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欣賞管弦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音調風格,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2.在樂曲欣賞中,認識了解交響樂隊的樂器和編制,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并能分辨樂曲的不同樂段所表現的音樂情緒。 教學重、難點1.通過反復聆聽,記憶旋律,分辨樂曲的不同樂段。2.感受樂曲《北京喜訊到邊寨》中不同樂段的情緒,并能記住其中的一段旋律。教材分析《北京喜訊到邊寨》是由鄭路、馬洪業創作的一首管弦樂曲,創作于1976年12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樂的風格,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粉碎“四人幫”這一特大喜訊從北京傳到祖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邊寨時,山寨人民載歌載舞,熱烈慶祝時的情景。樂曲由引子、六個具有舞曲風格的樂段(其中,最后一個樂段再現第一個樂段)和尾聲構成。開始的引子是由兩只圓號奏出的號召性的音樂,力度強弱的對比好像號角的回聲在山谷林間飄逸回蕩,仿佛把人們帶進了西南少數民族居住的茂密叢林之中。第一樂段在兩小節強烈的舞蹈性的節奏之后,引出了熱情奔放、高亢、矯健的旋律,展現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在一個下行的過渡句之后,樂曲進入第二樂段。雙簧管奏出了一段輕快活潑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們在跳著輕盈、歡快的舞蹈,腳脖子上系的鈴鐺還嘩嘩作響。第三樂段在一個過渡性的樂句之后,弦樂奏出了一段優美、舒展的旋律。第四樂段樂曲力度變弱,雙簧管奏出輕飄而富有色彩的音調,像一位美麗的苗族姑娘在獨舞。第五樂段小號先吹奏出奔放、粗獷的音調,圓號模仿牛角號音調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們在為姑娘們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起了歡快健美的舞蹈。樂曲最后以鼓樂齊鳴的宏偉的音響再現了第一樂段的音調,在更加歡騰熱烈的氣氛中結束,象征著人們滿懷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樂曲風格統一,富于變化,節奏明快,旋律流暢,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熱情奔放的情緒使音樂顯得更加絢麗多彩,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一、導入新課教師介紹管弦樂隊的編制,引出交響樂隊的各個組別的樂器。認識樂器教師介紹各組樂器弦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木管組:短笛、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管、大管銅管組:小號、長號、中音號、圓號打擊樂組:定音鼓、鈴鼓、三角鐵、镲、碰鈴、沙錘色彩類樂器:鋼琴、木琴、豎琴三、樂曲欣賞1.初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樂曲的情緒?學生回答:歡快、高興、熱烈等等。師:教師介紹樂曲、作者2.這是一首多樂段的樂曲,下面逐段進行欣賞。(1)聆聽引子部分是用什么樂器領奏的?模仿了什么聲音?表現了什么情景?領奏的樂器是圓號,模仿了號角的聲音,號角聲一聲強一聲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2)聽第二樂段,并找出樂曲的樂思(主旋律)。(3)依次介紹不同的樂段:1、黎明 2、喜訊 3、起舞 4、高漲 5、訴說 6、號角 7、升華3. 完整欣賞維也納金色大廳真人演奏的《北京喜訊到邊寨》四、課堂小結這首樂曲的音樂特點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熱情洋溢,粗獷奔放,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生動地表現了邊寨人民聽聞喜訊后的狂歡情景。升華到新時代的喜訊:中國夢、一帶一路,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