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羊毛》教學設計《剪羊毛》是人音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其旋律優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奏的運用,更賦予歌曲活潑跳躍之感。教學目標:1.通過學唱歌曲掌握好x x .x ︳x x .x ︳x x .x ︳x 0 ︳這一節奏音型,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2.運用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重難點:1.感受附點節奏和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在歌曲中準確的把握附點八分節奏,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初步唱會歌曲《剪羊毛》。2.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能夠創編合適的節奏來完成歌曲改編。教學過程:一、 組織課堂 律動激趣 “今天,天氣非常好。老師跟大家一起開啟一段非常有趣的音樂之旅,去美麗的澳大利亞感受那里的風景。誰愿意搭上老師的小飛機,一起前往?”(跟學生一起做,師:飛機 飛機 起 飛,生:eng eng eng—)?!艾F在我們的飛機已經平穩的降落到悉尼國際機場。接下來,我們要坐上小火車,去美麗的牧場。(師:火車 火車 出 發, 生:wu wu wu—) 設計意圖:這節課我選用的CAI軟件平臺是FLASH,因為它能將文字、圖片、聲音等集于一體,形成動畫。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對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加深審美體驗等具有積極的作用。以此來引導學生對飛機火車的聲音進行模仿。。那么新課標中提出,對自然界聲音的模仿是一二年級孩子就應該具備的音樂能力。三年級孩子是從兒童期到少兒期的過渡階段。對知識認知過程的規范性、嚴謹性更強。本節課我的主線又是節奏型的訓練。所以我在這里加入了有節奏的模仿,并加以律動表演。讓學生動起來。更加形象生動的把學生帶入這種旅行的情景中來。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二、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來到這美麗的牧場,同學們靜靜的聽一聽,這里的人們在干什么?”1.初次聆聽全曲,感受歌曲情緒,了解歌曲內容。(播放歌曲視頻)2.板書課題剪羊毛,齊讀課題。3.師:改動為剪 羊毛 再讀課題,感受節奏的變化。4.簡單介紹歌曲,讓學生感受澳大利亞牧場的美景。(通過自制視頻來了解。)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首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安靜的聆聽歌曲,動靜交替才能讓課堂顯得活而不亂。三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能力是有限的。怎樣讓孩子靜下來。怎樣能讓靜態方式存在的教材,用多媒體的手段恢復鮮活的面目,讓它變的有聲有色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意境。我從網上搜集了這首歌曲的動畫視頻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不是所有的網絡資源都可以拿來直接用的。我用貍窩視頻剪輯軟件進行了剪輯,讓它與教材中的音頻旋律、間奏等實現同步一致。 在讓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牧場的這個環節中,我也是搜集了圖片和文字資料,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了整理刪減。自己錄音編輯制作成視頻短片。使原本單調的文字介紹變得生動有趣,加大了課堂傳遞信息的容量。突破了課堂狹小的空間,短時間內,加深了學生的體驗。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三、新歌教學 體驗情感1.再次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劃分樂句。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根據什么來劃分樂句的。(有的根據氣口,需要換氣的地方就算作一句。有點根據旋律,有休止符的地方,就算一句。)2.輕聲跟唱,找出旋律相同的樂句。3.葫蘆絲練吹第一樂段。4.教師小號演奏第二樂段。5. 學唱整首歌。6.合作為歌曲配爵士舞。7完善鞏固不足之處。8.跟琴學唱歌曲,重點練習第二樂句連續的附點音符。隨機解決一字多音的唱法。9感情處理。 設計意圖:我首先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這也是一個反復聆聽的過程,讓歌曲旋律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歌曲的學唱中,我用微課程突破了附點節奏這一難點。我還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運用了白板的插入文本功能在我的課件中進行標注。解決一字多音的難點。有些時候,教師的一次聲情并茂的范唱,就是很好的“多媒體”。能給學生很直觀全面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歌曲展示,體驗收獲的樂趣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提出三年級學生應該達到能夠利用教材或教師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獨立或與他人合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創編活動中,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師生的互動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