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科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反思第三單元 用力以后7.推和拉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們可以自己得出“推和拉可以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推和拉都是力”的結論 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加深學生對推和拉的印象,并引導學生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過游戲和實驗,學生們可以親身體驗力的作用,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過對紙鶴制作的描述,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驗記錄能力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的 在實施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教師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了知識,發展了智能 同時,教師還關注學生的情感、動機和需要等方面的發展,并培養學生的群體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和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能力8.形狀改變了《形狀改變了》這節課是一節充滿活力的課程,以玩氣球為主線,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的力對物體形狀的改變,以及拉力大小與物體形變的關系在課程開始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推和拉是常見的用力方法,并且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在此基礎上,本節課通過玩氣球這個活動,引導學生探究不同的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并且了解拉力大小與物體形變的關系在玩氣球的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動手實踐,感受到不同的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 例如,當把氣球吹氣并且松開后,氣球就會向上飛去,這是因為氣球里面的空氣壓力使得氣球變形,并且當空氣從氣球里面釋放出來時,氣球內部的氣壓變小,氣球就會恢復原來的形狀,從而向上飛去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們了解到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而且不同的力有不同的效果 同時,學生們也了解到拉力大小與物體形變的關系 當用力拉扯氣球時,氣球會變形,并且拉力越大,變形越明顯 當松開手時,氣球會恢復原來的形狀 這是因為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的距離發生了改變,使得物體的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在課程結束之后,學生們了解到生活中人們通過對物體用力來改變它們的形狀 例如,在兒童節的時候,人們會把一些氣球掛在房間里面,使得房間更加有節日氣氛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會利用各種力來改變物體的形狀,例如把一塊鐵片彎成圓形,把一團泥巴搓成球形等等總之,《形狀改變了》這節課通過玩氣球為主線貫穿整堂課的知識點,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的力對物體形狀的改變,以及拉力大小與物體形變的關系 這節課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9.動起來與停下來小朋友經常在玩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玩的目的是什么,在玩的過程中也常常會因為達成自己當下的目的而忘記實驗要求,整個環節顯得亂糟糟,所以在設計實驗時,要求要盡量細化、易操作,示范指導要到位,這樣便于控制實驗的節奏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關注汽車的動與停,初步感受動與停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與本課知識的聯系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感受力的作用,初步建立起力與物體之間的聯系 讓學生在學習本課知識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強化安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輕松的小游戲,讓學生明白吹球也是對乒乓球用力,再一次體驗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在體驗和觀察后,通過課內評測,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