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九上專題5物質的轉化(一)考點一:常見的化學反應1、化合反應: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 == 一種化合物A+B→C (多變一) 2、分解反應: 化合物 ==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可以是單質或化合物)(一變多) AB == A + B + … 3、置換反應: 單質+化合物 == 另一種單質+另一種化合物A+BC→B+AC(單換單) 4、復分解反應 ( https: / / www. / s wd=%E5%A4%8D%E5%88%86%E8%A7%A3%E5%8F%8D%E5%BA%94&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 兩種化合物 == 另兩種化合物 ( 雙交換,價不變) AB + CD == AD + CB考點二:常見物質的轉化關系1、非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轉化規律:2、金屬單質與其化合物的轉化轉化規律:3、 碳循環和氧循環4.常見無機物的轉化規律圖考點三:還原劑和還原反應1、金屬的冶煉: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2、常用的金屬冶煉方法是碳與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反應,碳能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屬單質。高溫3.木炭和氧化銅反應化學方程式:C + 2CuO ===== 2Cu + CO2↑4.熾熱的碳還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一氧化碳、氫氣也可以奪取氧化物中的氧。化學方程式:C + 2CuO=====2Cu + CO2↑5.一氧化碳也會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屬單質。3CO+Fe2O3 ===2 Fe+3CO2操作注意事項:實驗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實驗時應該先通—會一氧化碳,以排除試管中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時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氣中,應對著火焰燒6.氫氣也會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得到金屬單質。CuO+H2 ====Cu+ H2O操作注意事項:(1)裝置上: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②導管要伸到試管底部。(2)操作上:①實驗前,先通入氫氣一會兒,再點燃酒精燈。②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撤離氫氣。7.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能從氧化物中奪取氧的能力叫做還原性,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作還原劑。如碳、一氧化碳和氫氣等。(有化合價升降變化的)8.重要提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中容易出現的典型錯誤:(a)試管口高于試管底。應使試管口略低于試管底,防止反應生成的水倒流。(b)試管口加了膠塞。 試管口不能加膠塞,否則氣體排不出,容易造成試管炸裂。(c)導管略伸入試管口。應使導管貼試管上壁伸入試管底部。重點題型精煉題型一、非金屬及化合物轉化1.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一步就能實現的是( )A.CO2→O2 B.C.CaCO3→Na2CO3 D.H2O2→H22.如圖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簡圖(X為H2CO3,Y為C6H12O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一中的轉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圖二中可實現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相互轉化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3.如圖是兩組物質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質X是O2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C.C6H12O6是氧化物D.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4.氫能是綠色的能源,如圖是制取與貯存氫氣的一一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資料:①Mg2Cu是一種貯氫合金,吸氫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H2+2HCl=MgCl2+ 2H2↑。A.反應3的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B.循環制氫反應中需要不斷加入ZnO和Fe3O4C.反應3中氬氣作保護氣,防止金屬鎂、銅在高溫下與氧氣反應D.反應3的產物與足量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氫氣和反應2產生的氫氣質量相等5.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A.CCO2COB.SSO2H2SO3C.CuCuSO4溶液Cu(OH)2D.NaOH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6.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A.Cu CuSO4 Cu(OH)2B.S SO2 H2SO4C.Fe FeCl3 AgClD.C CO2 CaCO37.如圖表示A、B、C三種物質間的關系,“→”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若A與B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體,B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物質,C是助燃性氣體。則A是 ;(2)若A、B、C都含有碳元素,B、C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均為無色氣體,B中碳的質量分數低于C,則B是 。8.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過程,并總結相應的規律。(1)C→CO2→H2CO3→CaCO3 , , 。(2)S→SO2→H2SO3→CaSO3 , , 。(3)根據上述兩個轉化過程,請歸納出非金屬及其相關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在下面方框內填入相應物質類別的字母)A.非金屬 B.酸 C.非金屬氧化物 D.鹽9.“價一類”二維圖可表示元素化合價與物質類別之間的關系,圖中a、b、c、d、e、f代表常見的含碳物質。(1)a是沼氣的主要成分,寫出它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下列關于物質及其轉化的說法中與事實相符的有 。(填序號)①b和d反應生成c;②d和水反應生成e;③物質f可能難溶于水;④由b到f至少要經過三步反應;⑤由f到d實現一步轉化只能通過與酸反應來實現。10.已知A、E、F是單質,B、C、D是化合物,它們分別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成。其中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質很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1)A、E的化學式為A: ;E: 。(2)請你寫出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A+F→C 。D→B+C 。11.煤燃燒后的產物主要是CO2,也含有一定量的SO2,還可能含有CO。小明同學進行環境調查時發現:某火力發電廠(以煤為燃料)周圍的樹木已經枯萎,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也可能含CO。他將收集的廢氣樣品用如圖所示裝置恰當組合后進行檢驗,已知其中的藥品均足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 。(2)你認為發電廠周圍樹木枯萎的原因可能是 。(3)為確定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是否含CO,請根據擬定的氣體流向,確定并填寫組合裝置中各導管口(用字母表示)的連接順序:廢氣→ → → → → → →尾氣處理.(4)實驗結果證明該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含有CO。則實驗過程中與此相關的實驗現象有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上述現象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依次為 ; 。(5)請說明你對該實驗尾氣的處理方法: 。題型二、金屬及化合物轉化12.下列各組變化中,每一步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A.NaCl→Na2CO3→NaOH B.Fe→Fe2O3→Fe(OH)3C.BaSO4→BaCl2 →BaCO3 D.CuO→CuCl2→ZnCl213.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如圖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 )A.甲為NaOH,乙為NaCl,丙為NaNO3B.甲為CuO,乙為CuCl2,丙為Cu(OH)2C.甲為Na2CO3,乙為CO2,丙為CaCO3D.甲為H2SO4,乙為BaSO4,丙為Na2SO414.各物質間有著一定的反應關系和轉化關系,下列各組物質間可以按如圖所示關系直接轉化的是( )A.Fe→Fe2O3→FeSO4→Fe B.HCl→CuCl2→BaCl2→HClC.NaOH→NaCl→Na2CO3→NaOH D.CO→CO2→H2CO3→CO15.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能實現的是( )A.CuCuOCuSO4溶液B.Fe2O3FeFeCl2溶液C.FeFeCl3AgClD.KOHK2CO3KCl溶液16.總結歸納是學習科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小寧歸納了初中物質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符合轉化規律②的一個化學反應可以表示為:CuO+ H2O=Cu(OH)2B.根據轉化規律⑦和⑧,部分金屬能夠轉化成鹽,但鹽都能轉化成金屬C.根據轉化規律④,實驗室可用熟石灰和純堿反應制取苛性鈉D.在濕法煉銅中,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是應用轉化規律⑥17.垃圾的分類回收再利用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下圖是某工廠處理含銅垃圾的生產流程:(1)根據相關現象可知加入的A單質可能是 。(2)若在含銅垃圾中發現有金屬鋁,它 (填“會”或“不會"”)出現在最終得到的紅色粉末中。18.金屬材料的應用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已成為現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1)目前常用的 1 元硬幣為鋼芯鍍鎳合金,具有光澤好、耐腐蝕、 等優點。(2)某廢棄物中可能含有 Cu、CuO、Mg、Zn 中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屬,取樣品進行如圖實驗。① 若溶液 C 中只含一種溶質,則樣品中沒有 。② 通過測氫氣的質量,也可確定樣品的成分,則 w 的值為 (用 m 和 n 的代數式表示)。19.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液中只含有ZnCl2和CuCl2兩種溶質,為回收金屬Cu并得到ZnCl2固體,某科學實驗小組的同學們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一中,加入的物質A的目的是 。(2)步驟二中,加過量的稀鹽酸后濾液Ⅱ所含的溶質有 。(3)步驟三蒸發結晶時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20.某課外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廢銅屑制取硫酸銅,設計了如下四種方案。甲:Cu CuO CuSO4乙:Cu CuSO4[Cu +2H2SO4(濃) CuSO4+SO2↑+2H2O]丙:Cu Cu(NO3)2 Cu(OH)2 CuSO4丁:Cu CuSO(1)請從理論、操作、經濟、環保等方面考慮,對每個方案進行簡單評價。甲: ;乙: ;丙: ;丁: 。(2)綜合上述評價,上述方案中最優的是 方案。題型三、化合物轉化21.圖中“一”表示兩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戊,下面四組選項中符合圖中要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A HCl ZnO H2SO4 Al CuCl2B C CuO H2SO4 O2 COC Mg HCl NaOH CuCl2 MgOD Na2CO3 Ca(OH)2 NaNO3 HCl CO2A.A B.B C.C D.D22.下列表中各物質不能按照圖中關系(“→”表示反應一步完成)轉化的是( )A.Na2SO4,NaCl,NaNO3B.BaCl2,Ba(NO3)2,BaCO3C.Cu,CuO,CuSO4D.CaO,CaCl2,CaCO323.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鹽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圖:“一”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為另一種物質。若A、B、C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則A、B、C可能分別是( )A.Ba(OH)2、HNO3、K2CO3B.CO2、Ba(OH)2、CuSO4C.KOH、FeCl3、CaCO3D.NaOH、BaCl2、H2SO424.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實現如圖所示的 X、Y、Z 三種物質間轉化,表格中X、Y、Z 對應的質能實現這種轉化的是選項 X Y ZA CO CO2 CB CuO Cu(OH)2 Cu(NO3)2c HCl BaCl2 KClD NaOH NaNO3 NaClA.A B.B C.C D.D25.“碳捕捉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和利用。在 實際生產中,經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下圖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高溫反應爐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B.反應、分離環節中,分離采用的操作方法是過濾C.NaOH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OH+CO2 =NaCO3+H2OD.捕捉到的CO2可制備其他化工產品,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26.無土栽培是利用營養液栽培作物的一種方法。現有一種無色營養液,可能由KNO3、K2CO3、Ca(NO3)2和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其成分,小寧設計并完成了如上圖所示的實驗。根據以上實驗,請你進行有關推斷。(1)由實驗1可確定原營養液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 。(2)由實驗1和實驗2可推測原營養液 (填“一定有”或“可能有”)KCl。(3)若測得原營養液中K+和Cl﹣的數目之比為3:2,則原營養液的組成中的溶質是 。27.從鹽湖中提取的某種礦物主要含有KCl,還有少量MgSO4、CaCl2及不溶性雜質SiO2.從該礦物中提取KCl的流程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濾渣Ⅰ的主要成分是 。(2)Y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 。(3)向濾液Ⅱ中加入過量鹽酸的目的是 。28.小麗以化合價為縱坐標、物質類別為橫坐標繪制如圖。A、B、C、D、E是初中常見物質,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質中均有某種組成元素的化合價與縱坐標的數值相對應。“→”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其中B通常為無色無味氣體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的水溶液呈藍色。請回答:(1)B→A可以通過植物的某一生理過程加以實現,這一生理過程指的是 ;(2)物質C的化學式為 ;(3)寫出一個D→E的化學方程式 。29.“飛花令”是中國詩詞的一種接龍游戲。科學興趣小組模仿“飛花令”游戲規則進行物 質間轉化的接龍比賽,其比賽規則是:從同一物質開始進行轉化,接龍物質不能重復,且必 須含有指定元素,以轉化路徑長且正確者為比賽勝者。某兩場比賽的過程記錄如下(“→” 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1)指定元素:氫元素; 起始物質:HCl; 甲同學:HCl→H2O; 乙同學:HCl→H2O→( )比賽勝者:乙同學。乙同學在括號中應填物質的化學式是 (寫一種即可);(2)指定元素:鋇元素;起始物質:BaO;丙同學:BaO→Ba(OH)2→BaSO4下列能使丁同學獲勝的方案有 (填字母)。A.BaO→BaSO4→Ba(OH)2→BaCO3B.BaO→BaCl2→Ba(NO3)2→BaSO4C.BaO→Ba(OH)2→BaCO3→BaCl2→Ba(NO3)2→BaSO4D.BaO→BaCl2→BaCO3→Ba(NO3)2→Ba(OH)2→BaSO430.物質王國舉行一場趣味籃球賽。某隊由鐵、二氧化碳、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銅溶液五名“隊員”組成,比賽中,由氯化銅溶液“隊員”發球,“隊員”間傳接球,最后由D 位置“隊員”投籃進球完成有效進攻。傳接球“隊員”間物質必須能相互反應,場上“隊員”位置及傳球路線如圖。(1)已知D位置上投籃的“隊員”是個滅火“能手”,寫出B位置“隊員”所代表的物質的一種用途 ;(2)為實現“快速進攻”,氯化銅溶液除了把球傳給A位置“隊員”外,還能直接傳球給 “隊員”(填化學式)。31.某種礦石由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銅和二氧化硅組成,用它制備氫氧化鎂的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氣氧化物 Fe(OH)3 cu(OH)2 Mg (OH)2開始沉淀的pH 1.5 4.2 8.6完全沉淀的pH 3.2 6.7 11.1(1)溶液A中共含有 種陽離子;(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調節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轉化為沉淀,該實驗條件下,使金屬陽離子沉淀的相關pH數據見表.為保證產品純度、減少產品損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允許的范圍為是 ;(3)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質為 (填化學式).題型四、金屬的冶煉32. 如圖為CO還原CuO“微型”實驗裝置(夾持儀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中所需CO可現制現用B.“微型”裝置可節約用品,污染小,現象明顯C.“微型”裝置內空間較小,空氣易排空,危險系數小D.該實驗中所涉及反應的基本類型有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33.如圖,甲和乙分別是氫氣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甲實驗試管口向下傾斜可防止氫氣逸出B.乙實驗只能通過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判斷反應是否發生C.甲、乙兩實驗中,都應先通入氣體,再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玻璃管,以防止發生爆炸D.甲、乙兩實驗中,氫氣和一氧化碳都將氧化銅變成游離態的銅,都需尾氣回收34.如圖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待藥品完全反應后,需同時撤去酒精燈和通氫氣的導管B.在給試管內藥品加熱前,需先通氫氣排盡試管內的空氣C.裝置中試管口需略向下傾斜,主要是為了利于通入氫氣D.該實驗裝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35.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觀察圖甲硬質玻璃管和試管中的現象,可驗證該氣體是否為COB.觀察圖乙裝置中的現象,驗證X溶液中是否含有Cl﹣C.觀察圖丙裝置反應劇烈程度,比較鎂與鋅的活動性強弱D.觀察圖丁裝置中的現象,檢驗空氣中是否有水分36.初中科學實驗中,有許多涉及操作上的“先”與“后”的問題,如果把“先”與“后” 順序顛倒,就會影響實驗效果或導致事故的發生。下列描述的實驗操作中“先”“后”順序不正確的是( )A.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先調零,后進行測量B.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通氫氣,后停止加熱C.實驗室制取氧氣,停止加熱時,應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D.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先調節粗準焦螺旋,后調節細準焦螺旋37.如圖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微型實驗裝置圖,請分析回答:(1)實驗過程中,能證明氧化銅被還原的實驗現象是 。(2)為防止實驗過程中可能引起爆炸,我們在實驗開始時的操作應該是____(填序號)。A.應先加熱,后擠壓微型滴管 B.應先擠壓微型滴管,后加熱(3)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玻璃管冷卻,目的是 。38.金屬鈦(Ti)的硬度大、熔點高、常溫下耐酸堿腐蝕,是航海、醫療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鈦鐵礦(主要成分FeTiO3)是工業冶煉金屬鈦的主要原料,制備金屬鈦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1)②的反應方程式為CO+H2OCO2+H2;從氧化還原角度,這個反應體現了CO的 性。(2)寫出③中制取金屬鈦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9.科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相對封閉的裝置內燃燒某種含碳、氫、氧元素的垃圾,對產生的廢氣成分(不考慮氣態有機物)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檢驗。【實驗研究】拉動注射器,讓廢氣依次通過裝置。(1)【實驗分析】能證明廢氣中有水蒸氣存在的現象是 。(2)F處的大號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導氣體流向外,其另一個主要作用是 。(3)【反思評價】小科認為,僅根據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確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4)小科根據D中的粉末由黑色變為紅色,得出廢氣中存在一氧化碳。小麗認為該結論不夠嚴密,若廢氣中存在氫氣也會出現該現象。要使上述結論更加嚴密,為排除氫氣的干擾還應添加的一個實驗裝置及其位置 。【實驗結果】經檢驗,廢氣中存在CO2、CO、H2O。40.某小組采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CO還原Fe2O3時,出現了爭論。甲同學觀察到固體由紅色變成黑色,推斷黑色固體是Fe;乙同學提出質疑,認為黑色固體可能是Fe3O4,并查閱了資料:Fe3O4可被磁鐵吸引,幾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大家對乙同學提出的質疑進行分析和驗證。(1)該小組通過對黑色固體進行檢驗,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檢驗的操作和現象是:取樣于試管中, 。(2)該小組為了探索CO還原Fe2O3與溫度的關系,走訪了某鋼鐵廠。工程師用SDTQ熱分析儀對該反應進行研究,根據不同溫度下所得固體的質量,推導對應的固體成分,結果如圖乙。①用CO煉鐵時,還原Fe2O3的溫度應不低于 ℃。(填“400”“600”或“800”)②該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加熱溫度為600℃左右,他們發現上述對黑色固體成分的檢驗結果與圖像有矛盾,推測黑色固體在冷卻過程中發生了以下反應: =Fe3O4+Fe。③在適合的條件下,Fe2O3全部被還原成Fe,則圖中:x= 。41.如圖所示是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小科對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成分進行探究。[提出問題]碳燃燒時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氣體是否也有多種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設計方案]打開K,緩緩通入干燥的氮氣一段時間,關閉K,點燃酒精噴燈和酒精燈,充分反應后,熄滅酒精噴燈和酒精燈,打開K,再通一段時間氮氣。方案一:從定性觀察角度判斷(1)若觀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可排除猜想 。(2)實驗結束后,需要先熄滅(選填“A”或“D”) 酒精燈。(3)方案二:從定量計算角度判斷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銅的混合物進行實驗,并測定表格中的四個數據:反應前的質量 反應后的質量A(玻璃管+固) m1 m2B+C+(廣口瓶+混合液) m3 m4若猜想②成立,則理論上(m4-m3) (m1-m2)(填“>”“=”或“<”)。(4)若猜想③成立且CuO全部轉化成Cu,則參加反應碳的質量m的取值范圍是 。答案1.A【解析】A、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可轉化為氧氣,符合題意;B、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不能生成氯化鐵,不符合題意;C、碳酸鈣為沉淀,不能一步轉化為碳酸鈉,不符合題意;D、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不能一步轉化成氫氣,不符合題意;故選A。2.A【解析】A.圖一轉化1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應,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質,符合題意;B.圖二中Y為有機物,該反應可實現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相互轉化,不符合題意;C.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不符合題意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3.C【解析】A、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葉綠素條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則X為O2,不符合題意;B、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 ,不符合題意;C、 C6H12O6由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 ,符合題意;D、 C6H12O6與X反應生成CO2和H2O屬于氧化反應 ,不符合題意;故選C4.C【解析】A、 反應3為氫氣與Mg2Cu 反應生成 MgH2和MgCu2 ,反應后無單質,不屬于置換反應 ,不符合題意;B、 ZnO和Fe3O4 可循環利用,不需要不斷加入,不符合題意;C、反應3中利用氬氣化學性質穩定,作保護氣,防止金屬鎂、銅在高溫下與氧氣反應,符合題意;D、 反應3的產物與足量稀鹽酸反應時,鹽酸中氫元素也轉化為氫氣,所以生成的氫氣和反應2產生的氫氣質量不相等 ,不符合題意; 故選C。5.C【解析】A、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反應生成CO,轉化可實現,不符合題意;B、硫與氧氣點燃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水化合生成亞硫酸,轉化可實現,不符合題意;C、銅不與稀硫酸反應,轉化不能實現,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可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轉化可實現,不符合題意;故選C。6.D【解析】A、銅不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不符合題意;B、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不能直接生成硫酸,不符合題意;C、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不是氯化鐵,不符合題意;D、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符合題意;故選D。7.(1)過氧化氫(2)二氧化碳【解析】(1) 若A與B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體,B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物質,則A為過氧化氫,B為水,C是助燃性氣體,則C為氧氣。(2) 若A、B、C都含有碳元素,B、C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均為無色氣體,B中碳的質量分數低于C,則B是二氧化碳,C為一氧化碳,A為碳。8.(1)C+O2 CO2;CO2+ H2O= H2CO3;H2CO3+Ca(OH)2=CaCO3↓+2H2O(2)S+O2 SO2;SO2+H2O= H2SO3;H2SO3+CaO=CaSO3+H2O(3)A;C;B;D【解析】(1)碳與氧氣發生充分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為C+O2 CO2 ,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碳酸,方程式為CO2+ H2O= H2CO3 ,碳酸與氫氧化鈣反應可生成碳酸鈣和水,反應方程式為H2CO3+Ca(OH)2=CaCO3↓+2H2O ;(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為S+O2 SO2 ,二氧化硫與水化合生成亞硫酸,方程式為SO2+H2O= H2SO3 ;亞硫酸與氧化鈣或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水,方程式為 H2SO3+CaO=CaSO3+H2O或H2SO3+Ca(OH)2=CaSO3+2H2O;(3)由各轉化可知,非金屬能轉化為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可轉化為酸,酸轉化為鹽,順序為A;C;B;D。9.(1)CH4+2O2 CO2+2H2O(2)①②③【解析】(1)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H4+2O2 CO2+2H2O ;(2)①b為碳單質,d為二氧化碳,c為一氧化碳,b和d反應生成c,正確;②e為碳酸,d和水反應生成e,正確;③f可以是碳酸鈉、碳酸鈣等碳酸鹽,物質f可能難溶于水,正確;④由b到f至少要經過兩步反應,錯誤;⑤由f到d實現一步轉化可能通過與酸反應來實現也可能是分解,錯誤;10.(1)O2;H2(2)O2+C CO2;H2CO3 CO2↑+H2O【解析】B是式量最小的氧化物,B為水, A、E、F是單質,B、C、D是化合物,它們分別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組成。D物質很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D為碳酸,C為二氧化碳,A為氧氣,E為氫氣,F為碳;(1)A的化學式為 O2 ;E化學式為 H2 ;(2) A+F→C 為碳與氧氣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方程式為 O2+C CO2 ; D→B+C 為碳酸分解,反應方程式為 H2CO3 CO2↑+H2O ;11.(1)酒精燈(2)火力發電廠由于燃燒煤產生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3)a;b;e;f;d;c(4)CuO+CO Cu+CO2;CO2+Ca(OH)2=CaCO3↓+H2O(5)用氣球收集(或點燃,使CO充分燃燒)【解析】(1)儀器A為酒精燈;(2) 火力發電廠由于燃燒煤產生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 ,使周圍樹木枯萎;(3) 為確定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是否含CO ,需先除去原氣體中二氧化碳,再由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驗證來證明廢氣中含CO,則裝置連接順序為abefdc;(4)CO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uO+CO Cu+CO2;CO2+Ca(OH)2=CaCO3↓+H2O;(5)尾氣中含有CO,會污染空氣,所以可用氣球收集尾氣或點燃處理尾氣。12.D【解析】A、 氯化鈉不能一步轉化為碳酸鈉,不符合題意;B、 氧化鐵不能一步轉化為氫氧化鐵,不符合題意;C、 硫酸鋇不能一步轉化為氯化鋇,不符合題意;D、氧化銅與鹽酸反應可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鋅反應可生成氯化鋅,符合題意;故選D。13.C【解析】A、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可生成硝酸鈉,但硝酸鈉無法轉化為氯化鈉,不符合題意;B、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但氧化銅無法一步轉化為氫氧化銅,不符合題意;C、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符合題意;D、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硫酸鋇不能一步轉化為硫酸鈉,不符合題意;故選C。14.B【解析】A、鐵發生緩慢氧化可生成氧化鐵,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產生硫酸鐵,不能一步到硫酸亞鐵,不符合題意;B、鹽酸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鈣與氫氧化鋇反應可生成氯化鋇,氯化鋇與硫酸反應可生成鹽酸,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可產生氯化鈉,氯化鈉不能一步反應轉化為碳酸鈉,不符合題意;D、一氧化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但碳酸不能一步轉化為一氧化碳,不符合題意;故選B。15.A【解析】A、銅在氧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轉化可以實現,符合題意;B、氧化鐵和一氧化碳高溫反應生成鐵,鐵與氯化鋅不能發生反應,轉化不能實現,不符合題意;C、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 不能生成氯化鐵,轉化不能實現,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鉀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碳酸鉀與氯化鈉不能反應,轉化不能實現,不符合題意;故選A。16.C【解析】A、氧化銅不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銅,不符合題意;B、金屬與鹽反應時鉀、鈉等金屬除外,所以鹽不一定能轉化為金屬,不符合題意;C、實驗室可利用熟石灰和純堿制氫氧化鈉,符合題意;D、 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是應用轉化規律⑦ ,不符合題意;故選C。17.(1)Fe(2)不會【解析】(1)由流程圖示可知,含銅垃圾灼燒,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加入硫酸,得硫酸銅溶液,加入A得紅色沉淀物及淺綠色溶液,說明A為鐵;(2) 若在含銅垃圾中發現有金屬鋁,因鐵的活動性小于鋁,鋁不會出現在最終的紅色粉末中。18.(1)硬度大(強度大、耐磨)(2)Mg;2(m-2n)/65≤w≤(m-2n)/12【解析】(1)目前常用的 1 元硬幣為鋼芯鍍鎳合金,具有光澤好、耐腐蝕、硬度大(強度大、耐磨)等優點。(2)① 若溶液C中只含一種溶質,則溶質為硫酸鋅,則溶液C中不存在硫酸鎂,所以樣品中無Mg。②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最后得到的銅來自于氧化銅,則氧化銅的質量為:則原樣品中,含有鋅和鎂的質量之和為:mg-ng-ng=(m-2n)g。若氫氣全部是由鋅與稀硫酸反應產生的,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x,則:Zn+H2SO4=ZnSO4+H2↑65 2(m-2n)g x若氫氣全部是由鎂與稀硫酸反應產生的,設生成氫氣的質量為yMg+H2SO4=MgSO4+H2↑24 2(m-2n)g y則 w 的值為2(m-2n)/65≤w≤(m-2n)/12 。19.(1)使氯化銅全部轉化為氯化鋅(2)ZnCl2、 HCl(3)使受熱均勻【解析】(1) 要從 含有ZnCl2和CuCl2兩種溶質的廢液中回收銅并得到氯化鋅,應采用加入鋅將銅置換出來,步驟一中,加入的物質A為鋅,其目的是 使氯化銅全部轉化為銅和氯化鋅 ;(2) 步驟二中,加過量的稀鹽酸,除去剩余的鋅,濾液Ⅱ所含的溶質有氯化鋅和氯化氫;(3) 步驟三蒸發結晶時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 使受熱均勻 ,防止因局部受熱液體外濺。20.(1)反應原料易得,沒有污染,原料利用率較高;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氣,且消耗濃硫酸較多;無污染 ,但需要多步反應,操作復雜,原料成本較高,不經濟;銅和硫酸亞鐵不反應,理論上不可行(2)甲【解析】(1)甲反應原料易得,沒有污染,原料利用率較高,乙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氣,且消耗濃硫酸較多。丙反應無污染 ,但需要多步反應,操作復雜,原料成本較高,不經濟;丁中銅和硫酸亞鐵不反應,理論上不可行;(2)上述反應中甲操作簡單,原料易得無污染,是最優的方案。21.C【解析】A、乙為 ZnO ,戊為 CuCl2 ,二者不能發生反應,不符合題意;B、丙為 H2SO4 ,丁為為 O2 ,二者不能發生反應,不符合題意;C、鎂與鹽酸能發生反應,鹽酸與氫氧化鈉能反應,氫氧化鈉與氯化銅可發生反應,鎂與氯化銅能反應,鎂與氧氣反應能生成氧化鎂,鹽酸和氧化鎂可發生反應,符合題意;D、乙為 Ca(OH)2 ,丙為 NaNO3 ,二者間不能發生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C。22.A【解析】A、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可生成氯化鈉,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可生成硝酸鈉,但硝酸鈉無法轉化成硫酸鈉,符合題意;B、氯化鋇與硝酸銀反應可生成硝酸鋇,硝酸鋇與碳酸鈉反應可生成碳酸鋇,碳酸鋇與鹽酸反應可生成氯化鋇,不符合題意;C、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硫酸銅與鐵反應可生成銅,不符合題意;D、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高溫分解可生成氧化鈣,不符合題意;故選A。23.A24.C【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不能直接轉化為碳,故A不合題意;B.氧化銅不能溶于水,不能與堿直接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故B不合題意;C.稀鹽酸與碳酸鋇反應生成氯化鋇,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鉀,稀鹽酸與氫氧化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故C符合題意;D.硝酸鈉不能一步直接轉化為氯化鈉,故D不合題意。故選C。25.C【解析】 A、 高溫反應爐中為碳酸鈣高溫分解,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不符合題意;B、 反應、分離環節中,分離得到的碳酸鈣固體,采用的操作方法是過濾 ,不符合題意;C、 NaOH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NaOH+CO2 =Na2CO3+H2O ,符合題意;D、 捕捉到的CO2可制備其他化工產品,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不符合題意;故選 C。26.(1)K2CO3(2)一定有(3)KNO3、Ca(NO3)2、KCl【解析】(1)由實驗1可知,加入碳酸鈉產生白色沉淀,是因為碳酸鈉和硝酸鈣反應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鈣,即溶液中含有硝酸鈣,又因為硝酸鈣和碳酸鉀不能共存,因此原營養液中一定沒有的物質是K2CO3。(2)由實驗1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鉀,由實驗2可知加入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是因為硝酸銀和氯化鉀反應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銀,因此原營養液一定有KCl。(3)氯化鉀中鉀離子和氯離子個數比是1:1,若測得原營養液中K+和Cl-的數目之比為3:2>1:1,則營養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鉀,因此原營養液的組成中的溶質是硝酸鉀、硝酸鈣和氯化鉀。27.(1)硫酸鋇、氫氧化鎂(2)K2CO3(3)除去溶液中氫氧化鉀和碳酸鉀【解析】(1)X溶液是KCl,MgSO4,CaCl2的混合液,加入過量氫氧化鋇后,硫酸鎂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鎂和硫酸鋇沉淀,所以濾渣I為硫酸鋇和氫氧化鎂。(2)濾液I中含有氯化鉀,氯化鈣以及過量的氫氧化鋇,加入Y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鈣和氫氧化鋇,加入的試劑既能與鈣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產生沉淀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所以加碳酸鉀溶液。(3)濾液II為氯化鉀、過量的碳酸鉀、以及氫氧化鋇與碳酸鉀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鉀,所以加入過量鹽酸胡目的是為了除去溶液中胡氫氧化鉀和碳酸鉀。28.(1)光合作用(2)H2SO4(3)CuSO4+2NaOH=Cu(OH)2↓+Na2SO4【解析】(1)B是CO2;A是O2,綠色植物利用太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 所以B→A可以通過植物的某一生理過程加以實現,這一生理過程指的是光合作用;(2)C是酸,里面有一種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所以C的化學式是 H2SO4 ;(3)D的水溶液呈藍色,D是CuSO4;生成物E是堿為Cu(OH)2↓ ,所以可能的化學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29.(1)Ca(OH)2(合理即可)(2)B、C【解析】(1)水與氧化鈣或二氧化碳等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或碳酸等含氫元素的物質;(2)硫酸鋇不能轉化為氫氧化鋇,A錯誤;氧化鋇與鹽酸反應可生成氯化鋇,氯化鋇與硝酸銀反應可生成硝酸鋇,硝酸鋇與硫酸反應可生硫酸鋇,B正確;氧化鋇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鋇,氫氧化鋇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鋇,碳酸鋇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氯化鋇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鋇,硝酸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C正確;硝酸鋇不能一步轉化為氫氧化鋇,D錯誤;30.(1)除鐵銹(合理即可)(2)Ca(OH)2【解析】(1)分析可知,B應該為稀硫酸,它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因此它可以除去鐵銹。(2)氯化銅還可以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鈣,因此還可以把球直接傳給Ca(OH)2。31.(1)4(2)6.7-8.6(3)MgCl2、CaCl2【解析】(1)礦石中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銅都能與鹽酸反應,分別形成氯化鎂、氯化鐵和氯化銅,因所得溶液pH小于1,則呈酸性,說明鹽酸過量,所以溶液a中共有鎂離子、鐵離子、銅離子和氫離子4種陽離子;(2)溶液B的pH要將鐵離子和銅離子完全轉化,不轉化鎂離子,所以其數值應在6.7-8.6之間;(3)經過第一步加熟石灰,氯化鐵和氯化銅完全反應,所以溶液B中一定含有未轉化的氯化鎂和生成的氯化鈣。32. D【解析】A、該反應利用 HCOOH 與熱濃硫酸反應制取CO, 所需CO可現制現用 ,不符合題意;B、“微型”裝置可節約用品,污染小,現象明顯,不符合題意;C、“微型”裝置內空間較小,且空氣易排空,安全,危險系數小 ,不符合題意;D、 制取CO的反應為分解反應,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因反應物中無單質,不是置換反應,符合題意;故選D。33.C【解析】【分析】A、根據給試管中固體加熱要防止水回流炸裂試管分析;B、根據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分析;C、根據一氧化碳和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操作步驟分析;D、根據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物、反應物對空氣無污染分析。【解答】A、 甲實驗試管口向下傾斜是為了防止水加流炸裂試管,不符合題意;B、 乙實驗除通過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判斷反應是否發生之外也可通過玻璃管內固體顏色的變化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不符合題意;C、 甲、乙兩實驗中,都應先通入氣體,排凈裝置內空氣,再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玻璃管,以防止發生爆炸 ,符合題意;D、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不需進行尾氣回收,不符合題意;故選C。34.B35.B【解析】A、氫氣、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觀察圖甲硬質玻璃管和試管中的現象,不能驗證該氣體是否為CO ,若試管中溶液便渾濁則為CO;不符合題意;B、 氯離子、碳酸根離子都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產生氯化銀沉淀,觀察圖乙裝置中的現象,不能驗證X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符合題意;C、通過鎂和鋅與硫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可比較鎂與鋅的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D、圖丁能檢驗空氣中的水分,不符合題意;故選B。36.B【解析】A.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先調零,后進行測量,故A正確不合題意;B.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入氫氣,防止高溫的氧化銅再次被氧化,故B錯誤符合題意;C.實驗室制取氧氣,停止加熱時,應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氣壓減小時造成倒吸,故C正確不合題意;D.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先調節粗準焦螺旋,后調節細準焦螺旋,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37.(1)黑色固體變成紅色,試管口出現小水珠(2)B(3)防止銅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銅【解析】(1)氫氣具有還原性,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能觀察到該實驗的現象是黑色粉末逐漸變紅,試管口有水珠生成。(2)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點燃可能發生爆炸,為防止發生爆炸,應先通入氫氣排盡裝置內的空氣,故實驗開始時應先擠壓滴管,使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后加熱。(3)灼熱的銅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再繼續通入氫氣至試管冷卻,是為了防止生成的銅被氧氣氧化。38.(1)還原(2)2Mg+TiCl4Ti+2MgCl2【解析】(1)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一氧化碳得氧轉化成二氧化碳,體現了CO的還原性。(2) ③中制取金屬鈦是利用 Mg和TiCl4反應生成 Ti和MgCl2 ,反應方程式為2Mg+TiCl4Ti+2MgCl2 。39.(1)A中的固體由白色變藍色(2)收集尾氣(3)CO2不一定來自CO和CuO的反應,可能是原來的CO2在B裝置沒有除盡(4)在DE之間連接盛有無水硫酸銅的U型管【解析】(1)無水硫酸銅遇水蒸氣變藍, A中的固體由白色變藍色能證明廢氣中有水蒸氣存在 。(2) 該實驗尾氣中對空氣有污染,F處的大號注射器,除了可以引導氣體流向外,其另一個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氣。(3) 原氣體中有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未除盡,則也會使E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所以僅根據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確定一氧化碳的存在。(4)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要排除氫氣的干擾,可在DE之間連接盛有無水硫酸銅的U型管。40.(1)取樣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有黑色固體不溶解(黑色固體部分溶解)(2)800;4FeO;33.6【解析】(1) Fe3O4可被磁鐵吸引,幾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要證明同時含有Fe3O4和Fe ,可利用鐵與酸反應,四氧化三鐵不與酸反應,即取樣于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有黑色固體不溶解 。(2) ①由圖示可知,當溫度達到800 ℃ 時,生成物為鐵,用CO煉鐵時,還原Fe2O3的溫度應不低于800 ℃ 。 ②該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加熱溫度為600℃左右,他們發現上述對黑色固體成分的檢驗結果與圖像有矛盾,600℃時生成物為氧化亞鐵,則推測黑色固體在冷卻過程中氧化亞鐵發生了反應,即 4FeO =Fe3O4+Fe。 ③在適合的條件下,Fe2O3全部被還原成Fe,48.0g氧化鐵中鐵元素即為生成鐵的質量,則x=.41.(1)①(2)A(3)=(4)0.3g<m<0.6g【解析】(1)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觀察到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氣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則可排除猜想 ① 。(2) D處酒精燈是為了處理尾氣,防止空氣污染,實驗結束后,需要先熄滅A處酒精燈。(3)A玻璃管減少質量即為生成氣體質量,BC增重質量為生成二氧化碳質量,若 理論上(m4-m3) = (m1-m2) ,則可證明猜想②成立 。(4)設生成氣體全部為CO,則CuO +C=Cu+CO80 124g mm=0.6g設生成氣體全部為CO2,則2CuO +C=2Cu+CO2160 124g mm=0.3g若猜想③成立且CuO全部轉化成Cu,則參加反應碳的質量m的取值范圍是 0.3g<m<0.6g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