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風來了一、教材分析《風來了》是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的一課,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風來時周圍環境和人物的變化,啟發學生運用線條、色彩等表現手法來描繪風的感覺。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二、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觀察和感受風的特點,學會用線條和色彩表現風的形態。2、通過欣賞、討論、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用線條和色彩表現風的方法,能夠生動地描繪出風來時的情景。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富有個性和創意的作品。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范畫、繪畫工具(彩筆、油畫棒、畫紙等)。學生準備:繪畫工具(彩筆、油畫棒、畫紙等)。五、課時安排2 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播放一段風聲的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提問學生:“聽到這個聲音,你能想到什么?”(二)新授1、多媒體展示與觀察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精心展示一系列風來時的高清圖片和生動視頻,內容涵蓋飄動的旗幟、飛揚的頭發、被風吹彎的樹枝、被風卷起的落葉、鼓起的風帆等豐富多樣的場景。在展示每一張圖片和每一段視頻時,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物體在風中的具體形態變化。比如,在展示飄動的旗幟圖片時,教師會說:“同學們,仔細看這面旗幟,風讓它的邊緣呈現出什么樣的線條?”在播放被風吹彎的樹枝視頻時,教師會提問:“樹枝被風吹彎的幅度有多大?它的彎曲方向是怎樣的?”教師還會適時暫停視頻或放大圖片的關鍵部分,以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觀察細節,如飛揚頭發的發絲走向、落葉飛舞的軌跡等。2、小組討論與交流多媒體展示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拋出問題:“風來了,物體的形狀和方向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們在小組內展開熱烈的討論,紛紛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想法。教師在各小組間穿梭巡視,認真傾聽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例如,當學生提到物體形狀的變化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那這種形狀的變化是突然發生的還是逐漸形成的呢?”當學生關注到物體方向的改變時,教師可以追問:“物體被風吹動的方向有規律嗎?”3、教師總結與歸納各小組討論完畢后,教師邀請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歸納。教師強調:“風雖然是無形的,但它具有強大的力量。當風來的時候,物體的形狀可能會變得彎曲、扭曲或者展開,比如樹枝被壓彎、衣服被吹得鼓起來;物體的方向也會發生改變,可能會朝著風的方向傾斜、飄動或者旋轉。在表現風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描繪物體的這些變化來體現風的存在。比如用彎曲的線條表現樹枝和頭發,用飄動的弧線表現旗幟和落葉。”4、優秀作品欣賞教師展示一些以“風來了”為主題的優秀繪畫作品,包括同齡學生的佳作和專業畫家的創作。在展示每一幅作品時,教師對作品進行詳細的解讀和分析,如作品中是如何通過人物的姿態、景物的形態來表現風的,運用了哪些獨特的線條和色彩技巧。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對這些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比如:“這幅畫里人物的衣服被風吹得緊緊貼在身上,畫家的觀察力真敏銳。”“這幅作品用了很多藍色來表現風,讓人感覺風很涼爽。”(三)教師示范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幅風來了的簡單畫面,如一個小女孩的頭發和裙子被風吹起。邊示范邊講解繪畫步驟和技巧,如線條的運用、色彩的選擇。(四)布置作業讓學生創作一幅風來了的繪畫作品,可以是風景,也可以是人物。提醒學生注意畫面的構圖和色彩搭配。(五)作品展示學生完成作品后,將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組織學生有序地參觀。(六)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從創意、構圖、色彩、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肯定和建議。學生自我評價,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感受。同學之間相互評價,互相學習和交流。七、板書設計風來了風的特點:無形、有力量表現方法:線條(彎曲、飄動)、色彩(明亮、活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