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2024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24/08/01巍峨高山,攜手共攀2024年廣東卷考情分析模塊 2023年選擇題 2024年選擇題 2023選擇題分值 2024年選擇題分值 2023年主觀題 2024年主觀題 2023年總分 2024年總分中特 2題 3題 6 9 0 0 6 9 2023必修分值:712024必修分值:67經社 3題 2題 9 6 7 8 16 14 政法 4題 3題 12 9 9 8 21 17 哲學 3題 3題 9 9 8 8 17 17 文化 1題 1題 3 3 8 7 11 10 國際 1題 1題 3 3 7 8 10 11 2023選修分值:292024選修分值:33法律 1題 2題 3 6 7 7 10 13 邏輯 1題 1題 3 3 6 6 9 9 小計 16題 16題 48 48 52 52 100 100主線: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與趨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發展與完善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回看走過的路眺望前行的路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比較別人的路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自己的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社會發展一般規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歷史條件理論基石誕生標志理論到實踐一國到多國曲折中發展第一課框架第一課教材分析議題怎么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奧秘?怎么看待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衰?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科學?不同國家、地區的歷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課程要求1.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2.闡釋論證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3.評價辨析社會形態的更替是歷史的進步及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生產方式生產力生產關系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地位,決定后兩者)人們在生產中地位和關系產品分配方式(即分配制度)社會意識形態(觀念、思想、價值觀的總和)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決定反作用決定上層建筑反作用經濟基礎總和考點一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新質生產力: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是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更廣范圍的勞動對象是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②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則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③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進步。對應社會形態 生產力 生產關系 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決定決定構成新舊石器金屬工具鐵器農耕機器生產自動化所有制: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的關系:平等互助的關系分配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制:奴隸主占有生資并完全占有奴隸人的關系:奴隸毫無人身自由,被強制勞動分配制度: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保障所有制: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人的關系:農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分配制度:地主向農民收取地租、徭役、高利貸、苛捐雜稅,農民占有部分勞動成果所有制: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人的關系: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資本家分配制度: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所有制: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的關系:平等互助的關系分配制度:按勞分配氏族制度階級、國家產生奴隸主專制封建君主專制、森嚴的等級制度。封建迷信、道德,君權神授等思想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政治制度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根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向前發展。重點知識注意: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主要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經濟 危機 ①基本特征:生產過剩,實質是相對過剩②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③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④如何解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代替資本主義基本 矛盾 ①含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表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③地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發展 趨勢 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基本規律,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2)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決定資本主義命運。(3)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被社會主義代替。(4)從人類社會進程看,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可逆轉;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信念不可動搖。1、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2、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由低級到高級,不斷前進、上升的,但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重點知識如何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1.統一性表現在:第一、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總過程來看,社會形態更替的次序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表現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2.多樣性表現在:受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的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認識社會進步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就當代中國實際來說,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體現了社會進步道路的統一性,是任何人也不可改變的。但強調中國特色,則是中國人民從中國實際出發作出的選擇,體現了社會進步道路的多樣性。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是社會進步道路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統一的極其生動而具體的范例。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錯誤。生產力的發展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是私有制確立的標志。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易錯明辨即時演練1.(2023·河北·高考真題)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而人類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卻成了一種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機而周期性地癱瘓的經濟機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②生產力的發展是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③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④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即時演練2.(2023·江蘇·高考真題)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一定程度擺脫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此,有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一觀點( )A.肯定了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D.肯定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B即時演練3.“只有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現階級;只要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產生階級。這表明( )①生產力發展是階級出現的根本原因②有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產就有階級③階級的出現和產生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必然④當生產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新的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考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一次飛躍:空想→科學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①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進步性。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對實現理想社會的道路進行了探索。②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局限性。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根本原因:設想的生產關系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狀況不匹配。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內容 意義唯物史觀 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剩余價值學說 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兩個必然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一個政黨 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 《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一個目標 未來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 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2.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科學的理論 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民的理論 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實踐的理論 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開放的理論 始終站在時代前沿考點二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二次飛躍:理論→實踐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第三次飛躍:一國→多國通過改革開放探索各具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各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最明顯的標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1.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狀況。3.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4.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2.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生產力是推動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5.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知識歸納即時演練(2024·浙江·高考真題)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一書中主張:消滅剝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財產歸全民所有;每個公民的工作、勞動、藝術、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得到合適的分配。上述主張( )①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③找到了建立新社會的階級力量④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思想素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