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人教統編2024年新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同步教學課件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Step01Step02Step031.立足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知道春秋時期先后稱霸的諸侯霸主,掌握諸侯爭霸的影響,認識爭霸戰爭的利弊。2.立足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理解周王室衰微和諸侯崛起的史實,知道春秋時期社會動蕩的特征,理解發展與變革的關系。3.立足唯物史觀,了解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概況,分析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展,了解私有制度、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課程導入東 周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春 秋戰 國春秋:因與孔子編訂的編年體史書《春秋》年代相當而得名。戰國:因西漢劉向整理校訂《戰國策》一書而得名。知識鏈接:“春秋戰國”的由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隸社會的逐漸瓦解時期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封建社會的逐漸形成時期壹1.王室衰微的原因鐵制農具、牛耕的出現諸侯私田出現,實力增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矛盾分封制瓦解設縣、郡控制地方不再分封周王室衰微這一時期社會處于動蕩和變化狀態,西周的各種制度遭到破壞,后人稱之為“禮崩樂壞“春秋時期的社會處于動蕩的狀態,西周的各種制度在春秋時期逐漸遭到破壞。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職位也不世襲,由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西周時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1)周平王東遷后,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輔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在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2)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3)諸侯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諸侯庶民天子士卿大夫庶民士天子卿大夫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2.王室衰微的表現壹王室衰微3.王室衰微的后果結果:諸侯崛起,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諸侯各自為政,相互征戰,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材料:“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br/>諸侯各自為政,國家處于分裂狀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 樂壞西周時期春秋時期那就干起來吧!我也想!我也想!現在哥強大了,我要擴充地盤兒,我還想當老大!思考:整個國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王室衰微(2)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1)王室衰微;(3)各諸侯國為了自身利益,相互爭斗1.原因2.目的爭奪霸主地位,擁有對其他諸侯的支配權,獲得周天子過去享有的政治和經濟特權。3.旗號4.方式尊王攘夷結盟和軍事征伐尊王:表面上尊崇天子,利用天子的影響號令諸侯。攘夷:抵御周邊少數民族的進擾亂。春秋列國圖海海江 水淮 水渭水洛邑周河 水漢 水春秋形勢圖齊桓公楚莊王秦穆公晉文公周王城封國都邑衛燕魯齊宋吳越楚秦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首霸5、春秋五霸春秋霸主——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并稱“齊桓晉文”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管仲原先輔佐公子糾,幫助他與公子小白爭奪齊國國君的寶座。在爭斗中,管仲用箭射中小白。小白假裝身亡,趁機搶先歸國即位,史稱“齊桓公",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主持國政。管仲不負重托,治國有方,輔佐齊桓公成就大業。齊桓公這種不計前嫌、唯才是舉的做法,受到后人的稱頌。春秋霸主——晉文公晉文公,(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晉朝國君,父親是晉獻公,姓姬,名重耳。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因受迫害而離開晉國,游歷諸侯。漂泊19年后終復國,殺懷公而立。作三軍六卿,勤王事于洛邑、敗楚師于城濮,盟諸侯于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后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為后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道,被陳列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霸主——秦穆公秦穆公(前683-前621年),春秋時期秦國國君,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被《史記索隱》等書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曾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等,協助晉文公奪取君位。晉文公死后,秦穆公命孟明視率軍東向襲擊鄭國,未果,于殽山為晉軍所敗。后連續對晉國用兵,終因殽函通道和風陵渡均被晉軍控制而被阻。秦穆公轉而向西戎發展,于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秦國至此強大。春秋霸主——楚莊王楚莊王,羋姓,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獎掖人才,修明內政賞罰分明,得致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爭霸中原,曾陳兵洛邑,問鼎周疆。與北方霸主晉國會戰于邲,大(今河南鄭州北)勝全勝,促成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后歸附,由此遂稱霸中原。春秋霸主——吳王闔閭吳王闔閭,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采取分兵輪番擊楚之策,攻楚,使楚疲于奔命。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秦出兵助楚復國。越王勾踐認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越王勾踐即位,被吳軍敗于夫椒,越王勾踐二十四年,臥薪嘗膽,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以兵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春秋霸主——越王勾踐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諸侯國有一百四十余,經過三百年的兼并和戰爭,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齊、燕……等十幾個大國、強國。 ——《文物春秋戰國史》材料二:綜觀春秋大國爭霸與中華民族發生的關系,可以指出兩個方面:其一,各大國分別滅掉許多鄰近的少數族部落方國,這些被滅國的少數族便與華夏族融合起來,擴大了華夏族的范圍。其二,本來屬于“四夷”的楚、秦、吳、越,在發展中接受華夏先進文化?!?br/>——張豈之《中國歷史》材料三: 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使得戰事不斷,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幾乎都卷入了戰爭。一些小國備受戰爭之害,如鄭國遭受戰禍70多次,宋國也有40多次。——統編版《中國歷史》積極影響1:促進了局部地區的統一,客觀上有利于經濟的發展。積極影響2: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也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消極影響:社會動蕩,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6.影響弭兵大會春秋時期諸候之間的爭霸戰爭長期延續,使得各諸侯國耗費巨大,難以為繼,因此都有了暫時休戰、恢復元氣的愿望。公元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約集晉楚、齊、秦、宋、魯、鄭、衛、曹、許、陳等14國代表來到宋國都城商丘,召開規模盛大的弭兵大會。會議作出決定:以晉、楚為首,各國共同簽訂盟約,宣布停止戰爭。晉、楚兩國互相妥協,分享霸權,成為諸侯列國的共同盟主。弭兵大會后,作為爭霸中心的中原地區戰爭大大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比較和平安寧的社會環境,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知識拓展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糧食產量有了明顯增長,人口也不斷增多。笨重,使用不方便硬度不夠,不夠鋒利不耐用青銅雖硬,韌性不好,易斷鋒利、韌性好、耐用、造價低廉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是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1.農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蓮鶴方壺楚國漆器2.手工業的發展材料: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跆躪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史記·貨殖列傳》城市中的商業活動逐漸活躍起來,各諸侯國統治者對經濟活動提供一定的鼓勵和保護,金屬貨幣得到了較為廣泛使用3.商業的發展春秋時期貨幣1、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力飛躍發展的時期,以下最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農業上深耕細作 B.農產品種類增多C.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D.鐵農具和牛耕出現2、在我國古代,人們會以“?!薄案弊鳛槊缈鬃拥牡茏铀抉R耕,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春秋時期 B.隋唐時期C.明清時期 D.秦漢時期DA鞏固練習4、從春秋到戰國,民族關系出現了重要變化。春秋時期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族的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性的多民族國家。這表明( )A.華夏認同觀念得到發展 B.百家爭鳴繁榮局面出現C.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消除 D.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A鞏固練習3、根據規定,諸侯國國君每五年就要朝見周天子一次。但據魯史《春秋》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魯國國君朝見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見晉國國君多達二十次。這反映了春秋時期( )A.中央集權加強 B.周王室勢力衰微C.民族相互交融 D.社會的動蕩不安B課后活動 鞏固練習 5.春秋時期,曾宣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的楚國,到戰國時期,明確宣稱“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上述變化表明( )A.楚國成為春秋霸主 B.國家統一基礎已奠定C.華夏認同觀念加強 D.封建制增強各國實力C6.春秋時期,楚國往往把兼并得來的小國改建為縣,也常把邊地防守重鎮改建為縣。春秋末年以后,晉國又在比較荒涼的邊地設郡,由此可見( )A.春秋時期郡縣體制不適應時代需求 B.郡縣的出現與加強邊防有關C.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確立郡縣制 D.楚國率先確立中央集權體制B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課標新教材】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4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同步課件).pptx 動蕩的春秋時期情境導入.mp4 周王室衰微.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