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木瓜恰恰恰》學科 音樂 年級 四年級下冊 時長 1課時教學背景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亞流傳很廣的一首歌曲。通過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由于歌曲運用了恰恰恰的節奏,使歌曲顯得非常活潑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體,大調式。歌詞非常生活化,表現了賣水果人挑著水果到城里去賣的過程。重難點 1.通過學習《木瓜恰恰恰》能夠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夠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現歌曲情感,并運用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木瓜恰恰恰》能夠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夠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現歌曲情感,并運用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能夠創造性地表演歌曲,在“恰恰恰”處設計聲勢律動并參與表現,激發學生創造性表現歌曲。通過小組叫賣活動,模擬表現真實叫賣場景,激發學生創造靈感,提高學生的藝術創意實踐能力。教學方式與策略 引導法、示范法,小組探究法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分配(一)導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我來為大家當導游看看。我們去哪里呢?一起來到了印度尼西亞,我們一起出發吧。(播放印度尼西亞風景圖片,邊播放邊介紹:)印度尼西亞呢?它是位于啊熱帶,那么它盛產很多很多的水果。那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讓我們仔細來聽一聽。身體可以輕輕輕的動一動。 導入課程,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5分鐘(二)學唱歌曲 1、聽一聽,歌曲中都有什么水果? 學生回答: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蘿、榴蓮、還有蘋果和橘子。 再次聆聽學生們說一說這首歌他的情緒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回答:歡快的、活潑的情緒特征。賣水果人他豐收了那么多水果,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回答:賣水果人的心情很開心、很愉悅。”在唱歌的時候應把這種情緒表現出來。 聽歌曲范唱,講解襯詞可以令歌曲變得更加活潑有趣,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襯詞處為歌曲伴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運用聲勢動作在襯詞處進行伴奏。(拍手、拍肩、拍腿等) 用Lu來輕輕的跟琴哼唱旋律,講解四四拍強弱規律。引導學生弱聲起唱。 填詞演唱第一樂段,學生用聲勢為歌曲伴奏引導學生要把豐收的喜悅表現出來。 聆聽第二個樂段,講解切分節奏。引導學生用拍半掌和拍全掌來表示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邊拍手邊讀歌詞并給與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切分節奏是本課的難點。 學唱第二樂段旋律,用LU輕輕地來哼唱旋律。(教師彈琴,學生用LU模唱)并填詞演唱第二樂段。 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賣東西的人是怎么叫賣的,講解叫賣歌的含義,組織學生模擬賣水果的情景,引導學生加入肢體動作參與表現歌曲。 播放第三樂段音頻,引導學生發現第三樂段和第一樂段的旋律是一樣的,組織學生自學第三樂段 。 學習歌曲,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10-15分鐘(三)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 1、師:除了用襯詞恰恰恰給歌曲伴奏外,還可以用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總結歌曲為aba 3段體結構,組織學生分組演唱歌曲并參與表現。(AB兩個組接龍演唱加入小樂器伴奏在“恰恰恰”處也可加入扭胯等舞蹈動作參與表現) 2、師:學完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收獲呢?或者說說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引導 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如:切分節奏、四四拍的強弱規律、印度尼西亞的風土民情等) 學習給歌曲伴奏,解決歌曲中的難點節奏 3-5分鐘(四)課堂小結 師:叫賣歌曲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式,為我們的生活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起到了獨特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音樂,為大家創作出更好的叫賣歌曲。 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1-2分鐘板書設計 《木瓜恰恰恰》 切分節奏 強弱規律教學特色與反思 通過游戲的形式掌握切分節奏,加入沙錘,擊掌等形式加入編創,通過編創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反思:在編創環節學生容易躁動,容易出現吵鬧的現象,在編創環節開始之前,要提前和學生們約定規矩和規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