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音樂學科《楊柳青》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楊柳青》是一首在江蘇地區廣為流傳的民間小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這首歌曲通過對黨的贊頌,巧妙地抒發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深厚熱愛。從音樂結構來看,《楊柳青》采用了五聲宮調式,整首歌曲洋溢著歡快活潑的氣息,充滿了熱情與風趣。值得注意的是,襯詞在這首歌曲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更是表達情感的絕佳方式。三、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對民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他們對音樂充滿好奇,喜歡新鮮有趣的學習方式。然而,對于江蘇方言和當地民歌的特色,他們可能還不太熟悉。使用方言演唱對他們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體驗。學生們活潑好動,富有想象力,但注意力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他們對于互動性強、能親身參與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學生能夠感受《楊柳青》歡快活潑的曲調,體會江南民歌特有的柔美韻味。通過聆聽和演唱,培養對民間音樂的審美能力。2.藝術表現學生能夠運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準確把握節奏和旋律。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用簡單的江蘇方言演唱,體驗地方語言的魅力。3.創意實踐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音樂形式表現歌曲,如加入簡單的身體律動或創作新的歌詞,激發音樂創造力。4.文化理解通過學習《楊柳青》,了解江蘇民歌的特色,認識襯詞在民歌中的重要作用。增進對中國民歌藝術的熱愛,培養文化自信。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體會江蘇民歌的地方韻味,感受襯詞在歌曲中的作用。2.教學難點:學會用方言演唱歌曲,準確把握方言發音的特點。六、教學方法本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包括:欣賞法: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全面感知歌曲的魅力。示范法:教師示范演唱,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模板。對比法:普通話與方言版本對比,突出地方特色。練習法:反復練習,鞏固所學內容。討論法:引導學生探討歌曲特點,深化理解。七、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視頻和音頻)《楊柳青》歌譜江南風景圖片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踏上一段神奇的音樂之旅。請閉上眼睛,想象你正站在一座小橋上,微風拂面,周圍是綠樹成蔭,遠處傳來悅耳的鳥鳴。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段美麗的風景視頻,看看是否和你想象中的景色相似。播放江南風景視頻,約1分鐘師:睜開眼睛吧。你們覺得這是我國哪個地方的景色呢?學生踴躍回答師:沒錯,這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江南不僅風景如畫,還有許多動聽的民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流傳在江蘇地區的民歌——《楊柳青》。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聆聽這首《楊柳青》的原汁原味版本。播放《楊柳青》方言版,約1分鐘師:大家聽懂了嗎?為什么有些地方聽不太清楚?學生:聽不太懂,好像不是普通話。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這首歌確實是用江蘇方言演唱的,所以我們第一次聽可能會覺得有些困難。不過不要擔心,老師現在用普通話為大家演唱一遍,請大家仔細聽,感受一下這首歌的情緒。教師用普通話演唱《楊柳青》第一段師:聽完這段,你們覺得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學生:很歡快、很喜悅。師:非常好!這首歌確實充滿了歡快和喜悅的情緒。它描繪了美麗的春天景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二)探究師: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歌的歌詞結構。你們注意到歌詞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學生:有很多括號里的詞。師:觀察得真仔細!這些括號里的詞我們稱為"襯詞"。襯詞在民歌中很常見,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比如當我們特別開心的時候,可能會不自覺地說"哎呀"、"哇"這樣的詞,襯詞就是起這樣的作用。師:讓我們把這首歌分成兩個部分。你們覺得應該從哪里分開呢?引導學生討論,確定分段(三)示范師:好的,我們已經了解了歌曲的結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美妙的歌曲。我們先學第一部分。教師示范第一部分,學生跟隨學唱師:大家唱得很棒!現在我們來學第二部分。這部分節奏稍微有些變化,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教師示范第二部分,帶領學生拍擊重點節奏,然后學唱師:太好了!現在我們把兩個部分連起來,完整地唱一遍。學生完整演唱第一段環節三:鞏固延伸師:同學們,你們已經學會了用普通話唱《楊柳青》。現在,我們來挑戰一下,學習用江蘇方言演唱。我有一個小秘密,只要五分鐘,就能讓你們學會用方言唱這首歌,你們相信嗎?學生興奮回應師:好,那我們就開始吧!我先用方言唱兩遍,請大家仔細聽,找出哪些字的發音與普通話不同。教師用方言演唱兩遍師:你們發現了哪些不同的發音?學生分享發現師:很好!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些特別的發音。教師示范方言發音,學生模仿師:太棒了!現在讓我們用方言完整地唱一遍。學生用方言演唱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江蘇民歌《楊柳青》。這首歌不僅旋律優美,還蘊含了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通過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江南音樂的婉轉細膩,特別是最后一句中"柳"和"葉"字的演唱方法,體現了南方一字多音的特點,讓整個旋律更加柔美動聽。作業:1.練習用方言演唱《楊柳青》,下節課我們將進行小組表演。2.搜集一些關于江南風光或民歌的資料,與大家分享。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播放江南風景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為學習《楊柳青》創造良好的氛圍。這種直觀的感知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描繪的景象和情感。(2)探究音樂環節: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感受方言版本的獨特魅力,再過渡到普通話版本的學習。通過對比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結構和襯詞的作用,深化對民歌特點的認識。(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嘗試方言演唱,不僅鞏固了所學內容,還讓學生體驗到了語言的多樣性和民歌的地方特色。這種挑戰性的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文化自信。十一、板書設計黑板中央寫大標題《楊柳青》左側江蘇民歌特點:五聲宮調式歡快活潑襯詞豐富右側演唱技巧:甜美音色方言發音情感表達底部文化理解:江南風光→民歌藝術→文化自信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設計立足于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江蘇民歌的獨特魅力,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楊柳青》這首歌曲。從普通話到方言的過渡安排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熟悉的基礎上探索新知識。課堂上,學生對于方言演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種新鮮感有效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在方言教學部分,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未來可以考慮增加一些互動性更強的環節,如分組練習或小組表演,以加深學生對民歌的理解和興趣。課程中對江南文化的介紹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可以考慮在后續課程中加入更多關于江南地區歷史、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全面的文化認知,增強文化自信。本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不僅學會了演唱《楊柳青》,還對江蘇民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時間分配和活動設計上還有優化的空間。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民歌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