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綜合探究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1.政治認同:就“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展開探究,深化對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政治認同。 2.科學精神:通過探究,深化對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理解,科學認識我國的制度優勢。 3.法治意識:通過探究,提升法治政治參與能力意識。 核心素養 總議題 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議題一:體會有機統一 感悟中國制度優勢 議題二: 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提高立法質量 議題三:共建法治中國 讓生活更美好 一 議題一 體會有機統一 感悟中國制度優勢 議學情境一:我國國家領導人的產生。 2018年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栗戰書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王岐山當選國家副主席。 議學情境一:我國國家領導人的產生。 議學情境一:我國國家領導人的產生。 議學情境一:我國國家領導人的產生。 議學情境一:我國國家領導人的產生。 1 2 3 推薦候選人 討論確定 正式候選人 投票選舉 議學任務:請結合國家領導人的產生對上述觀點加以說明。 全國人大履行職權的程序和內容,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點,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議學提示:從國家領導人的產生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黨的領導 黨中央在人大選舉前提出國家領導人選的建議名單。 依法治國 黨的建議名單通過法定程序,由全國人大主席團向大會提出推薦候選人,經過人大代表討論,充分協商后確定正式候選人,再由人大代表投票選舉產生國家機構領導人,整個過程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人民當家作主 在整個過程中,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權,代表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 提示:①中共中央在全國人大召開前提出國家機構領導人選的建議名單,體現黨的領導。 ②全國人大無論討論醞釀候選人,還是投票選舉國家機關領導人都是經過全國人大代表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權,積極參加行使國家權力,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③中共中央提出的國家機構領導人選建議名單通過法定程序交由全國人大主席團醞釀協商后確定正式候選人,再經過全國人大代表投票選舉產生國家機構領導人,整個過程都按嚴格的法定程序進行,表明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體現了依法治國。 ④國家領導人的產生過程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從國家領導人的產生看: 總結提升 議學情境二:閱讀“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的產生過程資料。 01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十四五”規劃建議 03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關于制定十四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建議 05 召開座談會各領域專家對規劃綱要進行論證和咨詢 02 3月30日,黨中央發出通知,在黨內外一定范圍征求意見 04 國務院根據《建議》編制《綱要草案》,多次召開會議,就規劃草案廣泛征求意見 06 開展網上征求意見。廣大群眾留言100多萬條,從中整理出1000余條建議。 議學情境二:閱讀“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的產生過程資料。 議學任務: (1)在“規劃”制定過程中,有哪些機構或部門參與?人民群眾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2)結合材料,說明黨是如何實現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 07 2月1日至3日,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初步審查對“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09 3月7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草案作進一步審查 08 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10 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 議學提示:(1)參與機構或部門及人民群眾的作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中共中央 依法提出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并在規劃綱要草案稿形成后討論,提出意見,體現了黨的領導。 國務院 依據《建議》,研究規劃編制工作,并就綱要草案廣泛征求意見,公開透明,依法行使權力。 全國人大 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憲法規定的權力,審查和批準十四五規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群眾 依法表達意見和建議,體現了人民主體地位,實現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議學提示:(2)黨是如何實現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民主執政 從草案的提出到規劃的具體制定過程,黨堅持人民為中心,為了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了民主執政。 依法執政 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建議,并在規劃綱要草案稿形成后討論,提出意見。黨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支持人大、政府依法依章履職,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實現了依法執政。 科學執政 在整個過程中,黨注重調查研究,增強執政本領,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按客觀規律執好政掌好權,實現了科學執政。 從“十四五”規劃的制定看: 提示:①中共中央在全國人大召開會議之前提出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體現了黨的領導。 ②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制定的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批準,整個程序都是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體現了依法治國。 ③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權,審議、表決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建議提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過,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中國共產黨提出建議 廣泛征求各階層、各黨派的意見 全國政協提出意見、建議 國務院擬定編制草案 全國人大審議、批準 全國政協列席討論、提意見 其他國家機關貫徹執行 總結提升:我國決定、貫徹大政方針的一般程序: 頒布實施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 二 議題二 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提高立法質量 議學研討: 公民參與立法有什么意義?可通過哪些途徑參與立法? 公民參與立法有什么意義? (1)有利于提高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使法律真正體現人民的意志,防止“國家立法部門化,部門利益法律化”,促進實現良法之治。 (2)有利于促進法律的有效實施,推動法治中國建設。 (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素養、法治意識,推動全民守法。 ①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恪守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 ②堅持立法公開原則 ③要堅持集思廣益,廣泛凝聚立法共識 ④健全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 ⑤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實現民主立法的途徑 三 議題三 攜手共建法治中國 讓生活更美好 議學研討:攜手共建法治中國 思考: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成為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呢? ①尊崇憲法和法律,自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尊法) ②積極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治素養。(學法) ③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守法) ④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通過合法手段理性維權。(用法) ⑤通過各種途徑參與法治建設,以實際行動為推進法治建設做出貢獻。(實際行動) (1)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成為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 議學研討: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思考: (1)《民法典》頒布實施將如何影響我國的生活?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意義? (3)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成為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 當胎兒在媽媽肚子的時候,《民法典》就賦予了他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有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可以從事與他年齡相關的民事活動。老年人立遺囑也可以采取用錄音錄像等多種形式。《民法典》還明確了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同時為見義勇為者“撐腰”,明確了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也斬斷了“網貸”暴力的黑手,禁止高利放貸,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 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轟炸”……如今,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鬧心”事,都將被民法典以明文規定一一“校正”。從小處說,人們的心情會更舒暢,從大的角度而言,很多潛在矛盾都可以被扼制在萌芽中,生活將更美好,社會將更和諧。 (2)《民法典》頒布實施將如何影響我國的生活?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4)依法治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 (5)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