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咿呀呀歐雷歐》學科:音樂年級:八年級課型:綜合課教材分析:“非洲音樂”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區的音樂。音樂要素中節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非洲音樂學習的重點是“鼓樂”,包括非洲鼓的音色和節奏。除此之外,通過欣賞,了解非洲的民間樂器和民間歌舞的知識,重要的是對非洲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學情分析:我所面對的學生是初中二年級的同學,他們的生活范圍和生活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擴展,他們更加具有好奇心,他們的體驗感受和想象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增強,這個時期的學生以邏輯思維為主,創新的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增強,音樂的欣賞能力和評價水平也逐步提高了。但是學生對音樂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教學思路:《初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世界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體驗、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珍視人類文化遺產,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本節課選取的非洲音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學生通過自身的音樂實踐活動,如聆聽、模仿、演唱、探究、合作等,感受與體驗不同歌唱形式的風格特征,使他們在動腦、動眼、動耳、動嘴等全方位的感官參與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語言作出概述,進一步認識學習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意義。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活動,能夠理解、尊重并熱愛非洲音樂文化,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2、在對非洲音樂進行體驗和學習的過程中,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聽、唱、奏等音樂實踐活動,加深對非洲鼓的理解。教學重難點:重點:學唱《咿呀呀歐雷歐》,了解非洲音樂的主要特點。難點:理解非洲鼓的特點。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即興創作和表演。教學過程:一、走進非洲1、師用非洲鼓伴奏范唱《非洲贊歌》。談談你對非洲有哪些印象,課件展示部分圖片。生:非洲是動物的王國。生:非洲有撒哈拉沙漠。生:非洲人皮膚很黑,頭發很卷,有小辮子。生:非洲很熱。````````````````````````````````````````師:大家的回答都很棒。今天,讓我們沿著祖先走過的足跡,乘著音樂的翅膀——開始我們的非洲之旅吧!2、非洲概況介紹(1)地理概況(出示地圖)(2)“非洲音樂”概念的界定。二、學唱歌曲師范唱:剛果民主共和國(扎伊爾)民歌《咿呀呀歐雷歐》。在非洲中西部有一個國家,它更跨赤道,有“非洲心臟”之稱,它就是非洲古代文明的基地之一扎伊爾。扎伊爾的音樂具有社會的、政治的、宗教的功能。分析歌曲:這首歌曲音域只有八度,歌中多切分節奏、多重復手法,這是非洲黑人音樂特征之一。這首歌曲表達了扎伊爾人民對祖國、對領袖的熱愛和贊揚。三、介紹感受非洲鼓。1、播放非洲鼓圖片、介紹用途,-聆聽非洲鼓點:想一想:音樂中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它的節奏、音高是怎么變化的?生實踐。師總結非洲鼓的特點,點明鼓在非洲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2、會說話的鼓——傳訊鼓師:非洲的鼓在說些什么呢?人們是怎樣通過鼓聲傳遞信息的?試一試聽一聽,用鼓點來表達你現在的心情。四、拓展:部落展示非洲歌舞具有很強的即興性,樂譜只能記錄歌唱的大概輪廓,舞蹈動作也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要有統一的律動和節奏就可以了。請同學們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非洲鼓樂、非洲歌曲的相關知識,進行即興創作,然后用自己的方式為《咿呀呀歐雷歐》伴奏,并表演出來,同學們按小組分工合作。師生評價。5、總結1、論一論:在哪些音樂中能感受到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生:非洲音樂很時尚,我覺得有搖滾樂的影子。生:節奏快,象在跳勁舞一樣。生:在跳街舞時也有類似的音樂。`````````````````````````````````````````師:好!在我們平時所聽到的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等流行音樂,他們都是以非洲音樂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接下來,我們來感受一下,這熱情、奔放、時尚的音樂。生:太棒了!(歡呼、興奮)2、結語:非洲是經濟最落后,自然條件最惡劣的一個洲,然而通過音樂我們卻感受到非洲人對于生活積極樂觀的心態,音樂讓我們了解一個民族,認識世界。世界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讓我們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在南非世界杯主題曲《wakawaka》中結束課堂。【教學反思】:初中學生在音樂課上不習慣做律動練習。但本節課恰恰是歌與舞的完美結合。為能更好地體驗非洲歌舞的風格特點,引導學生“動起來”,啟發學生大膽參與動作的創作,大膽地進行邊唱邊舞。老師給示范一、兩種歌舞動作,要求學生只要配合節奏動起來即可。學生們加入了舞蹈動作,有動胳膊,有扭動身體,有腳前后、左右動的等等。使學生真正用肢體體會到了非洲歌舞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并且感受到了非洲歌舞曲的風格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