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5張PPT)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為什么要走 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要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一課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特殊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要條件假言判斷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一般第一課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一般站起來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富起來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中特創立、發展和完善)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串聯全書的主線:人類社會發展進程與趨勢 + 社會主義與中國(1)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革命(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19.7-1949.10)建設(立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1949.10-1978.12)改革(富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 (1978.12-2012.11)復興(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2012.11-今)(2)社會主義與中國:救國→立國→富國→強國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莒縣四中政治一輪復習 王玉潔一、知識體系構建:宏觀把握(課前預習完成)情境一:1846年馬克思寫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時就已經有了五種所有制形式的構想。馬克思又在《共產黨宣言》、《雇傭勞動與資本》中都講到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如果加上原始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也是五種所有制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明確地指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如下五個階段——原始氏族社會、古代奴隸制社會、中世紀農奴制社會、近代雇傭勞動制(資本主義)社會、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1919年,列寧在《論國家》的演講中主張“五種社會形態說”。在當時的列寧看來,人類歷史是沿著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單線序列發展著的。思考:1、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發展經歷了哪些基本形態?2、這些不同社會形態有哪些具體的本質特征(特點)?3、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概括出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規律是什么?二、考點梳理:考點一: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與趨勢)1、地位與發展階段(1)地位: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最低階段\人類的童年。(2)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一萬年前)2、生產力狀況:生產力低下(具體表現:生產工具為石器)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3、生產關系特點(1)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生產資料所有制)。(2)共同勞動、平等互助 (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3)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產品的分配關系)。4、管理(上層建筑):氏族制度、部落5、原始社會的解體:直接原因:私有制的確立與階級的產生;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考點(一):原始社會注:確立的標志:土地變成私有財產-P31、(2023·中山調研)某校學生在參觀博物館時,講解員說:“從大約一萬年前開始,一件件陶坯上記錄了人類文明初始期的信息,也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是那個時代的標志之一?!标P于新石器時代,同學們可能還會聽到的解說詞是①生產力低下使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人們通過氏族議事會來管理國家事務③人們已經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④人類社會從蒙昧野蠻邁入了文明時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課堂鞏固1、產生原因與表現(1)原因:根本:生產力發展。直接:私有制的確立與階級的產生(2)表現:國家的產生(上層建筑)2、生產力狀況:生產力水平較原始社會有了顯著提升(金石并用、金屬工具廣泛使用等)3、生產關系特點(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生產資料所有制)(2)奴隸毫無人身自由,被強制勞動(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與相互關系)(3)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產品如何分配)4、主要矛盾: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5、對奴隸社會的評價: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了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是歷史的進步考點(二):奴隸社會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工具P4。金屬工具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國家的形成2、(2023·東莞五校期中)西方文學《荷馬史詩》不僅記錄了古希臘英雄時代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對普通戰士和家庭婢女也有著生動的細節描寫,堪稱一部古希臘社會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的文化風俗百科全書。以下對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認識正確的是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③奴隸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奴隸主強制下勞動④生產工具改進,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A課堂鞏固3、(2023·全國·二模)在奴隸社會,奴隸主階級的生活非常奢侈腐化,而廣大奴隸則被當作牛馬一樣被買賣,每有戰事,還要去遠方戍守或充當炮灰,這激起了奴隸的反抗。《甲骨文合集》記錄了公元前1339年至公元前1281年商代武丁時期,奴隸夜間放火焚燒了奴隸主的三座糧食倉庫,三座倉庫熊熊燃燒的烈火把黑暗的夜空照得通明?;馃`主糧倉①是基于奴隸只占有一小部分生產資料②反映了奴隸不甘于沉重的壓迫和剝削③已經觸及奴隸制本身的歷史局限性④是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鞏固D1、生產力狀況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等, 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2、生產關系:(1)特點: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生產資料所有制)②農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人與人的地位、關系)③地主向農民收取地租、徭役、高利貸、苛捐雜稅,農民占有部分勞動成果。(產品如何分配)(2)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收取地租為主要剝削方式)3、上層建筑(政治與文化):政治上:君主專制、等級森嚴的顯著特征 文化上:傳播封建迷信、道德、君權神授4、主要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階級矛盾)表現:經濟剝削、政治壓迫、思想鉗制 vs 抗租抗稅運動、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考點(三):封建社會5、(2023·浙江·模擬預測)朝天文廟佃租糾紛案殘碑記載:“佃交收,不兌,爭競以致互詞詰告”。佃農照約交租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的等級制度 b.封建“君權神授”思想c.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課堂鞏固4、(2023·全國·一模)天下大同,原是儒家宣揚的“人人為公”的理想社會,但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并未實現。對此,下列解釋合理的是①將“天下大同”作為理想社會的模型沒有科學依據②生產力發展水平并未達到支持“天下大同”的程度③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決定了“天下”不可能“大同”④“天下大同”思想對封建社會的發展沒有指導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C1、生產關系(重點)(1)建立的基本條件:一是: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大量貨幣當作資本。(條件形成:依靠暴力、通過掠奪)(2)特點:①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生產資料所有制)②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人與人之間的地位與關系)③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產品如何分配)2、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1)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2)評價:①積極: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生產力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②消極:資本主義制度有其固有的痼疾,依然是人剝削人的社會;引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考點(四):資本主義社會6、(2023·珠海聯考)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8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讓資本主義迅速在全世界蔓延。許多國家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推翻封建統治階級,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與封建社會相比,資本主義社會的進步性主要表現在①階級剝削被民主制度所取代②封建專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③等級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④勞動者占有的生產資料逐漸增多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D課堂鞏固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重點)(1)基本特征:生產的相對過剩(2)主要表現:P9(3)原因:①直接原因:兩個矛盾:-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 VS 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 VS 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 和 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4、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趨勢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地位)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貫穿于其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基本矛盾的尖銳化越不可避免。③發展趨勢:資產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采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考點(四):資本主義社會7、(2023·東莞五校期中)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始終是:群眾貧窮和群眾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立,資本主義生產卻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導致群眾貧窮、消費受限制的根源所在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表現為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普遍降低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是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相對過剩,即生產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矛盾造成的相對過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課堂鞏固8、(2022山東棗莊二模)恩格斯指出∶"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出自己無能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那種性質。" 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終將滅亡②社會程度往高水平發展會緩和資本尖銳矛盾③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資本主義的最終命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鞏固B情境二: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形態,在資本主義萌茅時期就已出現,從1516年英國人莫爾的(烏托邦)一書問世,到《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但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也由于空想社會主義者歷史觀的局限性,他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長期圍于天才的設想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說:“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系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只是弊病,消除這些弊病是思維著的理性的任務。2023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5周年,《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從現實的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出發,指出資產階級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不僅制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而且產生了運用這一武器的人;當它創造的財富不能為自己的關系所容納時,它的外殼就要炸毀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豆伯a黨宣言》不僅找到了資產階級滅亡的原因,而且找到了埋葬它的掘墓人,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思考:1、空想社會主義為什么只能是空想?2、社會主義為什么能從空想走向科學?3、科學社會主義是如何發展的?考點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理論實踐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1、法國巴黎公社工人運動2、十月革命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實踐3、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3、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4、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1)發展過程及特點(區別):16-17世紀文學描述---18世紀法律角度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19世紀最高階段,提出了許多積極合理的設想。(2)積極意義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3)局限性: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找不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強大力量和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1)資本主義的發展---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及其發展規律提供了經濟條件(2)工人運動、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應運而生考點(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理論)根本原因:他們是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和階級狀況的產物相關鏈接P12-13相關鏈接1、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決定性、奪取政權的武裝斗爭是最高方式)、思想理論斗爭。2、三大工人運動:(1)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表現:---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整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2)失敗原因:---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社會經濟還未發展到鏟除資本主義制度的程度。(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課堂鞏固1、(2023·梅州大埔聯考)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了以英法為代表的近代西歐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理論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近代西歐的空想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過程。這表明①空想社會主義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②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的結晶③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④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D3、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考點(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理論) 唯物史觀:揭示了 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主要內容意 義進步性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找到了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途徑)剩余價值的來源、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方向。(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根源)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2、(2023·河源期中)馬克思作為人類歷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貢獻就是和他的戰友恩格斯一道,創立了以唯物史觀為哲學基礎,以剩余價值學說為經濟學依據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而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走向自由解放開辟了一條光明大道。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②揭示了社會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 ③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④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鞏固4、誕生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主要內容:①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②一個政黨——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③一個目標——未來共產主義的理想目標④實現途徑——階級斗爭與無產階級革命。(2)重要意義: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3)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①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②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③馬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④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考點(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理論)3、(2023·清遠四校期中)某校同學在探究“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課題中,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對應正確的是①資本主義三大工人運動——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理論基石 ②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③十月革命的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 ④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課堂鞏固考點(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煥發生機活力二戰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到實踐一國到多國實踐遭遇挫折巴黎公社偉大嘗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20世紀80-90年度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是社會主義發展歷程的挫折,并不是社會主義的“歷史終結”,它為社會主義發展積累經驗和教訓。向世界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實現了一國到多國實踐的飛躍4、(2023·湛江調研)從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發表《烏托邦》算起,世界社會主義已走過500多年的歷程,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發展。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陷入低潮。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今天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在摸索中前進。材料說明①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仍要在社會主義實踐中證明②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③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④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課堂鞏固對應 社會形態 生產力 生產關系 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決定決定構成小結:五種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新舊石器金屬工具鐵器農耕機器生產自動化所有制: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的關系:平等互助的關系分配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制:奴隸主占有生資并完全占有奴隸人的關系:奴隸毫無人身自由,被強制勞動分配制度: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保障所有制: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人的關系:農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分配制度:地主向農民收取地租、徭役、高利貸、苛捐雜稅,農民占有部分勞動成果所有制: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人的關系:勞動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資本家分配制度: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所有制: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的關系:平等互助的關系分配制度:按勞分配氏族制度階級、國家產生奴隸主專制封建君主專制、森嚴的等級制度。封建迷信、道德,君權神授等思想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政治制度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生產力生產關系 · 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決定反作用決定反作用①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歷程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生產力(經濟基礎)生產關系決定反作用決定反作用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考點(五):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基本矛盾與基本規律上層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思想、意識形態、宗教等1、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根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向前發展。加 工利 用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生產力決定性因素生產力水平的標志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誰來改造怎么改造改造什么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產資料(石器—鐵器—機器—機器人 )生產關系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公有制、私有制平均分配、按勞分配、按需分配按資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平等互助、雇傭剝削決定作用核心概念突破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經濟)(政治、文化)注:與經濟有關的制度和政策,屬經濟基礎。如: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場經濟體制、財稅制度、 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產權制度等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思想上層建筑)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哲學、宗教、文化傳媒等。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軍隊、警察、法庭、監獄、政府部門、黨派等國家機器和政治組織(政治上層建筑)注:上層建筑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如:法律法規、社會信用制度、政治制度、行政體制改革、核心價值觀、思想觀念核心概念突破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9、在班級學習交流中,一位同學做了“原始社會——石器;奴隸社會——金屬工具(青銅器);封建社會——鐵器;資本主義社會——機器”的演說。他演說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進而決定產品如何分配B.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進而決定社會形態更替C.社會發展規律不可逆,不同社會都要經歷相同的發展過程D.社會形態具有差異性,不同社會形態更替沒有基本規律B課堂鞏固歸納小結1: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重大事件的標志社會進程中的重大事件 標 志私有制的確立國家的產生人類進入文明時代資本主義社會開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的偉大跨越土地變成私有財產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的建立金屬工具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國家的形成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共產黨宣言》發表(1848年2月)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十月革命社會進程中的重大事件 意 義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十月革命的勝利歸納小結2: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重大事件的意義促進了生產力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人類思想上的極大解放,使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兩個必然”。第一次系統論述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1)從一國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2)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3)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顯示了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精析突破3: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第一次飛躍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第二次飛躍 十月革命后在蘇聯建成社會主義為標志,形成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第三次飛躍 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探索各具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當代的應用和發展,是當代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精析突破4:科學社會主義的三次歷史性飛躍1、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文字的出現,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國家的形成,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2、奴隸有一定的財產和人身自由,奴隸主占有奴隸大部分勞動成果。×:奴隸沒有財產和人身自由,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勞動成果。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或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4、封建社會的農民依附于地主,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封建社會的農民對地主依然存在人身依附關系,但是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5、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相對過剩。本課易錯6、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7、生產關系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8、生產力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經濟基礎。9、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力是否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10、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是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是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11、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本課易錯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生產力:舊石器天然食物→新石器原始畜牧業生產關系:公有、平均分配、平等上層建筑:氏族、部落管理解體:生產力發展→個體勞動盛行→生產資料家庭私有(私有制確立的標志——土地變成私有財產。)生產力:金屬工具;生產關系:奴隸主占有全部上層建筑:國家產生(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的意義:金屬工具、城市出現、文字發明(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主要矛盾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經濟危機的特征、表現、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產生的歷史條件思想來源、歷史前提、理論基石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創立者(馬恩)、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理論。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俄國十月革命(理論到現實的飛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一國到多國(俄國→二戰后多國→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強大生命力→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本課知識結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續更新,上千款模板選擇總有一款適合你021、5個社會形態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特點:原始、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2、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特征;主要矛盾;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與根本原因;終究要被社會主義取代3、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上層建筑一定要…。4、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4、2個方面評價:社會主義實踐中對蘇聯東歐挫折、中國蓬勃發展的評價4、3個標志:私有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5、社會主義的“3次飛躍”:空想到科學、理論到實踐、一國到多國6、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3大條件;(思想來源、歷史前提、理論基石)本課必備知識:(要求)理解、背誦并能默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