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1課朝 夕目錄本課目標新知導入新知講解課堂展示課堂拓展課堂總結目 錄(四)文化理解通過欣賞作品培養學生對中國經典古曲音樂的喜愛和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一)審美感知感受不同演奏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以及作曲家運用樂器的意圖。(二)藝術表現能分析鑒賞曲目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題旋律。(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表現音樂新知導入同學們,一天當中,你最喜歡什么時刻?新知導入你們喜歡晨景嗎?新知導入早晨,一縷陽光從遙遠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空氣新鮮,大地一篇清新,這美景真是美不勝收,這就是晨景。新知導入作品《晨景》新知講解聆聽音樂:判斷聽聽這一段音樂描繪的是什么場景?新知講解通過聆聽:我們知道這首作品的節拍是幾幾拍?新知講解這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6/8拍。你們知道6/8拍的強弱規律嗎?新知講解通過聆聽你們猜猜作品由幾部分組成?新知講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詩劇《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公培爾·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時描寫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下面我們聆聽第一部分:1.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2.旋律先由哪件樂器主奏,緊接著是哪件樂器與之相呼應?3.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新知講解樂曲的主題僅在五聲音階范圍內活動,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這個旋律先由長笛在木管長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繼而雙簧管緊緊與之呼應,宛如清晨傳來的牧笛聲,令人聞到了早晨清新的空氣,給人以無限空曠的感覺。接著在協和純凈的和聲襯托下,長笛與雙簧管繼續重復這一主題,但力度逐漸增強,調性連續上移形象而動態地展現了黎明的景色:晨曦微露,晨霧繚繞,隨著太陽冉冉升起,朝霞劃破長夜的黑暗,色彩變幻多姿,天空越來越清朗明亮。下面模擬長笛和雙簧管演奏新知講解繼續聆聽音樂:1.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2.表現了怎樣的畫面?3.旋律有什么特點?4.由樂隊中哪部分樂器奏出?新知講解當弦樂組增強力度把這個主題帶回原調時,樂曲達到了高潮,使人看到紅日高懸,光華四射,灑滿大地的燦爛景象。下面邊聽音樂邊做聲勢動作新知講解繼續聆聽音樂:1.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2.表現了怎樣的畫面?3.旋律有什么特點?新知講解在這之后,音樂漸趨平靜,在弦樂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大提琴演奏了素材取自主題中段的旋律,使音樂充滿喜悅和勃勃的生氣在樂曲的再現部中,弦樂仍保持樂曲中段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使主題旋律顯得更為明朗、輕快。不時還傳來由圓號吹奏的狩獵號角聲,用長笛的顫音吹奏的鳥鳴聲。最后,牧歌的主題越來越弱,漸漸消失在遠方。下面邊聽音樂邊用樂器伴奏新知講解整體聆聽課堂展示第一樂段模擬第二樂段做聲勢動作為樂曲伴奏第三樂段用樂器伴奏課堂拓展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視頻課堂拓展說說你的感受?課堂總結《晨景》管弦樂 感謝聆聽感謝您觀看與支持攻堅克難贏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1課《朝夕》第2課時《晨景》。【教材分析】《晨景》是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1課《朝夕》第2課時欣賞課。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 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詩劇 《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公培爾·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時描寫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對這學生興趣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感受不同演奏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以及作曲家運用樂器的意圖。(二)藝術表現能分析鑒賞曲目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題旋律。(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表現音樂(四)文化理解通過欣賞作品培養學生對中國經典古曲音樂的喜愛和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分析鑒賞曲目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題旋律。(二)教學難點:1、能用肢體語言和樂器表現音樂【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激情導入教師:同學們,一天當中,你最喜歡什么時刻?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你們喜歡晨景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早晨,一縷陽光從遙遠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空氣新鮮,大地一篇清新,這美景真是美不勝收,這就是晨景。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作品,它的名字叫作《晨景》(書寫板書《漁舟唱晚》)【設計意圖:以教師演唱為切入點,調動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導入新課】二、師生互動,感受音樂教師:聆聽音樂,判斷聽聽這一段音樂描繪的是什么場景?(播放音樂)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通過聆聽我們知道這首作品的節拍是幾幾拍?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這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 6/8拍,你們知道6/8拍的強弱規律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6/8拍的強弱規律:強弱弱、次強弱弱。通過聆聽你們猜猜作品由幾部分組成?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該作品: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 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詩劇 《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 《〈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公培爾·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時描寫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下面我們聆聽第一部分,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出旋律先由哪件樂器主奏,緊接著是哪件樂器與之相呼應?表現了怎樣的畫面?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樂曲的主題僅在五聲音階范圍內活動,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這個旋律先由長笛在木管長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繼而雙簧管緊緊與之呼應,宛如清晨傳來的牧笛聲,令人聞到了早晨清新的空氣,給人以無限空曠的感覺。接著在協和純凈的和聲襯托下,長笛與雙簧管繼續重復這一主題,但力度逐漸增強,調性連續上移形象而動態地展現了黎明的景色:晨曦微露,晨霧繚繞,隨著太陽冉冉升起,朝霞劃破長夜的黑暗,色彩變幻多姿,天空越來越清朗明亮。下面模擬長笛和雙簧管演奏預設:模擬教師:下面我們繼續聆聽音樂,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旋律有什么特點?由樂隊中哪部分樂器奏出?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當弦樂組增強力度把這個主題帶回原調時,樂曲達到了高潮,使人看到紅日高懸,光華四射,灑滿大地的燦爛景象。下面邊聽音樂邊做聲勢動作預設:做聲勢動作教師:下面我們繼續聆聽音樂,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表現了怎樣的畫面?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在這之后,音樂漸趨平靜,在弦樂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大提琴演奏了素材取自主題中段的旋律,使音樂充滿喜悅和勃勃的生氣在樂曲的再現部中,弦樂仍保持樂曲中段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使主題旋律顯得更為明朗、輕快。不時還傳來由圓號吹奏的狩獵號角聲,用長笛的顫音吹奏的鳥鳴聲。最后,牧歌的主題越來越弱,漸漸消失在遠方。下面邊聽音樂邊用樂器伴奏預設:伴奏教師:整體聆聽預設:整體聆聽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表現樂曲,第一樂段模擬,第二樂做聲勢動作為樂曲伴奏,第三樂段用樂器伴奏預設:表現音樂(教師引導)【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到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視頻預設:欣賞視頻教師:說說你的感受?預設:討論【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作品培養學生對中國經典古曲音樂的喜愛和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板書設計】《晨景》管弦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管弦樂:晨景.mp3 2022年新課標】人音版音樂五年級上冊《晨景》教案+課件+素材.mp4 2022年新課標】人音版音樂五年級上冊《晨景》教案.doc 2022年新課標】人音版音樂五年級上冊《晨景》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