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茉莉花教學內容: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欣賞江蘇民歌和東北民歌《茉莉花》。教材分析:教材本單元精選我國民歌中的璀璨明珠——《茉莉花》作為新學段學習各民族民歌的開端,它不僅具有鮮明的江蘇風格,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代表之一。教材提供一組表現形式各異的《茉莉花》作品,包括中國民歌《茉莉花》、江蘇民歌《茉莉花》、歌劇《圖蘭朵》中的女聲合唱《茉莉花》,補充內容東北民歌《茉莉花》,內容豐富。中國民歌《茉莉花》歌曲曲調流暢抒情,旋律婉轉優美,為徵調式,結構為單樂段,3個樂句。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細膩優美,旋律婉轉流暢,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的特點。歌曲為徵調式,單樂段,以五聲音階的級進旋法為主,起、承、轉、合性結構。東北民歌《茉莉花》旋律多下行跳進,下滑音、襯詞等音樂要素充分展現了東北人熱情豪爽的風格,呈現民歌在流傳過程中的變異特征。這三首作品充分展現了中國民歌的魅力,同樣也呈現了由于受到各地方言語調、地理環境、文化風俗、演唱風格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變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征。歌劇《圖蘭朵》中的女聲合唱《茉莉花》,充分體現了《茉莉花》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魅力,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學情分析:學生對《茉莉花》比較熟悉,但是對《茉莉花》的起源和發展的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對各地民歌《茉莉花》的異同比較含糊不清,對形成差異的原因還沒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對《茉莉花》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魅力還欠缺了解。設計理念:“弘揚民族音樂”是課標基本理念之一。課標要求“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本節課希望通過演唱、欣賞、對比分析等體驗活動,讓學生充分把握《茉莉花》的起源和發展,體會形成“變體”緣由。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色彩和風格的異同,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欣賞感受,了解民歌的多樣性和變異性特點,認識到民歌風格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生活習慣、語言性格等因素相關以及民歌與音樂創作的關系等。教學目標:1.深情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表達出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和溫婉典雅的特點。2.《茉莉花》溯源,聆聽各地的民歌《茉莉花》,在對比欣賞和異曲同唱活動中,體驗不同音樂表現形式的美。初步了解民歌的起源、發展,理解民歌在流傳過程中的變異特征,感受歸納民歌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經濟生活、文化傳統、人文風俗及地方語言都有密切關系。3.了解《茉莉花》在國內外重要場合的傳唱,了解其民族性和傳承性。教學重難點:以情帶聲演唱歌曲。比較各地《茉莉花》的旋律特點和音樂風格,歸納原因。了解《茉莉花》的民族性和傳承性。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欣賞《茉莉芬芳》舞蹈看著舞蹈畫面,聆聽背景音樂,有什么感受?【設計意圖】創設氛圍,學生暢談,感受《茉莉花》音樂的委婉和畫面的唯美,引出本課學習內容《茉莉花》。2、茉莉溯源——《茉莉花》與《鮮花調》1.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思考:歌曲情緒怎樣?旋律有什么特點?歌唱茉莉花,表達了對茉莉花的喜愛之情。旋律細膩優美,具有典型的江南小調特點,宛如一幅江南水鄉風土人情的圖畫。【設計意圖】從我們江蘇地區傳唱最多最經典的江蘇民歌《茉莉花》開始學習,貼近學生的學情,讓學生初次聆聽后感受歌曲情緒和旋律特點,學生比較容易體會到江蘇民歌《茉莉花》細膩優美的曲調和婉轉流暢的旋律,感受江南小調的特點。2.二聽:學唱第一句,隨樂哼唱畫旋律線,感受其起伏較大的細膩婉轉的旋律特點。隨樂哼唱,表現江南小調的柔美。【設計意圖】初步聆聽后,通過畫旋律線和隨樂哼唱兩個活動,體驗旋律特點和江南小調的柔美。3.欣賞《鮮花調》視頻①思考:與《茉莉花》比較,有何異同?歌詞稍作改變,只唱茉莉花,旋律曲調非常相近。②唱《鮮花調》第一樂句,與《茉莉花》比較,有什么發現?《茉莉花》的旋律曲調是由《鮮花調》發展變化而來,旋律更加細膩委婉,起伏更大。【設計意圖】聽《鮮花調》,對比江蘇民歌《茉莉花》,初步感受旋律曲調的相近。對比演唱兩個作品的第一樂句,特別是歌譜的比較,發現《茉莉花》是由《鮮花調》發展變化而來,并發現《茉莉花》更加細膩委婉和起伏更大的旋律,為下面溯源打下基礎。4.簡介江蘇民歌《茉莉花》與《鮮花調》《茉莉花》最初叫《鮮花調》,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就記錄了三段歌詞。據專家考證清代時的《鮮花調》就是在明代流行于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是《鮮花調》最基本的旋律形態,主要流傳于江蘇、浙江、安徽一帶。【設計意圖】在前面體驗活動的基礎上,介紹《茉莉花》與《鮮花調》的關系,讓學生了解到江蘇民歌《茉莉花》是《鮮花調》最基本的旋律形態,達成“茉莉溯源”這個目標。3、茉莉經典——中國民歌《茉莉花》200年來,民歌《茉莉花》在祖國大地上,吸取了各地土壤中的不同養料,形成不同的風貌,成為開遍全國的民歌《茉莉花》。1.聽范唱。思考:歌曲情緒怎樣?溫婉典雅還是熱情爽朗?【設計意圖】初步感受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情緒及其曲調特點與風格。2.唱歌譜。①一唱:找出歌譜中出現的音,介紹五聲調式,明確徵調式。有沒有4和7?這是中國民族調式。仔細觀察,大多數長音都落在5上,結束音也落在5上,所以是中國民族調式中的徵調式。②二唱:畫旋律線,旋律有什么特點,是連貫稍帶起伏的還是起伏較大的?哪種更貼近《茉莉花》的風格?連貫稍帶起伏,更貼近《茉莉花》的風格。【設計意圖】教唱熟悉歌譜的同時介紹中國民族調式,明確本首歌曲的徵調式。在畫旋律線的過程中感受旋律連貫稍帶起伏的特點,也為下面與江蘇民歌的旋律對比做好基礎。3.唱歌詞。①視唱歌詞,明確換氣。幾小節換氣?基本上兩小節換氣,唱滿二拍的時值,保證樂句的完整性。②糾正問題,歌曲處理。請同學們將幾個傳情的字唱深情,重點強調“美”、“摘”、“花”。表達對茉莉花的贊美喜愛之情。【設計意圖】為了更好地唱出歌曲的韻味和情感,教唱時關注換氣和唱滿長音,以保證樂句的完整性。特別是對學生如何唱出感情,抓住幾個關鍵字重點指導,引導唱一唱、比一比、試一試,讓唱出情感的指導有效。4.完整演唱。①以聲帶情,深情演唱。②設計演唱形式演唱:女生唱;或男女生合作;或領唱齊唱等。【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設計演唱形式,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演唱形式的改變,感受聲音的變化對歌曲處理的作用。5.與江蘇民歌《茉莉花》比較①出示兩首歌的譜面,比較兩首作品的節奏、旋律線和調式。②異曲同唱,得出什么結論?框架相同,骨干音相同,確實同出一源。【設計意圖】由于這兩首作品非常相似,框架相同,骨干音相同,調式一樣,在分析、比較和異曲同唱的活動中感受其“同出一源”。四、茉莉飄香——東北民歌《茉莉花》除了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河北、河南、山西、東北、四川等地的《茉莉花》也很有特色。1.出示譜例欣賞,學唱兩句,感受其風格①思考:東北民歌《茉莉花》情緒怎樣?歌詞直白,表現了東北人的熱情豪爽。②唱第一句,哪些音樂要素展示了熱情豪爽的情緒?旋律下行跳進多、下滑音和襯詞,展現東北人的豪爽。【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學唱、分析音樂要素的方法,感受東北民歌音樂風格的同時,理解民歌在流傳過程中的變異特征。2.對比:與江南小調特點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有哪些異同?【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對比,在辨析相同點和不同點的過程中進一步總結兩首作品的特點,激發學生產生尋找形成差異原因的興趣,并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認識到《茉莉花》在各地流傳時,由于受到各地方言語調、地理環境、文化風俗、演唱風格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不同風格特點的“變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征。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民歌的魅力,了解民歌傳播的特點,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五、茉莉芬芳——《茉莉花》國內外傳唱1.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且看《茉莉花》如何走向世界?自主閱讀材料了解,用關鍵詞為大家介紹。【設計意圖】自主學習,抓住關鍵詞,進一步了解《茉莉花》在國內外的傳唱和深遠影響,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2.拓展欣賞《圖蘭朵》①欣賞《圖蘭朵》視頻,聽出《茉莉花》旋律。②出示第一樂句歌譜,視唱。與《茉莉花》比較,與中國民歌《茉莉花》第一樂句非常相近,前半樂句一樣,只有樂句尾音有區別。③了解《圖蘭朵》與《茉莉花》的聯系。自主閱讀材料,了解《圖蘭朵》的故事,說說《茉莉花》是怎樣融入到歌劇《圖蘭朵》中的。【設計意圖】感受《圖蘭朵》中的茉莉旋律,感受中國民歌的魅力,感受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遺產的精美和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并由此而產生欣賞的興趣和繼續了解的愿望。六、總結1.說說今天這節課你收獲到了什么?2.師總結:《茉莉花》是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財富。通過《茉莉花》優美婉轉的旋律,溢發出來的正是中國人民善良真誠的精神本質。【設計意圖】讓學生暢談收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江蘇《茉莉花》東北《茉莉花》相同點同一題材,表達了姑娘惜花愛花之情。歌詞含蓄旋律婉轉柔美表現了江南人的羞澀內斂不同點歌詞直白旋律下行跳進多表現了東北人的熱情豪爽形成差異的原因自然環境、語言音調、音樂文化等差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