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春樂》經(jīng)典教案 教學內容: 欣賞《新春樂》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小提琴曲《新春樂》,感受樂曲那明朗、樸素的民間音調和它所描繪的人們在歡度新春佳節(jié)時那種歡欣、喜悅的情趣和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世界的能力 3、了解與音樂有關的民俗文化 教學難點: 了解中外各地新年音樂和文化背景。 教學重點: 1、簡要介紹西方關于“春”和“年”的不同理解和慶祝形式 2、引導聽賞感受樂曲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欣賞《新春樂》 1、初聽全曲,介紹回旋曲式特點。 2、欣賞《新春樂》,邊聽師邊講解。 (1)初次完整聆聽樂曲,教師請學生談談聆聽候的感受,樂曲是什么情緒,有什么聯(lián)想等。 (2)再次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 (3)第三次完整聆聽樂曲,樂曲的情緒有無變化、對比? (4)分段聆聽 二、講解歌曲: 樂曲以江南音樂為素材,運用小提琴的各種演奏技法,把人們歡度新春佳節(jié)時的喜慶情趣表達得淋漓酣暢。 全曲分四部分: 1、小提琴以靈巧的跳弓等技巧,奏出了歡快活潑的主題。繼而采取變奏、摸進、轉調等手法加以發(fā)展,盡情展現(xiàn)人們過節(jié)時的歡快心情。 2、通過轉調進入抒情樂段,旋律如歌,柔美動聽。節(jié)奏舒緩開闊,宛如人們在歌唱春天的到來。 3、再現(xiàn)第一段主題。最后小提琴以長顫音和碎弓等技巧將樂曲推向高潮而終止。 三、介紹作者 茅沅,北京人,195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自幼喜愛音樂,1951年起從事音樂工作,成名作是與劉鐵山合作的《瑤族舞曲》(1952年首演)。其代表作品還有歌劇《劉胡蘭》(與陳紫等合作)、《南海長城》、《王昭君》等,舞劇《寧死不屈》、《敦煌的故事》,小提琴曲《新春樂》。森吉德瑪起,后來森吉德瑪不幸死去,這個青年為了紀念她,就寫下了《森吉德瑪》這首歌曲。想不想一起來聽聽看這首歌曲?三、新歌教學1、請同學們仔細聽歌曲,這首歌曲的情緒怎樣?(歌曲的曲調線條起伏很大,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柔婉。故事雖然憂傷,但這一段是以小伙子的口吻贊美姑娘的美麗,要表達出一種愉快的情緒,同時也唱出了蒙古族人民熱愛草原,熱愛家鄉(xiāng)的心情。)2、復聽。這首歌曲有幾個樂句組成?每句各表達了什么意思?(歌曲有三個樂句組成。第一句唱出了姑娘純潔,第二句唱出了姑娘的美麗,第三句唱出了對姑娘的思念。)3、分析歌曲的節(jié)奏,什么節(jié)奏特別多?(附點節(jié)奏)像什么?4、分析歌曲樂譜,歌曲有幾個音符組成?(123567)師:在我國的民族音樂中經(jīng)常只使用12356五個音,我們把它稱為民族五聲調式,這首歌曲雖然出現(xiàn)了一個7音,但只是偶然出現(xiàn)的經(jīng)過音,所以這首歌曲還是屬于五聲調式。5、分句學唱歌譜,教師分句示范唱.第一句:幾個音組成?注意旋律的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音準。注意附點節(jié)奏的把握。第二句:多了一個什么音?節(jié)奏有什么變化?注意連續(xù)附點節(jié)奏的唱法。第三句:還是五個音,重點練習切分節(jié)奏, 完整連唱三個樂句。指出不足,改正。再唱。5、學唱歌詞a、學生嘗試填入歌詞,輕聲跟琴哼唱。b、讓學生指出難唱的地方,分別練習。第二句的連線和漸強記號的演唱,還有二個換氣記號的處理,第三句的切分節(jié)奏的演唱)c、再次跟琴練習唱,聲音要統(tǒng)一。d、處理情緒(學生分析三個樂句的強弱處理。一二樂句用中強的力度,愉快的情緒,第三句用思念的情緒,漸弱。)e、跟伴奏音樂有感情的演唱。四、歌曲的表現(xiàn)1、師:蒙古族人民歌唱的時候都喜歡用優(yōu)美的身體動作來伴奏,下面我們也來用一些簡單的聲勢動作為這首歌曲伴奏。2、出示節(jié)奏譜,幫助學生看懂節(jié)奏譜。(邊哼唱邊練習)3、聽范唱,學生伴奏。4、我們還可以加入打擊樂器來為歌曲伴奏,讓歌曲更加豐富。5、讓學生選擇適合節(jié)奏的打擊樂器。練習節(jié)奏。6、學生唱老師伴奏,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7、全班合作表演唱。8、教師評價。五、課堂小結師:《森吉德瑪》這首民歌不僅被歌唱家們進行了各種演譯,更得到了許多音樂大師的喜愛,并進行了再次創(chuàng)作。著名的作曲家賀綠汀先生就非常喜歡這首民歌,他根據(jù)這首民歌的主旋律,改編一首具有民族風格的管弦樂,名字也叫《森吉德瑪》。我們將在下節(jié)音樂課上聆聽欣賞這位音樂大師的作品。同時老師也希望你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都能來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發(fā)揚我們的民族音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