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音樂學科《山童》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山童》是小學四年級音樂教材中的一首精選歌曲,它以獨特的西南地區音樂風格為特色。這首童聲合唱作品旋律歡快生動,巧妙運用了滑音、倚音和變化音等音樂元素,生動地展現了西南地區的音樂魅力。歌曲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活力,還能讓他們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地域音樂文化。三、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他們對音樂充滿熱情,尤其喜歡歌唱和簡單的音樂創作活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善于模仿,但在音樂表現和創作方面還需要適當的引導和支持。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樂于嘗試新的音樂體驗。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學生能夠感受《山童》歌曲的歡快情緒,體會西南地區音樂的獨特魅力。2.藝術表現:學生能夠準確演唱歌曲,體驗童聲合唱的和諧美。3.創意實踐: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音符和節奏創編《山林的歌謠》。4.文化理解: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西南地區音樂的特點,增進對中國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感受歌曲《山童》的歡快情緒,學唱歌曲主要旋律。2.教學難點:創編《山林的歌謠》,將音樂元素與自然聲音結合。六、教學方法:欣賞法:通過動畫和音頻欣賞《山童》,感受歌曲魅力。創造性教學法:引導學生創編《山林的歌謠》,培養創造力。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分組創作和表演,促進交流與合作。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山林圖片、《山童》音頻和動畫、簡譜五線譜白板、節奏卡片。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教師微笑著走進教室,輕聲說:"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童心童趣,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神奇的地方——美麗的山林。我們將欣賞一首歌曲《山童》,它會帶我們進入一個充滿自然聲音的世界。"教師播放一段山林的環境音,問:"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們能想象出山林里還有哪些聲音嗎?"學生興奮地回答:"鳥叫聲!""溪水流淌的聲音!""風吹樹葉的沙沙聲!"教師點頭贊許:"太棒了!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山童》的世界,聽聽歌曲里描繪了哪些林間的聲音。"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1.教師展示一幅美麗的山林圖片,柔聲說:"孩子們,看,這就是歌曲中描繪的山林。碧綠的樹木,清澈的小溪,還有各種小動物。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這片山林中,會聽到什么聲音?"學生閉眼思考片刻,然后積極分享自己的想象。2.教師:"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山童》的動畫,看看它是如何描繪這片美麗的山林的。"播放《山童》動畫,學生專注觀看。3.動畫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這首歌曲給你們什么感覺?它是用什么方式演唱的?你們覺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踴躍發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二)探究1.教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山童》中美妙的自然聲音,現在讓我們來創作屬于自己的《山林的歌謠》吧!"教師在白板上寫下1、2、3、5、6五個音符,并展示幾種簡單的節奏型。"我們可以用這些音符和節奏來創作。比如,我們可以用'咕咕'來模仿鴿子的叫聲,用'嘩啦嘩啦'來模仿溪水的聲音。你們還能想到什么有趣的聲音嗎?"2.學生分組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別忘了,除了模仿聲音,你們還可以加入一些動作或者簡單的舞蹈,讓你們的作品更生動有趣!"3.15分鐘后,各小組依次展示自己的創作。教師熱情鼓勵:"太精彩了!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看到有的小組用了手勢來表現鳥兒飛翔,有的小組用了腳步聲來模仿小動物奔跑,真是太有創意了!"(三)示范1.教師:"通過剛才的創作,我們仿佛真的置身于山林之中。現在,讓我們再來聽聽專業作曲家是如何創作《山童》這首歌的。"教師簡要介紹《山童》的音樂特點:"這首歌采用了西南地區的音樂風格,用童聲合唱的形式演唱。它的旋律非常生動活潑,加入了滑音、倚音等有趣的音樂元素,這些都構成了歌曲獨特的風格。"2.教師播放《山童》音頻:"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首歌。感受一下童聲合唱的美妙音色,以及歌曲自由活潑的情緒。"學生閉眼聆聽,沉浸在音樂中。環節三:鞏固延伸1.教師:"現在我們再聽一遍《山童》,這次請你們在聽到合唱部分時,輕輕地隨著音樂搖擺身體。"學生隨音樂律動,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2.教師選取歌曲中一個簡單的片段,帶領學生學唱。"讓我們一起來唱這個部分:'山上的小鳥嘰嘰喳喳……'跟我一起來!"學生跟隨教師學唱,逐漸掌握旋律。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教師:"今天的課程真是太精彩了!我們不僅創作了自己的《山林的歌謠》,還欣賞了美妙的《山童》。通過這堂課,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體會到了音樂表現自然的獨特方式。"作業:教師:"小朋友們,回家后,我希望你們能搜集一些描寫大自然的歌曲。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看看還有哪些有趣的方式可以用音樂表現大自然的美。"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圖片展示和動畫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引導他們自然而然地進入課題。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后續的音樂學習和創作奠定感性基礎。(2)探究音樂環節:創編《山林的歌謠》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表現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意,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身體律動和簡單的歌唱練習,加深學生對《山童》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這種實踐性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內化音樂知識,提高音樂表現能力。十一、板書設計[板書內容]《山童》西南地區風格童聲合唱生動活潑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創編活動和歌曲欣賞,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感受能力。在創編《山林的歌謠》的過程中,學生展現出極大的熱情和創意,這說明這種形式的音樂活動非常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然而,我注意到在音樂元素的運用上,部分學生還需要更多的指導和練習。在欣賞《山童》時,大多數學生能夠感受到歌曲的活潑情緒,但對西南地區音樂風格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引入更多相關的音樂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地域的音樂特色。我發現可以適當增加演唱環節的比重。雖然本節課重點在于創作和欣賞,但通過更多的演唱練習,學生能更直接地體驗歌曲的魅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這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培養了音樂能力。不過,我也意識到需要在課程設計中更好地平衡創作、欣賞和演唱這幾個方面,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音樂學習體驗。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更多有趣且有效的教學方法,讓音樂課程更加豐富多彩,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