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上專題10內能、核能、能量轉化守恒知識點一、內能1. 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熱運動。2. 物體的內能:(1)分子動能:物體內部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所具有的能稱為分子動能。(2)分子勢能:由于分子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勢能稱為分子勢能。(3)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3. 內能的改變:(1)做功: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會減少。(2)熱傳遞: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低溫物體溫度升高,高溫物體溫度降低,這個過程叫熱傳遞。(熱傳遞有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3)物體之間存在溫差,能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高溫物體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內能增加持續到物體溫度相同為止。4. 溫度、熱量、內能的區別溫度 熱量 內能定義 宏觀上:表示物體冷熱程度。微觀上:反映物體中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 在熱傳遞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是能量轉移的量度。 物體內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量的性質 狀態量 過程量 狀態量表述 只能說“是”“降低”或“升高” 只能說“放出”或“吸收” 只能說“有”“具有”和“改變”單位 攝氏度(℃) 焦耳(J) 焦耳(J)知識點二、物質的比熱1. 熱量:(1)定義: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熱量。用符號Q表示。(2)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3)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發生熱傳遞時,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注意: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某物體具有多少熱量,它是在熱傳遞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熱的多少!2. 比熱:(1)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 稱比熱。通常用“c”表示。(2)單位:,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3)對比熱的理解: ①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由物質本身決定。②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時比熱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熱不同,水的比熱大。3. 熱量的計算:知識點四、熱機1. 熱機的特點:通過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2. 內燃機:內燃機就是燃料在機器氣缸內燃燒的熱機。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叫汽油機,以柴油為燃料 的內燃機叫柴油機。3. 汽油機的工作過程:(1)沖程:活塞從氣缸的一端運動到氣缸的另一端的過程叫一個沖程。(2)大多數汽油機都是由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沖程循環往復來保證機器正常工作的。(3)數量關系:汽油機四個沖程做一次功飛輪轉兩轉。4. 燃料的熱值(q):(1)定義:1000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2)單位:J/kg或J/(3)關于熱值的理解: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屬性,只于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形態質量體積均無關。(3)公式:(4)含義:酒精的熱值是。表示1千克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知識點五、核能1. 核裂變、核聚變:(1)核能:由于原子核的轉變而釋放出的巨大的能量叫核能也叫原子能。(2)獲得核能的兩種方式:裂變和聚變。核聚變就是小質量的兩個原子核合成一個比較大的原子核,核 裂變就是一個大質量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比較小的原子核,在這個變化過程中都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前者釋放的能量更大。(3)核電站能量轉化:核能-水和水蒸氣的熱能-汽輪機的機械能-電能(4)鏈式反應:單個鈾核裂變時所產生的中子又會轟擊別的鈾核,被擊中的鈾核也有同樣的變化,于是 這種裂變反應繼續下去就是鏈式反應。(5)原子彈:裂變武器(6)氫彈: 聚變武器2. 放射性:(1)某些元素能夠自發地放出穿透能力很強的射線,把元素具有這種輻射能力較放射性。(2)①α射線:帶正電的氦原子核,穿透能力不強,一張厚紙就能擋住。②β射線:帶負電的電子,穿透能力較強,能穿透幾厘米厚的鋁板。③γ射線:是一種電磁波,不帶電,穿透能力很強,可以穿透水泥墻和幾厘米厚的鉛板。重點題型精煉題型一、內能和改變內能的方法1.塑料捆扎帶是日常用品.如圖所示,先將捆扎帶打個結,然后兩手用力反方向一扯,它就會在打結處斷開.關于這個現象的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 )A.用力一扯,打結處發生摩擦,溫度升高,是化學能轉化為內能B.用力一扯,打結處發生摩擦,溫度升高,是捆扎帶對外做功的結果C.用力一扯,打結處發生摩擦,溫度升高,分子間作用力減小因而被扯斷D.用力一扯,手移動速度越快,慣性越大,捆扎帶在慣性作用下扯斷的2.下列各圖都是課本上的實驗示意圖,關于各實驗的解釋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的實驗中,兩個電阻絲串聯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通過它們的電流、通電時間相同B.乙圖實驗可以說明:物體的動能大小與高度有關。在其它條件相同時,高度越高,物體的動能越大C.丙圖所示實驗中,若彈簧測力計沿斜面拉動物體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D.丁圖所示實驗可以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氣體對外做功時,管內氣體內能增大3.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內放一小團浸有乙醚的棉花,迅速下壓活塞,棉花會燃燒起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空氣能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的作用B.棉花能夠燃燒是因為蘸上的乙醚是可燃物C.越往下壓越費力,是由于筒內的氣壓逐漸增大D.活塞下壓,通過克服筒壁的摩擦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加4.2023年4月16日9時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安全順利出艙,重回地球的懷抱。請回答:(1)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返回艙以數千米每秒的速度與大氣層發生劇烈的摩擦,燃起2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火焰。在此過程中改變返回艙內能的方式是 。(2)在距離地面10公里的時候,返回艙的主傘會打開(如圖所示),使返回艙的速度慢慢降低。以降落傘為參照物,返回艙是 (填”靜止”或”運動”)的。5.火柴是實驗室常用的點火工具。引燃過程:劃動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產生火星→引發火柴頭燃燒。A、B為兩種常見的引燃方式,F1=F2。火柴的引燃是通過 的方法來增大火柴頭的內能,更易引燃的是 (選填“A”或“B”)方式。6.如圖是電熱液體蚊香器,工作時內部的發熱部件對蚊香液加熱,一段時間后,其項部有“白霧”飄出,房間里彌漫著蚊香液的清香,起到驅蚊和滅蚊的作用。(1)發熱部件使蚊香液溫度升高,該過程主要通過 ,使蚊香掖的內能增加(填“做功"或“熱傳遞”);(2)“白霧”是蚊香液先汽化后 形成的(填物態變化名稱);(3)房間里彌漫著清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7.圖甲是教材中用來探究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實驗方法,但該裝置中用到了乙醚,它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物質,對人體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使該實驗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小科同學經過思考,利用注射器、數字溫度計、小風車等生活中簡單材料,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方案,如圖乙所示。(1)實驗前,針筒內充滿空氣,然后關閉彈簧夾,迅速向左推動注射器活塞,觀察到數字溫度計的示數上升,此過程和四沖程汽油機 沖程相似。(2)上述操作后,活塞被推向左邊某處保持不動,僅打開彈簧夾,會看到小風車轉動,溫度計示數下降,說明了 。題型二、比熱和熱量計算8.1kg的不同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一定不等B.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熱量,水升溫較多C.煤油和冰是不同物質,其比熱容一定不相等D.質量相等的酒精和煤油降低相同溫度,酒精放出的熱量大9.為了比較液體a和液體b的比熱大小,小寧分別稱取相同質量的a和b,在初溫相同條件下,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在沸水中加熱(1)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本實驗中,液體a、b內能增加的途徑是 。(2)實驗過程中,小寧觀察到溫度計甲的示數變化始終比乙快。由此可知,液體a的比熱ca與液體b的比熱cb的大小關系是:ca cb。10.用兩個相同的“熱得快”,分別給質量、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同時加熱,兩液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可知,甲液體的比熱容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體的比熱容。質量為0.5千克、初溫為20℃的甲液體溫度升高到90℃,吸收的熱量為 焦。[甲液體的比熱容為2×103焦/(千克·℃)]11.如圖所示,AB段是光滑圓弧面,BC段是長度為s的粗糙水平面,質量為m的物體從高為h的A點由靜止下滑,到達C點靜止,整個過程,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在A滑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物體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為 (用上述字母表示)。物體從A點滑到C點的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轉化為物體內能的效率為 ,則物體到達C點時溫度升高了 (物體的比熱用c表示)。12.為了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的大小,小金采用下圖所示的兩個完全相同的儀器做實驗,它們使用相同的電源給加熱件供電加熱。(1)物質傳導熱量的性能稱為導熱性,導熱性越好,則熱量在該物質中傳遞越容易。本實驗儀器中,容器應該選擇導熱性 (填“好”或“差”)的材料來制作。(2)將質量、初溫都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別裝入兩個容器中,加熱至兩者的末溫也相同,通過比較 來判斷誰吸收的熱量更多。(3)如果水和煤油的質量相同而初、末溫度都不相同,只要水和煤油 相同,也能用和(2)一樣的方法做出相應的判斷。13.小明想比較銅和鋁的比熱容,設計了如下實驗:(1)將 相等的銅塊和鋁塊放入冰箱,使它們的溫度降低到0℃;(2)取出后,將銅塊、鋁塊再分別放入盛有質量相等、溫度都是23℃的水中,并將容器用隔熱材料密封,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溫度穩定,同時測量甲、乙兩容器中水的溫度,分別是20℃和17℃。實驗中,用 間接反映兩金屬塊吸收熱量的多少。(3)對比數據可判斷,表明 的比熱容大(填“鋁”或“銅”)。14.為參加今年假期的野炊活動,小平同學家購買了一款功率為4500w的戶外分體式燃氣爐(如圖)。其中功率4500W是指氣體燃料完全燃燒時燃氣爐每秒放出4500J的熱量。(1)氣體燃料在常溫下是通過 的方式液化存儲在儲氣罐內。(2)在標準大氣壓下,用該燃氣爐將1kg水從25℃加熱到沸騰用時140s,吸收了多少熱量 燃氣爐燒水時的效率是多少 (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題型三、熱機和熱值15.關于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過程描述,正確的是( )A.做功沖程中,氣缸內物質內能增加B.壓縮沖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加熱水后熱水瓶塞彈起與排氣沖程原理相同D.飛輪轉速6000轉/分,則每秒鐘做功50次16.關于下列四幅圖,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實驗,冰在融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內能也不變B.圖乙所示實驗中,厚玻璃內的空氣被壓縮時,瓶內氣壓增大C.圖丙是沿海地區白天吹的風,風向是從陸地吹向海洋D.圖丁所示是四沖程汽油機工作過程的壓縮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17.單缸四沖程汽油機的四個沖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這種汽油機一個工作循環中四個沖程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B.乙是吸氣沖程,氣缸內氣體對外做功C.丙是排氣沖程,靠飛輪受到慣性的作用來完成D.丁是壓縮沖程,與水壺蓋被蒸汽推動原理相同18.(1)甲是生活中常用的熱水瓶。當注入一定量的熱水后,立即蓋上軟木塞,有時軟木塞會跳起來,這一過程瓶內氣體通過 改變了內能。圖乙是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示意圖,其中圖 (選填符號)所示的沖程也發生了同樣的能量轉化。(2)如圖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車上有A、B兩個物體,兩物體與小車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B在A的正前方,B的質量小于A的質量。假設小車的上表面足夠長,不計空氣阻力,小車遇到障礙物突然停止后,A、B兩物體是否會相撞? 。19.燃氣灶設有不同檔位的火力,如圖甲。用它燒水時,若火力太小,會延長燒水的時間,熱水散失給空氣的熱量Q1隨加熱時間延長而增火;火力太大,火焰散失在空氣中的熱量Q2相對較多。燃氣灶燒水時的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情況分析如下。如何才能提高燃氣灶燒水的效率,小科進行了如下研究:實驗一由熱水散熱損失(Q1)的研究在一水壺中盛水4.0kg,用燃氣灶將水燒開(燃氣灶頭和水壺吸收的熱量忽略不計)后讓其自然冷卻。每隔一定時間記錄相應的溫度,作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1)分析圖乙,小科認為在高溫(≥250℃)時改用大火燒水可減少水的放熱損失。他的理由是: 。(2)請你結合實驗一的結論,寫出“測量燃氣火焰加熱空氣時損失的能量”的實驗步驟,并與出這部分損失的熱量的表達式(測量的各量用字母表示,每立方米燃氣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為q)。 。20.中國首次火星探索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如圖所示是某火箭發射時的場景,目前運載火箭一般使用液態氫作為燃料、液態氧作為助燃劑。火箭燃料的發展如表1所示,表2是一些燃料的熱值。表1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第4代燃料 氧氣和汽油混合 偏二甲肼 煤油 液態氫氧化劑 四氧化二氮 液態氧 液態氧表2燃料 熱值 燃料 熱值汽油 4.6×107J/kg 煤油 4.6×107J/kg柴油 4.3×107J/kg 氫 1.4×108J/kg(1)使用氫作為燃料的主要優點是: 和 。(2)某火箭發射時攜帶了3×104kg液態氫燃料,這些燃料完全燃燒最多能將多少千克初溫為20℃的水加熱至沸騰?[c水=4.2×103J/(kg ℃),當地大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3)氫能源車的發動機工作時將液態氫轉化為氫氣在氣缸中燃燒。某次測試中,一輛氫能源車以70kW的功率勻速行駛0.5h,消耗了2kg燃料,求該發動機的效率。21.周末,小金對太陽能熱水器的加熱性能進行研究,他用“溫度傳感器”測得裝滿水的水箱中水的溫度為20℃,太陽照射一段時間t后“溫度傳感器”顯示水箱中的水溫為40℃,已知水箱容積是100L。求:(1)太陽釋放的巨大能量是通過太陽內部的 (填 “核裂變”或“核聚變”)產生的。(2)若用液化氣灶加熱使水吸收同樣的熱量,需要燃燒多少kg液化氣? (液化氣灶的熱效率為40%,液化氣的熱值為q=5×107J/kg)(3)該地太陽輻射到地面單位面積上的功率為P=2.1×103W/m2,該太陽能熱水器的集熱面積為s=2.5m2,熱轉化效率η=40% (即將太陽能的40%轉化為水的內能)。求太陽光照射的時間t。題型四、核能22.如圖是核電站工作流程圖,關于流程中各裝置的能量轉化,正確的是( )A.核反應堆:核能轉化為電能 B.蒸汽輪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發電機: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D.電驅動:機械能轉化為電能23.下列四幅圖來自教材,對它們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是核電站利用核反應堆的發電原理B.乙圖進行探究光合作用產物實驗時,酒精殺菌,避免對產物檢驗有干擾C.丙圖表示電動機線圈轉到平衡位置時,沒有電流通過,保持靜止D.丁圖表示通電螺線管內部不存在磁場24.我們認為原子彈和核電站的根本區別是( )A.原子彈利用核裂變,核電站利用核聚變B.原子彈利用核聚變,核電站利用核裂變C.原子彈對聚變的熱核反應不加控制,核電站控制聚變的熱核反應速度D.原子彈對裂變的鏈式反應不加控制,核電站控制裂變的鏈式反應速度25.如圖所示為2019年1月駛抵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玉兔二號”,至今已完成第44月晝工作,進入第44月夜休眠,工作期間向地球傳回大量珍貴的月面信息。(1)“玉兔二號”通過 (填“電磁波”或“聲波”)向地面傳遞信息;(2)為了度過漫長而寒冷的月夜,月球車裝有同位素溫差發電器為月球車提供電能,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原理與核電站相同,通過 (填“輕核聚變”或“重核裂變”)釋放核能發電。26.中國“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在全球首次實現了上百秒的穩態高約束運行模式,不僅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還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1)在上億度的高溫狀態下,物質呈現等離子態,它們可以被磁場約束。東方超環就是利用通過強大電流所產生的強大 ,把等離子體約束。(2)如圖乙是東方超環的熱核反應示意圖,屬于 (選填“核聚變”或“核裂變”)。(3)東方超環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能量轉化是原子核能轉化為 。27.電能因其易于運輸和轉化被廣泛運用,長遠看太陽能和核能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1)圖甲是某家庭電能表月初、月未的兩次示數,該戶本月消耗的電能為 千瓦時;(2)原子核在轉變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稱為核能。太陽輻射的巨大能量來自圖乙中 所示的核反應(填“A”或“B”);(3)太陽能熱水器內盛有100千克溫度為20℃的水,受陽光的照射水溫升高到60℃,則這些水吸收了 焦的熱量(C水=4.2×103焦/千克 ℃)。28.“軸(元素符號為U)”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種稀有化學元素,最常見的兩種同位素為U-235和U-238,其中U-235具有放射性。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豐度為3%的U-235為核電站發電用低濃縮軸,U-235豐度大于80%的軸為高濃縮軸,其中豐度大于90%的稱為武器級高濃縮軸,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仙礦中U-235含量極低,只占0.64%,絕大部分是U-238,占了99.2%。目前從軸礦中提取U-235的主要方法是“氣體擴散法”,即讓這兩種原子處于氣體狀態,利用U-235原子和U-238原子運動速度略有不同而逐漸分離。分離次數越多U-235的濃度就越大。受2011年發生的大地震及海影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維芯熔毀。截至目前,已儲存了125萬噸核污水。喪心病狂的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聲浪,在其它手段沒有用盡的前提下,堅持決定在2023年夏開啟“核廢水排海”計劃,請根據以上信息分析:(1)U-235和U-238在原子結構上的主要區別 。(2)用氣體擴散法分離U-235和U-238的方法,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原子核裂變”)。在氣體狀態時,U-235的運動速度 AU-238(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你判斷的依據是 。(3)如圖是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圖,在機組反應維芯中的鋯合金Zr能與水蒸氣反應,產生ZrO2和一種可燃性氣體,其反應方程式為: 。核電站在發電的過程中,能量的轉化過程為 A.核能→機械能→內能→電能 B.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C.核能→電能→內能→機械能 D.核能→電能→機械能→內能(4)福島核電站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131和銫-137,一旦排放后,在海洋環境中,放射性物質會通過 最終進入人體,在人體內富集。并對人體基因造成損害。這種類型的傷害 遺傳給下一代(選填“會”或“不會”)。題型五、能量轉化與守恒29.如圖是世界上第一臺漂浮風力渦輪發電機,它的外形好似一個長翅膀的巨型甜甜圈,它內裝氫氣,中央采用類似螺旋推進器的葉片,漂浮在距地面350米的高空,并通過高強度的導線向地面輸電。關于漂浮風力渦輪發電機,下列四種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內裝氫氣,可能是利用了氦氣密度比空氣小的性質B.能量轉化過程為:風能→葉片的機械能→電能C.漂浮在350米的高空發電是利用了此高空的風力更大同時更穩定的特點D.通過導線向地面輸電時,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是由正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30.以色列創新團隊 Wi-Charge 最新研發的紅外無線充電技術,可以在沒有任何充電線或充電底座的情況下,同時為房間內的多個電子設備充電,該無線充電技術通過紅外光束的傳播距離來傳送電力,日常使用時,只需要把紅外光發射器安裝到天花板上,將拇指大小的接收器安裝在電子設備上,發射器就可以向覆蓋范圍內的所有接收器發射聚焦、安全的紅外光束,接收器捕獲到光線后,利用內置的光伏電池將其轉化為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接收器能接受到發射器的信息,是因為紅外線的熱效應B.光伏電池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C.電的傳播速度比光的速度慢D.無線充電的電壓是220V31.隨著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購買電動汽車,并安裝汽車充電樁。(1)電動汽車充電過程中,電能主要轉化為 。(2)如圖乙所示為鐵電池與鋅錳電池放電曲線。與鋅錳電池相比,鐵電池的優點有 (列舉一點)。(3)鐵電池一次充電后能提供 50 千瓦時電能,其電能轉化率為 80%,若電動車保持最大牽引力1800N,理論上充一次電能航行的路程為 米。32.為了“建設美麗城市,優化市內交通“,臺州輕軌S1號線已經正式通車。地鐵的建造過程需要大型機械一﹣盾構機,如圖所示。盾構機在前進過程中利用激光進行導向,這主要利用了光的 原理。盾構機前端安裝了“削鐵如泥”的刀盤,刀盤旋轉工作時產生大量的熱,這是通過 方式改變物體內能。工作過程中盾構機的前端需要用水給刀片降溫,主要利用了水的 (填物質的特性)比較大。33.太陽能屬于新能源,清潔、無污染,是地球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1)太陽能來自于太陽內部的 (選填“核裂變”或“核聚變”)(2)如圖所示正午遮陽棚內太陽光射入后,棚內照亮面積S,若S1、S2、S3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正午時棚內的照亮面積,且 S1>S2>S3。則S1是 日正午時棚內的照亮面積。(3)地形緩慢變化的外部力量主要是太陽能引起的,如氣溫變化、流水、風力等,下列地形的形成與太陽能無關的是 (填字母)A.巖漿的噴發 B.風蝕蘑菇 C.長江三角洲34.碳排放一般指溫室氣體排放,造成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我國體現大國責任,推動以二氧化碳 為主的溫室氣體 減排。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徑之一,人們稱其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轉化過程:①寫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②此轉化過程是否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選填“遵守”或“不遵守”);(2)你能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做些什么?(至少2點) 。(3)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未來,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將成為主要的能源來源。某小區路燈利用與太陽能電池板相連的蓄電池作電源,其電壓為12V、容量為(表示安小時),若路燈的規格為“12V24W”。如果電池充滿后給燈泡供電,電量下降至20%停止工作,電池充滿一次可以供路燈工作多少小時?35.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是許多科學家經長期探索建立起來的,是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紀,多位科學家對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1644年,笛卡爾用物體的質量和其速度的乘積來量度;1686年,萊布尼茲用物體的質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積來量度;1743年,達朗貝爾用“活力”(即物體受力作用而通過一定距離)來量度。材料二:溫度計的不斷改進給熱與功研究的精確化準備了必要條件。焦耳通過400多次的實驗,于1849年精確地測定了熱功當量關系的數值,這一數值與現代公認值非常接近,為能量守恒定律的確立奠定了定量的實驗基礎。(1)材料一中,哪位科學家的觀點與“功”概念相符合? 。A.笛卡爾 B.萊布尼茲 C.達朗貝爾(2)如圖所示是焦耳研究熱功當量關系的實驗裝置,通過重物的上下運動,帶動葉片轉動,通過做功使水的內能 (選填“增大”或“減小”)。(3)結合材料分析,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可多選)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質疑B.時間久遠的理論是沒有科學價值的C.測量工具的發展有助于科學理論研究D.對科學的認識是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36.現代人類屬于“智人”,起源于20萬年前的非洲,目前全球人口達到78億。身體并不強壯的人類,為何會在短時間內數量急劇增長?(1)人類社會經歷“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可見材料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銅是最先正式使用的金屬材料,與石器相比,優點有 。(寫出1點即可)(2)依靠科學的力量,不斷激發沉睡的巨大能量是人類變得強大的又一原因。18世紀蒸汽機(如圖)的發明,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使人類步入工業化時代。蒸汽機工作時,能量的轉化過程為 。(3)當然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也帶來了傳染病的流行,人類通過發明疫苗、研發抗生素等開啟了與傳染病的“斗爭史”,但期間難免會出現一些認識偏差。某地總人口500萬,右表是該地公布的接種新冠疫苗與患新冠輕、重癥的數據,據此有人認為,疫苗接種人數越多,患新冠的比例越高!你是否支持這種觀點 ,請說出理由 。某地2023年3月數據 未接種 全程接種占人口比例 8% 92%輕癥病例 19% 81%重癥病例 26% 74%答案1.C【解析】ABC.用力一扯,打結處發生摩擦,溫度升高,其實是通過外界對捆扎帶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所致。此時分子運動劇烈,且分子距離增大,因此分子作用力減小而被扯斷,故A、B錯誤,C正確;D.用力一扯,手移動速度越快,慣性越大,捆扎帶具有慣性而被扯斷,故D錯誤。故選C。2.A【解析】A.甲圖所示的實驗中,甲、乙兩個電阻絲串聯,則通過兩電阻絲的電流和時間相等,故A正確;B.在實驗中改變小球滾下的高度,是為了使小球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此實驗是為了探究動能和物體速度的關系。故B錯誤;C.在測量摩擦力時,若沿斜面拉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作用,則此時拉力不等于摩擦力,故C錯誤;D.在拉動繩子時,克服摩擦做功,使金屬管和管內空氣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當金屬管內部空氣對外做功,將塞子沖出時,內能減少,溫度降低,故D錯誤。故選A。3.C【解析】A.空氣能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空隙,故A錯誤;B.棉花能夠燃燒是因為棉花是可燃物,故B錯誤;C.越往下壓越費力,是由于筒內的氣壓逐漸增大,故C正確;D.活塞下壓,通過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加,故D錯誤。故選C。4.(1)做功(2)靜止【解析】(1)返回艙與大氣層摩擦,燃起2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火焰,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返回艙內能的。(2)降落傘和返回艙的速度大小一樣,故其為靜止。5.做功;B【解析】火柴引燃過程,克服摩擦做功,使火柴頭內能增大;圖B火柴頭與擦火皮之間的壓力大,摩擦力大,克服摩擦做的功多,轉化為的內能多,更易引燃火柴頭。6.(1)熱傳遞(2)液化(3)無規則運動(熱運動)【解析】(1) 發熱部件使蚊香液溫度升高 ,該過程為熱傳遞;(2)白霧為液態,故是液化的結果;(3) 房間里彌漫著清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熱運動) 。7.(1)壓縮(2)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解析】(1)實驗前,針筒內充滿空氣,然后關閉彈簧夾,迅速向左推動注射器活塞,觀察到數字溫度計的示數上升,此時將活塞的機械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這和四沖程汽油機的壓縮沖程相似。(2)上述操作后,活塞被推向左邊某處保持不動,僅打開彈簧夾,會看到小風車轉動,溫度計示數下降,說明了: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8.D【解析】A.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因不同物質的比熱容可能相同,故吸收的熱量也可能相等,故A錯誤;B.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熱量,水的比熱容大,升溫較少,B項錯誤;C.由題圖可知,相同質量的煤油和冰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相等,說明二者的比熱容相等,C錯誤;D.質量相等的酒精和煤油降低相同的溫度,酒精的比熱容大,放出的熱量多,D項正確。9.(1)熱傳遞(2)<【解析】(1)根據圖片可知,液體a、b吸收外面燒杯內水中的熱量使自己溫度升高,因此增加內能的方法為熱傳遞。(2)兩個試管都放入同一燒杯中,則相同時間內二者吸收相同的熱量,而甲的示數變化大于乙的示數變化,根據Q=cm△t可知,液體a的比熱容10.小于;70000【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當都加熱90min時,二者吸收的熱量相等。甲升高溫度:90℃-20℃=70℃,乙升高溫度:50℃-20℃=30℃,即△t甲>△t乙。根據公式Q=cm△t可知,甲的比熱容小于乙的比熱容。(2)甲吸收的熱量為:Q=cm△t=2×103J/(kg·℃)×0.5kg×(90℃-20℃)=7×104J。11.mgh;;【解析】(1)物體在A滑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的功是W=Fs=Gh=mgh;(2)當物體滑動到C點時,它重力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克服摩擦做的功,因此物體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3)損失的機械能轉化為物體內能的效率為 ,即Q吸=W摩擦η;cm△t=mghη;解得:。12.(1)差(2)通電加熱的時間長短(3)升高的溫度【解析】(1)避免容器散熱過多,故應該選導熱性能較差的材料來制作;(2)通電加熱時間的長短直接決定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3)當變化的溫度相同時,吸熱多,則說明其比熱容大。13.(1)質量(2)等質量水的溫度下降量(3)鋁【解析】(1)比較銅和鋁的比熱容,應該控制兩種物質的質量相同,都降低到0℃的情況下,比較放處熱量的多少;所以將質量相等的銅塊和鋁塊放入冰箱,使它們的溫度降低到0℃;(2) 實驗中,用等質量的水的溫度下降量間接反映兩金屬塊吸收熱量的多少。溫度下降的越多,表明該金屬吸收的熱量越多;(3)從體重可以看出鋁塊吸收的熱量多;銅吸收的熱量Q銅=c水m水△t1=3c水m水=c銅m銅△t2=20c銅m銅;所以c銅=3c水m水/(20m銅);Q鋁=c水m水△t3=6c水m水=c鋁m鋁△t4=17c鋁m鋁,所以c鋁=6c水m水/17m鋁;所以c銅小于c鋁;14.(1)壓縮體積(2)1kg水從25℃升高到100℃吸收的熱量:140s 內燃氣爐放出的熱量:Q放=Pt=4500W×140s=6.3×105J【解析】(1) 氣體燃料在常溫下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式液化。15.D【解析】A.做功沖程使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內能減小;B.壓縮沖程中, 機械能轉化為內能;C.加熱水后熱水瓶塞彈起為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與做功沖程相同;D.飛輪100轉/分,又由于每做功一次,飛輪轉2次,故每秒做功50次。故答案為:D16.B【解析】A .圖甲所示實驗,冰在融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但是內能增加,A錯誤;B. 圖乙所示實驗中,厚玻璃內的空氣被壓縮時,外界對物體作用,氣體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瓶內氣壓增大,B正確;C. 圖丙是沿海地區晚上吹的風,風向是從陸地吹向海洋,因為晚上陸地近地面氣溫低,空氣下沉,氣壓高,海洋近地面,氣溫高,氣壓低,風從高壓區吹向低壓區,C錯誤;D. 圖丁所示是四沖程汽油機工作過程的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D錯誤;故答案為:B.17.A【解析】A、甲圖進氣門和排氣門均關閉,火花塞點燃,活塞向下運動,是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A正確;B、乙圖中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空氣進入汽油機,是吸氣沖程,但活塞運動是因為慣性,B錯誤;C、丙圖中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活塞向上運動,廢氣排出汽油機,是排氣沖程,但慣性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不能用“受到慣性的作用來描述”,C錯誤;D、丁圖進氣門和排氣門均關閉,活塞向上運動,是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與水壺蓋被頂起原理不同。18.(1)做功;C(2)一定不會相碰【解析】(1)向熱水瓶中注入一定量的熱水后,立即蓋上軟木塞,瓶中氣體受熱膨脹,推動軟木塞會跳起來,通過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類似于汽油機四沖程中的做功沖程。故答案為:做功、C。(2)A、B兩個物體的初始速度相同,當小車突然停止時,由于小車上表面光滑,所以A、B兩物體沒有受到摩擦力,由于慣性兩物體仍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兩物體一定不會相撞。19.(1)高溫越高,相同時間溫度下降的值越大,所以要縮短在高溫時的加熱時間,減少水的放熱 實驗二燃氣加熱空氣損失能量(Q2)的研究 小科要在實驗一的基礎上繼續研究燃氣火焰給空氣加熱損失的能量。實驗器材:可調節火焰大小的燃氣灶、水壺、數顯溫度計、電子秤、燃氣表(可以直接讀出燃氣使用的立方數)。(2)①用電子秤稱得質量為m的水,加入熱水壺中。 ②測得水的初始溫記為t1,讀取燃氣表的示數V1; ③將熱水壺放在煤氣灶上,用小火加熱至50℃;(溫度不易過高),讀取燃氣表的示數V2; ④求得小火加熱時損失的熱量 ; ⑤改用大火重復以上實驗,求得 、 ⑥比較 、 ,得出實驗結論。20.(1)熱值大;無污染(2)3×104kg液態氫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Q=mq=3×104kg×1.4×108J/kg=4.2×1012J,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水的質量為:m′= =1.25×107kg(3)氫能源車所做的功為:W=Pt=70000W×0.5×3600s=1.26×108J,2kg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Q′=m″q=2kg×1.4×108J/kg=2.8×108J,該發動機的效率為:η= 100%=45%21.(1)核聚變(2)水的體積V=100L=100dm3=0.1m3由 可知,水的質量:m=ρV=水吸收的熱量:由 可知,液化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由 可知,需要完全燃燒液化氣的質量:(3) 可知,需要太陽能:由E=PSt可知。太陽能照射 時間:22.B【解析】在核電站中,核反應堆將核能轉化為內能,蒸汽輪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而電驅動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23.A【解析】A.甲圖描述的是核裂變,是核電站利用核反應堆的發電原理,故A正確;B.乙圖進行探究光合作用產物實驗時,酒精將葉綠素脫色,對產物檢驗有干擾,故B錯誤;C.丙圖表示電動機線圈轉到平衡位置時,雖然有電流經過,但是線圈上下兩個部分受到的磁力相互抵消,從而保持靜止,故C錯誤;D.丁圖中螺線管內部的鐵屑也呈一定規律排布,因此表示通電螺線管內部也存在磁場,故D錯誤。故選A。24.D【解析】原子彈和核電站都是利用原子的裂變,但是前者利用的是不加控制的,后者利用的是可控制的,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25.(1)電磁波(2)重核裂變【解析】(1)“玉兔二號”通過電磁波向地面傳遞信息;(2)為了度過漫長而寒冷的月夜,月球車裝有同位素溫差發電器為月球車提供電能,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原理與核電站相同,通過重核裂變釋放核能發電。26.(1)磁場(2)核聚變(3)熱能和光能【解析】(1)東方超環就是利用通過強大電流所產生的強大磁場,把等離子體約束。(2)根據圖乙可知,由輕核變成重核,屬于核聚變。(3)東方超環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能量轉化是原子核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27.(1)150(2)B(3)1.68x107【解析】(1)根據甲圖可知,該戶本月消耗的電能為:5818.3kW·h-5668.3kW·h=150kW·h;(2)根據圖片可知,A為核裂變,B為核聚變,而太陽輻射的巨大能量來自于核聚變,故選B。(3)水吸收的熱量為:Q=cm△t=4.2×103J/(kg·℃)×100kg×(60℃-20℃)=1.68×107J。28.(1)中子數不同(2)物理變化;大于;微粒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其運動狀態改變越困難(3)Zr+2H2O=ZrO2+2H2;B(4)食物鏈;會【解析】(1) U-235和U-238 同位素的中子數不同‘(2) 氣體擴散法分離U-235和U-238的方法屬于物理變化,質量小的速度大,故在氣體狀態時,U-235的運動速度大于AU-238;判斷的依據是微粒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其運動狀態改變越困難;(3)反應方程式為:Zr+2H2O=ZrO2+2H2 ;能量轉化過程為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B);(4) 海洋環境中,放射性物質會通過 食物鏈進入人體, 這種類型的傷害會遺傳給下一代。29.D【解析】A.氦氣密度小于空氣密度,所以充有氦氣的發電機能夠漂浮在空中,故A正確。B.在發電過程中,風吹動葉片轉動,風能轉化為葉片的動能,葉片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故B正確。C.離地面高的地方空氣流動得快而穩,故C正確。D.通過導線向地面輸電時,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是由負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故D錯。故答案為:D.30.A【解析】A.該接收器能接受到發射器的信息,是因為紅外線的熱效應,故A正確;B.光伏電池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故B錯誤;C.電的傳播速度和光的速度相同,故C錯誤;D.無線充電的電壓比手機電池的電壓稍高,大約在5V左右,故D錯誤。故選A。31.(1)化學能(內能)(2)放電時間長或電壓更穩定(3)80000【解析】(1)電動汽車充電過程中,電能主要轉化為化學能(內能)。(2)如圖乙所示為鐵電池與鋅錳電池放電曲線。與鋅錳電池相比,鐵電池的優點有:放電時間長或電壓更穩定。(3)鐵電池一次充電后轉化而成的機械能:W有=Wη=50×3.6×106J×80%=1.44×108J;理論上充一次電航行的路程為:。32.直線傳播;做功;比熱容【解析】(1)盾構機在前進過程中利用激光進行導向,這主要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2)盾構機前端安裝了“削鐵如泥”的刀盤,刀盤旋轉工作時產生大量的熱,這是通過做功方式改變物體內能。(3)工作過程中盾構機的前端需要用水給刀片降溫,主要利用了水的比熱容比較大。33.(1)核聚變(2)冬至(3)A【解析】(1)太陽能來自于太陽內部的氫元素的核裂變;(2)太陽高度角越小,其照亮面積就越大,故為冬至日;(3)BC分別為風力侵蝕和流水沉積,A巖漿噴發的能量來自于地球內部。34.(1)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遵守(2)綠色出行、隨手關燈。(3)路燈的規格為“12V,24W”,路燈的額定電流是,如果電池充滿后給燈泡供電,電量下降至20%停止工作,電池充滿一次可以供路燈工作的時間是:。【解析】(1)①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葉綠體的作用下反應生成有機物和氧氣,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②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這個過程能量守恒;(2)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做法是:綠色出行、隨手關燈、使用節能燈、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包裝袋、節約用水和用糧、少開空調。35.(1)C(2)增大(3)A;C;D【解析】(1)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通過了一段距離,那么力對物體做功,據此可知,達朗貝爾的觀點與“功”的概念相符合,故選C。(2)如圖所示是焦耳研究熱功當量關系的實驗裝置,通過重物的上下運動,帶動葉片轉動,通過做功使水的內能增大。(3)A.面對前人的觀點要敢質疑,故A正確;B.時間久遠的理論仍然存在價值,故B錯誤;C.測量工具的發展有助于科學理論研究,故C正確;D.對科學的認識是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故D正確。故選ACD。36.(1)良好的延展性(良好的導熱性等)(2)化學能→內能→機械能(3)否;合理即可【解析】(1)金屬材料的優點為: 1.強度高:金屬材料具有很高的強度和剛性,可以承受很大的力和重量。2. 導電性好:金屬材料是良好的導體,可以傳遞電流和熱量。3. 耐腐蝕性好:金屬材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能,可以抵御氧化、腐蝕和磨損等。4. 易加工:金屬材料易于加工成各種形狀和尺寸,可以滿足各種需求。5. 可回收利用:金屬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對環境友好。(2)從接種后,對新冠病人的隔離措施來回答;例如:隔離措施的減少,導致總的患病人數增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