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生命觀念: 學習使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構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生物科學理念。 科學思維: (1)形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的重要概念。 (2)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實踐: 規范使用單、雙目顯微鏡,并看到清漸的物像。 態度責任: 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重點 顯微鏡的操作使用。學習難點 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課前預習】1.單目顯微鏡的操作提示①轉動_______,使_______對準_______。②調節_______,用一個較大的_____對準通光孔。一只眼向_____內看,轉動_______,使反射光線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_____________視野為宜。③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_______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壓住。移動玻片標本,將玻片標本移至_______中心。④轉動_____________,使_____緩慢下降,直到_____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_____,防止_______與_______接觸。⑤一只眼向_____內看,同時轉動____________,使鏡筒緩慢上升,直到_______為止。再略微轉動___________,使物像_______。⑥如果需要用_______的物鏡觀察,應將要觀察的部位移至_______,再轉動轉換器轉換______,用__________調焦后觀察。如果需要,可以調節_______。2.雙目顯微鏡的操作提示①打開顯微鏡_______,確認_______已經降到最低處、_______對準通光孔。②調節兩個目鏡間距離以適應瞳距,用光源調節旋鈕調節視野亮度。③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固定,通過調整_______來移動玻片,將玻片移至_______中心。④轉動___________,使_____緩慢_____,至玻片標本盡量接近_____,此過程要從_____注視。⑤轉動____________,使_______緩慢_____,直到_______。微調目鏡間距離使雙目觀察到的視野_______。轉動____________,使物像_______。3.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提示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步驟與_______的基本一致。數碼液晶顯微鏡可以直接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觀察到的視野畫面,為_____和_____提供極大便利。【課中研學】1. 實驗探究活動:練習使用顯微鏡(1)實驗目的: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學習規范的操作方法(2)材料用具::動植物玻片標本、池塘水、滴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擦鏡紙、光學顯微鏡等。(3)實驗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調光→調焦觀察→清潔收鏡(4)練習:觀察動植物玻片標本。將要觀察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調焦直觀察到清晰的物像。(5)進一步探究: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生物。(6)注意事項:不要用手扳鏡頭來轉換物鏡,更不要用手觸摸鏡頭的鏡片部分。2. 觀看對光調光的視頻。結合教材,思考討論:(1)歸納對光調光主要有哪幾個環節?(2)對光結束的標志是什么?思考:外界光線通過顯微鏡的途徑是什么?3. 觀看調焦觀察的視頻。結合教材,思考討論:(1)當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為什么需要從側面觀察物鏡?(2)顯微鏡中的物象與真實的物體有什么區別?思考:看到的物象在視野的下方,想要將物象移到視野中央,如何移動玻片標本?思考: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一些污點,你認為這些污點可能在顯微鏡的哪些結構中?采用什么方法確定污點的位置?【課堂總結】【課堂練習】1.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將高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后進行對光B.反光鏡和遮光器可以調節視野的明亮度C.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后物像變清晰D.鏡筒大幅度下降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目鏡2.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該同學欲利用下列方法來判斷污點出現的地方,下列哪種方法達不到目的( )A.移動裝片 B.調節細準焦螺旋C.轉動目鏡 D.更換物鏡3.下圖是“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實驗中顯微鏡下的兩個視野,要使視野由甲變為乙,正確的操作是( )A.換用高倍物鏡 B.調節細準焦螺旋C.移動裝片 D.調小光圈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單目顯微鏡的操作提示①轉換器;低倍物鏡;通光孔②遮光器;光圈;目鏡;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明亮的圓形③正面朝上;載物臺;壓片夾;通光孔④粗準焦螺旋;鏡筒;物鏡;物鏡;物鏡鏡頭;玻片標本⑤目鏡;粗準焦螺旋;看清物像;細準焦螺旋;更加清晰⑥更高倍數;視野中央;物鏡;細準焦螺旋;視野亮度2.雙目顯微鏡的操作提示①電源開關;載物臺;低倍物鏡③載物臺;壓片夾;移動手輪;通光孔④粗準焦螺旋;載物臺;上升;物鏡;側面⑤粗準焦螺旋;載物臺;下降;看清物像;完全重合;細準焦螺旋;更加清晰3.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提示雙目顯微鏡;拍照;錄像【課堂練習】1、B2、B3、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1.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步驟是( )①取鏡和安放 ②觀察 ③對光 ④收鏡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2.觀察過程中,要將圖中視野甲變為視野乙,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換用高倍物鏡,再向右上方移動裝片B.換用高倍物鏡,再向左下方移動裝片C.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物鏡D.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物鏡3.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所要觀察的材料一定要( )A. 進行染色 B. 形狀規則 C. 肉眼看得見 D. 薄而透明4.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央出現一污點,移動裝片和目鏡,污點均不動,則污點可能在( )A. 反光鏡上 B. 裝片上 C. 目鏡上 D. 物鏡上5.小敏同學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對應的解決方法,正確的是( )A. 物像不清晰——調節光圈 B.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動玻片C. 視野較暗——用平面鏡反光 D. 物像太小——換高倍目鏡或高倍物鏡6.如圖所示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規范的操作順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7.在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 下述四個實驗步驟, 正確的順序是 ( )①轉動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④轉動反光鏡調出一個白亮的視野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8.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 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鏡對光B. 低倍物鏡換用高倍物鏡后,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C. 欲將物象從視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D. 觀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時要求右眼睜開9.某同學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無論怎么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視野始終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 )A. 反光鏡上有個污點 B. 目鏡的放大倍數太大C. 鏡筒離載物臺太遠 D. 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10.如圖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蠶豆葉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進行的規范操作是( )①玻片向上移動 ②玻片向下移動 ③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④高倍鏡換成低倍鏡⑤調節粗準焦螺旋 ⑥調節細準焦螺旋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11.顯微鏡是生物實驗中重要的觀察工具,下列關于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光線暗時用平面反光鏡 B. 觀察的材料應薄而透明C. 用餐巾紙擦拭鏡頭 D.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更好地觀察細胞,七(一)班的學生在課堂上了解和使用了顯微鏡。課后有幾位同學饒有興趣地在討論,你反對的是( )A.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明亮B. 顯微鏡看到的物像是倒像C. 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D. 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3.請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圖回答問題:(1)取顯微鏡時一手握 ,另一只手托[4] .(2)對光前要轉動[6] ,選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3)用顯微鏡觀察裝片的重要環節是對光,具體操作時要轉動 使[9]對準通光孔,用左眼注視 (填序號),雙手轉動 進行對光。(4)觀察調焦時,先看著 ,旋轉 (填序號)使鏡筒徐徐下降,直至[9]接近裝片,然后再使鏡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用 微調。(5)光線從反光鏡到達眼睛的路徑是 。(選填下列字母)A.反光鏡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眼睛B.反光鏡通光孔物鏡目鏡鏡筒眼睛C.反光鏡通光孔目鏡鏡筒物鏡眼睛D.通光孔反光鏡目鏡鏡筒物鏡眼睛參考答案1.A解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①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 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 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②對光。轉動轉換器, 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 看到明亮視野。③觀察。安裝裝片: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 用壓片夾壓住, 標本要正對通光孔。調焦: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這時左眼向目鏡內看, 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④整理實驗臺收鏡。綜上所述, 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步驟應該是: 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收鏡,即①③②④,A正確。2. D解析:由圖可知,甲的放大倍數更小、乙的放大倍數更大,要將圖中視野甲變為視野乙,即將顯微鏡由低倍鏡換為高倍鏡。低倍鏡換為高倍鏡的操作步驟為:先將觀察的對象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由于顯微鏡成的是倒像,故應先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物鏡。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3. D解析:顯微鏡是利用光學原理成像的,光線必須透過觀察材料進入到物鏡、目鏡、眼內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觀察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如觀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4. D解析: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標本,污點移動就在玻片標本上,不動就不在玻片標本上;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標本上,那就一定在物鏡上。因為移動裝片和目鏡,污點均不動,則該污點在物鏡上,故D符合題意。5.D解析:A.當物像不清晰時,應當調節細準焦螺旋,錯誤;B.物像偏右下方時,只有讓物像向左上方移動,物像才能到達視野的中央,故標本需要向右下方移動,錯誤;C.當視野較暗時,應當用凹面鏡反光或者使用大光圈,錯誤;D.物像太小時,應當換用高倍目鏡或高倍物鏡,以看到大小合適的物像,正確。6.B解析:顯微鏡的使用過程分為: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和整理五步。圖③沒有放玻片標本,眼視目鏡,是對光,該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在同一直線上;對好光后,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即圖中的①;接著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即圖中的②;然后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圖中的④。所以圖示中規范的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故B符合題意。7. B解析:顯微鏡對光的步驟是:②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①轉動遮光器,使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③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④轉動反光鏡,調出一個白亮的視野。即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③④。8. B解析:A.在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暗時使用大光圈,當外界光線較亮時使用小光圈;反光鏡能反射光線,上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當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使用凹面鏡。所以在顯微鏡對光時,如果所看到的視野較弱,應選擇大光圈、凹面鏡。A正確;B.低倍物鏡換用高倍物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增大,視野內的細胞數目由多到少,細胞體積由小到大。放大倍數越大,鏡頭透光直徑越小,通過的光線就少,于是視野變暗。B錯誤;C. 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視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到視野中央。C正確;D.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中的用眼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在對光和觀察時應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以備繪圖;在操作顯微鏡下降鏡筒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避免物鏡壓壞玻片標本。所以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應用左眼看目鏡,右眼同時睜開,用于繪圖。D正確。9. D解析:在使用顯微鏡觀察前,對光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視野會影響后面的觀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反光鏡沒有調節到位;遮光器沒有選擇合適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與反光鏡上污點、放大倍數、鏡筒與載物臺距離沒有關系。10. C解析: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蠶豆葉片下表皮的物像,甲是低倍物鏡下的物像,乙是高倍物鏡下的物鏡,從甲→乙進行的規范操作是②甲位于視野的下方,玻片向下移動,③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⑥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象清晰,故C正確。11. B解析:A.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故A錯誤;B.顯微鏡是借助反光鏡反射來的光線觀察物體的,所以所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這樣光線可到達眼睛以便觀察,故B正確;C.我們應該用專門的擦鏡紙來擦拭顯微鏡鏡頭,故C錯誤;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觀察到的范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少,細胞體積就越大;反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所觀察到的范圍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就越多,細胞體積就越小,故D錯誤。12. A解析: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數目較少,A錯誤;B、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B正確;C、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線的透入,C正確;D、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D正確.13. (1)鏡臂 鏡座(2)遮光器(3)轉換器 14 反光鏡(4)物鏡 12 細準焦螺旋(5)A解析:圖中1為鏡臂、2為通光孔、3為鏡柱、4為鏡座、5為反光鏡、6為遮光器、7為載物臺、8為壓片夾、9為物鏡、10為轉換器、11為細準焦螺旋、12為粗準焦螺旋、13為鏡筒、14為目鏡。(1) 取顯微鏡時一手握鏡臂,另一只手托4鏡座。(2) 對光前要轉動6遮光器,選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3)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雙手轉動反光鏡進行對光。(4)旋轉12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下降時,要從側面看著物鏡, 直至物鏡接近裝片, 然后再使鏡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用細準焦螺旋微調使物像清晰。(5)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 顯微鏡的目鏡、鏡筒、物鏡、通光孔、光圈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反光鏡反射的光線才能依次通過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到達眼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第一節第二章 認識細胞(人教版)七年級上學習目標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怎樣使用顯微鏡?有哪些注意事項?溫故知新結合下圖,回憶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結構,并說說已經學習的結構的作用。單目顯微鏡雙目顯微鏡1234567891112131416目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轉換器物鏡載物臺通光孔遮光器壓片夾鏡筒鏡壁反光鏡移動手輪15底光源開關及光源調節按鈕練習使用顯微鏡實驗探究數碼液晶顯微鏡(一)實驗目的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學習規范的操作方法(二)材料用具動植物玻片標本、池塘水、滴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擦鏡紙、光學顯微鏡等。(三)實驗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調光調焦觀察清潔收鏡實驗探究(四)練習觀察動植物玻片標本。將要觀察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調焦直觀察到清晰的物像。(五)進一步探究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生物。(六)注意事項不要用手扳鏡頭來轉換物鏡,更不要用手觸摸鏡頭的鏡片部分。實驗一:練習使用單目顯微鏡實驗探究1.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距桌面邊緣7厘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禁止單手提著顯微鏡走,防止目鏡從鏡筒中滑脫。實驗探究2.對光調光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下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離)。②調節遮光器,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鏡內看,轉動反光鏡,使反射光線經過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1)結合視頻,歸納對光調光主要有哪幾個環節?三轉一轉轉換器:目的使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鏡頭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離;使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不能用手扳著物鏡轉動實驗探究二轉遮光器:目的是使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三轉遮光器:目的是將外界光線反射進入顯微鏡內。(2)對光結束的標志是什么?通過目鏡內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實驗探究思考:外界光線通過顯微鏡的途徑是什么?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光線路徑:實驗探究實驗探究3.調焦觀察③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移動玻片標本,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防止物鏡鏡頭與玻片接觸。實驗探究3.調焦觀察⑤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另一只眼要睜開,便于畫圖),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數的物鏡觀察,應將要觀察的部位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轉換物鏡,用細準焦螺旋調焦后觀察(轉換物鏡后,切忌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如果需要,可以調節視野亮度。視頻:顯微鏡的成像與玻片的移動規律實驗探究(1)當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為什么需要從側面觀察物鏡?從側面看著物鏡,目的是避免物鏡的鏡頭壓碎玻片標本(2)顯微鏡中的物象與真實的物體有什么區別?ee顯微鏡的成像:倒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實驗探究思考:看到的物象在視野的下方,想要將物象移到視野中央,如何移動玻片標本?向下移動玻片標本將顯微鏡視野的物象移到視野中央:采用同向移動法實驗探究思考: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一些污點,你認為這些污點可能在顯微鏡的哪些結構中?采用什么方法確定污點的位置?污點的位置:目鏡、物鏡、玻片標本方法:采用逐一排除法(移動玻片標本,污點動則污點在玻片標本上;轉動目鏡,污點動則污點在目鏡上;若移動玻片標本和目鏡,污點均不動,則污點一定在物鏡上。)實驗探究實驗探究4.清潔與收鏡(1)觀察完畢,先提升鏡筒,取下玻片標本。(2)用 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用 將目鏡和物鏡的鏡頭擦拭干凈。(3)轉動轉換器,使兩個物鏡 ,將鏡筒緩慢降至最低。(4)將顯微鏡放回原處。紗布擦鏡紙偏向兩旁實驗二:練習使用雙目顯微鏡實驗探究基本操作步驟提示:對光調光①打開顯微鏡電源開關,確認載物臺已經降到最低處、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調節兩個目鏡間距離以適應瞳距,用光源調節旋鈕調節視野亮度。實驗探究基本操作步驟提示:調焦觀察③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固定,通過調整移動手輪來移動玻片,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上升,至玻片標本盡量接近物鏡。此過程要從側面注視。⑤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調目鏡間距離使雙目觀察到的視野完全重合。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轉換物鏡觀察的操作方法與單目顯微鏡的基本相同。可直接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觀察到的視野畫面,為拍照和錄像提供極大便利。操作步驟與雙目顯微鏡基本一致。實驗三:練習使用數碼液晶顯微鏡實驗探究課堂小結使用顯微鏡練習使用顯微鏡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實驗一:練習使用單目顯微鏡取鏡和安放對光調光實驗二:練習使用雙目顯微鏡實驗三:練習使用數碼液晶顯微鏡調焦觀察收鏡練習與應用1.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將高倍物境正對通光孔后進行對光B.反光鏡和遮光器可以調節視野的明亮度C.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后物像變清晰D.鏡筒大幅度下降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目鏡B練習與應用2.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該同學欲利用下列方法來判斷污點出現的地方,下列哪種方法達不到目的( )A.移動裝片 B.調節細準焦螺旋C.轉動目鏡 D.更換物鏡B練習與應用3.下圖是“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實驗中顯微鏡下的兩個視野,要使視野由甲變為乙,正確的操作是( )A.換用高倍物鏡B.調節細準焦螺旋C.移動裝片D.調小光圈B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一、單元學習內容本單元屬于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版)七個主題中的第一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對應現行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的內容。在新課標中,屬于九個大概念中的第一大概念:概念1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如圖所示: 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學生能夠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尺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初步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等觀念,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是細胞重要的生命活動。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功能不同的組織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種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統。多細胞生物體依靠器官(系統)之間的協調配合,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學科核心素養呈現形式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模型或實物展示、觀察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明確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認識生物的共同特征。 結合具體實例,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方法,形成對細胞結構的感性認識。 通過觀察和思考、分析和討論、實驗和探究,以及調查活動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尋求答案、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教材編寫體例 1、章節設置與課程安排相適應,具備單元-章-節-課時的結構分層; 2、每節設置“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點明本節的關鍵學習目標; 3、每節重難點以小標題形式呈現,簡約清晰; 4、每節安排有“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實驗·探究”、“調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在尋求答案、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5、部分章節設置有“科學方法”,總結科學研究方法。 6、課后有“練習與應用”,節后習題,“概念檢測”幫助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應用”有一定挑戰性,對理解知識、拓寬視野、訓練思維很有幫助。教材編寫特點 本單元包括“認識生物”“認識細胞”“從細胞到生物體”三章。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功能不同的組織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種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統,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種編排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從宏觀認識生物,再從微觀認識細胞,再到宏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完善的認知結構。教材編寫意圖 本單元引導學生在“第一章 認識生物”的基礎上,從宏觀進入微觀“認識細胞”的學習。從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中習得的操作技能,是學習第二節“植物細胞”、第三節“動物細胞”的基礎,也是學習生物學,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第二節“植物細胞”、第三節“動物細胞”的知識內容與基本技能,又是學習第四節“細胞的生活”的基礎。第三章“從細胞到生物體”,共四節。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是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第四節“單細胞生物”說明一個細胞的生物也能完成生命活動。 本單元重在理解生物體結構的層次性,從微觀到宏觀來看,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可以理解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從宏觀到微觀來看,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可以理解為個體→器官(系統)→組織→細胞。細胞的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細胞是最基本的層次,細胞的相關知識是后續各單元學習的基礎。課程資源整合、開發和應用 1.情境素材: 與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關的生活現象,如糖拌西紅柿滲出汁液、煮莧萊時湯汁變紅等;細胞學說的科學史材料;植物細胞分裂典型時期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與細胞研究有關的科學研究成果,如克隆羊“多莉”、克隆猴“中中”“華華”等。 2.學習活動: (1)實驗探究活動: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制作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嘗試制作植物細胞或動物細胞的結構模型;觀察根尖細胞分裂的切片;觀察人體和植物體的基本組織;觀察某種原生動物(如草履蟲),并探究其取食、運動或趨性。 (2)調查與交流活動:收集有關顯微鏡技術發展的資料,討論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通過專業書籍閱讀、網絡查詢、專家訪談等,收集有關細胞研究進展方面的資料并進行交流和分享。二、單元學情分析已知內容學習方法生活經驗 通過“致同學們”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學、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怎樣學好生物學;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第一個單元,在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學習生物學的基本學習方法。新知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設計 正確、規范地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識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并說出其異同點,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運用示意圖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說明細胞各結構的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運動或趨性。 描述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過程;識別人體和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說明細胞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組織構成不同的器官。 識別給定生物材料所屬的結構層次,并闡明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有機整體。主要學習障礙有效突破方法 1、學生對于顯微鏡的使用不熟悉。 突破方法: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三轉”;3)觀察(先粗后細,先低后高);4)清潔收鏡。 2、學生記不住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突破方法:對比記憶:從微觀到宏觀 動物或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或人體;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無系統)學生學習本單元表現出的特點、習慣、興趣 七年級學生對于生物學科有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對于生物的觀察、探究具有極大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尺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大多數知識屬于微觀內容,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教學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使用顯微鏡了解微觀世界的機會,增強學生對細胞、組織等微觀世界的感性認識。三、單元學習目標生命觀念 獲得認識生物、認識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初步形成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等生命觀念。探究實踐 能夠從生物學現象中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和分析證據、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和探究的實踐活動,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組織、觀察草履蟲并探究其趨性等,初步培養探究能力和實踐經驗。科學思維 尊重事實證據,能夠運用觀察和思考、分析和討論等思維方法認識生物和細胞,運用分類和歸納的思維認識人體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初步形成基于證據和邏輯的思維習慣。態度責任 初步理解科學觀察的本質,能以科學態度進行探究;培養樂于探索自然界的興趣,關注生物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四、單元學習評價節名 基本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很好 一般 不好知識評價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怎樣進行觀察怎樣觀察生物生物的特征 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學習使用顯微鏡 顯微鏡的結構怎樣使用顯微鏡植物細胞 玻片標本有哪些類型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在基本結構上的異同細胞的生活 細胞怎樣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細胞核的作用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生物體內的細胞數量是怎樣增加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多細胞生物體內多種多樣的細胞是怎樣形成的人體有哪些基本組織人體的結構層次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構成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是怎樣完成生命活動的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生活的關系綜合實踐項目制作細胞模型 制作細胞模型的科學性、藝術性、創新性考核方式 怎樣進行觀察——P10 一、概念檢測1.題 怎樣觀察生物——P10 二、拓展應用2.題 什么是生物——P15 二、拓展應用(1)題 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P15 一、概念檢測1.題 顯微鏡的結構——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若要轉換物鏡,需要調節( D ) A.粗準焦螺旋 B.細準焦螺旋 C.遮光器 D.轉換器 怎樣使用顯微鏡——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需要從側面看著物鏡并旋轉粗準焦螺旋,將鏡筒下降。從側面看著物鏡的目的是( C ) A.使物鏡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對準光源 C.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損傷鏡頭 D.防止污染鏡頭 玻片標本有哪些類型——從菠菜葉上切取的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標本叫做( B ) A.裝片 B.切片 C.涂片 D.光片 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制作洋蔥表皮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可概括為( A ) A.擦→滴→撕→展→蓋→染→吸 B.擦→滴→撕→展→染→蓋→吸 C.撕→擦→滴→展→蓋→染→吸 D.撕→擦→滴→展→染→蓋→吸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 D ) 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液泡 B.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細胞核 C.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 D.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 B ) A.細胞壁、細胞質、葉綠體 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膜、細胞質、葉綠體 D.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在基本結構上的異同——P30 一、概念檢測1.題 細胞怎樣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菠菜放入開水中水會變綠,放入清水中水不會變綠。這是因為( D ) A.葉綠素遇熱從細胞壁上脫落 B.葉綠素溶于熱水而不溶于冷水 C.菠菜細胞受熱可以產生葉綠素 D.過熱破壞了細胞膜的透性,葉綠素滲出 細胞核的作用——P36 一、概念檢測1.題 生物體內的細胞數量是怎樣增加的——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細胞( B ) A.體積增大 B.數量增多 C.功能增強 D.種類增多 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某生物體細胞中含有N條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情況是( D ) A.N→N→N B.N→2N→2N C.2N→2N→N D.N→2N→N 多細胞生物體內多種多樣的細胞是怎樣形成的——細胞的分化是指( D ) A.細胞數量增加的過程 B.細胞體積增大的過程 C.細胞失去分裂能力的過程 D.細胞在形態、結構、功能上逐漸發生變化的過程 人體有哪些基本組織——P46 一、概念檢測2.題 人體的結構層次——下列關于人體系統構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D ) A.系統是由形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群構成的 B.多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組合就構成系統 C.系統是由許多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細胞構成的 D.能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 構成植物體的主要組織——P49 一、概念檢測2.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植物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依次是( D ) A.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 B.細胞→器官→組織→個體 C.細胞→器官→組織→系統→個體 D.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單細胞生物是怎樣完成生命活動的——P54 一、概念檢測2.題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生活的關系——可以監測環境污染的單細胞生物是( C ) A.酵母菌 B.草履蟲 C.眼蟲 D.衣藻.能力、態度、小組合作評價表(見下頁)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及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進(4-0) 生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15%)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課知識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實現未能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基本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工作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驗任務 操作器材較熟練,能夠完成試驗任務,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者效率太低觀察分析 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幾乎不能得出實驗結論成果展示(35%) 匯報 交流 生物術語運用準確,語句通順,表情豐富 生物術語運用較準確,語句比較通順 沒有使用生物術語 ,過于口語化五、單元教學實施整體教學 思路 關鍵問題子問題核心任務評價設計許多生物學問題的答案,都需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為什么說機器人不是生物?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差別大嗎?細胞也要“吃”東西嗎?它會排出廢物嗎? 新細胞是怎樣產生的?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的?哪些生物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它們如何生活?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觀察。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觀察與思考),通過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什么,有何區別?細胞是如何獲取物質和能量的,在此過程中各結構起什么作用?讓學生準備一些自己想觀察的植物細胞材料。引導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顯微鏡以及如何制作和觀察玻片標本。再通過對比法記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通過細胞獲取物質和能量,了解細胞的生活及細胞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生物的結構和生命活動,首先要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在這基礎上,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了解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人體內各種各樣的細胞是怎樣產生的?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分別是什么,有何區別?單細胞生物的如何進行生命活動?在認識和學習細胞的基礎上,了解細胞分裂分裂的過程,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來認識動物體和人體的構成。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順序。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來認識植物體的構成,并認識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讓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以及更深入地認識到生物體有嚴整有序的結構,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學生對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更深入的認識。學習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資源,組織學生識別生物的特征,嘗試開展分類活動。 2、通過列表等多種方式,對動、植物細胞的結構,人體與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等進行比較,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結構與功能觀。 3、認識校園內的植物并掛牌。 4、收集當地一種養殖動物的相關資料。收集和交流單細胞生物的資料文件。課程資源 多媒體資源:常見動植物實物、圖片、影像資料,細胞分裂分化的視頻等。 實驗室資源:顯微鏡、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 生活資源:校園植物、動物園等。 硬件設施資源:白板、投影儀、擴音器。單元教學 結構圖課時課型 分配 第5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課程內容 課時安排 課型第一節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1 新授課第二節 生物的特征 1 新授課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 1 新授課第二節 植物細胞 1 新授課第三節 動物細胞 1 新授課第四節 細胞的生活 1 新授課第一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 新授課第二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 新授課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 新授課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 1 新授課綜合實踐項目 制作細胞模型 1 新授課個性化單元作業設計 教學內容 個性化作業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觀察活動:選身邊的1—2種不認識的生物,觀察記錄它們的特征。查找資料,設法認識它們。生物的特征 畫思維導圖: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生物的共同的特征,并舉例說明。學習使用顯微鏡 實驗室活動:指認并說出顯微鏡的各個結構及其功能。植物細胞 實驗:觀察周邊環境中的植物,你還想觀察哪種植物的細胞?請制作臨時裝片進行觀察。動物細胞 交流討論:請通過專業書籍閱讀、網絡查詢、專家訪談等,收集有關細胞研究進展方面的資料,并進行交流和分享。細胞的生活 交流討論:莧菜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我們在餐桌上見到的炒紅莧萊的湯汁是紅色的,請你結合所學的知識解釋湯汁變紅的原因。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交流討論:植物體能夠合成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人工合成的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在農業生產上有著廣泛應用,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農業上如何通過調控植物細胞分裂來提高產量。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畫思維導圖:嘗試用圖解的形式表示人體的結構層次,并與同學交流。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畫思維導圖:嘗試用圖解的形式表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并與同學交流。單細胞生物 交流討論:單細胞生物既具有細胞的結構特點,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本以外的一種單細胞生物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動的。制作細胞模型 任選一種課堂上沒有做的植物細胞或動物細胞,制作細胞模型,與同學分享制作模型過程中的感悟。2 / 2/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課題名稱 1.2.1.2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地位與作用本節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第一節學習使用顯微鏡》主要介紹了顯微鏡的基本結構、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初步學會獨立使用顯微鏡是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學會使用顯微鏡對后面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微生物,都有重要意義。2、教學分析本節課內容來自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一節學習使用顯微鏡》。顯微鏡是初中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專業精密儀器,由于學生第一次使用顯微鏡,對顯微鏡有濃厚的興趣,總想動一動。本節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為主,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及實驗操作能力。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顯微鏡的操作使用。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的顯微鏡的結構,觀察微小細胞的愿望非常強烈,而且初中生模仿能力較強。但學生使用顯微鏡還不夠熟練,因此整個學習過程通過老師引導,及時解決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養成,生物學技能的培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目標 生命觀念:學習使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構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生物科學理念。科學思維:(1)形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的重要概念。(2)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實踐:規范使用單、雙目顯微鏡,并看到清晰的物像。態度責任: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探究能力 學會正確規范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方法,觀察到清晰的物像。科學態度 培養學生規范操作顯微鏡,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設計思路 本節是《學習使用顯微鏡》的第二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顯微鏡的結構,本節重點是以學生為主,動手實踐。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從而對規范使用顯微鏡具有整體的認識。再通過播放視頻或者示范操作,讓學生理解規范使用的必要性。然后小組為單位,輪流觀察動植物玻片標本進行練習使用顯微鏡,并進行互相評價和點評,及時糾正操作過程中的錯誤。在實驗基礎之上,完成討論題,進一步加深理解顯微鏡的使用,為后面觀察動植物細胞打下基礎。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展示單、雙目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你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辨認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結構,并說說已經學習的結構的作用。 學生觀看單、雙目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并說出各個結構的名稱和作用。 通過回顧上節課單、雙目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引出本節課主題——使用光學顯微鏡。新知探究 練習使用顯微鏡 實驗探究活動:練習使用顯微鏡(一)實驗目的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學習規范的操作方法(二)材料用具動植物玻片標本、池塘水、滴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擦鏡紙、光學顯微鏡等。(三)實驗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調光→調焦觀察→清潔收鏡(四)練習觀察動植物玻片標本。將要觀察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調焦直觀察到清晰的物像。(五)進一步探究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蓋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生物。(六)注意事項不要用手扳鏡頭來轉換物鏡,更不要用手觸摸鏡頭的鏡片部分。實驗一:練習使用單目顯微鏡1.取鏡和安放展示取鏡的圖片: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距桌面邊緣7厘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注意:禁止單手提著顯微鏡走,防止目鏡從鏡筒中滑脫。2.對光調光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下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離)。②調節遮光器,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鏡內看,轉動反光鏡,使反射光線經過光圈、通光孔、物鏡、鏡筒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播放視頻:顯微鏡對光過程。思考討論:(1)通過視頻,歸納對光調光主要有哪幾個環節?(2)對光結束的標志是什么?思考:外界光線通過顯微鏡的途徑是什么?3.調焦觀察③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移動玻片標本,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防止物鏡鏡頭與玻片接觸。⑤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另一只眼要睜開,便于畫圖),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數的物鏡觀察,應將要觀察的部位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轉換物鏡,用細準焦螺旋調焦后觀察(轉換物鏡后,切忌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如果需要,可以調節視野亮度。播放視頻:顯微鏡的成像與玻片的移動規律。思考討論:(1)當鏡筒緩緩下降時,眼睛為什么需要從側面觀察物鏡?(2)顯微鏡中的物象與真實的物體有什么區別?思考:看到的物象在視野的下方,想要將物象移到視野中央,如何移動玻片標本?思考: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一些污點,你認為這些污點可能在顯微鏡的哪些結構中?采用什么方法確定污點的位置?4.清潔與收鏡(1)觀察完畢,先提升鏡筒,取下玻片標本。(2)用_____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用_____將目鏡和物鏡的鏡頭擦拭干凈。(3)轉動轉換器,使兩個物鏡_____,將鏡筒緩慢降至最低。(4)將顯微鏡放回原處。實驗二:練習使用雙目顯微鏡1.基本操作步驟提示:對光調光展示雙目顯微鏡的對光圖片:①打開顯微鏡電源開關,確認載物臺已經降到最低處、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調節兩個目鏡間距離以適應瞳距,用光源調節旋鈕調節視野亮度。2.基本操作步驟提示:調焦觀察展示雙目顯微鏡的調焦觀察圖片:③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固定,通過調整移動手輪來移動玻片,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上升,至玻片標本盡量接近物鏡。此過程要從側面注視。⑤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調目鏡間距離使雙目觀察到的視野完全重合。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轉換物鏡觀察的操作方法與單目顯微鏡的基本相同。實驗三:練習使用數碼液晶顯微鏡操作步驟與雙目顯微鏡基本一致。可直接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觀察到的視野畫面,為拍照和錄像提供極大便利。 學生閱讀教材18頁實驗探究活動:練習使用顯微鏡,了解實驗探究的目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并分為三組進行實驗。學生分別用單目顯微鏡、雙目顯微鏡和數碼液晶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玻片標本;并進一步觀察池塘水中的生物。學生觀看圖文展示,結合教材圖示,根據顯微鏡的操作步驟進行實驗。學生觀看視頻,直接學習光學顯微鏡的對光調光操作過程。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學生觀看視頻,直接學習光學顯微鏡的調焦觀察操作過程。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學生思考,根據圖示回答,教師補充。學生根據實驗的材料用具,思考,完成填空。學生根據展示的圖片和文字,結合單目顯微鏡的操作過程,閱讀、理解雙目顯微鏡的操作過程。學生了解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過程。 由于本次實驗是學生學習生物學以來的第一個探究實驗,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實驗探究活動的目的、材料、步驟、練習與注意事項,讓學生對本次探究活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提前做好實驗的準備。引導學生觀看圖片、文字及視頻資料,多角度學習顯微鏡的操作,為實驗操作做好準備。視頻直接展示光學顯微鏡的對光調光操作過程,再配合思考討論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顯微鏡的對光過程和原理。通過視頻直接展示光學顯微鏡的調焦觀察操作過程,再配合思考討論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顯微鏡的調焦過程和顯微鏡的成像特點。通過填空的形式,激發學生思考、積極回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并養成好的收鏡習慣。通過三個實驗,引導學生掌握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正確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認同顯微鏡的重要作用。愛護顯微鏡。關注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的關系。此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對顯微鏡的操作技能的提高。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使用顯微鏡:取鏡和安放→對光調光→調焦觀察→清潔收鏡,含三種顯微鏡的操作使用。 學生總結歸納本課的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課學習的主要知識,進一步鞏固新知。作業設計 實驗室活動:指認并說出顯微鏡的各個結構及其功能。板書設計 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4 《1.2.1.2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學案.docx 《1.2.1.2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教案.doc 《1.2.1.2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課件.pptx 人教版生物七上 1.2.1.2學習使用顯微鏡(第二課時)分層練習.docx 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 大單元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