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地質災害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和我國地質災害嚴重區域。2、通過分析地質災害的關聯性,說明地質災害的變化過程。3、結合圖示和文字信息,判斷地質災害的類型。4、樹立預防為主、監測預報的思想觀念。【學習重難點】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分布特征。【預習新知】地震1.形成2.地震構造(1)圖中a為________、b為________、ab為________、bc為________。(2)弧線de為________線:是把地面________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3.震級和烈度震級 烈度地震釋放________大小的等級 地面受到的影響和________程度一次地震有______個震級 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___個烈度3級以下為無感地震;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 直接因素:震級、________等;間接因素:地質構造、地面________等4.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________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礎設施,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間接危害:破壞當地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嚴重損害災區人們的________健康。(3)次生災害: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________、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5.分布(1)世界(2)我國:臺灣、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6.防避措施防避地震的措施災前準備 準備防災________,牢記地震撤離路線和附近應急________位置,參加地震演習活動,樹立防震意識等災中救助 及時、有序地撤到________地帶;被掩埋時,要尋找合適的________和方法進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災后自我保護 往往還有________,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遠離危墻、________、電線桿等危險區域(一)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類型 滑坡 泥石流概念 山地斜坡上不穩定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________整體下滑的現象 山區________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圖示形成條件 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____、植被覆蓋度較差 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________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多發地區 山地丘陵區以及________頻繁的地區 山區溝谷中我國廣大的山區,尤以________地區最為多發危害 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多與________相伴,能夠摧毀聚落,破壞森林、農田、道路,淤塞江河等【思考探究】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地震烈度達到11度。這一天,13億的中國人都沉浸在悲痛當中,因為就在這場災難中,有69227位同胞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任務一:震級和烈度如何劃分?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有何關系?任務二: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任務三:讀圖分析中國地震分布有何特征?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區?任務四:2021年12月6日17時29分,山東濰坊市安丘發生里氏2.4級地震,震源深度8KM,如果日后發生大地震,我們該如何自救?探究二:滑坡和泥石流任務一:分析說明我國滑坡、泥石流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任務二:分析我國西南地區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提示:可從地形、地質、降水、人為活動等方面考慮)。【鞏固訓練】下圖為青藏高原某次強震的震區示意圖,等震線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點連接的曲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地震發生后,救援力量投入較多的地區是( )A.甲 B.乙 C.丙 D.丁【小題2】與其他地點比較,丙地開展救災工作的難度大,主要原因有( )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②地勢落差大,交通不便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頻發④鄰近斷裂帶,余震威脅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過去我國“小震成災”“小震大災”的現象經常發生,尤其在農村地區更為常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①余震次數較多②防震意識較差③建筑質量較差④人口較為密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樁林壩是安裝在溝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連接在支墩上的廢舊鋼管等形成的樁林壩體,以及壩體左右的實體護翼組成的防災減災工程(如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圖中樁林壩主要用來防御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 B.臺風 C.滑坡 D.泥石流【小題2】遇到該樁林壩防御的自然災害時,正確的逃生方式是( )A.抓住漂浮物漂浮B.就地尋找掩體躲藏C.沿溝谷延伸方向往低處跑D.沿溝谷垂直方向往高處跑下圖為我國某地區氣象災害成因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圖中甲、乙、丙氣象災害分別是( )A.寒潮、臺風、凍害 B.春旱、寒潮、沙塵暴C.滑坡、暴雪、沙塵暴 D.春旱、洪澇、凍害【小題2】該地區最有可能是( )A.青藏高原 B.東北平原 C.華北平原 D.東南丘陵北京時間 2023 年 12 月 18 日 23 時 59 分,位于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甘肅省積石山( 35 ° N , 102 ° E )發生了 6.2 級地震,給當地及周邊地區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12 月 19 日家住青島( 35 ° N , 119 ° E )的小明在北京時間 7 時 4 分起床,正值日出,但他的父親早已飛往現場救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小題1】此次地震給積石山當地及周邊地區帶來了嚴重危害的原因是當地( )A.地方時正值子時,處于休息時間B.多采用木質結構房屋,牢固性差C.沉積物松軟,地震烈度大D.臨近大寒節氣,天氣寒冷【小題2】小明父親和隊員乘坐救援飛機飛往救災地的最短航向為( )A.先西北,后西南 B.先東北,后東南C.先東南,后東北 D.先西南,后西北【小題3】甘肅省積石山地震發生的次日( )A.積石山太陽從東北方向升起B.積石山晝長為10小時52分鐘C.青島日落時間為17時10分D.青島夜長約為14小時8分鐘地形地貌是崩滑流地質災害活動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崩滑流能否形成以及形成的類型、數量(密度)和規模。江西崇義縣可劃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四個地貌類型。該縣崩塌、滑坡與不穩定斜坡主要發育于低山、丘陵等區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區,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丘陵區。圖為崇義縣不同地貌地質災害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小題1】關于崇義縣不同地貌地質災害分布說法正確的是( )A.丘陵區的災點數量分布最多B.平原地區地質災害為泥石流C.中山區不穩定斜坡分布最多D.丘陵區的災點密度數值最大【小題2】低山丘陵區的災點密度較大的原因是( )A.植被分布稀少 B.山體落差較大C.人類活動密集 D.巖溶作用較強【小題3】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區的原因可能為( )①人工抽取地下水②地下水侵蝕作用③降水季節差異大④滑坡泥石流導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易貢藏布流域位于西藏東南部橫斷山的高山峽谷地段,地質結構復雜、構造運動活躍,泥石流為其主要的地質災害。該地區泥石流類型根據冰川是否發育,可分為冰川融雪泥石流和暴雨泥石流。下圖為易貢藏布流域位置及泥石流分布示意圖。 【小題1】易貢藏布流域冰川融雪泥石流與暴雨泥石流流量有明顯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有( )①地形坡度②植被蓋度③水源補給④匯水面積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小題2】易貢藏布流域冰川融雪泥石流與暴雨泥石流發生均較為頻繁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下圖示意三峽庫區滑坡頻率(月滑坡次數占全年滑坡次數的百分比)與月均降水量的關系。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小題1】上圖表明三峽庫區滑坡多發的誘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節分配均勻【小題2】三峽水庫蓄水后庫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為水庫水體的( )A.流速減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漲落 D.水位穩定2015年底,湖北省黃石市關閉第一批露天礦山,通過對礦山復墾種植,完善周邊基礎設施,打造以“天坑”為特色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天坑”垂直落差近400米。下圖為某研學團隊成員站在黃石公園觀景臺于2024年3月20日下午3:00拍攝的天坑局部照片。據此完成小題。【小題1】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天坑壁最容易遭受的災害是( )A.石漠化 B.地震 C.泥石流 D.滑坡【小題2】為防止上述問題發生,下列措施中較合理的是( )①繼續開挖移土,使陡坡變緩②“封坡”育林,自然恢復生態③做好監測預警,降低災害發生頻率④修筑擋土墻、護墻等支擋不穩定巖體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小題3】據圖片推測,當時該研學團隊成員所站的位置在“天坑”的( )A.東偏南 B.西偏北 C.正北 D.正南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 ( 簡稱“混合型” ) 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 ( 簡稱“升溫型” ) 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 1900 — 2020 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緯度 3 — 5 月 6 — 8 月 9 — 11 月 12 — 2 月 總計升 溫 型 混 合 型 升 溫 型 混 合 型 升 溫 型 混 合 型 升 溫 型 混 合 型 升 溫 型 混 合 型0 ° ~30 ° N 0 0 0 0 0 0 0 1 0 13 0 ° N ~40 ° N 5 2 4 2 5 2 1 0 1 3 1 2 3 3 5 84 0 ° N ~50 ° N 1 32 1 51 1 0 1 2 1 5 2 7 4 9 1 70 2 175 0 ° N ~60 ° N 3 4 2 2 3 5 0 0 3 7 4 0 3 46 0 ° N ~70 ° N 1 6 1 0 6 1 0 0 1 1 7 8【小題1】下列地區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的是( )A.尼羅河流域 B.中南半島 C.北冰洋沿岸 D.亞洲中部【小題2】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小題3】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B.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C.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參考答案1.答 案解 析2.答 案解 析3.答 案解 析4.答 案解 析5.答 案解 析6.答 案解 析7.答 案解 析8.答 案解 析9.答 案解 析10.答 案解 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