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學習目標】1.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2.運用資料,解釋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自學過程】閱讀教材108頁自學窗,梳理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過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動1:可持續發展1.閱讀教材P101-102,寫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2.閱讀教材P102可持續發展系統示意圖,寫出可持續發展內涵之間的關系。生態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持續發展是目的3.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評價下列行為,寫出違背或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哪個原則。1 人類有義務保護地球上所有的物種,人類的發展不應該危及其他物種的生存。(符合公平性原則)涸澤而漁。(違背持續性原則)2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終止《巴黎協定》的所有條款。而早在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宣布美國退出另一份有關氣候問題的協議《京都議定書》。(違背共同性原則)3“吃祖宗飯,斷子孫路”。(違背公平性原則)44.閱讀教材P104頁活動材料,提出你對在全球環境治理的國際合作中,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看法。例如:“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體現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發展機會上的公平性原則。根據這個原則,發達國家應率先減排,并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的技術和資金支持下,采取措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因為發達國家工業革命進行的時間較早,對地球環境的破壞時間更長,影響更加深刻,不能因為其目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推脫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責任。發展中國家同樣在進行工業化的過程中,要深刻吸取發達國家的歷史教訓,不能再走一條先破壞再治理的一條老路探究活動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閱讀教材P105,我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教育扶貧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當地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技能和本領,提高基層干部能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發展特色產業的作用在于促進貧困個體(家庭)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發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轉移就業是把鄉村貧困人口組織起來,通過技能培訓,實現技能武裝,再通過轉移就業,把貧困人口推向市場,讓他們憑本事吃飯,靠勤勞致富,助力脫貧攻堅。異地搬遷的作用是實現精準扶貧,不僅維持搬遷者的生存條件,還要改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促進他們融入當地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全面改善當地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閱讀教材P106,你還能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續消費行為嗎?【當堂檢測】1.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它不僅是一種理論,而且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在通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人類應該( )①積極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②轉變觀念,大力開發極地資源 ③調整生產行為,發展循環經濟 ④治理環境污染,保護藍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為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每個公眾應從我做起,推進污染減排,踐行綠色生活,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據此回答2~3題。2.下列公眾行為符合主題要求的是( )A.講究衛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B.減少煤炭使用,大量使用電能C.多開私家車出行,減少對公共交通的壓力D.多選擇帶有環境標志的商品3.下列地區的能源開發和使用不能體現“節能減排”的是( )A.新疆地區使用太陽能B.東南丘陵地區使用沼氣C.山東半島沿海發展風能D.山西加大煤炭資源的開發4.隨著我國電商的興起,快遞業也迎來了飛速發展。但快遞包裝不環保的現象也頗為突出,推動快遞包裝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刻不容緩。實現快遞包裝物資源化的關鍵措施是( )A.簡化包裝 B.分類回收 C.集中儲存 D.及時消毒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廢棄物資源化即對廢棄物再利用,對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故B正確;簡化包裝,目的是為了減少廢棄物,即減量化,沒有體現資源化,故A錯誤;集中存儲和及時消毒,都沒有做到再利用,故C、D錯誤,故選B。5.隨著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推進,浙江關停了部分中小養殖場,促使飯店泔水由原先直接排放或流向養殖戶變為提供給環境集團集中處理,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①發展“種—養—加”農業循環經濟 ②促進分散的工業企業集聚發展 ③鼓勵工商業資金投向農業產業 ④提高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利于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助于治理污水,①正確。促進分散的工業企業集聚發展,可以實現污水集中處理,進行污水治理,②正確。不合理的農業活動和工業活動均會增加污水的產生,不利于污水的治理,③④錯誤。故本題應選A。2014年3月29日,全球許多國家都參與了“地球一小時”活動。我國的活動主題為“藍天自造”。據此回答6~7小題。6.這一活動主要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 )A.持續性原則 B.公平性原則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7.“地球一小時”活動主要針對的問題是( )A.酸雨蔓延 B.水污染嚴重C.全球氣候變暖 D.生物多樣性減少宇宙飛船經濟是把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宇宙飛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陽供給外,人類的一切物質需要靠完善的循環來得到滿足生命就是在這川流不息的物質循環中得以體現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人類按照生態學原理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不產生污染的經濟或生產體系,它將是一種封閉的經濟體系、其內部具有極完善的物質循環和更新的性能。據此回答8~9題8.“宇宙飛船經濟"體現( )A.地理環境決定論思想 B.人類中心論思想C.人地協調論思想 D.人地對抗性思想9.在該人地關系思想的影響下會使( )A.人類崇拜自然地理環境向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B.人地關系對立地理環境向不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C.地理環境惡化,人類社會發展停滯D.人地關系協調發展人類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下圖為“我國某區域2002年-2015年工業廢水排放量與人均GDP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10.2002年-2015年期間,該區域( )A.控制工業廢水排放阻礙了經濟的增長B.人均GDP與工業廢水排放量同步增長C.人均GDP持續增長,工業廢水排放量先增加后減少D.人均GDP增長是以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增加為代價的11.該區域工業廢水排放量在2005年開始逐步減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經濟增長放緩 B. 人口規模減少C. 環保政策改變 D. 農業生產萎縮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傳統林業經濟是通過森林的培育、管理,主要以產出木材來獲取經濟效益的產業。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模式,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材料二 我國林下養雞模式景觀圖(下圖)。(1) 從農戶角度分析傳統林業經濟的不足以及發展林下經濟的好處。(6分)不足:林木生長周期長;前期投入大,收入少。好處:發展林下經濟,生產周期短,獲益快;增加林業附加值,提高收入。(2) 指出南方丘陵地區林下種植物的一般生長習性。(6分)喜暖(或忌寒);喜陰;喜濕(或忌澇);耐酸(或耐貧瘠)。(3)試從生態農業角度分析林下養禽的經濟優勢。(6分)樹木為家禽遮蔭(省遮陽網),節省投資;家禽吃草吃蟲,減少農藥及飼料的投入;禽糞給樹施肥,節省化肥的投入;林下禽產品無公害,價格高。1.C 2.D 3.D 4.B 5.A 6.C 7.C 8.C 9.D 10.C 11.C12【解析】本題考查南方的自然地理環境、傳統林業經濟和林下經濟的對比、以及生態農業的優點。考查學生對人地協調觀的理解和應用。【詳解】(1)“傳統林業經濟是通過森林的培育、管理,主要以產出木材來獲取經濟效益的產業”,據此可知,傳統林業經濟的產品比較單一,且林木的生長周期比較長,獲得經濟效益比較慢;林木生長過程中的培育、管理,都屬于前期投入,前期投入比較大,收入較林下經濟少。“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據此可知,發展林下經濟,產品類型多,生產周期短,獲益快;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可以增加林業附加值,提高收入。(2)南方丘陵地區林下種植物的一般生長習性應該是與南方丘陵地區的自然條件相適宜的,本題需從地形、氣候、土壤等角度來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南方地區氣候溫和,所以南方適宜種植喜暖、忌寒的植物;林下光照條件差,所以適宜種植喜陰的植物;南方丘陵降水較多且易排水,所以適宜種植喜濕、忌澇的植物;南方丘陵地區為酸性的紅壤,土壤貧瘠不肥沃,適宜種植耐酸、耐貧瘠的植物。(3)本題的要求是從生態農業角度分析林下養禽的經濟優勢,所以作答本題一定要明確體現經濟方面的優勢。“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所以要從資源共享、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入手進行分析。家禽在林下生活,樹木為家禽遮蔭,省去了購買遮陽網的費用,降低養殖成本,節省投資;家禽在樹下吃草吃蟲,減少了農戶購買農藥及飼料的投入,節省資金;林下的禽糞是良好的肥料,相當于給樹施肥,為農戶節省購買化肥的投入;在林下放養產生的禽產品,健康無公害,品質高,銷售價格高,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