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會轉的玩具一、教材分析《會轉的玩具》是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的一課,教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制作,探索會轉的玩具的奧秘。教材中展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會轉玩具,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二、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了解會轉玩具的原理和結構,掌握制作會轉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激發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制作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制作會轉玩具的方法,理解轉動的原理。教學難點:如何啟發學生的創意,設計出獨特、有趣的會轉玩具。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各種會轉的玩具、制作材料(如卡紙、彩紙、剪刀、膠水、牙簽、吸管等)、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制作材料(如卡紙、彩紙、剪刀、膠水、牙簽、吸管等)。五、課時安排2 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展示一個會轉的玩具,如風車,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學生:“同學們,看這個玩具,它有什么特別之處?”(二)新授1、玩具展示與觀察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多種不同的會轉玩具,如陀螺、竹蜻蜓、風車、旋轉木馬模型等,一一展示在講臺上。在展示每一種玩具時,教師會將其緩慢轉動,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玩具的整體結構以及其獨特的轉動方式。對于陀螺,教師會著重展示其圓錐形的底部和旋轉時的穩定姿態;對于竹蜻蜓,強調其翅膀的形狀和雙手搓動使其飛起旋轉的動作;對于風車,突出葉片的設計和在微風中靈活轉動的特點;對于旋轉木馬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其中心軸和外部造型在轉動時的協調關系。教師在展示過程中,會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大家注意看陀螺的底部,為什么是這樣的形狀才能轉得穩?”“竹蜻蜓的翅膀角度對它的飛行和旋轉有什么影響?”“風車的葉片數量和形狀是如何影響它的轉速的?”2、小組討論與交流玩具展示完畢后,教師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拋出問題:“這些玩具為什么會轉?它們的轉動原理是什么?”學生們立即開始熱烈地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和想法。教師在各小組間巡回走動,傾聽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鼓勵和引導。比如,當小組討論陷入停滯時,教師可以提示:“回想一下剛才看到的玩具結構,從玩具的形狀、重量分布等方面去思考轉動的原因。”3、原理講解與分析各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邀請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開始詳細講解會轉玩具的常見原理。教師利用簡單的示意圖和實物演示,深入淺出地解釋重心的概念,如:“重心越低,物體越穩定,像陀螺底部較重,重心就低,所以能穩定地旋轉。”講解平衡的原理時,舉例說:“竹蜻蜓的翅膀如果重量不一致,就無法平衡地飛行和旋轉。”對于風力的作用,教師通過吹動風車,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風力如何推動風車轉動。4、優秀作品欣賞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優秀的學生制作的會轉玩具作品圖片或視頻,包括富有創意的自制陀螺、獨特設計的風車等。在展示每一個作品時,教師會詳細介紹作品的創意點和運用的原理。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這些作品的看法,例如:“這個自制陀螺的造型很特別,它是怎么想到這樣設計的?”“這個風車的色彩搭配太漂亮了,而且轉動得非常順暢,一定是很好地運用了平衡原理。”(三)教師示范教師示范制作一個簡單的會轉玩具,如紙風車。展示制作材料和工具。逐步演示制作過程,如折紙、剪裁、粘貼等。強調制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四)布置作業讓學生發揮想象,設計并制作一個自己的會轉玩具。可以參考教師的示范,也可以自己創新。(五)作品展示學生完成作品后,將作品拿到講臺上展示。其他同學可以自由觀看。(六)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從創意、制作技巧、轉動效果等方面給予肯定和建議。學生自我評價,介紹自己作品的設計思路和制作過程中的困難與收獲。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交流制作心得和感受。七、板書設計會轉的玩具轉動原理:重心平衡風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