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哲學基本理論(第1課)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4課)唯物辯證法(第3課)社會歷史觀(第5課)人生觀、價值觀(第6課)辯證唯物論(第2課)哲學知識結構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5.1 社會歷史的本質5.1.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你的觀點是什么?談談原因?今天,你摸魚了么?東漢庖廚俑勞動作業禾下乘涼夢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恩格斯1.勞動的地位——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1)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1.勞動的地位——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2)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第八條: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第十一條: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科學實驗活動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精神文化領域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了社會發展。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二“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什么中國人對于種地有如此深厚的情節?(請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角度分析)合適的氣候條件田園詩歌傳統農耕的哲學思想種植文化勤勞智慧的中國人適宜的地形逐步先進的農耕工具種地情節社會存在社會意識1.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的構成(1)社會存在①含義: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方面。②內容: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最主要、最根本)、地理環境、人口 1.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的構成(2)社會意識①含義:社會生活中的精神方面。②形式:社會意識的各種形式(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宗教等觀點);社會心理;風俗、習慣。下列分別屬于社會存在還是社會意識?1、口罩生產2、中國夢3、新型冠狀病毒4、自然地理環境5、制造工具的技術6、制造工具的想法7、毛澤東思想 8、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9、生產關系 10、生產力 1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社會存在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心主義兩種基本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哲之前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2、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比較: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物質與意識區別 研究對象 人類社會 整個世界地位 是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問題 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作用 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依據 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聯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物質與意識關系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體現 是什么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英雄造時勢 or 時勢造英雄小組討論:你贊同哪一種觀點?“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決定歷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壞,特別是帝王心術的好壞。他認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會現象的決定因素。梁啟超朱熹歷史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歷史觀的兩種表現:(1)社會的變化發展是由人的主觀意志,特別是少數杰出人物、帝王將相的思想動機決定的,看不到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唯意志論)(2)由天命、神、絕對精神決定的。(宿命論)實質:把精神、或者一些神秘力量看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原因。 以往哲學為什么會在社會歷史領域陷入唯心主義?社會歷史是人們活動的結果人們的活動是有自覺意識和目的的(假象)未追溯到產生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動機、目的等主觀意志決定的馬克思從實踐出發認識人類社會,用實踐的觀點考察人類社會,找到了以物質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存在。馬克思主義的先進之處歷史唯心主義的缺陷質疑陶淵明理解陶淵明渴望成為陶淵明社交媒體上有一篇熱議的帖子:為什么中國人一旦失意,就想著回家種地 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①性質上: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過程上: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判斷】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真實\如實\正確反映×既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那同一條件下,每個人的社會意識一樣嗎?住在清涼瓦屋里,種糧食、種菜、澆花、釀酒,聽那風吹樹葉沙沙響,坐在樹蔭下聊天,這就是高配的幸福。種地,沒那么容易。農忙時節要與時間賽跑,搶收搶種,連夜收割、通宵澆地也是有的。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有時不完全同步);《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但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貪污腐敗、拜金主義、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等現象還時有發生。②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阻礙,先進--推動)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1.要求我們尊重社會實際,實事求是,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2.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發揮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社會歷史的本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社會歷史在本質上的實踐的經濟領域精神文化領域政治領域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內涵全部社會生活領域構成與社會歷史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