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期末復習專題6 有機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期末復習專題6 有機物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九上專題6有機物
知識點一:有機燃料
1.有機化合物(有機物):一類含碳的化合物,有機物大多含有碳、氫、氧、氮等,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除外。(如:C2H2(乙炔)、C6H12O6(葡萄糖)、C2H5OH(酒精)、C4H10(丁烷) 、CCl4(氯仿)、CH3COOH(乙酸)、甲烷 CH4、甲胺 CH3NH2、尿素 CO(NH2)2 )
2.甲烷 CH4——最簡單的一種有機物
①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
②用途:作燃料(完全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③化學性質:可燃性。(甲烷燃燒現象:產生淡藍色火焰,同時石灰水變渾濁。)
3.丁烷 C4H10:性質——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
4.乙炔 C2H2:具有可燃性,燃燒時能產生 3000 度以上的高溫,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屬。
知識點二:生物體內有機物
1、三大類有機物比較
種 類 來源 主要功能
糖 類 面條、面包、米飯等 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蛋白質 雞肉、大豆、魚等 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
脂 肪 奶酪、牛奶等 貯存能量
2、人每天攝取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在生命活動中經過消化吸收、貯存、轉化、消耗等過程不斷地變化著,實現各種物質的轉化和能量的轉移。
3、活動:蛋白質的鑒別
1.剪取指甲、頭發或羊毛放在火焰上灼燒,能聞到燒焦羽毛的氣味,同時看到有黑色粉末生成。
2.點燃棉花纖維,能聞到燒棉布的氣味.。
3.點燃棉花纖維和羊毛后,聞到的氣味
4、自然界物質循環的基本途徑: ①自然界中各種無機物通過被植物吸收,從自然環境進入生物圈,變成有機物。②通過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進行轉移,生物體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通過生物的排泄物和尸體的分解,使有機物變成無機物,回到自然環境中去。
知識點三:有機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①合成塑料:(可塑性)具有良好的性能,容易加工,輕便實用。
②合成纖維:如尼龍、腈綸等,廣泛運用于造航天器、飛機、火箭等。
③合成橡膠:具有高彈性、絕緣性、耐油和耐高溫等性能,廣泛應用于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2.白色污染:大量的廢舊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統稱為塑料包裝物)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廢舊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 “白色污染”。
3.解決“白色污染”方法:
①減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復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種廢棄塑料。
知識點四:有機物成分探究
有機物燃燒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據水和二氧化碳質量,計算有機物中的氫元素、碳元素質量。再與有機物質量對比,得出有機物中是否有氧元素。根據各種元素質量關系,利用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之比,求出有機物的化學式
重點題型精煉
題型一、簡單有機物
1.關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分類上看:屬于無機物 B.從變化上看:燃燒只生成一種物質
C.從性質上看:具有助燃性 D.從使用上看: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
2.我國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某種液體燃料,同時生成一種物質丁,丁是一種常見溶劑,其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四種物質中只有乙、丙是有機物 B.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g
C.丁是由氫、氧兩種原子組成 D.參加反應的甲與乙分子個數比為3:1
3.長征七號火箭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CH3(CH2)10CH3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氧屬于混合物 B.CH3(CH2)10CH3 屬于無機物
C.保持液氧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CH3(CH2)10CH3 可以燃燒,具有助燃性
4.醫用防護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噴布”(主要成分為聚丙烯[(C3H6)n],鼻梁壓條的材料是金屬鋁,因其對帶病毒氣溶膠和有害微塵的阻隔效果顯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熔噴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屬于無機物
B.制作鼻梁壓條的金屬鋁是由鋁分子構成的
C.用金屬鋁是因為鋁的化學性質穩定,不與氧氣反應
D.醫用防護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類似于過濾
5.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2023年北京冬奧會“飛揚”火炬的外殼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奧運火炬的迭代,體現了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關兩種火炬的說法正確的是(  )
  “祥云”火炬 “飛揚”火炬
外殼材料的主要成分 鋁合金 碳纖維復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氫氣(H2)
A.外殼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屬于金屬單質 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C.燃料燃燒后,生成物都有水 D.燃料都屬于有機物
6.沼氣是有機物質在一定的溫度、濕度、酸堿度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的,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經研究可知,有機物變成沼氣的過程,首先是分解細菌將糞便、秸稈、雜草等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細菌的作用下,將簡單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還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種可燃氣體,濃度在5%~15%范圍內,遇到明火會發生爆炸。請分析回答:
(1)分解細菌、甲烷細菌的代謝類型屬于
A.需氧異養型 B.需氧自養型 C.厭氧異養型 D.厭氧自養型
(2)請寫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學方程式   。
(3)用二氧化錫制成的電阻Rx的阻值隨空氣中甲烷氣體濃度的增大而減小。利用電壓為6V的電源、阻值為10Ω的定值電阻R0、電流表和電阻Rx制作成甲烷氣體濃度檢測儀(如圖)。當甲烷氣體濃度增大時,電流表的示數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用該檢測儀測某沼氣池上方空氣樣品中甲烷氣體濃度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2A,若該沼氣池中的甲烷氣體遇到明火,   (會或不會)發生爆炸
甲烷氣體濃度% 0 20 40 60 80 100
Rx/Ω 25 20 15 10 7 5
7.由碳、氫元素組成的物質種類繁多,烷烴就是其中一類重要的物質,表中列出了烷烴的一些信息.
名稱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十一烷 十六烷
化學式 CH4 C2H6 C3H8 ? C5H12 C11H24 C16H34
沸點(℃) -164 -88.6 -42.1 -0.5 36.1 194.5 287.5
相對密度 0.466 0.572 0.585 0.579 0.626 0.741 0.774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表中丁烷的化學式   
(2)烷烴的命名與分子中    原子個數有關.
(3)總結一條烷烴物理性質的遞變規律    
8.石油是經濟發展、國防建設的重要資源。從石油煉制的產品中可以獲得一系列 與甲烷結構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種①無色、無味的氣體,②難溶于水,③在 1500℃以上的高溫下能分解為碳和氫氣,④充分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敘述中屬于甲烷物理性質的是    (選填序號)。
(2)組成乙烷[C2H6]的元素有     種,乙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是    。
(3)丙烷[C3H8]屬于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9.化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運用生活經驗及所學化學知識填空:
(1)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都是人類的基本營養物質,它們所屬的類別是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   。
(2)桔子、檸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來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   (填“大”或“小”)。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請寫出甲烷的化學式:   
10.杭州亞運會,在亞運史上首次由“數字人”參與開幕式點火儀式,也是首次使用源自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CH4O)作為主火炬塔“潮涌”的燃料,實現主火炬在循環使用期間的零排放。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的某條反應路徑的微觀示意如下:
(1)甲醇屬于   (選填“無機物”或“有機物”),在上述過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轉化為甲醇,理論上可生成甲醇   g。
(2)甲醇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燃燒過程的能量轉化主要是燃料中的   能轉化為熱能。
題型二、有機合成材料
11. 人類生活生產中時常用到各種材料,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淀粉、纖維、橡膠、蛋白質都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甲烷、尿素、醋酸都屬于有機化合物
C.棉花、羊毛、滌綸都是合成材料
D.使用過的塑料、橡膠制品應回收利用
12.材料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有關材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
B.日常生活中純金屬使用比合金更廣泛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滌綸、腈綸、蠶絲等都屬于合成纖維
D.塑料是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等優點
13.如圖是一款變色眼鏡,它的鏡片內含有溴化銀和氧化銅。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分解成單質溴和銀,鏡片顏色變深;當光線變暗時,溴和銀在氧化銅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銀,鏡片顏色變淺。有關該眼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塑料是有機合成材料
B.鈦合金屬于化合物
C.溴化銀分解后,銀元素的化合價降低
D.溴和銀化合成溴化銀前后,氧化銅化學性質不變
14.天安門廣場每天升起的國旗都是嶄新的,換下來的國旗進旗庫保存后還將發揮更重大“使命”,比如被博物館收藏、贈送給學校、單位,或者是覆蓋在烈士、偉人的遺體或棺槨上。
(1)國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亞紡布料,又稱滌綸布。滌綸屬于  (選填“天然”或“化學”)纖維。
(2)國旗旗桿上的滑輪為    ,它的作用是    。
題型三、有機物成分探究
15.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火炬設計思想源自良渚文化,名為“薪火”,寓意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火炬以丙烷(C3H8)為燃料,為探究其燃燒后的產物,課外實驗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了如圖裝置對丙烷燃燒后的氣體進行了檢測。
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丙烷燃燒后的氣體產物可能含有CO、CO2和H2O;
⑵燃燒后的氣體應依次通過裝置   (選填“A→C”或“C→A”)→B→D;
⑶實驗過程中能觀察的現象:A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裝置中黑色粉末變紅,C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得出丙烷燃燒后的氣體是   ;
⑷有同學認為只看D裝置出現的現象就可以作為檢測丙烷生成氣體中有CO的證據,對此你的看法是是   ;
⑸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16.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某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欲對某種塑料的組成進行分析探究(資料顯示該塑料只含C、H 兩種元素),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目的是通過測量有關數據,推算塑料組成元素的含量。(圖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裝置編號)(提示:氫氧化鈉能吸CO2 ;濃硫酸能吸收水蒸氣)請根據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于發生裝置 A 制取的氧氣中混有CO2和水蒸氣,為使 D裝置中塑料試樣在純氧中燃燒,裝置 C 中盛放的試劑應該是    ;
(2)E、F 裝置是氣體的吸收裝置,該處的設計有錯誤的地方,應如何改進?   ;理由是   ;
(3)堿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鈉和氧化鈣,則裝置連接正確時,G 裝置的作用是   
17.丙烷(C3H8)燃料,其燃燒后的產物是什么
經分析,丙烷燃燒后的氣體可能含有CO、CO2和H2O。
(1)將上述裝置按一定順序連接完整,使之盡可能檢測出丙烷燃燒后的產物。你設計的連接順序為:燃燒后的氣體   →B→D。
(2)該小組的同學按合理的連接順序進行檢測。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部分現象如下:A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裝置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無明顯現象。分析可知,丙烷在氧氣中燃燒后的氣體為   。
(3)A裝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鳳對包裝食品的塑料袋進行探究,以驗證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該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該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閱資料】聚乙烯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氫。
【實驗探究】小鳳將裝置按A、B、C、D順序連接好后,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B、D產生明顯現象,C無明顯現象,說明塑料袋燃燒沒有   (填化學式)氣體生成。B裝置的作用是   ;D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實驗結論】通過實驗證明,猜想   是正確的。
【交流反思】⑴從化學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會導致   。
⑵連接實驗儀器時,  (填“能”或“不能”)將B、C位置進行交換,理由是   。
19. 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來制取、收集氣體.請閱讀資料卡,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1.第八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于2014年7月29日在北京召開.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計劃于2015年開始著手開發“可燃冰”(如圖).“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溫下釋放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淡水,被認為是有一種潛力較大的能源之一.2.通常情況下,甲烷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極難溶于水,很容易燃燒.甲烷的實驗室制法是:用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兩種固態藥品,經研磨均勻混合后裝入試管中,加熱產生甲烷氣體.
(1)儀器a、b的名稱是     、     .
(2)實驗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裝置組合是   ;將反應物裝入試管前,應先檢查裝置的   。簡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甲烷氣體的操作方法     ;點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檢驗甲烷的   。
(3)通過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學習,你認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反應,共同點是  (填序號)。
a.需要加熱 b.需要催化劑
c.反應物中沒有氣體參加 d.反應物中必須含有要制取物質的元素
(4)根據物質的組成對甲烷分類,它屬于   ,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甲烷除用作燃料外,還是一種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將COx和CH4的混合氣體直接轉化為醋酸(CH3COOH).若該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反應物中的原子全部轉化為目標產物中的原子),則COx中的x為  ,該反應類型是  。
(5)可燃冰的開采和利用,能緩解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但開采、利用可燃冰的過程中,還存在著開采技術以及開采過程中可能引發的溫室效應、海底滑坡及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等諸多問題.從科學探究的角度,你認為開采、利用“可燃冰”還應進一步做好   。
題型四、有機物與質量守恒的計算
20.某純凈的有機化合物2.6克,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該物質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不能確定
21.化學上常用燃燒法測定有機物的組成,現取4.6g某有機物在足量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8.8gCO2和5.4g H2O,則該有機物中(  )
A.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B.實驗中用去氧氣的質量為9.6g
C.碳、氫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2 D.該有機物可能為甲烷(CH4)
22.將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氣置于一個完全封閉的容器中引燃,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氣和一種未知物X。測得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乙醇 氧氣 二氧化碳 水 x
反應前質量/g 4.6 8 0 0 0
反應后質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表中m的值無法確定 B.增加氧氣的量可以減少X的生成
C.X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D.物質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氫元素
23.每年11月是橘子豐收的時節,橘子中含有豐富的核黃素即維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
相對分子質量:376,黃至橙黃色結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核黃素具有熱穩定性,不受空氣中氧的影響,在酸性溶液中穩定,但在堿性溶液中不穩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1)核黃素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選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
(2)寫出一條核黃素的化學性質   。
(3)一個核黃素分子中共有   個原子。
(4)計算94克核黃素中含有多少克氫元素?
24.目前,免拆型手術縫合線廣泛應用于手術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過以下路徑制取:
(1)從物質分類角度看,葡萄糖屬于    (選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中間產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進人聚乳酸,則生產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25.SMA是脊髓性肌萎縮癥的縮寫,它是一種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見疾病,折磨著中國幾萬個家庭。2023年,治療SMA的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別名:寡核苷酸)進人醫保,從70萬一針降到了3萬多元,這令不少患者喜極而泣看到希望。該特效藥化學式為C234H340N61O128P17S17,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化學式可知,諾西那生鈉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
(2)諾西那生鈉由   種元素組成。
(3)諾西那生鈉中,P、S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
26.垃圾分類及利用垃圾發電和產生沼氣等是目前世界各國處理垃圾的常用辦法。當垃圾中的生物體在 缺乏空氣的條件下腐爛時,會放出一種氣體,我們把它稱為沼氣。沼氣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氣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調、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國農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氣池,據測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氣池一天產生沼氣量是0.2m3.而每立方米的沼氣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調所用,可以使3噸的卡車運行3千米,可以點亮60W電燈工作6小時。請問:
(1)甲烷是一種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氣最多可轉化   焦的電能:
(3)沼氣燃燒的主要化學方程式是   。
(4)垃圾發電已經在世界各國興起,利用焚燒爐的火焰加熱鍋爐,所產生的蒸汽可以帶動發電機組。據計算,每燃燒1噸垃圾,可以得到7.2×108J的電能,這些能量相當于多少千克煙煤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煙煤的熱值約2.9×107J/kg)
27.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買東西時帶回來的塑料袋進行探究,以驗證其元素組成。小明利用如圖進行實驗,塑料袋充分燃燒,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⑴B裝置中的固體由白色變成藍色;
⑵C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
(1)根據物質類別判斷,聚乙烯屬于化合物中的   。
(2)能推斷該有機物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的實驗現象是   。
(3)將C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換為濃氫氧化鈉溶液,重新實驗測得C裝置質量增加了17.6克,請計算該 有機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題型五、生物體內的有機物
28.谷氨酸鈉(化學式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關于谷氨酸鈉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是一種有機物
B.加熱會產生含硫物質
C.由五種元素組成
D.每個谷氨酸鈉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之比為5:8
29.疫情三年,新冠病毒到了奧密克戎這一代,感染后大部分人都是輕癥或無癥。政策放開后,感染新冠輕癥患者并不需要使用特殊治療,若發熱可用的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熱鎮痛類藥物,布洛芬化學式為C13H18O2。下列有關布洛芬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屬于有機化合物 B.C,H,O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3:18:2
C.相對分子質量為206 D.一個布洛芬分子中有9個H2分子
30.薩羅(Salon)是一種重要的消毒劑.其分子的微觀結構模型如圖:下列關于薩羅的說法錯誤的是(  )
①該物質的一個分子由二十六個原子構成;②該物質是氧化物;③該物質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56:48;④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14g;⑤該物質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⑥該物質由碳、氫、氧三個元素組成;⑦該物質的化學式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31.興奮劑丑聞在重大體育比賽乃至奧運會上屢有出現,它不僅嚴重敗壞了運動員本人的聲譽,也使得運動員所在的體育團隊、國家和人民蒙羞。乙基雌烯醇是一種常見的興奮劑,其化學式C20H3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基雌烯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B.乙基雄烯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8克
C.乙基雌烯醇屬于無機物
D.乙基雌烯醇中C,H,O三種元素原子個數比為20:32:1
32.紀錄片《風味人間》在浙江衛視熱播,其中特別拍攝了一組“臭名遠揚”的食物,如中國的霉莧菜梗和炸臭豆腐,國外的鯡魚罐頭、臭奶酪、冰島臭鯊魚等。這些食物都是通過發酵制作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發酵過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都是“鮮味”物質,我們品嘗食物時,感受到的就不再是“臭”而是“鮮香”了;而冰島臭鯊魚之所以氣味濃烈,是因為魚肉中含有較多的尿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聞起來“臭”,是因為食物中的揮發性有機物進入鼻腔,與嗅覺感受器結合,產生神經信號
傳到大腦,形成“氣味”,完成這一過程的神經結構稱為反射
B.食物中的蛋白質,在發酵過程中會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
C.冰島臭鯊魚的魚肉中含有較多的尿素,因此,過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體泌尿系統的負擔
D.霉莧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進入人體后可直接構成人體的蛋白質
33. 覆盆子果實因含豐富的維生素、少量水楊酸以及鈣、鉀等元素,享有“黃金水果"的美譽。其中的水楊酸常溫下穩定,加熱易分解,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1)寫出水楊酸的一條物理性質   。
(2)水楊酸(C7H4O3)屬于   。(選填“氧化物"、“堿”或“有機物”)
(3)決定覆盆子性狀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的   中。(選填“細胞膜"、“細胞核”或“葉綠體”)
34.(1)藥品利巴韋林是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之一,其分子式C8H12N405屬于   (選填“有機物” 或“無機物”)
(2)常用燃燒法測定有機物的組成,現使10g某有機物在足量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22gCO2和7.2gH2O,則該有機物中一定有的元素是   .
35.乙硫醇(化學式為C2H5S)易揮發、易燃燒的液體,有蒜臭味。人對該氣味極其敏感,在較遠距離便可聞到該氣味,家用天然氣中添加該物質,可以幫助判斷天然氣是否泄露。
(1)乙硫醇在物質分類中屬于化合物中的   。
(2)乙硫醇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是   。
(3)若天然氣泄漏,人能迅速聞到蒜臭味。從微觀角度解釋該現象:   。
36.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團隊破解了蝗蟲聚集的秘密。他們發現一種名為4-乙烯基苯甲醚的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9H10O。蝗蟲能夠快速感應這種化合物從而出現聚集現象。
(1)該化合物屬于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
(2)下列關于該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有 。
A.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B.C:H:O的質量比為9:10:1
C.相對分子質量是134g D.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37.乙醇可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纖維素酶和酵母菌等可將纖維素轉化成乙醇.其轉化機理為:
某研究小組為探究某種纖維素酶能否耐受80℃高溫,進行了以下研究:
【查閱資料】
⑴上述轉化過程需要用到某種“緩沖液”,以維持一定的pH;
⑵斐林試劑遇纖維素呈藍色,葡萄糖與斐林試劑作用可產生磚紅色沉淀.
⑴【設計實驗】
步驟一:取兩支同樣的試管,在試管1中加入2毫升用緩沖液當溶劑配制的纖維素酶溶液, ▲ .
步驟二:將兩試管置于 ▲ ,時間為30分鐘.
步驟三:在試管1和試管2中分別加入適量纖維素液,然后同時置于60℃(纖維素酶的最適溫度)的水浴中保溫,時間為10分鐘.
步驟四:在試管1和試管2中分別加入適量斐林試劑,觀察實驗現象.
⑵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補充完成上述實驗步驟:步驟一:    .步驟二:   .
(2)上述實驗步驟均正確,當觀察到    ,則表明該纖維素酶能耐受80℃高溫.
答案
1.D
【解析】A、甲烷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B、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題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題意;
D、甲烷為可燃氣體,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以防止發生爆炸,符合題意;故選D。
2.D
【解析】由圖例可知,甲為氫氣,乙為二氧化碳,丙為甲醇,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的每個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則丁為水;
A.二氧化碳化學性質和無機物相似,是無機物,故A錯誤;
B.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單位不是g,故B錯誤;
C.丁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C錯誤;
D.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參加反應的甲與乙分子個數比為3:1,故D正確。故選D。
3.C
【解析】A、液氧為氧氣的液態,屬于純凈物,不符合題意;
B、CH3(CH2)10為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C、保持液氧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為氧分子,符合題意;
D、CH3(CH2)10可以燃燒,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題意;故選C。
4.D
【解析】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錯誤;
B.制作鼻梁壓條的金屬鋁是由鋁原子構成的,故B錯誤;
C.用金屬鋁制作鼻梁壓條是利用其韌性,故C錯誤;
D.醫用口罩對細菌、病毒有較強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當于過濾,故D正確。故選D。
5.C
【解析】A.“飛揚”火炬的材料不屬于金屬單質,故A錯誤;
B.氫氣具有還原性,故B錯誤;
C.丙烷和氫氣燃燒都生成水,故C正確;
D.氫氣屬于無機物,故D錯誤。故選C。
6.(1)C(2)CO2+4H2=CH4+2H2O(3)變大(4)不會
【解析】(1)分解細菌、甲烷細菌的代謝類型屬于厭氧異養型,故選C;
(2)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學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隨空氣中甲烷氣體濃度的增大而減小,Rx與R0串聯,當甲烷氣體濃度增大時,根據,可知,電流增大,則電流表的示數將變大;
(4)電路的總電阻為:,Rx=R-R0=30Ω-10Ω=20Ω,從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氣體濃度為20%,遇到明火不會發生爆炸;
7.(1)C4H10(2)碳(3)隨著碳原子教目增加。沸點越來越高,相對密度越來越大
【解析】(1)表中所給物質來看,氫原子數為碳原子個數的2倍再加上2,物質的命名以碳原子的數目而定,所以丁烷分子中有4個碳原子和10個氫原子,化學式為C4H10。
(2)由表可知,烷烴的命名是以碳原子數目而定的,故命名與分子中的碳原子個數有關。
(3)由表可以看出,隨著碳原子數目增加,沸點越來越高,相對密度越來越大。
8.(1)①③(2)2;4:1(3)有機物
【解析】(1) ①無色、無味的氣體、②難溶于水都不需化學變化體現,屬于物理性質,③在 1500℃以上的高溫下能分解為碳 和氫氣、④充分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化學變化體現,屬于化學性質;
(2)組成乙烷的元素有碳、氫兩種,乙烷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24:6=4:1;
(3)丙烷屬于有機物。
9.(1)有機物;糖類(2)小(3)CH4
【解析】(1) 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都是人類的基本營養物質,它們都屬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屬的類別是有機物,大米、面粉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糖類;
(2)桔子、檸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來越酸的水果其酸性越強,pH越小;
(3)甲烷化學式為CH4;
10.(1)有機物;32(2)2CH3OH+3O2CO2+4H2O;化學
【解析】(1) 甲醇為含碳元素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在上述過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轉化為甲醇,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質量即為甲醇中碳元素質量,則理論上生成甲醇質量為。
(2) 甲醇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方程式為2CH3OH+3O2CO2+4H2O 。 燃燒過程是燃料中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11. C
【解析】 A.淀粉、纖維、橡膠、蛋白質都屬于有機高分子物質,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甲烷、尿素、醋酸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屬于有機化合物,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棉花、羊毛都是天然材料,故C錯誤不合題意;
D.使用過的塑料、橡膠制品應回收利用,節約資源,也可以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
12.D
【解析】A、棉花主要成分為天然纖維,不是蛋白質,不符合題意;
B、日常生活中所用合金比純金屬廣泛,不符合題意;
C、蠶絲成分為蛋白質,不是合成纖維,不符合題意;
D、 塑料是常見的有機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等優點 ,符合題意;故選D。
13.B
【解析】A.塑料是有機合成材料,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鈦合金屬于混合物,不屬于純凈物,更不是化合物,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在溴化銀中,銀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溴化銀分解生成溴和銀單質,銀的化合價變為0,因此銀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了,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氧化銅為催化劑,所以它的性質保持不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
14.(1)化學(2)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
【解析】(1)國旗的材料主要是春亞紡布料,又稱滌綸布。滌綸屬于化學纖維。
(2)根據圖片可知,國旗旗桿上的滑輪固定不動,為定滑輪,它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
15. C→A;CO、CO2和H2O;不合理,D裝置與空氣直接接觸,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渾濁;檢驗丙烷然后后的氣體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氣體
【解析】(2)燃燒后的氣體應該依次檢測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因此依次桶滾裝置C→A→B→D。
(3)C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存在水;A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存在二氧化碳;B裝置中黑色粉末變紅,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存在一氧化碳,即丙烷燃燒后的氣體是:CO、CO2和H2O。
(4) 有同學認為只看D裝置出現的現象就可以作為檢測丙烷生成氣體中有CO的證據,對此我認為這種看法不合理,理由是:D裝置與空氣直接接觸,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渾濁。
(5) 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丙烷然后后的氣體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氣體。
16.(1)濃硫酸
(2)對調裝置E、F的位置;應該在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氣
(3)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吸收裝置
【解析】(1)要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首先需要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所以裝置為B,裝置C為濃硫酸,除水蒸汽;
(2)塑料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要測定碳氫元素的含量,需要測定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有水首先要先檢驗水,對調裝置E、F的位置; 理由是 應該在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之前吸收水蒸氣
(3)要想測定塑料組成中的各元素的含量,需要除去其他干擾成分,使用堿石灰能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除掉,所以本題答案為:防止空氣中的CO2進入吸收裝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17.(1)C→A(2)二氧化碳和水(3)吸收二氧化碳
【解析】(1)丙烷中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在燃燒時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檢驗一氧化碳可以用氧化銅,檢驗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水常用無水硫酸銅,一氧化碳能夠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應先檢驗二氧化碳,再鑒別一氧化碳,而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時會帶出水蒸氣,故最先檢驗水,然后是二氧化碳,最后檢驗一氧化碳,那么順序是; C→A→B→D。
(3)A裝置的左邊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裝置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因此生成了水,而D中石灰水無明顯現象,說明沒有生成一氧化碳,因此丙烷燃燒后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
(4)實驗要驗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產物,所以要除去前面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對結果的干擾,故裝置A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就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18.HCl;驗證是否有水生成;Ca(OH)2+CO2=CaCO3↓+H2O;①;白色污染;不能;如果將B、C位置進行交換,氣體從C中出來再檢驗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說明水是燃燒時生成的,還是從C裝置中帶出來的
【解析】【實驗探究】B是檢驗是否有水生成,C是檢驗是否有氯化氫生成,D是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實驗過程中,B、D產生明顯現象,C無明顯現象,說明塑料袋燃燒沒有氯化氫氣體生成。D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實驗結論】因塑料燃燒后沒有氯化氫生成,說明不含氯元素,所以通過實驗證明,猜想①是正確的;【交流反思】⑴大量使用塑料制品會導致白色污染;⑵因氣體從溶液中通過時會帶一部分水,所以BC交換,則無法確定水是否是燃燒生成的。
19. (1)錐形瓶;集氣瓶(2)AC或AD;氣密性;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把導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中,甲烷充滿集氣瓶后,將導管從瓶口移開,在水下 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純度(3)cd
(4)有機物;無色無味的氣體;2;化合反應
(5)氣體的有效收集
【解析】(1)通過分析題中所指儀器的作用可知,a是錐形瓶,b是集氣瓶;
(2) 實驗室制取甲烷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所以實驗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裝置組合是AC或AD,制取氣體之前需要檢驗 裝置的氣密性,用排水法收集一瓶甲烷氣體的操作方法是: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時,把導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中,甲烷充滿集氣瓶后,將導管從瓶口移開,在水下 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槽,倒放在桌上,點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檢驗甲烷的純度;
(3)通過分析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以及各種氣體的性質可知,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反應,共同點是cd;
(4)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具有的物理性質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將COx和CH4的混合氣體直接轉化為醋酸(CH3COOH).若該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則COx中的x為2,該反應滿足化合反應多變一的特點,所以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5)通過分析可知,從科學探究的角度,開采、利用“可燃冰”還應進一步做好:氣體的有效收集.
20.B
【解析】碳元素的質量:;
氫元素的質量:;
因為2.4g+0.2g=2.6g,
所以該有機化合物中只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故選B。
21.B
【解析】A、由題意“4.6g某有機物在足量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8.8gCO2和5.4gH2O”,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8.8g×(12/44×100%)=2.4g,5.4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H:5.4g×(2/18)=0.6g。因為2.4g+0.6g<4.6g。
,因此該有機物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說法錯誤;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實驗中用去氧氣的質量為8.8g+5.4g-4.6g=9.6g,故說法正確;
C、設該有機物中碳、氫元素的原子個數分別為x、y,故2.4g:0.6g=12x:y,故x:y=1:3,故說法錯誤;
D、由A分析可知該有機物中有氧元素,不可能是甲烷,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
22.A
【解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數據可知,m=4.6g+8g-4.4g-5.4g=2.8g,判斷錯誤;
B、設X的化學式為COy,則12x:16y=1.2g:1.6g,解得x:y=1:1,即X的化學式為CO,所以增加氧氣的量,可以使乙醇完全燃燒,所以能使一氧化碳的量減少,判斷正確;
C、X不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因為反應前X的質量為0,判斷錯誤;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進入了生成物X中,所以物質X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沒有氫元素,判斷錯誤。故選A。
23.(1)有機物(2)熱穩定性好,在堿性溶液中不穩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5(4)94克核黃素中含有氫元素質量為.
【解析】(1) 核黃素為含碳化合物,在物質分類上屬于有機物。
(2) 核黃素熱穩定性好,在堿性溶液中不穩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都屬于化學性質。
(3) 一個核黃素分子中共有5個原子。
24.(1)有機物
(2)3:4
(3)mCO2×C1%=m聚乳酸×C2%
mCO2× =2.4千克×
mCO2=4.4千克
【解析】(1) 葡萄糖為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2) 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36:48=3:4.
25.(1)有機物(2)6(3)31 :32
【解析】(1) 諾西那生鈉屬于含碳元素的有機物;
(2)諾西那生鈉由碳、氫、氮、氧、磷、硫六種元素組成;
(3)諾西那生鈉中,P、S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1:32;
26.(1)有機物(2)1.296×106J
(3)
(4)這些熱量相當于燃燒煙煤的質量:。
【解析】(1)根據甲烷的化學式CH4可知,它含有大量碳元素,應該為有機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氣最多可轉化的電能:W=Pt=60W×(3600s×6)=1.296×106J;
(3)甲烷與氧氣在空氣中點燃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這些熱量相當于燃燒煙煤的質量:。
27.(1)有機化合物(2)無水硫酸銅變藍(3)
【解析】(1)C裝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則說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應該為有機化合物。
(2)能推斷該有機物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的實驗現象是:無水硫酸銅變藍。
(3)C裝置中增加的質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該有機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質量, 。
28.B
【解析】A、 谷氨酸鈉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B、谷氨酸鈉中不含硫元素,加熱不會產生含硫物質 ,符合題意;
C、谷氨酸鈉由碳、氫、氧、氮、鈉五種元素組成,不符合題意;
D、 每個谷氨酸鈉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之比為5:8 ,不符合題意;故選B。
29.D
【解析】A.根據化學式 C13H18O2 可知,布洛芬中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化學式 C13H18O2 可知,布洛芬中C,H,O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3:18:2,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布洛芬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3×12+1×18+16×2=206,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化學式 C13H18O2 可知,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8個氫原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30.D
【解析】根據薩羅的分子模型圖,1個薩羅分子是由13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和3個氧原子構成的,則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含有26個原子;化學式為:C13H10O3.
①1個薩羅分子是由13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和3個氧原子構成的,則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含有26個原子,故正確;
②由薩羅的化學式可知,它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特征,故錯誤;
③薩羅(Salol)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3):(16×3)=156:48,故正確;
④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錯誤;
⑤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到幾萬甚至幾十萬,而該物質色相對分子質量為:12×13+1×10+16×3=214,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故錯誤;
⑥元素是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錯誤;
⑦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薩羅的化學式為:C13H10O3.故正確.故選D.
31.D
【解析】根據化學式 C20H32O可知,乙基雄烯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12×20+1×32+16×1=288,沒有單位,故B錯誤;
碳的質量分數為:,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因此質量分數最大是碳元素,故A錯誤;
因為該物質含有碳元素,所以屬于有機物,故C錯誤;
乙基雌烯醇中C,H,O三種元素原子個數比為20:32:1,故D正確。故選D。
32.C
【解析】A、聞起來“臭”,是因為食物中的揮發性有機物進入鼻腔,與嗅覺感受器結合,產生神經信號傳到大腦,形成“氣味”,完成這一過程的神經結構稱為反射弧,A不符合題意。
B、食物中的蛋白質,在發酵過程中會被分解成氨基酸小分子,B不符合題意。
C、冰島臭鯊魚的魚肉中含有較多的尿素,因此,過多的食用可能增加人體泌尿系統的負擔,C符合題意;
D:霉莧菜梗和炸臭豆腐中含植物蛋白,通過消化和吸轉變成人體的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33.(1)微溶于水(2)有機物(3)細胞核
【解析】(1)一是指物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二是指物質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水楊酸的物理性質有微溶于水;
(2)氧化物是指只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堿是指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所以水楊酸屬于有機物;
(3)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所以決定覆盆子性狀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的細胞核中
34.(1)有機物(2)C、H、O
【解析】(1)利巴韋林是含碳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2)10g某有機物在足量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22gCO2和7.2gH2O,由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不變可知,有機物中碳元素為=6g,氫元素質量為=0.8g,6g+0.8g<10g,說明該有機物由碳、氫、氧元素組成;
35.(1)有機物(2)24:5(3)分子在做無規則熱運動
【解析】(1)乙硫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2) 乙硫醇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是(12×2):5=24:5;
(3) 天然氣泄漏,人能迅速聞到蒜臭味,是由于分子在做無規則熱運動;
36.(1)有機物(2)A;D
【解析】(1)根據化學式 C9H10O 可知,該化合物含有氧元素,屬于有機物;
(2)A.根據化學式C9H10O可知,該物質有C、H、O三種元素組成,故A正確;
B.根據化學式C9H10O可知,C:H:O的質量比:(12×9):(1×10):(16×1)=54:5:8,故B錯誤;
C.相對分子質量為:12×9+1×10+16×1=134,故C錯誤;
D.根據化學式C9H10O可知,該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D正確。故選AD。
37.(1)在試管2中加入等量的緩沖液;80℃水浴中保溫
(2)試管1內有磚紅色沉淀產生,試管2內呈藍色
【解析】(1) 步驟一:取兩支同樣的試管,在試管1中加入2毫升用緩沖液當溶劑配制的纖維素酶溶液, 在試管2中加入等量的緩沖液;
步驟二:將兩試管置于 80℃水浴中保溫 ;
(2) 上述實驗步驟均正確,要表明該纖維素酶能耐受80℃高溫,則可觀察到試管1內有磚紅色沉淀產生,試管2內呈藍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榆社县| 临汾市| 靖安县| 仪陇县| 南宫市| 津南区| 乌海市| 开阳县| 连州市| 长宁区| 沐川县| 邮箱| 自治县| 龙海市| 孟津县| 邢台市| 垦利县| 河池市| 屯门区| 镶黄旗| 宿迁市| 吴桥县| 内丘县| 镇坪县| 林芝县| 华宁县| 锡林浩特市| 烟台市| 康马县| 丰县| 中方县| 洪洞县| 湘潭市| 榆社县| 社会| 晋州市| 西藏| 安康市| 渝中区|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