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中國發展中國家戰略舉例(第一課時)第1課時 建設主體功能區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學習目標】以國家某項重大發展戰略舉措為例,運用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說明其地理背景【自學過程】閱讀教材P109--P115,完成學習指導P95--101頁【必備基礎】。【合作探究】探究活動:【課堂探究】探究一 建設主體功能區【小組討論】材料一:下圖為我國土地、資源、生態、經濟的空間分布圖:問題1:根據上圖的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生態、經濟的空間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學生答: 土地資源: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少,且空間分布不均衡,整體西北多,東南少,與我國人口空間分布不適配。 資源特點:我國自然資源在空間上普遍分布不均勻。影響:資源的空間分布與人口、經濟發展在空間上的錯位分布,對我國資源開發,人口與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 生態特點:我國生態環境整體表現較為脆弱,生態問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是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生態問題的日益嚴重制約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特點: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發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再是西部。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約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也制約著不同地區資源的開發與發展,因此需要統籌發展。材料二:下圖為我國主體功能區的類型分布圖:問題2:根據上圖的圖文資料,找出主體功能區不同類型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地區?學生答: 優化開發區: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等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等。 重點開發區域:蘭州—西寧地區,長江中下游沿線,成都-重慶等。 限制開發區:主要分布在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和生態保護區,例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 禁止開發區:散布在上述三類開發區域之中。例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問題3:根據上圖的圖文資料,結合所學知識,以優化開發區為例,分析其開發條件及優化方向?學生答: 發展條件: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鎮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能力強。 發展方向: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提升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繼續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題區域。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鎮群的協調發展。探究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小組討論】材料一:材料二: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11個省級行政區,面積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既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也是一條面向國內外開放合作的重要走廊。問題4:結合上述圖文材料,說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學生答:位置和交通優勢: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資源優勢:豐沛的淡水資源,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眾多旅游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產業優勢:重要的工業走廊,農業基礎地位高;人力資源優勢: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市場優勢: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具有各種消費需求,對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一個地區可以具有多種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稱為主體功能。建設主體功能區是生態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國土開發和保護戰略。主體功能區規劃促使區域發展,由盲目追求經濟增長轉向依據主體功能因地制宜、有序開發。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區域的主體功能合理的是( )A.三江源保護區——文化旅游 B.長三角經濟開發區——農業生產C.東北平原——工業生產 D.北部灣沿海紅樹林區——生態保護2.中國實行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的原因是( )A.后備土地資源充足 B.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C.自然資源豐富多樣 D.區域生態環境優良【答案】1.D 2.B【解析】1.三江源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區,其主體功能是保護江河源頭生態系統,保護好高原濕地,為高原特有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發展旅游業會破壞當地環境,A錯誤。長三角經濟開發區的主體功能應為工業生產,貼別是先進制造業與高科技產業發展,B錯誤。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均耕地面積大,適宜建設我國的商品糧基地,C錯誤。北部灣沿海紅樹林不僅能夠抵御和降低風浪危害,具有滯留、消浪和擴大灘涂、陸地面積的功能,還能敏感地反映環境質量,生態效益顯著,應大力保護,D正確。故選D。2.我國人口眾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A錯誤。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南北方、東西部之間的不平衡狀況,實行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有利于不同區域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優勢發展經濟,B正確。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少,且空間分布不均衡,C錯誤。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口數量的增長,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D錯誤。故選B。下圖是京津冀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圖,指數越大,城市之間經濟流量越大。完成下面小題。3.京津冀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圖顯示( )A.廊坊指數高與距離北京近無關B.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的強度主要取決于城市等級、距北京遠近C.北京的對外輻射與距離呈正相關D.北京對冀各城市產業轉移力度大4.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區應( )A.區域競爭互補,發揮京、津雙核作用 B.冀大力發展種植業為京、津服務C.將京、津大量污染產業轉移到冀 D.減弱北京與天津兩城市間的聯系【答案】3.B 4.A【解析】3.由圖可以看出:廊坊指數高與距離北京近有關,A錯誤;各城市等級、距北京遠近極大地影響其與北京經濟聯系強度,B正確;京津冀各城市與北京經濟聯系指數天津最大,但并不與距離呈正相關,與承德較近,但是指數較小,C錯誤;河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北京對河北各城市的產業轉移力度不同,D錯誤。故答案選B項。4.區域競爭互補,發揮京、津雙核輻射作用,帶動京津冀區域發展,A正確;冀應注重接收京、津的產業轉移,與京、津形成互補,不能以發展種植業為目標,B錯誤;將京、津大量污染產業轉移到冀,也會影響到京、津地區,不可取,C錯誤;天津經濟外向性強,與北京形成東西呼應,減弱北京與天津兩城市間的聯系不可取,D錯誤。故答案選A。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江門、中山、肇慶九市組成。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目標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下列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措施敘述不正確的是( )A.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聯互通B.進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促進地區發展C.推動粵港澳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加快區域轉型升級D.深化對外開放,打造高技術合作平臺,培育傳統產業發展6.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是( )A.淡水資源緊張加劇 B.技術人才嚴重缺乏C.生態環境壓力加大 D.交通物流設施落后【答案】5.D 6.C【解析】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聯互通”有利于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信息交流和互相合作,A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進行資源整合,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促進地區發展”,有利于實現大灣區的優勢互補,實現內地與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互補,實現內地與港澳的合作共贏,B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推動粵港澳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加快區域轉型升級”,有利于大灣區的產業升級,C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由題干信息可知,培育傳統產業發展不是大灣區未來的發展目標,D敘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6.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豐富,淡水資源較為豐富,A錯;該區域經濟發達,技術人才眾多,B錯;隨著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生態環境壓力加大,C正確;大灣區經濟發達,基礎建設、交通物流設施完善,D錯。故選C。二、綜合題2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重大國家戰略,三地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下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聯系圖。(1) 描述北京市和河北省“優勢互補”的主要表現。(2) 在京津冀三地中任選其一,說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該地發展的意義。近年來,石家莊市經濟發展迅猛,也存在一些環境問題。某同學就石家莊環境問題進行文獻調查研究,結合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下圖為調查資料中2017年石家莊市大氣污染來源貢獻率數據。(3)從大氣污染的來源、影響及治理措施等角度,針對石家莊市的大氣污染問題,撰寫調查報告的結論部分。【答案】(1)北京市向河北省提供技術支持,并將部分產業轉移至河北省;河北省為北京市提供資源、勞動力和農副產品。(2)結合材料,具體表述,合理即可。(例如,對北京市發展的意義:促進產業轉移,優化產業結構;疏散非首都職能,改善城市環境;獲得資源產品,緩解人地壓力。)(3)結論:石家莊市的大氣污染來源主要包括燃煤、工業生產、揚塵、機動車尾氣等,其中燃煤、工業生產為最主要的污染源。大氣污染會危害人體健康,可能導致酸雨等環境問題。為緩解石家莊市大氣污染現狀,可以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進行清潔生產,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解析】(1)北京市資金充足、科技發達、市場廣闊、交通便利;河北省礦產資源豐富、農業資源豐富、海運便利、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土地資源豐富。北京市與河北省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北京市向河北省提供技術支持,并將部分產業轉移至河北省;河北省為北京市提供資源、勞動力和農副產品。“優勢互補”既有利于北京市城市化問題解決,也促進了河北省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2)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隨著北京城市功能不斷擴大,周邊地區的壓力也不斷增加。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將東北、中南等其他經濟區域的產業帶引入北京郊區,并使這些地區在制造業、物流、服務業等領域形成各自的優勢。從而優化整個地區的產業布局。對北京市而言,可以促進產業轉移,優化產業結構,集中力量發展文化產業、高端服務業等;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提高城市副中心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有序承接符合城市副中心發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轉移,加強對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實現與雄安新區錯位發展,有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通過資源共享,利于北京更好的獲得來自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資源產品,緩解人地壓力。對天津而言,通過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減少重污染企業比重,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升環境質量。可以更好的獲得河北省的資源、勞動力和產品支持,也能更好的從北京獲得技術和產業轉移,緩解人地壓力和優化產業結構。對河北省而言,通過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可以提升產業集聚、技術水平,有利于集中處理污染物能力的提升。可以獲得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產業資源和技術支持,提升產業投入力量,促進產業發展和就業,提升工業化、城市化水平。(3)首先是大氣污染物的來源,從貢獻率大小可以直接看出,石家莊市的大氣污染來源主要包括燃煤、工業生產、揚塵、機動車尾氣等,合并占比超過90%以上;其中燃煤(占比達到28%左右)、工業生產(占比達到25.5%左右)為最主要的污染源。其次是大氣污染的影響,對人和動植物造成危害,如植物干枯死亡,動物死亡,引發人們呼吸系統疾病等;以燃煤為主,含硫比例大,容易導致酸雨等環境問題。再次是大氣污染的治理措施,可以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油氣能源比重、降低煤炭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進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能耗和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