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方寸之間》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材《方寸之間》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了篆刻這門傳統(tǒng)藝術,《方寸之間》目的是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在欣賞學習和動手嘗試中感受中國民族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特殊魅力。教材從介紹朱文、白文與邊款等篆刻表現(xiàn)形式和名章、閑章、肖形印等印章品類入手,再介紹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鐫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驟。教材版面在呈現(xiàn)印章品類的位置編排秩序上與這個內(nèi)在的編寫線索可能有一點閱讀習慣上的差異。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做事細心的態(tài)度3、情感目標:通過從篆刻的學習和實踐中感受民族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誠信意識。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難點:篆刻時如何把握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收獲,并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將采用欣賞法、講授法、練習法來設計本節(jié)課。1、欣賞法: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了解篆刻的系統(tǒng)知識,并欣賞大量優(yōu)秀的篆刻作品,使學生對篆刻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2、講授法:講解篆刻的特點和使用工具,讓學生對篆刻作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對篆刻理論的了解,更深刻的認識篆刻藝術,從而為以后的篆刻練習作重要鋪墊。3、練習法: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認識篆刻所需要的書法功底和用刀技巧,請學生進行局部臨摹練習。教具準備:刻刀、章料(橡皮)、硫酸紙、印泥等課時劃分: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組織教學讓學生準備好上課用的工具,如刻刀、工具書、硫酸紙、橡皮等。做好上課準備,以便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二、引入新課1、展示書法作品(一幅有印章,一幅沒有印章),在學生欣賞的同時,提問這二幅作品還缺不同?學生討論回答2、有印章的豐富作品的形式感和內(nèi)涵,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方寸之間》。三、講授新課1、介紹印章的起源,使學生對篆刻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取得初步的認識。A、介紹“印”字的由來。B、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書,先寫后刻,故稱為篆刻。書法與篆刻是中國藝術的孿生姐妹。C、古代文人將詩、書、畫、印并稱四絕講解篆刻使用的字體和形式特征,讓學生對篆刻作品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為以后的書法和篆刻練習作重要鋪墊2、篆刻的字體大篆—金文—小篆3、篆刻的分類A、表現(xiàn)形式白文(陰文)朱文(陽文)B、篆刻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學生分組討論)名 章:《白石》、《毛澤東》、《潤之》閑 章:《白中云鶴》、《厚德載物》肖形章:《雀》、《雙鶴戲魚》思考與練習一4、篆刻工具:刀 石 泥5、篆刻刀法介紹(現(xiàn)場演示)A、沖刀法:一筆畫是用一刀直入,一次完成,不作修飾,取其爽利之美。B、切刀法:每一筆畫都用一來、一回的刀法來刻,直到修飾完美,以求得均勻、圓融、渾厚等等美感。6、治印的步驟(課件展示)四、學習活動1、學習篆刻刀法,嘗試臨刻篆刻作品。2、學生動手嘗試制作一方名章(單姓氏)或一方肖形章。3、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注意學生刻刀的使用(注意安全)五、展示評價教師準備好印泥和白紙,讓學生把制作好的印章印制在白紙上并開展互評活動。六、小結拓展小結本課所學,通過對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再次認識了解,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篆刻的意義和重要性!板書設計第5課《方寸之間》1、印章的起源2、篆刻的字體3、篆刻的表現(xiàn)形式4、篆刻主要的形式特征5、治印步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