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面花》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設計應用”課,是“民間藝術”系列課題之一。陜西是面花的發源地,面花形式多樣,資源豐富所以本課的編寫主要是以了解、簡單設計制作面花為主,通過讓學生親身實踐感受,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面花獨特的藝術魅力,以此來增強學生對家鄉這門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熱愛和傳承精神。【學情分析】 小學中段學生,在造型設計方面的思維與低段時期相比已有所有所提高和發展,隨著知識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在對新的形式的美術形式特別好奇和感興趣。對于“設計應用”領域,應逐步要求學生對新的美術形式進行簡單的形式分析,從對形色的認識、生活中的應用,到整個物品的最終呈現,來表達自己對設計出的物品的認識和感受。 根據本節課教材分析,雖然是“設計應用”課,但學習也需從文化背景、設計理念、生活應用等方面入手,設計作品要基于較強的表現能力。從作品的材料、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由表現形式到寓意理解,達到精神升華,實現由外而內的藝術內化過程。并創新實踐同時發表個人感受,初步具備藝術鑒賞能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了解面花的樣式、材料和制做方法,感受面花獨特的藝術特色。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過聆聽理解、思考討論、欣賞評述、實踐創作的過程,使學生獲得設計藝術作品以及評述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通過了解和制作面花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家鄉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從而樹立更加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志向。(2)通過學習本課激發學生學習和傳承面花藝術的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 (1)了解面花的設計常識 (2)學會設計和制做面花作品。2.教學難點:創作面花作品。【課前教學準備】 教具:各種面花的實物和圖片。 學具:面團、饃、簽子若干。【教學方法】講述法、觀察比較法、資料法、指導實踐法等。【學習方法】聆聽理解、探索研究、討論評述、實踐操作等。【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播放音樂《喜洋洋》你聽到音樂后有怎樣的感受?這些感受可以用什么色彩來表現?學生根據音樂感受聯想色彩和各類活動。2、出示活動圖片教師提問:大家知道這是在做什么嗎?學生回答后出示面花。出示課題:做面花二、探究新知 1.了解面花的文化知識提問:大家知道面花是干什么用的嗎?要他都需要哪些材料?學生回答:鎮妖、辟邪、裝飾,它是用色彩畫在面上的。教師介紹:面花是陜西漢族特色手工藝品,面花,俗稱花饃。自古以來,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藝術品,面花形象可愛,栩栩如生,再施上紅、綠、黃等鮮艷的食色良綴,既是觀賞的藝術品,又是食用的面制品,其類型婚壽送禮屯饃,喪葬祭奠花饃,嬰兒滿月花饃,節日陳設花饃等。主要表達忠誠之意往往足婚喪大串,四時八節相互來往的最佳禮品,表達崇高的敬意。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民間面花是由古代圖騰金石禮器演化的產物,民間面花工藝技術,可追溯漢朝初期,距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最初面花是用來祭祀神廟,祭奠祖先的禮品,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宋代民間就盛行這種在春節前夕做"果實花樣的習俗,據《歲時雜記》記載,當時面塑就"甲胄人物',"戲劇人物""孩兒鳥獸"可謂奇巧百端,引人入勝。欣賞面花師:在欣賞中你發現了什么?你還見過什么造型的面花?學生根據觀察發現展開評述。教師做好梳理。學生根據梳理再次發現。出示制作圖片制做面花需要那些工具?學生根據圖片評述面花的制作工具、方法、形式和意義。組織學生總結教師示范播放做面花微課視頻學生聽教師講解技法,觀看制作過程。提問:請試著說一下制作步驟。學生回答:三、藝術實踐教師講解注意事項:1.注意以往知識的運用。 2.注意總結制作時的技法。3.注意制作時的表現形式。 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面花,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教師參與到制作當中促進引導 四、展示評價 1.分組展示學生的實踐作品,展示者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他成員對作品進行評價,教師點評。從形狀、形式、制作手法、和意義上展開評述。五、拓展延伸 小結:1、大家把作品都集中擺在展臺上,進行綜合評價。再給整個作品起個名字。學生根據整體起名。(美好祝愿)師給作品起名“祖國萬歲!”本節課通過對面花的欣賞、文化知識的了解和制做方法的實踐,使同學們對面花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大家能夠繼承和發揚家鄉的民間藝術和文化,做一個民間藝術的傳承人。板書設計:做面花色彩、形狀、線條表現技法:搓、壓、揉、捏、粘、剪、扎、畫表現手法:夸張、變形、表現形式:對稱、發散式、旋轉式、高與低、疏與密、大與小《做面花》課堂流程欣賞音樂學生說色彩感覺觀察圖片學生說一說此類活動出示課題面花的歷史淵源學生通過圖片了解面花的作用和生活習俗認識面花制作的工具欣賞面花學生展開討論發現色彩發現形狀發現線條發現表現手法發現表現形式教師示范(微課)學生分組作業教師提醒表現說法與形式。展示作品,分組評述組合學生作品評述作品的整體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