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乘雪橇》教案一、學情分析(一)已有的知識技能五年級學生能正確的聽辨出欣賞音樂的主旋律,同時好動、善于表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能夠用親切、活潑的聲音模唱《乘雪橇》的主旋律并畫出旋律線,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旋律的擺動力。(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五年級學生的生活體驗感受與網(wǎng)絡的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較強,所以我通過多媒體教學、器樂展示(碰鐘、雙響筒、串鈴等)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良好情感,滲透對心靈美、行為美的品德教育。二、教材分析《乘雪橇》由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創(chuàng)作。每年的圣誕節(jié),幾乎全世界的人們都會聽到這非常熟悉的樂曲。樂曲熱情奔放,充滿活力,音調(diào)、節(jié)奏富有鮮明的美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在鈴鐺、馬鞭、馬蹄、等音響襯托下,繪聲繪色的表現(xiàn)了人們駕著雪橇、策馬飛馳的情景和興高采烈的心情。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反復聆聽樂曲、旋律對比和學生律動等活動,聽便出主題旋律在樂曲中的幾次變化。2.過程與方法:在指導學生聆聽《乘雪橇》的過程中,學生能在探究、律動、旋律模唱、畫旋律線、合作表演等音樂活動中進行自助式學習。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聆聽樂曲,感受冬日乘雪橇時興高采烈的情景。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樂曲情緒,表現(xiàn)樂曲中的各種有趣聲音。教學難點:1、主題樂句的演唱與表演。2、 作品的曲式結構分析以及重復、變奏等創(chuàng)作手法。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書粘貼、小樂器、鋼琴等。六、教學過程(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1、激發(fā)興趣(課前聆聽《鈴兒響叮當》)師:(1)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的這首歌曲是在哪個季節(jié)會演唱的歌曲呀?生:(1)冬季的圣誕節(jié)師:(2)冬季都有什么景象你們能來描述一下嗎?生:(2)茫茫白雪、冰雕等。(教師播放全國各地雪景圖片)師:(3)冬季里你們會做什么娛樂活動呢?生:(3)可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等。【設計意圖:課始播放歡快溫馨的歌曲既可以拉近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又引出了本課“乘雪橇”的話題。】(二)欣賞過程1、全曲聆聽,整體感知(1)首次全曲聆聽(播放視頻)師:帶著問題請學生聆聽,a、說出歌曲的情緒。(歡快)b、你都聽到了哪些打擊樂器?c、你從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乘雪橇滑雪的情景)【設計意圖:教師邀請學生說出乘雪橇的場景為下面做鋪墊。】(2)二次聆聽主題旋律師:聆聽主旋律,感受歌曲主旋律的變化都描述了什么滑雪場景?生:mf、f、ff、mp【設計意圖:加深歌曲熟悉度的同時,能夠多次體驗歌曲的主題,有助于A段的樂曲學習。】2、A段欣賞(1)A段欣賞(一次)學生欣賞A段,找出本段主旋律,并模唱。出示主旋律并模唱:教師用鋼琴矯正學生音準,并進行模唱練習。(2)A段欣賞(二次)生:再次欣賞A段,并畫旋律線:(3)A段表演學生通過模唱主旋律和畫旋律線方式,完成A段的樂曲學習。3、B段欣賞(1)B段欣賞(一次)師:聆聽B段找出有趣的聲音生:鈴鐺聲、馬蹄聲、馬鞭聲(2)B段欣賞(二次)師:找出“馬鞭”在B段出現(xiàn)了幾次并模仿甩鞭動作。生:四次(3)節(jié)奏練習師:出示“馬蹄”節(jié)奏:生:模打節(jié)奏(4)請學生找出“有趣”聲音都用哪些樂器演奏的。生:串鈴、雙響筒、響板。生:用雙響筒模打“馬蹄聲”部分,響板模仿“馬鞭聲”。(5)B段表演生:用模唱主旋律、樂器伴奏、甩馬鞭等動作來進行B段表演。4、C段欣賞(1)C段欣賞(一次)師:此段主旋律的變化生:很有節(jié)奏感(爵士風格)(2)欣賞爵士風格《乘雪橇》片段(二次)師:爵士風格就是把一段旋律轉變成切分或是附點音符進行演奏,同時也改變了強弱的規(guī)律。因此我們?yōu)榱送癸@爵士的特點請同學們一起加入爵士樂標志性動作:響指。(3)出示對比切分節(jié)奏的主旋律:先進行爵士旋律的模唱,再加入響指演唱。(4)C段欣賞(三次)師:馬鞭出現(xiàn)次數(shù)和特點生:兩次,比較緊湊(因為緊湊想表達讓馬兒加速,所以在C段模仿甩鞭時請學生加入“駕駕”象聲詞,能更體現(xiàn)馬鞭的緊湊感,同時也提醒學生C段的馬鞭聲與B段的不同)(5)C段表演學生用模唱、響指、象聲詞、甩鞭動作等活動進行表演。5、D段欣賞(1)D段欣賞(一次)師:分別聽辯出三種有趣聲音生:馬叫、馬蹄、馬鞭(2)律動練習請學生分別用聲音模仿馬叫、用雙響筒模仿馬蹄和甩鞭動作模仿馬鞭聲。(3)D段表演學生用模唱、律動、樂器等活動進行表演。(三)多樣表演,延伸拓展1、多樣表演在學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情況下,點名樂段結構,介紹音樂作者,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作品。分組來進行多樣表演:第一種:請全體學生模唱主旋律的形式進行表演,并畫旋律線。促進學生的肢體和聲音都得到良好的協(xié)調(diào)運用。第二種:在全體學生模打節(jié)奏的時候,請部分同學用雙響筒、串鈴、響板等樂器進行伴奏。第三種:第三段的爵士風格變化,請全體學生用響指的方式區(qū)分其他樂段的不同,同時表現(xiàn)爵士樂節(jié)奏的特點。第三種:學生運用象聲詞“駕駕!”、甩鞭、馬叫聲等活動為歌曲“有趣的聲音”進行表演。【設計意圖:運用多種形式多樣表演,即活躍課堂氣氛,最主要的是通過每段不同特點的表演,凸顯出主題的變化。】七、拓展欣賞合唱形式的《乘雪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同樣旋律,但不同風格的樂曲,感受表演形式的多樣化。】八、板書設計【設計意圖:學生通過ABCD四樂段能夠清楚歌曲結構,畫主旋律線,即有助于學生模唱旋律的音準,又能提示學生主旋律的出現(xiàn)等。】九、反思課堂上,我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音樂空間。我把模唱、模打節(jié)奏、律動、樂器、表演等有機融合在一起,這樣的教學能加大學生對樂曲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最后我讓學生多樣表演,為歌曲增添歡樂、喜悅的氣息,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的教育。我認為,音樂是人類心靈飛翔的綠地;歌聲是人類心靈的翅膀。而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我愿做音樂的天使,給孩子們傳播快樂和希望。讓學生們通過音樂課堂感受音樂的美妙,感受音樂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