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讓世界充滿愛》學科 音樂 年級 九年級 時長 1課時教學背景分析 《讓世界充滿愛》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國流行風》第一課唱歌課。這首歌曲是由郭峰作曲,陳哲、王健等作詞。創作于1986年,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式,拍,是部規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氣勢宏大的作品。歌曲洋溢著時代的朝氣,傾訴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憧憬,從而描寫出來人類最熱烈最真摯最普遍的情感。本課以“愛”為線索,通過歌曲的演唱和欣賞、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重難點 1.培養學生用明亮、圓潤的聲音去演唱歌曲,并掌握切分節奏。 2.通過多種途徑理解音樂,并通過分析、實踐、處理歌曲,加深對音樂情緒的感受和體驗提高音樂審美。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用明亮、圓潤的聲音去演唱歌曲,并掌握切分節奏。 通過多種途徑理解音樂,并通過分析、實踐、處理歌曲,加深對音樂情緒的感受和體驗提高音樂審美。 通過對歌曲的演唱與欣賞,讓學生感受歌曲真摯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感恩他人,感悟“愛”這種博大的感情。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分配一、課前律動 柯達伊手勢趣味練習 用以發聲并提高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課堂。 2分鐘二、認識愛(情境導入) 課件播放一組疫情八方支援的多媒體視頻(教師在背景音樂的旋律中解說。從而引出本課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通過之前經歷的事情讓學生體會愛的力量,并引入新課所學的內容,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1分鐘三、歌唱愛(新課探討:學唱歌曲,演繹音樂) (1)欣賞全曲 首先讓學生完整的欣賞全曲,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欣賞過程中,要求學生隨音樂哼鳴,這樣既完成了簡單的發生練習又讓學生熟悉了旋律。欣賞完回答問題:這首歌曲的節奏節拍是什么?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根據學生回答給予客觀的評價,并激發學生學會這首歌曲。 (2)介紹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是1986年著名音樂人郭峰獻給“世界和平年”的公益歌曲。它是一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閃耀著時代光彩的通俗歌,是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的里程碑。(課件出示歌曲背景資料以及郭峰圖片及簡介) (3)學生學唱歌曲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跟隨鋼琴用wu母音哼唱全曲。哼唱過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并分為幾部分?(課件出示曲譜) (4)分析歌曲師生共同探討歌曲旋律重難點 a、教師慢速彈奏歌曲旋律,帶領學生視唱全曲(指出學生視唱過程中出錯的地方并糾正) b、讓學生找出歌曲A段與再現段的對比,仔細看曲譜,找出切分節奏,并通過東北話“必須滴”和切分節奏順口溜讓學生掌握切分節奏。 c、注意之前學過的弱起小節及唱法。 d、強調長音的保持(四拍) e、師生共同完整視唱全曲。 (5)學唱歌詞 a、多媒體播放音樂 b、學生跟琴逐句演唱歌詞 c、學生再次完整習唱歌曲 (6)討論、處理歌曲 請學生概述歌曲的思想內容,討論用什么樣的情緒、力度、音色來表達歌曲。 (學生討論并總結歸納) 力度:A段mp——B段mf——A(再現)段mp 情緒:A段:溫馨、親切。 B段:熱切、真摯、充滿期待。 A(再現)段:是第一段的再現,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輕柔地,深情地 B段:堅定的,熱情的 A(再現)段:輕柔地,深情地 通過東北話“必須滴”和順口溜加深學生對切分節奏的印象,并能熟練掌握。 使學生在學唱歌曲過程中,相互的合作探討、體驗交流,一步步的掌握目標知識,讓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歌曲,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20分鐘4、感受愛(實踐與創造) 請學生按照歌曲的旋律特點及前面對歌曲的處理,分別對這首歌曲的三部分選擇合適的演唱形式,并分好角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師加以引導。 學生通過對歌曲的表演、實踐、比較提高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 10分鐘5、體驗愛(拓展延伸) (1)學習歌曲手勢舞,加深歌曲印象與體驗。 (2)說一說什么是“愛”,找一找身邊的“愛” 在這一塊將會出現“音”為有愛,“疫”同成長的標題引出手勢舞,通過學習表演手勢舞向抗疫英雄致敬。通過學生多形式的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平臺,同時加深學生對愛的感悟。 10分鐘6、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并演唱了以“愛”為主題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歌中描寫的情感是人類最普遍、最熱烈、最真摯的情感,相信愛已經在同學們的心中涌動,讓我們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雨會停,天會晴,疫情會散,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無論你我可曾相識,我們都懷著同樣的期待,期待著我們大家幸福平安! 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愛、體驗愛,從而達到愛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2分鐘板書設計 讓世界充滿愛 一、歌曲簡介 二、切分節奏 三、歌曲的情緒、力度、音色教學特色與反思 本節課是一堂線上教學唱歌課《讓世界充滿愛》,本課以“愛”為主體,用我們親身經歷的疫情故事視頻導入,來起到一個視覺沖擊的作用,抓住學生注意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 九年級學生喜歡音樂,音樂素質比較好,在唱歌方面比較突出,但偏愛流行音樂,要正確引導,音樂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突出審美,深化歌曲主題,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聯想-認知-理解”貫穿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在歌曲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層層深入教學,讓學生在學唱過程中感受到歌曲的情緒和意境,并讓學生的情緒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在歌曲演唱環節中,通過視頻演唱大部分學生對歌曲的處理和理解都很到位,切分節奏掌握扎實,可以輕松的跟伴奏演唱歌曲,因為是線上課程,所以照顧不到每一位學生,還需要在線下常練習歌曲、熟悉歌曲,掌握歌曲節奏。 課中也融入了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說出什么是“愛”、找出自己身邊“愛”的故事,通過講述讓學生更加懂得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并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總的來說,這堂課的活動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情感得到了升華。 不足:在歌曲體驗愛的環節(手勢舞),本是通過讓學生多形式的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給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平臺,同時加深學生對愛的感悟。但是,部分學生出現了動作不協調,也有些學生不好意思,放不開、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整體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會多關注孩子們的表現能力,多提供藝術實踐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各種藝術實踐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及自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