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課前導入第7課 百家爭鳴七上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歷史新課標: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百家爭鳴的產生。學習目標1.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史料實證)2.通過分析史料和閱讀教材,了解百家爭鳴的背景、含義和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史料實證、唯物史觀)3.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重要意義,感受中國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樹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家國情懷)老子資料卡 個人簡介工作經歷思想主張政治主張地位及著作一、老子和《道德經》姓李,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國人。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①核心是“道”,要順其自然;②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③處事上提倡以柔克剛。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道家學派創始人;學說集中在《老子》即《道德經》中。【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完成 老子的資料卡。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無為并不是不為,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的自我能動性。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材料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材料3: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五十七章【史料探究】閱讀材料,指出材料分別反映了老子的什么主張?一、老子和《道德經》“道”是萬事萬物的總根源、總規律,人們要順其自然。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政治:無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學說孔子資料卡 個人簡介工作經歷思想主張 核心思想政治主張教育主張文化成就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出身下層沒落貴族。從小學習禮樂。年輕時做過小吏,后收徒辦學。中年后曾在魯國從政,不久便周游列國。晚年回鄉,從事教育,整理編訂典籍。【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完成 孔子的資料卡。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思想主張(1)核心思想:“仁”材料1:“仁者愛人,泛愛眾,而親人”。材料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子張問仁,子曰“恭、寬、信、敏、惠。”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材料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均節選自《論語》(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外在的道德規范。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優良品德與行為準則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思想主張(1)核心思想:(2)政治主張:“仁”(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①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來重建當時的社會秩序;材料:孔子認為,禮樂制度的松弛、崩壞,導致社會動蕩,極力主張“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重建社會秩序……孔子認為一個人要成為完美的人,必須用禮樂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王鈞林《中國儒學史》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思想主張(1)核心思想:(2)政治主張:“仁”(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①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來重建當時的社會秩序;②提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有一天,孔子去齊國,路經泰山,見一婦人在墳前痛哭,他叫住學生子路去詢問,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親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這樣,他們仍不愿返回故鄉。孔子感嘆:“殘暴統治比老虎還厲害呀!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思想主張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合作探究】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積極意義?他的政治主張在當時能否受到統治者的重用?積極意義:①德政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緩和統治者與下層人民的矛盾,同時有利于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②道德思想的弘揚有利于端正社會風氣。不能。德治思想并不適用于動蕩、轉型的春秋戰國時期,很難幫助國君實現富國強兵的抱負。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思想主張(1)核心思想:(2)政治主張:(3)教育主張:“仁”(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①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來重建當時的社會秩序;②提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①主張“有教無類”;②提出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教學原則和方法。(打破貴族壟斷…促進教育發展…)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二、孔子和儒家學說孔子資料卡 個人簡介工作經歷思想主張 核心思想政治主張教育主張文化成就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出身下層沒落貴族。從小學習禮樂。年輕時做過小吏,后收徒辦學。中年后曾在魯國從政,不久便周游列國。晚年回鄉,從事教育,整理編訂典籍。【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完成 孔子的資料卡。“仁”①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②提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二、孔子和儒家學說文化成就①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詩》《書》《禮》《樂》《周易》《春秋》),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②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百家”,是虛指,形容學派多。“爭鳴”,指各學派間相互辯論的局面。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指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爭論的焦點:如何治理社會,即建立什么樣的社會秩序。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問題探究】結合所學和圖片,思考春秋戰國時期哪些新變化促進了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孔子講學圖春秋牛耕畫像磚(1)經濟大發展:鐵犁牛耕的推廣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2)政治大動蕩:王室衰微,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3)文化大繁榮:私學興起,學術下移,士階層興起,學術思想領域活躍。1. 背景: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 內容:【自主學習】梳理下列表格內容并標畫在課本上。學派 人物 思想主張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孟子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提倡“禮法并用”。①“仁政”;①“兼愛”“非攻”;墨子①主張順應自然和民心;莊子①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②強調依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制專制統治。韓非子孫武的《孫子兵法》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戰國時期兵家著述豐碩,吳起、孫臏都撰有兵法著作。②“尚賢”;③提倡節儉。②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獨立。孫武②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古為今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哪些學派的哪些主張?儒家:民貴君輕、仁法家:公平公正、以法治國墨家:平等、兼愛道家:順其自然、追求自由……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知識拓展】稷下學宮戰國時期,齊國為了招攬人才,在都城臨淄的稷門附近設置講學的專門場所,被稱為“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它成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3. 影響:(1)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2)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3)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中華文化中包含了人類共同遵循的一些普遍性價值,一些生存的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中國諸子百家學說,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摘自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莊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武百家爭鳴流派影響盛于戰國興于春秋老子經濟大發展政治大變革孔子文化大繁榮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本課小結1.(2023·湖北鄂州)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異常活躍,極富創造力,被公認為中國思想文化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有一學派認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該學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A當堂訓練2.(2023·山東青島)春秋時期,面對社會動蕩不安、各種矛盾激化和沖突,孔子強調愛人,認為愛父母、愛兄長、愛君上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這反映出孔子的主張是( )A.“無為而治”B.“仁”C.“兼愛”D.“禮治”當堂訓練B3.(2023·湖南衡陽)“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這一言論體現了對立雙方可互相轉化的哲學思想。這一言論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A.《道德經》B.《論語》C.《孟子》D.《韓非子》當堂訓練A4.(2023·吉林長春)春秋戰國時期,有學派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該學派是(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當堂訓練D5.(2023·四川雅安)《荀子》雖師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張法治;《韓非子》熔法、術、勢于一爐,同時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這反映了戰國時期學派之間思想( )A.互相排斥B.相互融合C.趨于一致D.獨立發展當堂訓練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7課 百家爭鳴.pptx 第7課課前導入《百家爭鳴》.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