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探究與分享(一)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使用過“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說說“法制”和“法治”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br/>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憲法中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br/>黨的十九大強調報告:“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對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了全面部署。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978年1997年1999年2014年2018年探究與分享(一)答案:兩者的主要區別有三點。其一,“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是相對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而言的;法治則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其二,法制是指一整套法律規則以及法律的制定與實施等各種制度;“法治”則是與“人治”相對應的一種治國理論與原則、制度。法制不一定涉及前述的治國理論,但它卻是法治應有之義,一個國家法律再多,如果不遵循法治原則,那就不能說是實行法治。其三,從實踐上看,歷史上任何國家都有法律制度,但不一定都實行法治。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必要性(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總目標3、具體目標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②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③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④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法治監督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不同“主體”的要求知識拓展(1)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2)立法機關: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3)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4)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5)監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6)社會和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專家點評(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2)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4、要求(1)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2)要求: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②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①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②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探究與分享(二)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沒有正當理由給予優待,即為特權;沒有正當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負擔,即為歧視。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除右圖所列法律外,我國還有哪些針對特定群體優待和保護的法律?這些給予特殊優待和保護的法律是如何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殊的保護探究與分享(二)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2)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對特權和歧視。沒有正當理由給予優待,即為特權;沒有正當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負擔,即為歧視。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平等允許合理的差別。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這些針對特定群體的特殊優待和保護的法律說明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國家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方面,對任何公民一律平等。(1)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2)要求:①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②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探究與分享(三)從法律與道德關系的角度談談你對上述規定的理解。我國民法典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薄耙蜃栽笇嵤┚o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br/>做好事有法律保障不能讓做好事的人吃虧探究與分享(三)答案:規定旨在鼓勵見義勇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法律形式保護熱心救助他人的行為,有助于倡導樂于助人的良好道德風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的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1)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2)要求:①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③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求:(1)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2)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3)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學習借鑒不等于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盤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相關鏈接知識歸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要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具體目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