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生命觀念: 1.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利用觀察認識周圍環境中的生物。 2.對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性等進行總結和歸納。 科學思維: 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認識一些常見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2.通過觀察、比較和討論,歸納生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探究實踐:在觀察、交流及合作中培養主動探索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態度責任: 學會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加強保護生物的意識。學習重點 通過對周邊環境中生物的觀察,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學習難點 利用觀察的方法認識、比較周圍環境中的生物。【課前預習】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設備,有時還需要測量。2、觀察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們觀察的生物大多是________和_______。除這兩類生物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課中研學】認識身邊的植物和動物,應當從觀察開始。觀察是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1. 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分組進行,并思考:(1)觀察的步驟有哪些?(2)討論:①你所觀察的生物,如楊樹和柳樹,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②對相同的觀察對象,不同的同學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請舉例說出哪些因素影響了觀察結果。③請舉例說明,如果需要進一步觀察某種生物,你打算如何進行。2. 根據你參加的觀察活動,小組討論并總結:什么是觀察?觀察時,有什么應注意的?3.觀察貓和兔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嗎?提出你所發現的問題,與同學交流,討論誰提出的問題更有探究的價值。【課堂總結】【課堂練習】1.生物學是一門基礎科學,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 )A.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B.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C.解決影響人類生存的各種難題D.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2.《秘境之眼》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國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聯合,通過布設各種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動物原生態生活視頻來對動物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 B.比較法 C.文獻法 D.實驗法3. 下列有關觀察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眼睛隨便看看也是觀察B.觀察需要依據觀察目的進行C.觀察對象相同,觀察結果一定相同D.應該在觀察之后憑回憶記錄觀察結果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2、確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做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討論3、動物和植物;真菌、細菌、病毒【課堂練習】1、D2、A3、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第一節第一章 認識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學習目標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1.怎樣進行觀察?2.怎樣觀察生物?激趣導入“蟬把口器插進樹皮里吸食樹汁,身體卻一動也不動。太陽移動,樹蔭的位置也隨著移動,蟬會繞著樹枝微微側移,以保證自己一直處于陽光和熱量最充足的地方。不管蟬是否在吸食樹汁,那歌聲都不會停止。”——法布爾《昆蟲記》激趣導入法布爾是法國昆蟲學家,他曾經說過:“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沒有任何懷疑為止。”法布爾想一想圖中為幼苗時期的韭菜和小麥。你能區分哪個是韭菜,哪個是小麥嗎?依據什么特征?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分辨?韭菜與小麥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均存在明顯的差異。認識身邊的植物和動物,應當從觀察開始。觀察是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新知探究就讓我們進行一次觀察活動,來學習觀察的方法。觀察思考觀察不是隨便看看,而是“仔細觀看”。在生物學研究中,觀察時要有目的、有計劃。仔細觀看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1.觀察某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等特征;2.觀察某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3.觀察并比較不同生物,說出它們的__________________。確定觀察目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和習性共同點和不同點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1.在老師帶領下,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明確觀察對象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2.觀察植物時,注意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注意不要破壞植物)明確觀察對象高度、形態、生長環境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垂柳的花毛白楊的花光葉子花3.觀察動物時,注意它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明確觀察對象形態特點、運動方式和生活環境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白頭鵯鳥類視覺敏銳,容易被驚擾,要注意著裝顏色,避免衣物的顏色過于鮮亮;要保持安靜,不要喧嘩;在拍攝時,盡量不要使用閃光燈。要進行客觀的記錄,并從觀察的結果中尋找規律做好觀察記錄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討論:①你所觀察的生物,如楊樹和柳樹,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交流觀察結果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楊樹和柳樹都是植物。楊樹大多數比柳樹高,楊樹更筆直。它們葉子的形狀不一樣,等等。討論:②對相同的觀察對象,不同的同學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請舉例說出哪些因素影響了觀察結果。交流觀察結果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觀察的目的不一樣,或使用的觀察工具不一樣等。討論:③請舉例說明,如果需要進一步觀察某種生物,你打算如何進行。交流觀察結果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思考如果需要進一步觀察,比如觀察植物,可以繼續使用放大鏡等工具觀察它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科學方法觀察法什么是觀察?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觀察的工具科學方法觀察法觀察的要求觀察時,有什么應注意的?①要有明確的目的;②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并做好記錄;③對于耗時較長的觀察,要有計劃和耐心;④觀察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⑤在觀察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科學方法觀察法植物動物真菌細菌病毒生物你能說出生物共同的特征嗎?思維訓練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觀察貓和兔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嗎?提出你所發現的問題,與同學交流,討論誰提出的問題更有探究的價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課堂小結一般過程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確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做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練習與應用1.生物學是一門基礎科學,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 )A.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B.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C.解決影響人類生存的各種難題D.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D練習與應用2.《秘境之眼》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國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聯合,通過布設各種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動物原生態生活視頻來對動物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 B.比較法 C.文獻法 D.實驗法A練習與應用3.下列有關觀察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眼睛隨便看看也是觀察B.觀察需要依據觀察目的進行C.觀察對象相同,觀察結果一定相同D.應該在觀察之后憑回憶記錄觀察結果B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課題名稱 1.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課型 新授課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地位與作用本節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本節是生物學的第一課,主要的學習內容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觀察。本節課是生物學學習的基礎,學習本節課,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本學科的積極性和探索生物學奧秘的求知欲。2、教學分析本節課內容來自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節《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學生對于生物充滿好奇,但對于生物的了解卻不多,本節內容教師通過播放韭菜和小麥的圖片設疑“你能區分哪個是韭菜,哪個是小麥嗎?你是依據什么來區分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從觀察身邊事物開始,通過觀察、討論、推理、歸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對周邊環境中生物的觀察,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難點:利用觀察的方法認識、比較周圍環境中的生物。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剛剛接觸生物,對生物現象比較陌生,而且如何學習生物也是他們困惑的地方,所以要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兩方面進行培養,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將掌握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觀察。學習目標 生命觀念:1.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利用觀察認識周圍環境中的生物。2.對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性等進行總結和歸納。科學思維: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認識一些常見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2.通過觀察、比較和討論,歸納生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探究實踐:在觀察、交流及合作中培養主動探索及歸納總結的能力。態度責任:學會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加強保護生物的意識。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利用觀察認識周圍環境中的生物。2 利用觀察的方法,對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性等進行總結和歸納。探究能力 在觀察、交流及合作中培養主動探索及歸納總結的能力。科學態度 學會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加強保護生物的意識。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設計思路 本課要求學生調查了解周邊環境的生物,嘗試對所知道的生物歸類,初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并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本節通過韭菜和小麥的圖片設疑,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然后以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為觀察對象,通過交流討論分析自行得出結論。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并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觀察認識周圍環境中的生物。對于后面的學習可以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夏日蟬的圖片:“蟬把口器插進樹皮里吸食樹汁,身體卻一動也不動。太陽移動,樹蔭的位置也隨著移動,蟬會繞著樹枝微微側移,以保證自己一直處于陽光和熱量最充足的地方。不管蟬是否在吸食樹汁,那歌聲都不會停止。”——法布爾《昆蟲記》法布爾是法國昆蟲學家,他曾經說過:“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沒有任何懷疑為止。”展示幼苗時期的韭菜和小麥圖片。想一想:你能區分哪個是韭萊,哪個是小麥嗎?依據什么特征?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分辨? 學生觀看圖片,閱讀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的片段文字,并思考法布爾說的話。學生觀看幼苗時期的韭菜和小麥圖片,思考,并嘗試回答問題。 通過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中的片段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再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區分韭菜和小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于觀察和探索的認識。新知探究 觀察·思考: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 組織學生自學教材7-8頁的“觀察·思考”內容,并引導學生進行校園、公園或林地的觀察活動。認識身邊的植物和動物,應當從觀察開始。觀察是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就讓我們進行一次觀察活動,來學習觀察的方法。觀察·思考: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叮囑學生:野外觀察一定要注意安全,聽從老師的安排。觀察不是隨便看看,而是“仔細觀看”。在生物學研究中,觀察時要有目的、有計劃。根據自學,完成觀察的步驟:一、確定觀察目的1.觀察某種生物的_________等特征;2.觀察某種生物的__________;3.觀察并比較不同生物,說出它們的_________。二、明確觀察對象1.在老師帶領下,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2.觀察植物時,注意植株的________等;(注意不要破壞植物)。展示光葉子花、垂柳的花、毛白楊的花等的圖片,幫助學生回顧核心知識。3.觀察動物時,注意它們的________等。展示白頭鵯的圖片:鳥類視覺敏銳,容易被驚擾,要注意著裝顏色,避免衣物的顏色過于鮮亮;要保持安靜,不要喧嘩;在拍攝時,盡量不要使用閃光燈。三、做好觀察記錄展示“觀察記錄表”:要進行客觀的記錄,并從觀察的結果中尋找規律。四、交流觀察結果討論:①你所觀察的生物,如楊樹和柳樹,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②對相同的觀察對象,不同的同學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請舉例說出哪些因素影響了觀察結果。③請舉例說明,如果需要進一步觀察某種生物,你打算如何進行。 學生自主學習教材7-8頁的“觀察·思考”內容,并積極參加觀察活動。學生閱讀、了解認識身邊的植物和動物,應當從觀察開始,并且觀察不是隨便看看,而是有目的、有計劃。學生結合自學,調取關鍵信息,完成填空,為外出觀察活動準備。學生觀看光葉子花、垂柳的花、毛白楊的花等的圖片,結合自學知識,總結觀察植物時,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態、生長環境等。學生觀看白頭鵯的圖片,了解觀察鳥類等動物時的注意事項,為外出觀察活動做準備。學生了解“觀察記錄表”,知道要客觀的記錄觀察的內容。學生根據觀察的內容,進行討論分析。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活動前理解活動的主題、目的和意義,并做足準備。此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挖空引導學生調取自學的知識信息,幫助學生鞏固加強核心內容,進一步理解觀察的步驟,為觀察活動的順利進行作鋪墊。通過圖片舉例動、植物,幫助學生理解根據觀察對象的不同,觀察的措施和注意事項也略有不同,要辯證地看待問題。明確觀察的結果記錄應該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學生根據觀察結果進行討論,加強活動的總結與分析,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科學方法:觀察 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第9頁“科學方法:觀察”部分內容。思考:1.什么是觀察?2.觀察時,有什么應注意的?并在教材上圈劃出答案。總結: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的工具: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觀察的要求:①要有明確的目的;②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并做好記錄;③對于耗時較長的觀察,要有計劃和耐心;④觀察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⑤在觀察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思考:我們所觀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動物。除這兩類生物外,還有真菌、細菌、病毒等生物。你能說出生物共同的特征嗎?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第9頁“科學方法:觀察”部分內容,并思考回答問題。學生根據自學,結合課件,完善自己的回答,了解觀察的工具和觀察的要求。學生思考、討論,并結合觀察的結果,嘗試說出生物共同的特征。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理解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觀察。結合觀察活動,再總結出觀察的含義和要求,幫助學生內化“觀察”的含義和要求。此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嘗試結合生活經驗總結生物的特征。思維訓練: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展示“貓和兔的頭部”圖片,提問:觀察貓和兔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嗎?提出你所發現的問題,與同學交流,討論誰提出的問題更有探究的價值。 學生閱讀愛因斯坦,理解其深意。學生觀察“貓和兔的頭部”圖片,思考,并嘗試提出問題,并討論。 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常見的貓和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探究能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觀察的一般過程:確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對象、做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 學生總結歸納本課的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課學習的主要知識,進一步鞏固新知。作業設計 觀察活動:選身邊的1—2種不認識的生物,觀察記錄它們的特征。查找資料,設法認識它們。板書設計 第一節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1.近日,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在整理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拍攝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利用紅外相機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屬于( )A.調查法 B.觀察法 C.實驗法 D.測量法2.短鼻家族象群一路北上又南下牽動著大家的心,科研人員為了更好地勸返大象,使用無人機監測象群行蹤。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調查法 B.實驗法 C.比較法 D.觀察法3.在觀察周邊環境生物種類的活動中,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A.只記錄自己喜歡的生物的名稱B.觀察到的有害生物統統殺死C.將奇特的植物帶回家研究D.對觀察到的生物進行真實客觀的記錄4.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不屬于觀察法的是( )A.有順序的觀察 B.無目的的觀察 C.有思考的觀察 D.有記錄的觀察5.同學們為了解紅嘴鷗在保護區內越冬的生活習性,利用了攝像機、望遠鏡等設施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實驗法 B.調查法 C.測量法 D.觀察法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教育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某學生社團開展“辨認校園植物特征并掛牌”活動,他們主要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實驗法 B.探究法 C.觀察法 D.分析法7.生物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科學探究實驗是研究生物學唯一的有效方法B.研究生物學的方法有多種,如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分類法、比較法、文獻法等,要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同的研究問題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C.生物科學實驗,按實驗目的劃分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D.科學探究實驗是研究生物現象的重要方法8.“一只雌蛾當著我的面,從蠶繭中脫穎而出,渾身還是濕漉漉的,接著它慢慢舒展雙翅,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只有著栗色天鵝絨外衣、灰白相間的翅……”,這是法布爾對大孔雀蛾的一段記錄。法布爾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比較法9.黃河河底隧道的建設過程中,為了兼顧生態保護和工程建設平衡,科研人員安裝了攝像機,對黃河生態進行了長期監測,獲得第一手原始資料,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實驗法 B.調查法 C.觀察法 D.測量法10.下列探究活動與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A.比較葫蘆蘚和腎蕨的高度——測量法B.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觀察法C.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調查法D.觀察種子的呼吸現象——實驗法11.關于實驗法與觀察法的敘述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法中離不開觀察B.實驗法與觀察法在研究動物行為中同等重要C.實驗法中可以不用觀察D.單純的觀察法可以沒有實驗12.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不是科學觀察的是( )A.用錄音機錄下蟋蟀的叫聲B.在海洋館觀看海豹頂球表演C.用照相機照下種子萌發的不同時間的不同狀態D.觀察綠豆種子萌發的過程,并記錄分析13.科學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奧秘。主要應用觀察法進行研究的是( )A.巴斯德——細菌是否自然發生 B.米勒——生命的起源C.珍妮——野生黑猩猩的行為 D.袁隆平——雜交水稻14.長沙某中學學生到生態園,利用望遠鏡、照相機等工具對生態園的植物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實驗法 B.調查法 C.觀察法 D.推測法15.小紅學習了“動物的通訊方式”一課,很感興趣,她①通過看書、上網等方式開展調查,了解到動物個體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于是她決定把螞蟻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資料,她②提出了“螞蟻個體之間是通過氣味傳遞信息的嗎?”這個問題,并設計和實施了探究實驗。后來她又③觀察了螞蟻發現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食物,并通過信息傳遞,把食物搬回洞穴的過程,感受了動物之間傳遞信息的奇妙。上述案例分別對應了哪種科學研究方法?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選填:觀察法、探究實驗法、調查法)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A.調查法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A不符合題意。B.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因此,利用紅外相機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屬于觀察法,B符合題意。C.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C不符合題意。D.測量法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不符合題意。故選B。2.答案:D解析:A.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座談、問卷、測驗和查閱書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對象的材料。“使用無人機監測象群行蹤”過程中并沒有運用調查法,A不符合題意。B.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使用無人機監測象群行蹤”過程中并沒有進行實驗,B不符合題意。C.比較法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使用無人機監測象群行蹤”過程中并沒有運用比較法,C不符合題意。D.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科研人員為了更好地了解短鼻象的回家之路,使用無人機監測象群行蹤。這種研究方法屬于觀察法,D符合題意。故選D。3.答案:D解析:A.觀察是一項嚴謹的科學工作。對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歡它,都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不能僅憑個人好惡取舍,A錯誤。B.將觀察到的有害生物統統殺死不符合觀察的要求,B錯誤。C.不要傷害動植物和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特別是要保護珍稀物種,C錯誤。D.觀察時對觀察到的生物進行真實客觀的記錄,D正確。4.答案:B解析:ACD.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ACD不符合題意。B.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B符合題意。故選B。5.答案:D解析:A.實驗法是從影響調研問題的許多因素中選出一個或兩個因素,將它們置于一定條件下進行小規模的實驗,然后對實驗結果做出分析,A不符合題意。B.調查法是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B不符合題意。C.測量法是指根據某一規則給測量對象的某些特性分配數值的研究方法,C不符合題意。D.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同學們為了了解在濕地越冬的鳥類種群情況,利用了攝像機、望遠鏡、照相機等設施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觀察法,D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C解析:A.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A不符合題意。B.探究法是指通過一個或多個變量的變化來評估它對一個或多個變量產生的效應。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一般的做法是研究者預先提出一種因果關系的嘗試性假設,然后通過實驗操作來進行檢驗,B不符合題意。C.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某學生社團開展“辨認校園植物特征并掛牌”活動,他們主要采用的是觀察法,C符合題意。D.分析法,為了獲得某項成果或進行下一步調查研究,利用現有資料,分析利用以擴展研究深度廣度的研究方法,D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A解析: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2)生物科學實驗,按實驗目的劃分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已知原理、現象和結論的前提下,通過具體的實驗來證明相應的生物學現象的實驗方法。探究性實驗是在不明實驗結論的情況下,用已有的實驗條件,通過控制實驗變量來探究研究對象的未知屬性、特征以及與其他因素的關系,依據實驗現象推測出結論的實驗方法。科學探究實驗是研究生物現象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3)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4)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館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搜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8.答案:A解析:A.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所以,法布爾對大孔雀蛾的一段記錄。法布爾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觀察法,A正確。B.調查法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B錯誤。C.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C錯誤D.在生物學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D錯誤。故選A。9.答案:C解析:A.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A錯誤。B.調查法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可分為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全面調查是指對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每一個單位進行調查,如人口普查。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一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屬于抽樣調查,B錯誤。C.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因此,科研人員安裝了攝像機,對黃河生態進行了長期監測,獲得第一手原始資料,這種研究方法屬于觀察法,C正確。D.測量法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錯誤。故選C。10.答案:B解析:A.測量法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所以比較腎蕨和葫蘆蘚的高度,其探究方法為測量法,故A正確。B.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產生淀粉,其探究方法為實驗法,故B錯誤。C.調查法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可分為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全面調查是指對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每一個單位進行調查,如人口普查。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一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屬于抽樣調查。所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是用調查法,故C正確。D.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所以,觀察種子的呼吸現象,其探究方法為實驗法,故D正確。故選B。11.答案:C解析:A.實驗法當然也離不開觀察,但與單純的觀察不同的是,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的觀察,A正確。B.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單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時就需要通過實驗來探究,所以觀察法和實驗法在研究動物行為時是同等重要的,B正確。C.實驗法是以觀察為基礎的,實驗當然也離不開觀察,C錯誤。D.有時候需要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動物行為,所以單純的觀察法可以沒有實驗,D正確。故選C。12.答案:B解析:結合分析可知:用錄音機錄下蟋蟀的叫聲、用照相機照下種子萌發的不同時間的不同狀態、觀察綠豆種子萌發的過程,并記錄分析均屬于科學觀察。在海洋館觀看海豹頂球表演屬于娛樂,沒有明確目的,觀察不夠全面、細致,一般不記錄。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答案:C解析:A.19世紀時,而不能憑空產生、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A錯誤。B.米勒通過實驗證明在原始大氣情況下,主要利用的是實驗法,B錯誤。C.科學家珍妮古道爾在深入坦桑尼亞國家公園長期從事野生黑猩猩行為特征的研究過程中,C正確。D.袁隆平,在育種中利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是著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因此主要應用觀察法進行研究的是珍妮古道爾與野生黑猩猩的行為,D正確。故選C。14.答案:C解析: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長沙某中學學生到生態園,利用望遠鏡、照相機等工具對生態園的植物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屬于觀察法,因此ABD錯誤,C正確。故選C。15.答案: 調查法 探究實驗法 觀察法解析: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生物學科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一、單元學習內容本單元屬于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版)七個主題中的第一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對應現行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的內容。在新課標中,屬于九個大概念中的第一大概念:概念1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如圖所示: 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學生能夠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尺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初步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等觀念,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 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是細胞重要的生命活動。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功能不同的組織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種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統。多細胞生物體依靠器官(系統)之間的協調配合,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學科核心素養呈現形式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模型或實物展示、觀察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明確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認識生物的共同特征。 結合具體實例,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方法,形成對細胞結構的感性認識。 通過觀察和思考、分析和討論、實驗和探究,以及調查活動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尋求答案、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教材編寫體例 1、章節設置與課程安排相適應,具備單元-章-節-課時的結構分層; 2、每節設置“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點明本節的關鍵學習目標; 3、每節重難點以小標題形式呈現,簡約清晰; 4、每節安排有“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實驗·探究”、“調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在尋求答案、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5、部分章節設置有“科學方法”,總結科學研究方法。 6、課后有“練習與應用”,節后習題,“概念檢測”幫助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應用”有一定挑戰性,對理解知識、拓寬視野、訓練思維很有幫助。教材編寫特點 本單元包括“認識生物”“認識細胞”“從細胞到生物體”三章。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功能不同的組織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種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統,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種編排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從宏觀認識生物,再從微觀認識細胞,再到宏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完善的認知結構。教材編寫意圖 本單元引導學生在“第一章 認識生物”的基礎上,從宏觀進入微觀“認識細胞”的學習。從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中習得的操作技能,是學習第二節“植物細胞”、第三節“動物細胞”的基礎,也是學習生物學,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第二節“植物細胞”、第三節“動物細胞”的知識內容與基本技能,又是學習第四節“細胞的生活”的基礎。第三章“從細胞到生物體”,共四節。第一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是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第四節“單細胞生物”說明一個細胞的生物也能完成生命活動。 本單元重在理解生物體結構的層次性,從微觀到宏觀來看,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可以理解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從宏觀到微觀來看,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可以理解為個體→器官(系統)→組織→細胞。細胞的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細胞是最基本的層次,細胞的相關知識是后續各單元學習的基礎。課程資源整合、開發和應用 1.情境素材: 與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關的生活現象,如糖拌西紅柿滲出汁液、煮莧萊時湯汁變紅等;細胞學說的科學史材料;植物細胞分裂典型時期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與細胞研究有關的科學研究成果,如克隆羊“多莉”、克隆猴“中中”“華華”等。 2.學習活動: (1)實驗探究活動: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制作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嘗試制作植物細胞或動物細胞的結構模型;觀察根尖細胞分裂的切片;觀察人體和植物體的基本組織;觀察某種原生動物(如草履蟲),并探究其取食、運動或趨性。 (2)調查與交流活動:收集有關顯微鏡技術發展的資料,討論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通過專業書籍閱讀、網絡查詢、專家訪談等,收集有關細胞研究進展方面的資料并進行交流和分享。二、單元學情分析已知內容學習方法生活經驗 通過“致同學們”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學、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怎樣學好生物學;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第一個單元,在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學習生物學的基本學習方法。新知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設計 正確、規范地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識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并說出其異同點,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運用示意圖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說明細胞各結構的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運動或趨性。 描述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過程;識別人體和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說明細胞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組織構成不同的器官。 識別給定生物材料所屬的結構層次,并闡明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有機整體。主要學習障礙有效突破方法 1、學生對于顯微鏡的使用不熟悉。 突破方法: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三轉”;3)觀察(先粗后細,先低后高);4)清潔收鏡。 2、學生記不住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突破方法:對比記憶:從微觀到宏觀 動物或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或人體;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無系統)學生學習本單元表現出的特點、習慣、興趣 七年級學生對于生物學科有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對于生物的觀察、探究具有極大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尺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大多數知識屬于微觀內容,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教學生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使用顯微鏡了解微觀世界的機會,增強學生對細胞、組織等微觀世界的感性認識。三、單元學習目標生命觀念 獲得認識生物、認識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初步形成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等生命觀念。探究實踐 能夠從生物學現象中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和分析證據、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和探究的實踐活動,能了解人體的基本組織、觀察草履蟲并探究其趨性等,初步培養探究能力和實踐經驗。科學思維 尊重事實證據,能夠運用觀察和思考、分析和討論等思維方法認識生物和細胞,運用分類和歸納的思維認識人體和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初步形成基于證據和邏輯的思維習慣。態度責任 初步理解科學觀察的本質,能以科學態度進行探究;培養樂于探索自然界的興趣,關注生物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四、單元學習評價節名 基本知識點 學習情況自評很好 一般 不好知識評價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怎樣進行觀察怎樣觀察生物生物的特征 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學習使用顯微鏡 顯微鏡的結構怎樣使用顯微鏡植物細胞 玻片標本有哪些類型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在基本結構上的異同細胞的生活 細胞怎樣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細胞核的作用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生物體內的細胞數量是怎樣增加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多細胞生物體內多種多樣的細胞是怎樣形成的人體有哪些基本組織人體的結構層次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構成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是怎樣完成生命活動的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生活的關系綜合實踐項目制作細胞模型 制作細胞模型的科學性、藝術性、創新性考核方式 怎樣進行觀察——P10 一、概念檢測1.題 怎樣觀察生物——P10 二、拓展應用2.題 什么是生物——P15 二、拓展應用(1)題 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P15 一、概念檢測1.題 顯微鏡的結構——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若要轉換物鏡,需要調節( D ) A.粗準焦螺旋 B.細準焦螺旋 C.遮光器 D.轉換器 怎樣使用顯微鏡——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需要從側面看著物鏡并旋轉粗準焦螺旋,將鏡筒下降。從側面看著物鏡的目的是( C ) A.使物鏡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對準光源 C.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損傷鏡頭 D.防止污染鏡頭 玻片標本有哪些類型——從菠菜葉上切取的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標本叫做( B ) A.裝片 B.切片 C.涂片 D.光片 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制作洋蔥表皮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可概括為( A ) A.擦→滴→撕→展→蓋→染→吸 B.擦→滴→撕→展→染→蓋→吸 C.撕→擦→滴→展→蓋→染→吸 D.撕→擦→滴→展→染→蓋→吸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 D ) 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液泡 B.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細胞核 C.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 D.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 B ) A.細胞壁、細胞質、葉綠體 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膜、細胞質、葉綠體 D.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在基本結構上的異同——P30 一、概念檢測1.題 細胞怎樣從外界獲取物質和能量——菠菜放入開水中水會變綠,放入清水中水不會變綠。這是因為( D ) A.葉綠素遇熱從細胞壁上脫落 B.葉綠素溶于熱水而不溶于冷水 C.菠菜細胞受熱可以產生葉綠素 D.過熱破壞了細胞膜的透性,葉綠素滲出 細胞核的作用——P36 一、概念檢測1.題 生物體內的細胞數量是怎樣增加的——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使細胞( B ) A.體積增大 B.數量增多 C.功能增強 D.種類增多 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某生物體細胞中含有N條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情況是( D ) A.N→N→N B.N→2N→2N C.2N→2N→N D.N→2N→N 多細胞生物體內多種多樣的細胞是怎樣形成的——細胞的分化是指( D ) A.細胞數量增加的過程 B.細胞體積增大的過程 C.細胞失去分裂能力的過程 D.細胞在形態、結構、功能上逐漸發生變化的過程 人體有哪些基本組織——P46 一、概念檢測2.題 人體的結構層次——下列關于人體系統構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D ) A.系統是由形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群構成的 B.多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組合就構成系統 C.系統是由許多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細胞構成的 D.能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 構成植物體的主要組織——P49 一、概念檢測2.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植物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依次是( D ) A.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 B.細胞→器官→組織→個體 C.細胞→器官→組織→系統→個體 D.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單細胞生物是怎樣完成生命活動的——P54 一、概念檢測2.題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生活的關系——可以監測環境污染的單細胞生物是( C ) A.酵母菌 B.草履蟲 C.眼蟲 D.衣藻.能力、態度、小組合作評價表(見下頁)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及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進(4-0) 生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15%)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課知識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伴協助下實現未能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基本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工作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驗任務 操作器材較熟練,能夠完成試驗任務,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者效率太低觀察分析 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和課堂分析,幾乎不能得出實驗結論成果展示(35%) 匯報 交流 生物術語運用準確,語句通順,表情豐富 生物術語運用較準確,語句比較通順 沒有使用生物術語 ,過于口語化五、單元教學實施整體教學 思路 關鍵問題子問題核心任務評價設計許多生物學問題的答案,都需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為什么說機器人不是生物?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差別大嗎?細胞也要“吃”東西嗎?它會排出廢物嗎? 新細胞是怎樣產生的?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的?哪些生物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它們如何生活?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方法——觀察。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觀察與思考),通過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什么,有何區別?細胞是如何獲取物質和能量的,在此過程中各結構起什么作用?讓學生準備一些自己想觀察的植物細胞材料。引導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顯微鏡以及如何制作和觀察玻片標本。再通過對比法記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通過細胞獲取物質和能量,了解細胞的生活及細胞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生物的結構和生命活動,首先要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在這基礎上,學生可以進一步學習了解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人體內各種各樣的細胞是怎樣產生的?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分別是什么,有何區別?單細胞生物的如何進行生命活動?在認識和學習細胞的基礎上,了解細胞分裂分裂的過程,從微觀到宏觀的順序來認識動物體和人體的構成。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順序。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來認識植物體的構成,并認識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讓學生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以及更深入地認識到生物體有嚴整有序的結構,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使學生對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更深入的認識。學習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資源,組織學生識別生物的特征,嘗試開展分類活動。 2、通過列表等多種方式,對動、植物細胞的結構,人體與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等進行比較,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結構與功能觀。 3、認識校園內的植物并掛牌。 4、收集當地一種養殖動物的相關資料。收集和交流單細胞生物的資料文件。課程資源 多媒體資源:常見動植物實物、圖片、影像資料,細胞分裂分化的視頻等。 實驗室資源:顯微鏡、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 生活資源:校園植物、動物園等。 硬件設施資源:白板、投影儀、擴音器。單元教學 結構圖課時課型 分配 第5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課程內容 課時安排 課型第一節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1 新授課第二節 生物的特征 1 新授課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 1 新授課第二節 植物細胞 1 新授課第三節 動物細胞 1 新授課第四節 細胞的生活 1 新授課第一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 新授課第二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 新授課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 新授課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 1 新授課綜合實踐項目 制作細胞模型 1 新授課個性化單元作業設計 教學內容 個性化作業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觀察活動:選身邊的1—2種不認識的生物,觀察記錄它們的特征。查找資料,設法認識它們。生物的特征 畫思維導圖: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生物的共同的特征,并舉例說明。學習使用顯微鏡 實驗室活動:指認并說出顯微鏡的各個結構及其功能。植物細胞 實驗:觀察周邊環境中的植物,你還想觀察哪種植物的細胞?請制作臨時裝片進行觀察。動物細胞 交流討論:請通過專業書籍閱讀、網絡查詢、專家訪談等,收集有關細胞研究進展方面的資料,并進行交流和分享。細胞的生活 交流討論:莧菜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我們在餐桌上見到的炒紅莧萊的湯汁是紅色的,請你結合所學的知識解釋湯汁變紅的原因。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交流討論:植物體能夠合成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人工合成的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在農業生產上有著廣泛應用,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農業上如何通過調控植物細胞分裂來提高產量。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畫思維導圖:嘗試用圖解的形式表示人體的結構層次,并與同學交流。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畫思維導圖:嘗試用圖解的形式表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并與同學交流。單細胞生物 交流討論:單細胞生物既具有細胞的結構特點,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本以外的一種單細胞生物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動的。制作細胞模型 任選一種課堂上沒有做的植物細胞或動物細胞,制作細胞模型,與同學分享制作模型過程中的感悟。2 /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學案.docx 《1.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教案.doc 《1.1.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課件.pptx 人教版生物七上 1.1.1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分層練習.docx 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 大單元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