,這些能量是通過體內組織細胞 消耗有機物釋放出來的。23.如圖為一款新飲料一雙柚汁。 雙柚汁采用胡柚和香柚等為原料加工而成,其配料表及營養成分表如下:配料表 營養成分表(每100克)水、胡柚汁(添加量6g/kg)、香柚汁、白砂糖、蘋果濃縮汁、果葡糖漿、檸檬酸、檸檬酸鈉、DL-蘋果酸、維生素C、食用香精 能量 158kJ脂肪 0糖類 9.3克鈉 13毫克(1)胡柚果實是由花雌蕊中的 發育來的。(2)小德出于好奇,想知道“生產一瓶規格如圖的雙柚汁需要胡柚汁的質量”,其計算過程如下:300mL=0.3kg, 0.3kgx6g/kg= 1.8g小崇認為小德的計算過程有誤,原因是 。(3)小德認為雖然雙柚汁中的脂肪含量為0,大量飲用也不會引發肥胖。小德的觀點對嗎?從物質轉化的角度做出判斷并簡述理由: 。題型四、消化系統與食物消化吸收2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統來完成的。如圖是組成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酶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種消化酶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25.試管內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蕩后置于37℃的溫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不到植物油了。據此推測配制的消化液最可能的一組是( )。A.唾液、胃液、腸液 B.胃液、膽汁C.胰液、腸液、膽汁 D.腸液、胰液26.人體中各個器官都有一定的功能,器官們各司其職才能使人體健康運行,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A.小腸:我是消化和吸收的唯一場所 B.皮膚:我是排泄的門戶之一C.心臟:血液經過我,氧氣含量會升高 D.腎臟:我的功能就是濾過作用27.腸道顯微膠囊是一種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設備(如圖),患者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即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節奏依次通過消化道的各個結構,同時對經過的胃腸道進行連續攝像。結合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一咽→食管→胃一小腸→大腸B.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時,結構④的蠕動屬于物理消化C.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D.顯微膠囊進入到結構⑥處時,R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28.如圖一曲線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圖二曲線表示某人腎單位內葡萄糖、無機鹽和尿素的含量變化情況,其中Ⅰ、Ⅱ、Ⅲ表示組成腎單位的有關結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B.圖一中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C.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D.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正常情況下Ⅱ中液體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29.人體必須從外界環境中攝取各種現成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所攝取的營養物質中,不作為能源物質的是__ __等。(2)大部分營養物質在小腸內被吸收,與該功能相適應的小腸的結構特點是__ __①小腸粘膜有皺襞,其表面有很多絨毛②小腸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種消化酶③粘膜上皮細胞游離面有微絨毛突起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進入小腸⑤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3)從人體消化道中獲得A、B、C三種酶,已知A、B、C三種酶的最適pH值分別為2.0、9.0、7.0,在適宜條件下,將三種酶液分別與淀粉混合,結果匯總如圖甲;將三種酶液分別與蛋清混合,結果匯總如圖乙;將三種酶液分別與多肽混合,結果匯總如圖丙.根據實驗結果推測,A、C兩種酶分別為 、 。30.如圖橫坐標表示消化道,縱坐標表示三大營養物質的含量(A、B、C、D、E表示消化道部位,曲線甲、乙、丙表示營養物質),回答下列問題:(1)A是消化道中的 。(2)D中能直接吸收的營養物質有 (多選)。A.麥芽糖 脂肪 蛋白質 B.蛋白質 粗纖維 葡萄糖C.甘油 脂肪酸 無機鹽 D.水 維生素 氨基酸(3)丙曲線代表 消化的過程。31.如圖是消化系統的模式圖和葉切面圖,請據圖回答:(1)消化系統具有 和 的作用,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在 。(2)葉肉部分由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屬于 組織,所以也屬于 。(填“組織”、“器官”或“系統”),理由是葉是 。(3)寫出人體的結構層次: 。題型五、酶的作用32.唾液對淀粉的消化實驗要求在一定溫度下進行,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或低于37 ℃條件下催化活性都會降低。下圖能正確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關系的是( )A.B.C.D.33.某同學為了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設計了如右表所示的對比實驗。其他同學看了該實驗設計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加入的物質 1號試管 2號試管稀淀粉糊(毫升) 2 2新鮮唾液(毫升) —— 2蒸餾水(毫升) 2 ——恒溫處理(15分鐘) 37℃ 0℃碘液(滴) 2 2A.1號試管不應加入2毫升蒸餾水,而應該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B.2號試管不應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而應該加入2毫升蒸餾水C.2號試管應該保持在37℃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D.1號試管應加入2毫升新鮮唾液,并保持在0℃環境中恒溫處理34.下列實驗或活動中,實驗用品與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選項 實驗或活動名稱 實驗用品 使用目的A 觀察和解剖花 鑷子 剝下花的各部分B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檢驗淀粉C 種子呼吸釋放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檢驗二氧化碳D 制作臨時裝片,觀察細胞 顯微鏡 觀察細胞結構A.A B.B C.C D.D35.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某同學利用動物肝臟研究酶的某些特點,實驗記錄如下表:試管 實驗材料及處理 產生氣泡快慢1 5毫升5%H2O2溶液+2滴蒸餾水,常溫 最慢2 5毫升5% H2O2溶液+2滴3.5%FeCl溶液,常溫 較快3 5毫升5% H2O2溶液+2滴肝臟研磨液,常溫 最快4 5毫升5% H2O2溶液+2滴肝臟研磨液,70℃水浴加熱 較慢分析實驗結果,無法得出過氧化氫酶( )A.具有專一性 B.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C.具有高效性. D.活性受溫度影響36.模型可揭示現象和解釋本質,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一些復雜的事物。在人體消化系統中,酶催化脂肪分解的過程模型如圖,A代表 ,它在反應前后,具有化學性質不變的特性。該過程發生在 ,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37.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小濱進行了如圖甲實驗。請分析回答: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液和2mL濃度為2%的淀粉溶液。步驟2: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已知碘液的顏色為棕黃色。(1)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缺少一個步驟錯誤,請你補充完成 (填操作過程)。(2)糾正該實驗錯識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 。(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4)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 作用(選“同化”或“異化”)。38.生活中食用菠蘿前用食鹽水浸泡是一種習慣做法,其目的是抑制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活性。菠蘿蛋白酶是菠蘿中的一種酶,如果直接食用,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出現腹瀉、嘔吐或頭痛等癥狀,還可能對口腔黏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產生刺激。某研究小組查找文獻得到以下資料。資料1:菠蘿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起到分解消化的作用。資料2:將削皮的菠蘿放入榨汁機破碎打漿后用4層紗布過濾得到菠蘿汁,菠蘿汁用濾紙過濾后可得粗酶液。為探究影響菠蘿蛋白酶活性的因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A B C D E F加入物質 5mL粗酶液 5mL粗酶液 5mL粗酶液 5mL粗酶液 5mL粗酶液 5mL粗酶液蒸餾水 1%氯化鈉溶液 3%氯化鈉溶液 5%氯化鈉溶液 7%氯化鈉溶液 9%氯化鈉溶液水溫 37℃水浴時間 20min根據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該研究小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2)根據實驗設計,小科將粗酶液混合氯化鈉溶液后置丁37℃下水浴的目的是 。(3)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小科認為菠蘿蛋白酶的活性與氯化鈉的質量分數有關,你認為小科的判斷依據是 。39.酶的催化效率不僅與溫度、酸堿度有關,還與離子種類有關。如氯離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銅離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鈉離子(Na+)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無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硫酸根離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第1步:取2支潔凈的試管,按表中從左到右的順序將藥品加入到相應的試管中;第2步:在2支試管中各加入1mL稀釋唾液,然后搖勻;第3步:將2支試管同時進行37℃的水浴加熱,觀察并記錄現象。試管號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餾水 碘液1 2mL 0 1mL 2滴2 2mL 1mL 0 2滴(1)小寧的對探究硫酸根離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實驗設計合理嗎?說明理由: 。(2)如果硫酸根離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寧改進實驗后的現象應是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學小興把2支試管同時分別握在左、右手心里,也達到了相同的實驗效果。請分析這種做法的優點: 。答案1.B【解析】A.當血液流經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肺泡會與血液發生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因此,a、c代表二氧化碳,b、d代表氧氣,A正確、B.,a、c代表二氧化碳,b、d代表氧氣,所以B錯誤。C.經過肺泡處的氣體交換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為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因此,與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C正確。D.血管乙是毛細血管,肺泡與血管乙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D正確。故答案為:B;2.B【解析】由圖可知,A是肝臟,B是肺,C是腎臟,D是大腸和小腸。故選B。3.A【解析】在人體的呼吸系統中,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有利于肺泡內氣體交換的特點有①肺泡數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③毛細血管壁很薄。故選A。4.A【解析】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是由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如果水漫過胸部,胸廓會由于水的擠壓而向內收縮,導致胸腔容積減小,肺內氣壓增大,外界氣體不易進入肺,造成吸氣困難。故選A。5.D【解析】異物排出時,應該是氣體呼出的過程,所以膈會向上運動,胸腔變小,胸內氣壓變大,大于肺內氣壓,肺泡變小,肺內氣壓變大,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所以氣體呼出,帶動異物排出,所以D正確;故答案為:D6.D【解析】A.曲線A的波峰到波谷的距離小于曲線B,則前者呼吸深度小,故A錯誤;B.曲線B呼吸深度大,為跳繩狀態,故B錯誤;C.20s內曲線B的波峰個數明顯大于曲線A,則曲線B的呼吸頻率快,故C錯誤;D.根據曲線A可知,20s內呼吸6次,則一分鐘內呼吸次數為:,故D正確。故選D。7.(1)大于(2)甲(3)氣體擴散【解析】(1)咳嗽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所以異物會被咳出;(2) “噴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時,人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如圖曲線,吸氣時,肺內氣壓增大,所以符合打噴嚏時肺容量隨時間變化的是甲;(3) 肺泡內的氧氣通過氣體擴散作用,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8.(1)肺(2)將保鮮膜改為有彈性的橡皮膜,模擬肌肉的收縮與舒張,用向上突起且有彈性的材料模擬膈肌【解析】(1)甲中器官模擬肺;(2)結合乙圖改進的措施是將保鮮膜改為有彈性的橡皮膜,模擬肌肉的收縮與舒張,用向上突起且有彈性的材料模擬膈肌;9.B【解析】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故答案為:B。10B【解析】人類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即氧氣供給人類呼吸,十分重要,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1.C【解析】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人體通過呼吸從外界獲得氧氣,進入人體后,隨著血液循環運輸,最終進入組織細胞,參與分解體內的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能量,滿足組織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需要,同時一部分能量以熱的形式散失出來。故答案為:C12.A【解析】先從題干入手,長跑鍛煉中肌肉的供能情況,開始在氧氣還能滿足需要時進行有氧呼吸,高效率的分解放能,持續一段時間后,氧氣漸漸不能滿足供應,就要依賴無氧呼吸,這時將有乳酸產生。這些知識對解這道題是必需的。P曲線是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可能是乳酸,因無氧呼吸是隨著有氧呼吸氧供應不足,才逐漸開始的,乳酸是無氧呼吸的產物,隨著通過無氧呼吸而積累;Q曲線是上升后逐漸穩定,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將隨著有氧呼吸的加強而增多,隨著氧氣成為有氧呼吸的限制因子而趨于穩定;R曲線是呈遞減的趨勢,可能是氧氣,因為氧氣將隨著有氧呼吸耗氧的增多而逐漸供不應求。由此分析本題答案為:A故答案為:A13.(1)吸收O2的速率(2)左邊上升,右邊下降【解析】(1) 蝗蟲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而裝置中NaOH溶液能夠充分吸收瓶中的CO2 ,導致裝置內的氣壓降低,因此可以通過吸收氧氣的多少來測定蝗蟲的呼吸作用速率。故填 吸收O2的速率 。(2) 15 min后 ,A瓶由于蝗蟲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裝置內的氧氣,導致A瓶氣壓降低,B瓶中是死去的蝗蟲,不進行呼吸作用,裝置內的氣壓保持不變,因此會大于A瓶中的其他,故U形管管內液面左邊上升,右邊下降。故填左邊上升,右邊下降 。14.1)大小相近、年齡相同、新陳代謝旺盛(2)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越快,溫度升高越快,導致玻璃泡內氣體膨脹越快,液柱移動越快(3)增加小鼠數量、換用更細的導管【解析】(1)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在設計實驗時,應保證單一變量,故實驗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的快慢與空氣中氧氣含量有怎樣的關系” 需要保證小鼠的品種相同、大小相近、年齡相同、新陳代謝旺盛。故答案為:大小相近、年齡相同、新陳代謝旺盛 。(2) 液柱會移動是由于裝置內的空氣將進行熱脹冷縮,由于小鼠呼吸作用時會產生能量,部分能量會以熱量的形式散失,造成裝置內溫度升高,液柱移動得越快,小鼠釋放的熱量越多,呼吸作用越劇烈。故答案為: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越快,溫度升高越快,導致玻璃泡內氣體膨脹越快,液柱移動越快 。(3)為了使實驗更加明顯,可以通過兩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增加小鼠的數量,小鼠數量增加,可使釋放的熱量更多,液體移動的速度將會加快;二是將導管的直徑變細,直徑越細,導管中的液體移動的距離將會更明顯。故答案為: 增加小鼠數量或換用更細的導管15.(1)空氣中氧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高(2)打開止水夾K1,關閉K2,向錐形瓶中Ⅱ中緩緩吸氣;打開止水夾K2,關閉K1,向錐形瓶Ⅰ中緩緩吹(3)【解析】(1)把一根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裝有人體呼出氣體和普通空氣的集氣瓶內,觀察到木條在空氣瓶內燃燒時間較長,說明空氣中氧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高;(2)利用圖丙裝置驗證呼出的氣體中CO2含量高于空氣中CO2含量,具體操作為:打開止水夾K1,關閉K2,向錐形瓶中Ⅱ中緩緩吸氣;打開止水夾K2,關閉K1,向錐形瓶Ⅰ中緩緩吹氣;(3)用注射器收集V1mL的呼出氣體,氣體總體積是V1mL,記錄量筒內液體體積為V2mL,說明除去二氧化碳外氣體總體積是V2mL,記錄量筒內液體體積為V3mL,說明氧氣體積是V2mL-V3mL,實驗測得人體呼出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6.(1)裝置內氧氣含量降低的快慢(2)排除不同蟑螂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或在同一容器內控制溫度連續變化)(3)a【解析】(1)該實驗是為了探究溫度對蟑螂呼吸快慢的影響,通過測量容器內的 氧氣含量的數據來反應的;(2)方案一是在同一個容器內實驗,而方案二是在兩個容器內實驗,且方案二使用了兩只蟑螂,個體差異也會影響實驗結果;(3)蟑螂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所以二氧化碳含量要增加,由丙圖可知,其呼吸作用是先快后慢的;故a符合;17.D【解析】A.雞蛋里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質,故A正確不合題意;B.饅頭、面條富含糖類,吃饅頭、面條主要補充糖類物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C.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常吃有益健康,故C正確不合題意;D.牛肉富含蛋白質,吃鹵牛肉主要補充蛋白質,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8.A【解析】A. “藕斷絲連”中的“絲”屬于蓮藕的莖,屬于營養器官,它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A錯誤;B. 蛋白質是細胞生長及組織修復的主要原料,正確;C. 蛋白質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肉類、乳制品中含量較高,正確;D. 膳食纖維主要由纖維素組成,是一類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 ,正確;故答案為:A.19.D【解析】A.糖類是人體的主要供能物質,但脂肪和蛋白質也可以提供能量的,A錯誤B.膽汁的乳化是將脂肪分散成微小顆粒,沒有產生新物質,所以是物理性消化,B錯誤C.維生素不需要消化,直接被吸收,C錯誤D.貧血需要補貼,枇杷的鐵含量比蘋果高,所以效果好,D正確故答案為:D20.(1)糖類(2)食醋【解析】(1) 淀粉屬于七大營養素中的糖類。(2) 山藥中含有的堿性皂角素 ,可止癢,需涂抹酸性物質中和,可選用廚房中呈酸性的食醋。21.(1)CH4(2)C(3)A;B;C;D【解析】(1)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學式為:;(2)魚類富含的營養素為蛋白質,為人的生命活動能夠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故選C;(3)海水中含有難容的雜質,也含有可溶性雜質,使其成為飲用水,可采取的方法為:沉降、過濾、吸附、蒸餾,故選ABCD。22.(1)脂肪(2)維生素、膳食纖維、水;呼吸作用【解析】(1)若人體吸收的葡萄糖過多,多余部分會轉變為脂肪。(2)①水果蔬菜不僅含能量少還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水等營養素;②體育運動時需要大量能量,這些能量是通過體內組織細胞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釋放出來的;23.對,雖然雙柚汁中不含脂肪,但糖類物質在人體內可轉化成脂肪【解析】(1) 胡柚果實是由花雌蕊中的子房發育來的。(2)因為 300mL 是體積單位,不是質量單位,換算錯誤,并且題目中沒有告訴該果汁的密度。無法計算;(3) 不對,雖然雙柚汁中不含脂肪,但糖類物質在人體內可轉化成脂肪;24.A【解析】由圖可知, ①是肝臟;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腸;A、肝臟分泌的膽汁能乳化脂肪,但不是消化脂肪的酶;故A錯誤;B、胃分泌的胃液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故B正確;C、胰腺分泌能消化多種營養物質;故C正確;D、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故D正確;故答案為:A。25.C【解析】植物油屬于脂肪,最終被消化的場所是小腸,在小腸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消化液有胰液,腸液和膽汁;故答案為:C.26.B【解析】A. 小腸:我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所以A錯誤;B. 皮膚:我是排泄的門戶之一 ,正確;排泄的三種方式是排汗,呼吸,排尿;C. 肺:血液經過我,氧氣含量會升高,血液經過心臟,氧氣的含量會減少,C錯誤;D. 腎臟:我的功能就是形成尿液,包含了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錯誤;故答案為:B.27.C【解析】A. 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一咽→食管→胃一小腸→大腸 ,正確;B. 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時,結構④的蠕動屬于物理消化 ,正確;C. ②是肝臟,顯微膠囊不可進入結構②,②肝臟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對脂肪只是起到乳化的作用,C錯誤;D. 顯微膠囊進入到結構⑥處時,R是小腸,它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正確;故答案為:C.28.C【解析】A. 圖一D內有多種消化液,有許多皺襞和絨毛,這些特點都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A錯誤;B. 圖一中乙為蛋白質消化程度的曲線,丙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線,甲為淀粉消化的曲線,因為淀粉初步消化的場所是口腔;蛋白質初步消化的場所是胃;脂肪初步消化的場所是小腸,B錯誤;C.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進入血液,大部分的水和無機鹽也進入血液,但是因為大部分的水被吸收進入血液,所以尿素和無機鹽的含量上升了,所以圖二中a、b、c曲線代表的物質分別是尿素、無機鹽、葡萄糖 ,正確;D.圖二中Ⅰ、Ⅱ的內壁起過濾作用,能濾過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所以正常情況下Ⅱ中液體不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D錯誤;故答案為:C.29.(1)水(纖維素、維生素都可以)v(2)A(3)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解析】(1)人體所需要的七大類營養素為: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其中能夠能的物質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不能供能的物質是水、無機鹽、膳食纖維和維生素;(2)與小腸消化功能有關的結構是②和④;與小腸吸收功能有關的結構是①③⑤;(3)從最適宜的pH值中可以看出A是胃蛋白酶;從甲圖中可以分析出C是唾液淀粉酶。他可以催化分解淀粉;30.(1)口腔(2)C;D(3)脂肪【解析】(1)甲是淀粉,在A口腔中進行初步分解;(2)D是小腸,甲是淀粉最終在小腸中被消化為葡萄糖,乙是蛋白質,最終在小腸中被消化為氨基酸;丙是脂肪,最終在小腸中被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這些小分子物質能被直接吸收,除此之外,無機鹽,維生素和水也能被直接吸收;粗纖維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只是幫助腸道蠕動;所以D小腸中能被直接吸收的物質有C和D;(3)丙曲線代表 脂肪消化的而過程;31.(1)消化;吸收;小腸(2)營養;器官;由多種組織構成(3)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解析】(1)消化系統具有消化和吸收2的作用,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在小腸。(2)葉肉部分由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肉細胞組成,葉肉細胞屬于營養組織,所以也屬于器官。理由是葉是由多種組織構成。(3)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32.D【解析】由題意可知,酶在高溫或低溫時其活性都會降低,而唾液淀粉酶是人體內的酶,所以在37℃左右其活性最高,則溫度由低到37攝氏度的變化過程中,酶的活性會升高,當溫度超過37℃后,酶的活性會降低;故D圖像符合;故答案為:D。33.A34.下列實驗或活動中,實驗用品與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選項 實驗或活動名稱 實驗用品 使用目的A 觀察和解剖花 鑷子 剝下花的各部分B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檢驗淀粉C 種子呼吸釋放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 檢驗二氧化碳D 制作臨時裝片,觀察細胞 顯微鏡 觀察細胞結構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觀察和解剖花時,用鑷子剝下花的各部分,正確;B. 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時,用碘液檢驗淀粉是否存在,正確;C. 種子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鈣)檢驗二氧化碳,C錯誤;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D. 制作臨時裝片,觀察細胞時,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正確;故答案為:C.35.A【解析】1和3作對照,能夠得出過氧化氫酶具有高效性和能夠加快過氧化氫分解;3和4作對照,能夠得出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所以本實驗無法的得出過氧化氫酶具有專一性的特點;36.酶;小腸【解析】在人體消化系統中,酶催化脂肪分解的過程模型如圖,A代表酶,因為酶只是起催化效果,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對脂肪的催化分解在小腸中,被完全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37.(1)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保證每組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都處于同樣的溫度下,然后在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2)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3)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4)同化【解析】(1)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缺少一個步驟,應在步驟2前: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一段時間,保證每組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都處于同樣的溫度下,然后在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2)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成麥芽糖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時間太短,淀粉沒有被完全消化。所以,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3)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柱形圖中,時間越短,說明該溫度條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越高。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4)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最終轉變成氨基酸,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屬于新陳代謝中的同化作用。38.(1)食鹽水會影響菠蘿蛋白酶活性(2)37℃時酶的活性高,避免溫度不適干擾實驗(3)由圖可知,當氯化鈉質量分數在0%到3%以及5%到9%時,隨著氯化鈉質量分數的增加,菠蘿蛋白酶活性明顯下降,其中,當氯化鈉質量分數為3%時,菠蘿蛋白酶活性達到最低;當氯化鈉質量分數在3%到5%時,隨著氯化鈉質量分數的增加,菠蘿蛋白酶活性明顯上升。由此可判斷菠蘿蛋白酶的活性與氯化鈉的質量分數有關。【解析】(1) 生活中食用菠蘿前用食鹽水浸泡是一種習慣做法,其目的是抑制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活性。該研究小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食鹽水會影響菠蘿蛋白酶活性;(2) 37℃時菠蘿蛋白酶酶的活性高,避免溫度不適干擾實驗,使實驗現象更好;(3)由圖可知,當氯化鈉質量分數在0%到3%以及5%到9%時,隨著氯化鈉質量分數的增加,菠蘿蛋白酶活性明顯下降,其中,當氯化鈉質量分數為3%時,菠蘿蛋白酶活性達到最低;當氯化鈉質量分數在3%到5%時,隨著氯化鈉質量分數的增加,菠蘿蛋白酶活性明顯上升。由此可判斷菠蘿蛋白酶的活性與氯化鈉的質量分數有關。39.(1)不合理,稀硫酸呈酸性,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有影響,沒有控制兩組的酸堿度相同(2)2號試管藍色先褪去(3)操作簡便,無需水浴加熱,利用手心溫度接近37℃即可完成實驗【解析】(1)設計對比試驗時不能存在其它干擾離子,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離子同時也帶入了氫離子,改變了酸堿度。所以不合理,稀硫酸呈酸性,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有影響,沒有控制兩組的酸堿度相同;(2)硫酸根離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所以2號試管中的淀粉首先被消化分解,淀粉遇碘會變藍色,所以現象為2號試管藍色先褪去;(3)從操作的過程分析該實驗要比水浴加熱簡便易行的多,不需加熱則節約能源,操作簡單只需利用手心溫度接近37℃即可完成。酶酶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