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可愛的小象》 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歌曲《可愛的小象》,能夠運用簡單的律動表現歌曲并利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 (2)初步認識 “前八后十六”節奏及“切分音”節奏。能在歌曲中較為準確地運用。能夠視唱歌曲旋律并利用口琴吹奏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過程與方法:通過利用劃讀節奏,旋律視唱,自主學習歌曲部分旋律,從而掌握歌曲旋律視唱及歌曲演唱,同時也能使歌曲表現得更加的豐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能夠敢于大膽展示。了解象的有關小知識,引導學生關愛小動物、保護動物,愿意和小動物做朋友的美好情操。教學重 點 (1)用自然、柔和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愛的小象》。并能夠利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 (2)學習并初步認識 “前八后十六”節奏及“切分音”節奏。教學難 點 (1)能較熟練地演唱歌曲旋律。并能夠利用口琴吹奏部分歌曲旋律。 (2)能夠大膽的在課堂中展示費歌曲演唱。教學方 法 游戲法、循序漸進法、聆聽感受法、聽唱教學法 教學準備 鋼琴、口琴、課本、雙響筒、三角鐵、碰鐘、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課前復備※一:組織教學 1、隨音樂排隊進教室 2、師生音樂問好,發聲訓練 師 :(5 5 5 │ 4 4 4│2 1 2 3 │1 –│) 1 2 3 4 5- │ 生:5 4 3 2 1- │ 同學 們 好! 老 師 您 好! 導語: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的“鴨子樂園”的小鴨子們嗎?瞧!它們又來了! ※二: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跳起來——表演唱《數鴨子》 【設計思路】激發孩子們上課情緒,動起來!活躍課堂氛圍。為整堂課開個好頭。 2、奏起來——樂曲《可愛的小象》 說一說認識的打擊樂器名稱——雙響筒 三角鐵 碰鐘 敲擊方法 雙響筒:強拍弱拍 三角鐵:強拍 碰 鐘:強拍 利用打擊樂器為樂曲《可愛的小象》伴奏。 A、感受歌曲的節奏,說說是幾拍子的樂曲。 B、將老師準備好的打擊樂器進行樂曲伴奏。 3、節奏訓練 ① ⅹ ⅹ 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ⅹⅹ 發現什么了?(減時線把時值縮短了) 新知學習——認識十六分音符 ⅹ 八分音符下又多了一根“減時線”ⅹⅹ ②認一認、讀一讀、唱一唱、吹一吹 ⅹ ⅹⅹ 可 愛的 1 1 1 【設計思路】掌握好“節奏”是學好和唱好歌曲的關鍵之一,那么,如何將枯燥的又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較難的樂理知識讓他們變得趣味又易接受呢?因此,在本堂課中決不能以傳統式的灌輸式教學來讓低年級學生學習枯燥的樂理知識。引導他們學習的同時感受成功尤為重要。 導語:看來同學們給鴨子王國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可是有個小動物卻給老師出了道難題,你們愿意幫幫我嗎? ③旋律接唱 引導學生利用口琴吹奏旋律此條旋律,完成教學目標。 設問:此條旋律中哪個音不同其它音在同一個音高區域? 【設計思路】區分低音點和附點,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通過聆聽、對比,找出本句旋律哪個音唱的最長?學唱旋律。 【設計思路】師生互動,在玩中學習旋律視唱,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音符的學習鞏固,學習新知鞏固舊知,將歌曲旋律分段學習,讓復雜的旋律視唱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并突破重點知識學習。將被動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學習參與。 ※三、完整地視唱旋律 ※四、揭示課題——《可愛的小象》填詞演唱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鴨子樂園”為同學們送上的樂曲是哪個名族的嗎?(傣族)那個名族有個很特別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有特別喜歡的兩種動物(大象和孔雀) 1、教師簡要介紹傣族地域風情及文化特點。 2、全班隨鋼琴完整齊唱歌曲《可愛的小象》 3、師生互動演唱 4、踏著節拍演唱 1、說說大象的特點。 5、師生表演唱《可愛的大象》 2、模仿大象的形態。 3、隨音樂律動表演 【設計思路】快樂地學習,可以讓孩子們心境輕松愉悅,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新知鞏固舊知。能夠更加自信、更加敢于在課堂中大膽展示和表現自己。成為課堂的 “小主人”。 ※三、點評(生生互評、師生點評) ※四、小結本課內容,下課 ①小結本課學習的知識。 ②德育教育:愛護小動物,和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 ③在音樂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作業: 繼續熟練口琴旋律吹奏課堂練習設計利用打擊樂器為樂曲進行伴奏 2、 3、 4、課后作業設計繼續鞏固歌曲旋律視唱及第一段的口琴旋律吹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