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一年級科學第四課《認識感官》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認識人類的五種主要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了解每種感官的作用、對應的器官以及感受方式。2.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學生能夠使用不同的感官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征,如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度、光滑度等。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認識到感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和保護自己的感官。二、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幻燈片或PPT,包含五種感官的圖片和介紹。 - 實物或圖片,用于感官體驗活動,如水果(蘋果、香蕉)、香料(香草、檸檬)、聲音音頻(鳥叫聲、雨聲)、不同質地的布料等。 - 黑板、粉筆、紙和筆,用于記錄和總結。2. 學生準備:筆記本和筆,用于記錄觀察結果。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準備心態。三、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活動設計:教師播放一段包含多種感官體驗的視頻或音頻,如清晨的鳥叫聲、花香、雨聲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聲音和氣味是通過什么感官感知到的。問題引導:你們能列舉出人類的五種感官嗎?這些感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什么角色?2. 認識感官展示介紹:教師利用幻燈片或PPT展示五種感官的圖片,逐一介紹每種感官的名稱、對應的器官以及作用。互動問答:眼睛的作用是什么?對應哪個器官?耳朵能聽到哪些聲音?如何保護耳朵?鼻子能聞到哪些氣味?為什么不能亂塞東西進鼻子?3. 感官體驗活動分組探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分配不同的感官體驗材料。活動內容:視覺組:觀察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片或實物。聽覺組:聽不同聲音的音頻,并嘗試描述這些聲音的特點。嗅覺組:聞不同氣味的香料或實物,描述其氣味特點。味覺組:品嘗不同口味的水果或食物,描述其味道特點。觸覺組:觸摸不同質地的布料或實物,描述其粗糙度或光滑度。記錄交流:學生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并在小組內分享交流。4. 匯報與總結小組匯報: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他們的感官探究結果。全班總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五種感官的作用和重要性,強調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5. 拓展與應用討論:引導學生思考,當一種感官無法解決問題時,是否可以借助其他感官?舉例說明。作業布置:1.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感官觀察周圍的事物,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2.讓學生回家后繼續觀察并記錄一天中自己使用感官的情況,嘗試用日記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