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染色游戲一、教材分析《染色游戲》是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材通過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折疊和染色方法,感受色彩在紙張上滲透、暈染所產生的奇妙效果,激發學生對民間傳統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二、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了解折紙染色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掌握色彩搭配和暈染的技巧,提高色彩感知能力。2、通過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學會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3、感受染色藝術的魅力,激發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折紙染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學會色彩的搭配和運用,創造出美觀的染色作品。教學難點:如何在折疊過程中創新出不同的形狀,以獲得獨特的染色效果;引導學生在染色過程中控制色彩的滲透和暈染,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示范用的紙張、顏料、調色盤、毛筆、水杯等;各種染色作品范例。學生準備:紙張、水彩顏料、毛筆、水杯、紙巾等。五、課時安排1 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一些精美的染色作品,如扎染的圍巾、手帕,染色的紙藝作品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它們的色彩和圖案有什么特點?播放一段關于民間染色藝術的視頻,介紹染色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授1. 教師介紹折紙的基本方法并示范教師先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張,向學生們展示并詳細介紹折紙的基本方法。對于對折,教師會一邊講解一邊操作:“同學們,對折就是將紙張沿著中心線對折,使兩邊完全重合。”然后,迅速將紙張對折,展示給學生看。接著,拿起另一張紙,開始講解對角折:“對角折呢,就是把紙張的兩個對角對齊折疊起來。”在示范對角折時,教師會放慢動作,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每個步驟。之后,再拿出一張紙講解三角形折:“三角形折就稍微復雜一些,先把紙張對折成一個長方形,然后再把兩個短邊向中心線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三角形啦。”在示范三角形折時,教師會多次重復關鍵步驟,確保學生能夠跟上。每介紹完一種折疊方法,教師都會示范如何將紙張折疊成不同的形狀,如對折可以折成小扇子、小船;對角折可以折成小衣服、小風箏;三角形折可以折成小金字塔、小花朵等。2. 講解染色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在講桌上擺放好顏料、調色盤、毛筆等工具,開始向學生講解染色的方法和技巧。教師拿起一支毛筆,蘸上顏料,說道:“點染就是用毛筆蘸上顏料,在折疊好的紙張上輕輕地點上顏色。大家看,這樣顏色就會在紙上形成一個個小點。”教師邊說邊在一張對折好的紙上進行點染示范,讓學生觀察顏色的分布。接著,教師又拿起一張已經浸泡在顏料中的紙張,展示給學生看:“浸染則是把折疊好的紙張直接放入調好的顏料中,讓顏料慢慢滲透進去。同學們注意,浸染的時候要控制好時間,不然顏色會太深或者太淺。”教師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點染和浸染這兩種不同染色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差異。3.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為每個學生發放一些紙張和簡單的顏料工具,鼓勵學生嘗試用剛剛學到的簡單折疊方法和染色技巧進行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會在教室里巡回走動,觀察學生的操作,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位同學,你點染的時候可以稍微輕一點,這樣顏色會更均勻。”“那位同學,浸染的時間可以再長一點,讓顏色滲透得更充分。”同時,教師會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色彩在紙上的滲透和變化,思考如何通過不同的折疊和染色方法創造出更有趣的效果。4. 優秀作品欣賞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系列精美的染色作品,包括傳統的民間扎染作品、現代的創意染色紙藝等。在展示每一幅作品時,教師會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同學們,看這幅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對折和點染的方法,色彩從中心向四周逐漸變淡,營造出一種夢幻的氛圍。”“再看這一幅,通過多次的對角折和浸染,形成了豐富的層次和獨特的圖案。”欣賞完作品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這些優秀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引導學生從中學到色彩搭配、折疊創意等方面的技巧和靈感。(三)教師示范教師現場示范一種較為復雜的折疊和染色方法,如折疊成多層的花朵形狀,然后進行染色,展示出豐富的色彩和獨特的圖案效果。在示范過程中,強調注意事項,如顏料的濃度、染色的時間、水分的控制等。(四)布置作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所學的折疊和染色方法,創作一幅獨特的染色作品。可以鼓勵學生在折疊形狀上進行創新,嘗試不同的色彩搭配。(五)作品展示組織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區或黑板上。引導學生互相欣賞,交流創作思路和感受。(六)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綜合評價,從折疊技巧、色彩運用、創意等方面進行肯定和鼓勵,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七、板書設計染色游戲折紙方法:對折對角折三角形折染色技巧:點染浸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