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基本信息學校課名 我是小鼓手 教師姓名學科(版本) 音樂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章節 蘇教版二年級音樂下冊第四單元學時 第一課時 年級 二年級二、教學目標1.認識大鼓和小鼓并了解它們的音色和創編節奏并能合作演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2.學會唱《我是小鼓手》,感受四二拍歌曲的特點,體驗小鼓手的自豪情緒。3.拓展常見的鼓的知識,激發學生對鼓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拓寬學生音樂的知識面。三、學習者分析二年級的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是八九歲,是一個愛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較強的模仿能力的階段,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水平和音樂表現能力,通過游戲闖關及多媒體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歌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直觀對比,節奏模仿學習、反復欣賞和教師的引導,完成本課時的學習目標。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教學重點: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學會歌曲《我是小鼓手》,創編新的節奏并在合奏演奏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解決措施:1.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多元化功能,通過游戲闖關來導出每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模唱、聽唱等教學方法來完成歌曲教學。2.通過節奏模仿、自我挑戰讓學生完成合作演奏。教學難點:歌曲中的節奏創編。解決措施: 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元化功能,借助電子鼓引導學生創編解決本節課的節奏創編。五、教學設計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一、創設游戲導入新課 1.在視頻中找出大鼓小鼓2.了解大鼓小鼓的音色3.學生創編出簡單的節奏。 1.游戲導入新課。2.播放視頻。3.認識大鼓小鼓并知道它們的音色特點。3.創編簡單的大鼓小鼓節奏并拍出來。 1.觀看視頻2.在視頻找出大鼓小鼓3.了解大鼓小鼓的音色4.通過多媒體和現實中大鼓小鼓聲音對比引導學生創編出簡單的節奏。5.學生用平板電腦上的電子鼓拍出自己創編的節奏。 【媒體使用】1.用窗口播放器從資源庫里調出與大鼓小鼓相關的演出視頻。2.學生用聚光燈找出視頻中的大小鼓。3.通過白板播放器功能引出節奏。4.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漫游功能寫出學生創編的節奏。5.使用平板電腦上的電子鼓。6.用超級鏈接看闖關是否通過并利用紋理筆顯示闖關環節后面的圖片。【功能分析】1.播放與歌曲內容相關視頻資料,再現大鼓小鼓的演奏場景,使得課堂開始學生就進入歌曲的情境。2.用聚光燈找出視頻中大鼓小鼓讓學生在龐大的樂隊里更能清晰準確的看到我們所要找的樂器。3.運用白板播放器功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大鼓小鼓音色的不同。4.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漫游功能,體現了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而不是老師事先設計、利用漫游功能彌補了低年級學生個子小書寫高度不夠的困難。5.平板上的電子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了傳統課堂中學生無鼓的問題。6.通過設置動作面板鏈接,達到隨意點擊、控制的互動效果。為自由選擇的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大大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循序漸進歌曲教學 1.學會歌曲2.設計節奏,為歌曲伴奏。 1.學會歌曲并為歌曲伴奏2.了解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和反復記號。 1.欣賞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情緒。2.知道歌曲是四二拍歌曲并知道四二拍歌曲的強弱規律。3.學生讀歌詞讓學生自己發現歌曲中的難點。4.學唱歌曲5.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6.老師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表現歌曲。7.請學生找出老師在什么地方為歌曲設計節奏并跟著老師一起為歌曲伴奏。 【媒體使用】1.媒體播放器播放歌曲。2.用放大鏡找出歌曲中的反復記號。3.利用拖動克隆顯示教師在哪些地方為歌曲伴奏。4.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拖拽功能,出示隱藏的節奏。5.利用超級鏈接顯示闖關是否通過并利用紋理筆顯示闖關環節后面的圖片。【功能分析】1、利用媒體播放器使學生對歌曲有了完整的感受。2.放大鏡的使用為反復記號提供了特寫的鏡頭,既幫助觀察,又引導學生明白這句為何要唱兩次。3.通過拖動克隆讓學生直觀清晰的知道老師在哪些地方為歌曲伴奏。4.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拖拽功能,出示隱藏的圖片,實現圖文對照。5.通過設置動作面板鏈接,達到隨意點擊、控制的互動效果。為自由選擇的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創編節奏拓展延伸 1.借助平板電腦上的電子鼓,引導學生創編節奏為《出旗曲》伴奏,培養學生自主創編和相互合作的能力。2.了解更多的鼓。 1.為《出旗曲》伴奏。2.了解認識更多的鼓。 1.出示《出旗曲》樂譜引導學生樂曲在什么地方聽到并哼唱。2.分小組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3.小組合作演奏。4.通過資源庫認識更多的鼓。5.觀看架子鼓的演奏視頻。 【媒體使用】1.用媒體播放器播放《出旗曲》。2.用平板電腦上的電子鼓創編節奏。3.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學生寫出自己創編的節奏。4.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資源庫資源拓展了學生知識面同時利用拖拽功能,出示圖片,實現圖文對照。5.用窗口播放器從文件中找出架子鼓演奏視頻。6.利用超級鏈接顯示闖關是否通過并利用紋理筆顯示闖關環節后面的圖片。【功能分析】1.播放錄音,既達到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出旗曲》印象。2. 平板上的電子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彌補了傳統課堂中學生無鼓的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書寫功能的使用,使得課堂上的隨機性,生成性更強,同時也為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平臺。4.通過在資源庫里拖拽圖片的呈現,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各種鼓。5.通過視頻的呈現,把學生帶到演出現場,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架子鼓的魅力。6.通過設置動作面板鏈接,達到隨意點擊、控制的互動效果。為自由選擇的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四、課堂小結引導發現 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概括提煉,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課堂小結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我們身邊更多的樂器。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中,使用的功能有:聚光燈、放大鏡、拖動克隆、圖片文本拖放、軟筆書寫、漫游、音頻播放、視頻播放功能、窗口播放器、資源庫調用、動作面板鏈接、平板互動式教學……根據教學設計、巧妙運用,不僅凸顯了重點,更突破了難點。具體表現為:1.夯實了音樂知識教學,運用電子白板的聚光燈、放大鏡功能,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反復記號”“大鼓”、和“小鼓”能夠清晰地看到圖片、視頻中非常有特點的地方,,通過對這些的音樂知識的認識了解,在解決歌曲教學的一些重要環節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做一名小鼓手的自豪感。2.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呈現,使課堂不再單一,更為生動有趣,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會歌曲。 3.是運用電子白板的手寫功能、平板電腦電子鼓讓學生較快、較準確地創編出新的節奏,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重新創編的內容,從而了解到創編的技巧 新媒體與音樂學科如何更好的整合,這是我這節課另一個一直在反思的問題,比如:本節課平板電腦、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平板電腦的使用略顯單一,無法體現多元化。我應嘗試在平板電腦上使用不同種類的電子鼓,呈現不同的鼓聲,利用平板電腦的功能讓學生感受各種鼓,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彌補無法帶更多的鼓進課堂的不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