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2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導學案適用年級:八年級 班級: 姓名:1.識別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學習目標2.概述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3.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重難點 蛔蟲和蚯蚓的形態結構特點以及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第一部分: 教材導讀觀察 5-10蛔蟲結構示意圖完成圖形填空,并閱讀 P8-P9文字,回答下列問題:①口 ②腸 ③生殖器官 ④肛門1. 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體表包裹著一層角質層,起保護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蛔蟲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蠕動。2. 除了蛔蟲,線形動物還包括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等。3. 蚯蚓的身體呈長圓筒形,有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蚯蚓的身體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顏色也與其他體節不同,而且比其他體節厚,如同在蚯蚓的身體上戴著一個環,稱作環帶。4.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腸臂也有發達的肌肉,腸可以蠕動。蚯蚓在土壤中鉆來鉆去,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5. 蚯蚓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體壁密布毛細血管,氧氣可溶于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1.蛔蟲的哪些結構特點是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答:①蛔蟲為了避免寄生動物消化液,所以體表有角質層起到保護作用;②蛔蟲有發達的生殖器官,產下數量多的受精卵,目增加感染寄主的機會;③蛔蟲的消化道簡單,與其寄生生活相適應。2.大雨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來,這是什么原因?如果農田中的蚯蚓消失了,農作物的生長會不會受到影響?為什么?答: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大雨過后,雨水把土壤縫隙中的氧氣排擠出來,土壤中的氧氣減少,蚯蚓在土壤中無法呼吸,為了呼吸蚯蚓紛紛鉆出地面。蚯蚓在土壤中鉆洞活動,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氣,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長;蚯蚓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無機鹽,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并改土壤善結構,還能促進酸性或堿性土壤變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適于農作物的生長。因此如果農田中的蚯蚓消失了,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因為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并改土壤善結構)第三部分: 中考先知道1.(2022·黑龍江·中考真題)蛔蟲的消化器官不同于絳蟲的特點是( )A.有口無肛門B.有小腸大腸C.有口有肛門D.有肛門無口【答案】C【解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背腹扁平,呈左右對稱(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因此蛔蟲的消化器官不同于渦蟲的特點是有口有肛門,故選 C。2.(2022·福建·統考中考真題)蚯蚓能疏松土壤,取食落葉、生活垃圾等,并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增加土壤肥力。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蚯蚓是線形動物B.蚯蚓能影響其生活環境C.蚯蚓屬于分解者D.蚯蚓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答案】A【解析】蚯蚓的身體呈圓柱形,身體由許多基本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屬于環節動物,A不符合題意;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B符合題意;蚯蚓取食落葉、生活垃圾等,并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增加土壤肥力,屬于分解者,C符合題意;蚯蚓的身體呈圓柱形,身體由許多基本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屬于環節動物,D符合題意。故選 A。3.(2021·黑龍江·中考真題)在觀察蚯蚓時,區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標志是( )A.體節B.剛毛C.環帶D.環節【答案】C【解析】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夜間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葉。蚯蚓的身體呈圓柱形,身體由許多基本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因此,蚯蚓屬于環節動物。用手觸摸蚯蚓的體壁,體表有黏液。腹部有剛毛,與運動有關。蚯蚓的體壁有較發達的肌肉,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蚯蚓的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完成。蚯蚓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靠近前端有一個較大且滑的體節稱為環帶。所以,在觀察蚯蚓時,區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標志是環帶,故選 C。第四部分: 勤學多練1.下列蛔蟲形態結構的特征中,表明比水螅在進化上的高等之處的是( )A.具有刺細胞B.具有消化腔C.具有口和肛門D.身體輻射對稱【答案】C【解析】水螅屬于腔腸動物,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由口進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內消化和吸收;有口無肛門,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然由口排出。蛔蟲屬于線形動物,體壁由三胚層組成,消化道前端為口,后端為肛門。因此蛔蟲形態結構的特征中比水螅在進化上等高的是有口有肛門和三胚層,C正確。故選 C。2.小花同學在“觀察蚯蚓”實驗中,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其目的是( )A.防止蚯蚓缺氧窒息死亡B.有利于蚯蚓運動C.蚯蚓需要從水中獲取營養D.保持蚯蚓的韌性【答案】A【解析】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因此,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其目的是防止蚯蚓缺氧窒息死亡,A正確,C錯誤;蚯蚓靠體壁發達的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的,B錯誤;蚯蚓的韌性跟體壁的肌肉有關,D錯誤。故選 A。3.下列動物個體與特征,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海蜇——腔腸動物,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B.血吸蟲——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C.沙蠶——環節動物,身體和附肢分節D.蛔蟲——線形動物,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答案】C【解析】海蜇屬于腔腸動物,生活在水中,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體壁由內胚層、外胚層和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A 不符合題意;血吸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兩側對稱)、體壁具有三胚層、有口無肛門,B 不符合題意;沙蠶屬于環節動物,身體有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C符合題意;蛔蟲屬于線形動物,身體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由三胚層組成,有原體腔,消化道不彎曲,前端為口,體表有角質層,后端為肛門,D不符合題意。故選 C。4.蚯蚓能夠疏松土壤,是人類的好朋友。下列關于蚯蚓的敘述,錯誤的是( )A.①是環帶,②表示蚯蚓身體的前端B.蚯蚓依靠濕潤的體表進行氣體交換C.腹面的剛毛有協助運動的作用D.蚯蚓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答案】A【解析】蚯蚓的①環帶位于身體前端,②端表示蚯蚓身體的后端,A錯誤;蚯蚓依靠濕潤的體壁呼吸,B正確;蚯蚓體內無骨骼,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C正確;蚯蚓是腐食性動物,能將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供給綠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D正確。故選 A。5.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請回答:(1)蚯蚓能夠靈活地蠕動,與此有關的結構有______和______。(2)蚯蚓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這屬于______者。(3)為探究蚯蚓對哪種植物的葉子更為喜好,研究者做了如下實驗。選擇 4種樹的葉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兩種不同處理,于 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將每種葉片與土壤混合均勻后置于兩個盆中,將數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統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果如下表。(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 mg/(g·d)不同處理 蒙古櫟 楊樹 紅松 白樺未分解葉 2.44 5.94 4.79 7.30半分解葉 7.20 9.42 8.71 5.23①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______處理。②據表分析,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明顯______未分解葉的消耗量;在不同葉片中,對______最為喜好。由此說明______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③依據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量,從而增加生態系統的______。【答案】(1)剛毛;肌肉(2)分解(3)①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滅菌;②高于(或“大于”);楊樹半分解葉子;葉片的種類和分解(腐解)程度;③ 自動調節能力【解析】(1)蚯蚓就是通過肌肉的收縮舒張交替進行以及剛毛的配合,從而使蚯蚓向前蠕動。(2)蚯蚓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這屬分解者。(3)①設計實驗應遵循對照原則、等量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等,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據表可知,半分解葉的量比未分解葉的消耗量多,說明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大于對未分解葉的消耗量;表格中,蚯蚓對楊樹的半分解葉消耗最多,說明蚯蚓對楊樹的半分解葉最喜好。所以,根據表格可知,葉片種類和分解程度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③根據第二題分析可知,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量。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形成的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第五部分: 思維導圖略第六部分: 課后反思5.1.2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導學案適用年級:八年級 班級: 姓名:1.識別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學習目標2.概述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它們與人類的關系。3.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重難點 蛔蟲和蚯蚓的形態結構特點以及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第一部分: 教材導讀觀察 5-10蛔蟲結構示意圖完成圖形填空,并閱讀 P8-P9文字,回答下列問題:① ② ③ ④1. 蛔蟲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 生活。它的身體呈 形,前端有 ,后端有 ;體表包裹著一層 ,起 作用;消化管的結構簡單,腸僅由 細胞組成,可消化小腸中的食糜; 發達,生殖能力強。蛔蟲沒有專門的 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緩慢地 。2. 除了蛔蟲,線形動物還包括 、 、 、 等。3. 蚯蚓的身體呈長 形,有許多相似的環形 構成。蚯蚓的身體前部有幾個體節,界限不明顯,顏色也與其他體節不同,而且比其他體節厚,如同在蚯蚓的身體上戴著一個環,稱作 。4.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蚯蚓的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 配合可以完成運動,腸臂也有發達的肌肉,腸可以蠕動。蚯蚓在土壤中鉆來鉆去,以土壤中的 為食。5. 蚯蚓體壁可以分泌 ,使體表保持濕潤。蚯蚓體壁密布 ,氧氣可溶于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1. 蛔蟲的哪些結構特點是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2.大雨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來,這是什么原因?如果農田中的蚯蚓消失了,農作物的生長會不會受到影響?為什么?第三部分: 中考先知道1.(2022·黑龍江·中考真題)蛔蟲的消化器官不同于絳蟲的特點是( )A.有口無肛門B.有小腸大腸C.有口有肛門D.有肛門無口2.(2022·福建·統考中考真題)蚯蚓能疏松土壤,取食落葉、生活垃圾等,并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增加土壤肥力。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蚯蚓是線形動物B.蚯蚓能影響其生活環境C.蚯蚓屬于分解者D.蚯蚓身體由許多體節構成3.(2021·黑龍江·中考真題)在觀察蚯蚓時,區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標志是( )A.體節B.剛毛C.環帶D.環節第四部分: 勤學多練1.下列蛔蟲形態結構的特征中,表明比水螅在進化上的高等之處的是( )A.具有刺細胞B.具有消化腔C.具有口和肛門D.身體輻射對稱2.小花同學在“觀察蚯蚓”實驗中,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其目的是A.防止蚯蚓缺氧窒息死亡B.有利于蚯蚓運動C.蚯蚓需要從水中獲取營養D.保持蚯蚓的韌性3.下列動物個體與特征,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海蜇——腔腸動物,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B.血吸蟲——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C.沙蠶——環節動物,身體和附肢分節D.蛔蟲——線形動物,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4.蚯蚓能夠疏松土壤,是人類的好朋友。下列關于蚯蚓的敘述,錯誤的是( )A.①是環帶,②表示蚯蚓身體的前端B.蚯蚓依靠濕潤的體表進行氣體交換C.腹面的剛毛有協助運動的作用D.蚯蚓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5.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請回答:(1)蚯蚓能夠靈活地蠕動,與此有關的結構有______和______。(2)蚯蚓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這屬于______者。(3)為探究蚯蚓對哪種植物的葉子更為喜好,研究者做了如下實驗。選擇 4種樹的葉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兩種不同處理,于 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將每種葉片與土壤混合均勻后置于兩個盆中,將數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統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果如下表。(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 mg/(g·d)不同處理 蒙古櫟 楊樹 紅松 白樺未分解葉 2.44 5.94 4.79 7.30半分解葉 7.20 9.42 8.71 5.23①實驗所選擇蚯蚓生長狀況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______處理。②據表分析,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明顯______未分解葉的消耗量;在不同葉片中,對______最為喜好。由此說明______是影響蚯蚓攝食偏好的主要因素。③依據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量,從而增加生態系統的______。第五部分: 思維導圖略第六部分: 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2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導學案)(學生版) 2023-2004八年級生物上冊同步講義(人教版).pdf 5.1.2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導學案)(教師版) 2023-2004八年級生物上冊同步講義(人教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