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4.2產生氣體的變化學科 科學 年級 六年級 時長 1課時教學背景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下冊《物質的變化》單元的第2課。在上一課的教學中,已經引導學生了解了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知道了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本課聚焦環節,指出物質變化過程中伴隨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和判斷物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重難點 1.知道物質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2.科能用實驗的方法研究發現有些物質變化會伴隨一些特殊現象。教學目標 1.科學觀念:知道物質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2.科學思維:能用實驗的方法研究發現有些物質變化會伴隨一些特殊現象。 3.科學探究:能利用感官進行仔細觀察,對物質變化的現象進行準確描述。 4.態度責任:產生深入研究物質變化的興趣,初步感受物質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教學方式與策略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分配聚焦導入 1、用小魔術表演的方法,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魔術內容:用小蘇打與白醋反應產生的氣體,將點燃的蠟燭熄滅) 老師:同學們剛才的魔術神奇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的秘密?我們這節課就來對這個魔術進行解密。并且老師還準備了一個小魔術(用小蘇打與白醋反應產生的氣體讓氣球膨脹)要是同學們將這堂課的知識掌握了,會很容易掌握,所以要認真聽課哦! 其實剛才的小魔術是利用了物質變化的原理,物質在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區別和判斷物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通過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同學們判斷下面的圖片是發生了什么變化呢?為什么? 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本課的課題,為本節課的下一環節做鋪墊。 5分鐘探索 (一)、觀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 剛才的小魔術其實是利用物質的變化來實現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和什么物質發生的變化呢?那么我們一起來探究。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瓶蓋、水、白醋、白砂糖、食鹽、小蘇打、藥勺等,那么同學們你們利用這些材料設計一個探究實驗來發現這兩種物質,你們要怎么設計這個實驗呢?(教師引導:老師準備了兩種液體,三種粉末,你們能不能用數學課中的搭配問題來設計呢?) 指名學生回答 ①把六個塑料瓶蓋,把它們分為兩組,每組三個瓶蓋。 ②在每組的三個瓶蓋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鹽和小蘇打。 ③在第一組的三個瓶蓋中滴入水,在第二組的三個瓶蓋中加入白醋。 注意事項:在添加粉末時,每個瓶蓋加入一勺,添加液體時,每個瓶蓋添加7-9滴液體即可,防止反應劇烈使液體溢出。 、剛才產生的氣體如何收集呢? 取一個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白醋。在一個塑料瓶蓋中加入一勺小蘇打,再把它小心地放進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讓小蘇打與白醋接觸。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蓋,讓小蘇打與白醋混合,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進一步觀察。 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物質可以與白醋產生氣體,你能通過實驗發現嗎? 本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設計出到底是誰和誰發生了什么變化,產生了氣體。 20分鐘三、研討 1、通過查閱資料,你知道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產生的氣體是什么嗎? 2、二氧化碳有什么特點?和人類有什么關系? 本環節與第一環節相呼應,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總結能力,掌握從文字中提取關鍵信息。 10分鐘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讓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分鐘板書設計 4.2產生氣體的變化 現象:有氣泡 有聲音 吸熱 推測:產生氣體 探究:比空氣重 不支持燃燒 無色無味 結論:二氧化碳教學特色與反思 1、本次實驗可以豐富學生的實驗技能,從實驗方法的準備、實驗過程及數據的記錄處理上廣泛提升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實驗。 2、實驗過程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產生反應所需要的條件,從而更好地理解化學反應的含義,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化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的種類和性質等,以及所需要的條件。 3、實驗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熟悉實驗用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的實驗技能,以及發現實驗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