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牧羊姑娘》教學設計上課學校 授課年級 四年 課型 聆聽 執教 課時目標 1.通過聆聽《牧羊姑娘》,能感受樂曲的悲傷情緒 ; 2.認識、聽辯西洋木管樂器——雙簧管,能夠在聆聽過程中體會雙簧管在表達音樂情感表現中的作用;能夠聽辯旋律的高低、速度,使學生了解旋律下行對音樂的表現作用 。 3.對比欣賞使學生感到生活的快樂,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學 重難點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傷情緒 ,能體會速度、節奏、旋律下行對表現悲傷情緒所起的作用 2.聽辯雙簧管音色,通過唱、奏、表演等音樂活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與表現能力。 教學 用具 豎笛、多媒體課件、小打擊樂器(串鈴,沙棰),彩帶。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創設 感受音樂 師生問好。 2.律動。(播放第一部分音樂) A.首先請同學們模仿老師的動作,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做。 B.看老師動作的變化,請學生模仿。 C.隨音樂一起做動作。 問好。 跟著音樂模仿老師做動作。 隨音樂律動, 初步感受音樂。 培養學生節拍感。 熟悉音樂,提高學生準確擊拍節奏的能力。技能滲透 體驗音樂 1用豎笛吹一吹拍手對應的音。 出示豎笛二部旋律曲譜1=C(出示固定調曲譜)。 . . . 0 0 | 0 32 | 7 27 | 6 — | 0 0 | 0 5#4|3 5#4|3—| . . 0 0 | 0 32 |7 67 | 5 — | 0 0 | 05#4 | 3 5#4 | 3 — || A師示范演奏,指導學生正確演奏。 B..師生合作演奏。 2..隨音樂伴奏完整演奏。 師:通過聆聽和感受,這一樂曲給你怎樣的感受?為什么帶有這樣的感覺? 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這段音樂。 學生唱譜,摸孔練習。 學生豎笛視奏,齊奏練習。 學生談感受。 培養學生配合音樂伴奏的能力與合作能力。 進一步感知音樂音高的變化。 新課教學 理解音樂 (一)欣賞音樂第一部分 1.教師出示A主題旋律 咱們來唱一唱主旋律。 2.隨音樂邊唱邊畫圖形譜,分析主旋律的進行方式。 —— —— — — ——| 在音樂旋律下行處畫“.”53|2,32 |1, 17|6—|”。 3.師范唱歌曲。 師:一段音樂都在講述一個故事。 這首器樂曲根據一首同名歌曲改編而成。現在咱們現在完整地聽聽這首歌曲表現了怎樣的音樂形象?聆聽歌曲。牧羊姑娘是極為軟弱善良的下層勞動者,她因山地“荒涼”喂不飽羊兒遭“地主”皮鞭。“羊兒”的命運更慘,它們將遭受屠夫的宰割。牧羊姑娘不顧一切地關心愛護著弱者,與羊兒相依為命的悲慘生活,作品在悲涼的氣氛中寫出了弱者的孤苦無靠。4.師生接龍演唱曲譜。哪兩個樂句旋律基本相同?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接下來我們繼續聆聽。這段音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旋律上揚,節奏較為活潑,音樂的色彩變得明亮。音樂想要表現什么? 2..師生討論樂曲的速度、節奏。 與第一部分形成了對比。 3.小打擊樂器伴奏表現這段樂曲。 4.旋律上揚的部分用手勢表示。 (三)聆聽第三部分。 1.聆聽華彩部分旋律。 音樂再次變化。 雙簧管華彩部分用彩帶表現音樂高低的變化。 師:彩帶表現的這段音樂,你的腦海里浮現有怎樣的畫面? 你能聽出后半部分旋律與之前第幾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2.聽辯樂器;簡介雙簧管。 師:仔細聆聽,看誰能夠聽出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是什么? 樂器簡介:雙簧管是木管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發音的方式是由空氣帶動樂器前端的兩片簧片震動而發出聲音。雙簧管在大型管弦樂隊中常擔任主旋律演奏,是出色的獨奏樂器,同時也善于合奏與伴奏。雙簧管屬于高音樂器,低音的音色哀愁而纏綿,高音的音色則令人有無可奈何的感覺。它在樂隊里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因聲音帶有鼻音似的蘆片聲,善于演奏徐緩如歌的曲調,聽起來十分接近人聲,因此被譽為“抒情女高音”。 3.完整聆聽音樂。請大家聆聽這段樂曲演奏形式是什么?(A獨奏B重奏C齊奏D合奏) 牧羊姑娘這首作品具有特殊感覺的雙簧管再配上和諧的交響樂伴奏來表現的。 4.師生總結哪些音樂要素在表現這首作品起到重要作用。 5.完整表現音樂。 唱主題旋律, 學生 畫圖形譜感受音的高低變化規律。 學生討論音樂的進行方式:下行。 聽歌曲《牧羊姑娘》。 聽歌曲體會音樂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學生了解故事后,更好地理解作品。 學生接唱二、四樂句。 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通過語言描述音樂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用動作表現音樂。 聽辨雙簧管音色。 選擇出正確答案。答:A.獨奏(樂隊伴奏)。 音樂的速度、力度、曲調、樂器音色、 節奏等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起到重要作用 完整表現作品。 唱熟主旋律是學生分析音樂的前提,幫助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理解。 圖形譜可以讓學生從聽覺與視覺結合感知旋律的下行。 與學生共同挖掘音樂的要素,結合音樂旋律進行特點,使學生對音樂的有更深一層次的感受。 了解歌詞,進一步理解音樂的形象,從而能夠更好地表現音樂。 培養學生記憶曲調的能力。 培養學生伴奏、合作的能力。 培養學生雙簧管音色的聽辯能力。了解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所起到的獨特作用。 讓學生理解演奏的不同形式,同時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運用拓展 表現音樂 1.作品介紹 《牧羊姑娘》是已故音樂家金砂先生1946年在國立音樂院就讀的畢業作品,牧羊姑娘這是一曲曾風靡全國、流傳世界各地的旋律。被譽為世界級民歌。 2.樂器聽辯練習,聆聽不同版本的《牧羊姑娘》。 師:接下來你能聽出下面的《牧羊姑娘》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么? 播放音樂,聽辯四個版本《牧羊姑娘》的樂器音色。 了解作曲家。 聽辯樂器音色。 學習了解作品相關的音樂文化。 培養學生聽辯樂器音色的能力,感受不同樂器演奏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師生小結 反思領悟 一首作品之所以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就是因為音樂來源于生活,希望我們欣賞民族音樂的同時,能夠繼續傳承中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使之發揚光大。 談收獲。 理解音樂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喜歡自己的民族音樂文化,并傳承發揚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