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課前三分鐘:什么是哲學?(全面把握哲學)(1)從本義看:(2)從起源看:(3)從與時代關系看:(4)從與世界觀的關系看:(5)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看:(6)從與具體科學的關系看: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時代的精華》YOUR LOGO第二框:哲學的基本問題1.2 哲學的基本問題學習目標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基本形態(重點)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01最近有一個段子特別火: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在做題和作弊之間,選擇了作法......熱點導入月老殿前愛搭不理,財神殿里長跪不起。議學問題1:佛真的存在嗎?為什么一些人喜歡逛寺廟拜佛?它能解決人們面臨的問題嗎?它屬于“思維”還是“存在” 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存在(物質):人的意識以外的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如:地球、生物、環境、國情、磁場等可見或不可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簡單理解為,客觀存在的事物,泛指各種事物或現象。思維(意識):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經驗,觀念,感覺,計劃,目標等意識形態(主觀性的東西)。注意①不要混淆:“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②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③ 在現實生活中,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表現為主觀與客觀的問題1.是什么(P8-1)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的關系問題 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的辯證關系內容 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存在決定思維,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聯系 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哲學基本問題的正確回答誤區辨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練一練:請判斷下列哪些屬于思維(意識)或存在(物質)?1.政治老師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3.生產力、生產關系4.十四五規劃5.秦始皇兵馬俑6.聲音、陽光、空氣存在(物質)思維(意識)存在(物質)思維(意識)存在(物質)存在(物質)《莊子·秋水篇》記載,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思考:兩則故事探討的哲學問題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思維能正確反映存在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第一性問題)(1)誰先誰后;(2)誰決定誰;(3)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4)誰是本原,誰是派生的。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 )存在決定思維唯物主義思維決定存在唯心主義注意:對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辨析荀子王充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惠能英國 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思考:我們能否知道魚的感受呢?能——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可知論不能——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不可知論(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P8-1可知論不可知論注意:(1)對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唯一標準。(2)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不是哲學的基本派別,哲學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思維不能正確認識 存在“同一性” 內涵:互相統一、符合、一致。B、不可知論:認為思維不能正確認識存在,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忽視了社會實踐的發展和人類的認識能力總是在不斷地提高。A、可知論:認為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人能夠認識世界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奮斗者號深潛馬里亞納海溝10909米,對進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質構造,起到了關鍵作用。2、市場經濟變化莫測,要想把握市場變化是徒勞的。3、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4、休謨:我們永不能由知覺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質,形成關于對象的存在的任何結論 。5、康德: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物質實體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證明精神實體(包括上帝)的存在。6、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7、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可知論不可知論請判斷哪些屬于可知論或不可知論?可知論不可知論不可知論不可知論可知論①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哲學。②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哲學家,其表達哲學基本問題的概念和方式各不相同。中國古代哲學家主要探討天與人、名與實、形與神、知與行、心與物、理與氣等關系問題,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觀點。西方古代哲學主要關注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西方近代哲學研究的側重點則轉向了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的內容3、哲學基本問題的表達方式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2.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誰先誰后、何者為第一性、第二性)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存在(物質)決定思維(意識)思維(意識)決定存在(物質)(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可知論不可知論(康德、休謨)有沒有3.哲學基本問題的表達方式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P8相關連接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哲學 P8-2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02決 定根據病人的病情醫生開什么處方 存在思維制定學習計劃 決 定根據學習實際根據天、地、苗等農民施什么肥 決 定(1)從生活實踐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P9-1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二、為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虛空。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客觀事物不過是理念的影子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唯實論唯名論歐洲中世紀經院哲學無神論有神論中國南北朝形神之辯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創始人之一恩格斯古今中外不同哲學流派都會探討哲學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P9-2主張思維是本原的唯心主義陣營主張存在是本原的唯物主義陣營3.從哲學發展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構成構成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關于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為本原的問題,也就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是第一性、誰產生誰的問題,這是哲學中唯物論和唯心論之爭,通常被稱作“本體論”問題;另一方面,是關于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也就是思維能否認識存在的問題,這是哲學中可知論和不可知論之爭,通常被稱作“認識論”問題。—恩格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內容3、原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1、含義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存在承認能正確認識存在否認能正確認識存在從生活實踐看:首先遇到且無法回避。從哲學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須回答。從哲學發展看:貫徹哲學發展的始終。小結: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在人類追求智慧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哲學派別,要認識各種哲學派別的本質就必須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下列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說法正確的是( )A.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C.對思維與存在關系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唯一標準D.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D-哲學上的兩大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03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和觀點 P10-1派 別 根本分歧觀點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劃分標準和根本分歧: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哲學派別 根本觀點唯物主義 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 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注意:在哲學史上曾出現一些所謂的二元論,認為思維與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不存在徹底的二元論,任何二元論最終都會滑向唯心主義。1.“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2.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3.生死有命,富貴在天。4.“天地合氣,萬物自生。”5.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被人的頭腦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馬克思)6.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貝克萊)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辨析7.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王充)8.我在故我思9. 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10.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王守仁)11.水是萬物之原,萬物生于水、又復歸于水。12.理在事先,理生萬物。未有這事,先有這理。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唯心主義辨析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①基本觀點: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出發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氣、火、土等。②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③局限性:把物質混同于具體的物質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2、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 P10相關鏈接-2①中國: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范縝)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張載)②古希臘: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①基本觀點: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進步性:克服了原先的樸素性和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③局限性:把科學的物質結構直接混同于物質的概念,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機械運動。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拉美特利:人就是機器,人不過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著爬行的機器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2、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 P10相關鏈接-2①機械性:它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企圖用力學的觀點解釋一切現象,甚至把人和動物都看成受力學規律支配的機器。有人認為,人腦產生意識,就像肝臟分泌膽汁一樣,法國.拉美特利 《人是機器》。②形而上學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靜止、在本質上是不發展變化的。“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他們不知道自然界中的各個領域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不能把世界理解為處在不斷發展中的歷史過程。③不徹底性: 機械唯物主義者只限于在研究自然現象時堅持唯物主義,而在社會科學領域內,他們不能把唯物主義堅持到底,還是用唯心主義的觀點去解釋社會歷史現象。認為社會意識是第一性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認為“理性”、“意識”支配社會的發展 “英雄創造歷史”。(歷史觀上唯心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費爾巴哈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子 物質,是基本元素原子就是物質,就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世界是一個大機器,是各種機械的集合,一個活生生的人也不過是一架完全按力學規律運動的機器而已。人是一架不停息的鐘表,按一定時序運動。拉美特利霍布斯1、世界的存在就是機械運動,人是機械,動物是機械,人腦是一面鏡子2、人的個性不同,是由其身體決定的3、獨立的心理實體是不存在的,心靈只是機械運動在人的身體上的一種現象或結果4、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全是鬼話5、個人英雄主義6、刻舟求劍,白馬非馬論等記憶一些機械唯物主義觀點(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①基本觀點:他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②進步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2、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 P10相關鏈接-2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辨證唯物主義: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承認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不僅承認物質決定意識,還能聯系、發展、全面地看問題;歷史唯物主義:克服了“ ‘理性’、‘意識’支配社會歷史發展”的觀念,提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把唯物辨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壹知識小結: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態形態 基本觀點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金、木、水、火、土、氣等具體形態是世界本原。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否認神創論,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只是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樸素和直觀色彩。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請判斷以上觀點分別屬于唯物主義的哪種基本形態。1.水是萬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5.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6.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7.宇宙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燒。8.氣者,理之依也。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容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憑空猜想。——出自《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篇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丟斧子的人)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疑鄰偷斧的樵夫認為:決定客觀事實感覺這屬于 唯心主義主觀3、唯心主義及其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唯心主義把意識作為本原必然導致認為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論”。——古代漢語中常用“我 、吾、心”等表示①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主觀精神即天大地大“我”最大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它必然導致神創論、天命觀,讓人相信神鬼的存在。——中外的宗教觀、宿命論、迷信思想唯心主義把意識作為本原②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客觀精神即天大地大“它”最大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P10相關鏈接-3兩種形態 基本觀點 共同點(根本觀點) 評價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把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認為意識決定物質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進步性:對人們認識的發展以及人類意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局限性:過分夸大意識的能動作用,在本原問題上是錯誤的不結果實的花,不符合客觀實際,在指導實踐中會犯錯誤。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1.我思,故我在(笛卡爾)2.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現實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圖)3.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5.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先有此理6.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心外無物”(王陽明)7.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請你判斷以下觀點分別屬于唯心主義的什么派別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壹兩種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典型觀點 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②王守仁:心外無物 ③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⑤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 ⑥慧能:仁者心動 ⑦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 ⑧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⑨王陽明: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①子夏:死生有命,富貴在天②柏拉圖:“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只不過是理念的摹本或影子③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④老子:道生一,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⑤朱熹:“理生萬物"“理在事先”“未有此氣,先有此理”盲人摸象刻舟求劍全是缺點思考:你認為他們犯了什么錯誤?應該如何看問題?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應該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4、哲學上的兩個對子辯 證 法: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唯物主義辯證法形而上學唯心主義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沒有游離于兩大派別之外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或與唯物主義結合或與唯心主義結合。例如: 辯證唯物主義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心主義 形而上學唯心主義 所以,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哲學只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而非四軍對壘。4.兩個派別(陣營)與“兩個對子”(1)兩大陣營/兩個派別唯物主義唯心主義(2)兩個對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何者是本原有沒有同一性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不可知論哲學的基本派別是什么對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學史上兩個對子根本觀點:物質決定意識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根本觀點:意識決定物質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對立辯證法形而上學對立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對世界狀態的回答不同為什么是生活實踐和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課堂小結:哲學的基本問題誤區警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的辯證關系問題。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唯物主義是完全正確的,唯心主義是完全錯誤的。二元論是獨立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第三大哲學派別。唯物主義發展的三種基本形態: 古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近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物質決定于意識。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的局限。并不存在徹底的二元論,因為任何二元論最終都會滑向唯心主義。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歷史觀1.四大文明古國的發祥地均與水域有著密切關系,人類在治水過程中還構想出洪水神話,其早期哲學思想——“水是世界的本原”的宇宙觀就是由水生型創世神話升華而來的。這說明( )①真正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和改造自然②哲學智慧產生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③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本原是具體物質形態④早期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具有機械性和形而上學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思想無關2.“我不去檢測,我就沒有感染”。面對洶涌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某些政客這么回答,甚至下令停止衛生機構進行新冠肺炎疫情檢測。下列觀點與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抗疫”體現的哲理構成“哲學史上的對子”的是( )①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②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④天地成于元氣,萬物成于天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