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節測量:長度與時間能完成“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的實驗,有減小實驗誤差的意識,能完成實驗報告;會估測長度和時間;能體會古人在測量長度和時間方面的智慧。本節要點長度的單位及測量工具知識點一課堂教學展示進行新課小組活動:三人一組,目測小組成員的臂展(兩臂側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時,兩中指指尖間的直線距離)與身高的大小關系。實際測量一下,和你目測的有多少差別?我們的感覺可靠嗎?單位——測量時需要人們規定的標準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六國為了科學、準確、便捷地獲取信息,人們逐漸學會借助工具進行測量。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單位,叫國際單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簡稱 SI)。國際單位制的單位是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根據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的規定,光在真空中 內所經過路程的長度為1 m。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 基本單位: 符號:1米到底有多長呢?根據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的規定:光在真空中 內所經過路程的長度為1m1 m米m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 基本單位: 符號:米m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 km = 103 m1 m = 10 dm1 m = 102 cm1 m = 103 mm1 m = 106 μm1 m = 109 n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米(m)103103103103101010大小乘倍數除以倍數長度單位的換算長度單位換算:(理解換算過程的物理思維)< 針對訓練 >0.58 μm = _________m0.5 μm = 0.58×10-6 m = 5.8×10-7 m數字不變單位換算科學計數法0.58 μm = 0.58μm×10-6 = 5.8×10-7 m0.58 μm = 0.58×10-6 = 5.8×10-7 m5.8×10-7(1)長度單位換算:3.2 dm = _________nm(理解換算過程的物理思維)< 針對訓練 >(2)3.2 dm = 3.2×10-1 m = 3.2×10-1×109 nm = 3.2×108 nm數值不變單位換算3.2×108常用的測量工具直尺卷尺游標卡尺刻度尺的認識零刻度線單位量程分度值認識刻度尺的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測量工具所能測量的范圍時間的單位及測量工具知識點二地球自轉一周為1天思考:古時候,人們是怎么計量時間的?交替的晝夜變化的四季地球公轉一周為1年天、月、年是時間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 基本單位: 符號:秒s常用單位: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1h = 60 min1min = 60 s1s = 103 ms1ms = 103 μs提問:“光年”是不是時間單位?光年: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1年所經過的距離長度單位電子手表石英鐘機械停表生活中人們常用鐘、表等工具測量時間。科學書屋時鐘的演變“時鐘”是人們根據自然界物體運動規律發明的計時工具。古代,人們發明了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來計時的時鐘——日晷;利用細沙、水的流動規律來計時的時鐘——沙漏、水鐘等。后來,人們發現了物體的擺動規律,發明了擺鐘。隨著對物質運動認識的深入,人們又發明了利用分于、原子運動規律來計時的石英表、原子鐘等。實驗: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知識點三說一說:現在的時間。傍晚亥時6點多實驗目的1. 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2. 學會使用秒表測量時間。實驗器材刻度尺、秒表。1. 觀察刻度尺實驗一 用刻度尺測量課本的長和寬了解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分度值和量程。①選量程:所選刻度尺的量程應大于被測物體的長度,這樣可以保證測量一次完成;②選分度值:根據測量精確度的要求選擇合適分度值的刻度尺。實驗步驟刻度尺要放正,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量物體的一端對齊,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平行。2、正確放置刻度尺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即視線要與尺面垂直。3、讀出被測量物體的長度準確值估讀值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尺,即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注意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注明測量單位。10.4 1 cm數值單位3、讀出被測量物體的長度估讀數字盡管不可靠,但有參考價值,需要保留。人們把測量結果中能反映被測量大小的帶有一位估讀數字的全部數字稱為有效數字。思考:為什么要測量3次取平均值?4、測量3次物理課本的長和寬測量對象 測量次數 平均值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長 l / cm寬 b / cm1. 會認: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 會選:選擇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適的測量工具3. 會放:零刻度線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并且要與被測邊保持平行,不能斜歪4. 會看:視線一定要與尺面垂直5. 會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 會記:記錄數值和單位刻度尺的使用:你還知道哪些其他的特殊測量方法?dL累積法你還知道哪些其他的特殊測量方法?平移法你還知道哪些其他的特殊測量方法?化曲為直法單擊打開幾何畫板實驗二 用秒表測量脈搏跳動30次的時間啟動 / 停止按鈕復位按鈕大表盤:秒鐘小表盤:分鐘1、了解秒表觀察秒表的量程、大表盤和小表盤的分度值【單擊秒表跳轉鏈接】秒針轉一圈:60 s分針轉一圈:30 min一格:1 s一格:1 min分針轉一圈:15 min秒針轉一圈:30 s大表盤有兩組數據:0~30、30~60分針指前半分鐘秒針讀0~30以內的數值分針指后半分鐘秒針讀30~60以內的數值讀數 = 小盤分鐘數 + 大盤秒數讀數不需要估讀5 min20 st = 5min 20s= 320s讀數 = 小盤分鐘數 + 大盤秒數秒表讀數不需要估讀t = 4 min 44.2 s= 4×60 s + 44.2 s= 284.2 s秒表的示數為________。284.2 s2、熟悉秒表的使用安全 警示輕拿輕放測量工具,給秒表上發條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損壞秒表。3. 用秒表多次測量你脈搏跳動30次的時間,將測得的數據記入你設計的表格。實驗結論:1. 比較不同實驗小組的測量結果,如有不同,請討論產生差異的原因。2. 討論怎樣根據脈搏跳動的次數來估測時間。交流討論測量誤差知識點四測量物理書的長。① ② ③ ④ ⑤26.99cm26.92cm27.00cm27.10cm27.04cm為什么測量的長度不一樣?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存在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稱為測量誤差,簡稱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與測量方法有關;與測量工具的精確程度有關;與測量人員的估讀有關。減少誤差的方法:選用精度更高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素養提升知道在科學測量中存在誤差,能在實驗操作中盡量減少誤差,能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誤差與錯誤的區別誤差 錯誤產生原因 (1)測量工具不夠精確; (2)測量方法不夠完善; (3)跟測量者的估讀有關; (4)受環境等因素影響。 (1)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2)讀數、記錄結果時粗心。能否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小 可以避免,如遵守儀器使用規則,讀數、記錄時細心、規范課堂教學展示隨堂演練1. 請查閱資料,整理實驗記錄等,完成“測量長度與時間”的實驗報告。在實驗報告中通常應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原理與設計、實驗步驟、實驗結論和交流討論等內容。2. 請給下列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1)某同學的身高是 165 ______;(2)一支鉛筆的長度是 1.8 _______;(3)一元硬幣的厚度約為 1.9 ________;(4)某間教室的高度約為 3.1 _________。cmdmmmm3. 請換算下列單位。(1)1.2 h = ______ min = ______ s;(2)12 cm = ______ m = ______mm = _________ nm。720.121.2×10843201204. 小明按照圖所示方法測量一根金屬條的長度,該金屬條的長度為________。2.70 cm5. 請判斷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1)誤差就是錯誤,可以通過努力避免誤差;(2)使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3)同一物理量,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不能減小誤差;(4)改進測量方法,可以減小誤差。×√×√6. 請通過使用秒表提高自己估測時間的準確度。試試看,你能否每1 s數1個數字。7. 與同學合作,估測你的身高、步長;估測教室內黑板的長和寬;用身體的某些部位或身邊的物品作為“尺”,估測物體的長度。8.* 請試試:(1)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一張紙的厚度;(2)用刻度尺測量一根鐵絲的橫截面的直徑。課堂教學展示課堂小結長度與時間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誤差單位測量工具測量方法米(m)單位測量工具秒(s)定義減小方法測量方法1.從課后習題中選取;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反饋總結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節 測量:長度與時間.pptx 科普|沒有鐘表,古代人怎么看時間?.mp4 練習使用停表.mp4 長度的單位.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