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年級 三年級 學 科 音樂課題 蝸牛與黃鸝鳥 課型 活動、樂劇表演 課時 2課時具體內容教學 目標 (一)能力目標:能夠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彈性、連貫的聲音演唱《蝸牛與黃鸝鳥》。 (二)知識目標:1、掌握X X X X XX 等節奏型、并利用各種節奏型提高識譜能力。 2、發展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啟迪想象力、拓展思維、培養節奏感。 (三)情感目標:1、分別用頓音和連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培養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2、學會演唱歌曲并有表情地演唱,熟練地掌握切分節奏和換氣記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重點 難點 1. 指導學生用明亮、輕巧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語氣表現歌中驕傲自大的黃鸝鳥和鍥而不舍的蝸牛形象。 2. 指導學生相互合作、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使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象蝸牛一樣要具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教法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①示范教學方法。②啟發式教學方法。③引導式教學方法。學法 ①自主學習法:利用學生的喜好吸引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模仿法:用模仿蝸牛的形態,激起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③創造法:自己創編舞蹈動作,不僅能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教學 資源 教學PPT課件、教材教學用書、電子琴、口風琴、創編音樂劇活動、小動物圖片、農家小院。教學設計 教學評價 二次備課 改進建議教 學 過 程 導入: 一、組織教學 情感交流。學生隨音樂走進教室,師生問好,情感交流。 二、學生復習上節課唱過的二首歌曲《黃鸝鳥的歌》、《蝸牛的歌》、分組吹口風琴演奏與演唱。 設計意圖: 歌曲《黃鸝鳥的歌》《蝸牛的歌》曲譜、復習第一場、第二場(口風琴吹與演唱歌曲)。 ①自主學習,利用學生的喜好吸引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指導學生用明亮、輕巧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語氣表現歌中驕傲自大的黃鸝鳥和鍥而不舍的蝸牛形象。二、導學施教: 1.請同學們邊聽邊看視頻思考: 這首歌曲演唱了什么內容?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老師簡介音樂劇《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 歌曲由陳弘文作詞、林建昌作曲,采用拍。歌曲情緒是活潑的,歌曲速度是中速,活潑地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 朗讀歌詞:全體學生按照節奏朗讀。 三.學習學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1、出示曲譜,一起學習歌曲。 2、在學這首歌曲前,老師要考考誰的小耳朵最靈,能流利地讀出老師說的兩句話? (1)啊門啊前一棵葡萄樹,啊嫩啊嫩綠它剛發芽。 (2)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3、要求同學們注意,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加強節奏練習。 4、伴著音樂我們小聲地跟著哼唱。教師示范,聽一聽你的演唱和老師的有什么不同? 5.鞏固歌曲:全班學生一起演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分組演唱, 四.我是小小的思考家: 1、小蝸牛和黃鸝鳥你們更喜歡誰呢? ( ) 2、黃鸝鳥對蝸牛是什么態度?( ) 3、小蝸牛最后吃到葡萄了嗎?( ) 4、我們要向誰學習?( ) 五、編創各場景的表演 1.觀看視頻別人編排的音樂劇視頻節目。 2.編排音樂劇 —— 第三場 蝸牛與黃鸝鳥 第一幕 蝸牛摘到了葡萄 第二幕 道歉第三幕 歡慶設計意圖: 主要角色、動物設計、音樂設計、臺詞設計、讓學生自己分組交給任務,完成編排樂劇。 ②模仿法用模仿蝸牛的形態,激起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③創造法自己創編舞蹈動作,不僅能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指導學生相互合作、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使學生懂得在生活和學習中要象蝸牛一樣要具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 3.能夠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彈性、連貫的聲音演唱《蝸牛與黃鸝鳥》。 掌握X X X X XX 等節奏型、并利用各種節奏型提高識譜能力。 4.發展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啟迪想象力、拓展思維、培養節奏感。 5.分別用頓音和連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培養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6.合作創編歌詞 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創編歌詞這一環節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歌曲創編。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寬松、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自信心。通過合作創編歌詞,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課堂達標: 1. 同學們試著填詞演唱歌曲。 2.小動物們圍成一圈邊唱邊跳起歡快的舞步:蝸牛在圓圈中間背著重重的殼也在慢慢地轉圈跳舞。(音樂劇表演)課堂延伸 同學們分組表演音樂劇,看看哪一組的表演最為精彩。主要角色、動物設計、音樂設計、臺詞設計、讓學生自己分組交給任務,完成編排樂劇。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使我們懂得,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笑我呢不畏艱難,執著追求自己奮斗目標的頑強精神。作業 布置 書面作業:(必做、選做、提升) : 背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非書面作業:(實踐作業): 今天編排的音樂劇回家講給你的家長和朋友。板書 設計 課題:《蝸牛與黃鸝鳥》 1=F拍 速度:中速 歌曲情緒: 活潑的 臺灣的敘事性民歌 切分節奏:X X X X XX V 換氣記號 音樂劇: 第三場: 1蝸牛摘到了葡萄 2.道歉 3.歡慶教學 反思 本周課我們學習了《蝸牛與黃鸝鳥》這首兒歌,這首兒歌節奏輕松、歡快,歌曲詼諧、幽默。在學習這首歌曲時,我先設計了一個flash小故事視頻,通過歌曲視頻這個小故事,讓學生明白歌曲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這樣既能引起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又能對記憶歌詞有一定的幫助。 本節課注重“雙線交織”法展開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始終興趣盎然的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從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緊緊圍繞節奏、節拍、音高、音色等音樂要素的“音樂脈絡”展開教學,始終不離開音樂本身,突出了音樂學科的本為特點。本節課最大的閃光點就是把節奏生活化,趣味節奏“X X X X XX︱X X X ︱”,設計新穎,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從而輕松地解決了歌曲的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是通過唱讀歌詞來記憶歌詞。歌詞的記憶是我們學校學生的難點,他們的智力情況決定了他們很難記住復雜、很長的句子。但是如果記不住歌詞,唱歌更無從談起了。我采取了多種方法讓學生記憶歌詞,例如:隨節奏唱讀歌詞,句子接龍。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漸記住了歌詞。 本節課的表演,我讓學生自己想了小蝸牛、黃鸝鳥的動作,讓學生隨音樂邊唱邊表演。學生們開始比較拘謹,動作也有點僵硬。通過我的表揚、鼓勵,學生們興趣越來越濃厚,最后都能自如的表演節目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