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 單元教學設計第一章 中國在世界中 疆域、人口 與民族“新時代中國: 背靠大陸,向海挺進”/ 讓教學更有效 大單元教學 | 地理學科《從世界看中國》單元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與課標要求單元名稱:《從世界看中國》教材版本與章節: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教學知識點:中國的疆域、中國的人口、中國的民族課程標準要求: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以下課程標準·運用地圖,描述中國的地理位置與疆域特征,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增強國家版圖意識與海洋權益意識。·運用中國行政區劃圖,識別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簡稱和行政中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人口的基本狀況和變化。·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的民族分布特點,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1世紀教育二、單元實施單元主題:“新時代中國:背靠大陸,向海挺進”21世紀教育教學思路:三、教材分析《從世界看中國》一章是八年級上冊的開篇。在第一節《疆域》中:教材以“優越的地理位置”闡釋我國得天獨厚的空間位置。其中,敘述式課文重點闡述了我國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活動式課文讓學生通過對比認識我國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越性。活動分兩步:第一步讓學生讀圖,口頭比較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第二步讓學生撰寫短文,書面闡述。以“海陸兼備的大國”闡述我國遼闊的國土。其中,敘述式課文重點說明了我國地域范圍廣大、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遼闊,活動式課文讓學生認識我國的疆域及其優勢。活動分兩步:第一步,讓學生估算我國的東西、南北跨度,找出我國的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第二步讓學生分析我國疆域遼闊的優勢。簡稱和行政中心”。以“行政區劃”闡述現行行政區劃。其中敘述式課文講述了三級與四級并存的行政區劃和34個省級行政區域、首都,活動式課文引導學生記住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活動分三步:第一步讓學.生通過找鄰居、沿線路、記順口溜等形式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和名稱;第二步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第三步讓學生填圖記住簡稱和行政中心。在第二節《人口》中: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會、特定區域,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并在白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同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組成復雜關系的人的總稱。它構成了人類活動的主體。認識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系,首先要認識人口。教材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闡述我國眾多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國策。其中,敘述式課文闡釋了我國人口數量、人口增長趨勢、人口眾多的優劣勢及計劃生育國策;活動式課文讓學生理解我國計劃生育國策在少生方面所起的作用。活動分兩步:第一步讓學生讀圖分析晚婚晚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第二步讓學生理解計劃生育政策對少生的貢獻。以“人口東多西少”闡述我國人口分布的地區差異。其中,敘述式課文闡述了我國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活動式課文讓學生感受我國東西部人口密度差異。活動分兩步:第一步比較江蘇和青海省的人口密度;第二步讓學生討論從東部往西部移民,促進西部大開發的可行性。在第三節《民族》中:本節教材內容分設“多民族的大國”和“民族分布特點”兩個黑字標題。“多民族的大國”不但說明我國民族眾多的國情,還指出各民族共同造就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共建偉大的祖國,特別指出我國憲法規定的民族平等國策,擴展了知識范圍,提升了情感教育層次。“民族分布特點”不但根據地圖描述我國的民族分布,還分析地圖歸納出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上升為理性認識,并基于民族分布特點,說明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可見本節教材內容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結合,互相支持。教材列舉人口500萬以上的民族,落實我國民族構成的知識教學目標;列舉民族文化特色的種類,落實民族共性和差異的知識教學目標;用“我是中國人”各民族文字寫法,落實民族和睦情感養成目標;都用民族節慶,落實收集交流民族文化的方法和過程目標,具有民族文化可比性;配置了介紹幾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閱讀材料,落實民族分布知識和差異的教學目標。教材還設計了兩項活動,集中在“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文化的差異”、“了解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兩個主題下。第一項活動是落實本節相關課程標準的鋪墊,比較已學的外國知識,凸顯我國民族構成情況,再鑒賞民族節慶景觀圖,了解民族文化差異,繼而收集資料舉小班會,培養實踐能刀。第二項活動針對課程標準,讀圖舉例說出民族分布特點,接著自我介紹所屬民族情況,進行情感、國策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第一章內容結構四、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正處于中學教育的關鍵階段,他們在經過了七年級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后,已經初步建立了對地球、地圖、世界地理及中國地理的基本認知框架。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逐漸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對地理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較強,但同時也面臨著學習難度增加、知識點增多等挑戰。1.知識掌握情況地圖技能:大部分學生已能較熟練地識別和使用常見的地圖符號、比例尺、方向等地圖要素,但在復雜地圖的分析和應用上仍需加強訓練。地理概念理解:對于地理基本概念(如經緯度、氣候類型、地形地貌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部分學生存在概念混淆、理解不透徹的情況,需通過案例分析、實踐活動等方式加深理解。區域地理知識:對世界各大洲、主要國家及中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了一定了解,但記憶較為零散,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把握,需要通過綜合復習和比較學習來鞏固和提升。21世紀教育2.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八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能夠利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習,但篩選有效信息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有待提高。問題解決能力:面對地理問題,多數學生能夠嘗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但在復雜情境下,綜合運用知識、創新思維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合作學習與溝通能力:學生普遍喜歡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在討論中相互啟發、共同進步,但部分學生在小組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確,溝通效率和效果有待提升。21世紀教育3.學習態度與興趣學習態度:八年級學生大多對地理學科保持一定的興趣,學習態度較為積極,但也有部分學生因學業壓力增大,對地理等非主科的學習重視不夠,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和激勵。學習興趣:學生對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地理現象和話題(如自然災害、旅游地理、環境保護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可結合這些話題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五、單元目標1.運用地圖,描述我國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總結我國的位置特點。(區域認知)2.結合資料,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對照地圖,指出與我國陸上相鄰和隔海相望的國家,以及我國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區域認知、綜合思維)21世紀教育3.通過讀圖找位置、記順口溜、填圖等方式,熟悉并嘗試記住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4.運用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理解計劃生育國策在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5.根據我國人口分布圖,找出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線兩側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6.認識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理解和踐行我國的民族政策;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共性和差異,養成各民族和睦的情感;并通過地圖歸納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21世紀教育六、達成評價問題的解決: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21世紀教育3.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4.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國策。5.運用我國人口分布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6.運用中國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民族分布特征。七、實施規劃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課時作業新授課 1課時 1.運用地圖,描述我國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總結我國的位置特點。(區域認知) 2.結合資料,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對照地圖,指出與我國陸上相鄰和隔海相望的國家,以及我國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3.通過讀圖找位置、記順口溜、填圖等方式,熟悉并嘗試記住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位置、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21世紀教育 3.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學法大視野新授課 1課時 1.運用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理解計劃生育國策在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2.根據我國人口分布圖,找出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線兩側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1.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國策。 2.運用我國人口分布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學法大視野新授課 1課時 1.認識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理解和踐行我國的民族政策;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共性和差異,養成各民族和睦的情感;并通過地圖歸納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 1.運用中國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民族分布特征。21世紀教育 學法大視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