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牧童謠》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用自然、明快的歌聲表現牧童放牧時的愉快心情,并感受歌曲的優美, 體驗歌曲如畫般的美好意境。2、通過欣賞,感受樂曲的風格、音樂的速度以及節奏上的特點,養成恒拍感,并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3、培養學生愛勞動、樂觀向上的好品德。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用自然、明快的歌聲表現歌曲,掌握音樂的節奏特點,感受歌曲情緒。難點:唱準音高(嗨),及旋律3 5 6 5 3 6 3 5的每個音。三、教學準備:手搖鈴、沙蛋、雙響筒等樂器;多媒體課件;音頻;圖片等。教學過程 :師生隨歌曲律動。(二)激趣導入:1、謎語激趣:師:老師見到同學們也很開心,所以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兩個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師課件出示謎語,學生猜,師出示謎底。欣賞圖片,感受牧童放牧時的歡樂:師:大家有沒有放過牛、羊呢?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師出示圖片,學生欣賞圖片,感受牧童放牧時歡快的心情,以及貧困地區學生努力學習的精神。師介紹牧童相關知識。(三)欣賞民歌,感受歌曲情緒,掌握音樂打拍節奏。1、欣賞動畫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師:小牧童為同學們帶來了一首他放牧時演唱的童謠,大家想聽嗎?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改編自國外的民歌《牧童》師:你能隨著音樂的節拍拍手嗎?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播放動畫《牧童》,學生欣賞歌曲,感受情緒,并跟著音樂節奏打拍。2、掌握音樂打拍節奏及強弱規律:學生跟著老師學習。(四)認識“3、5、6”,唱準音高。1、學唱音“3(mi)”“5(sol)”“6(la)”。師:在學唱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三只小牛,記住小牛的樣子及在家族中的排行?!獛熣n件出示小牛的圖片,介紹三只小牛,及它們在音樂中的音高。2、貼圖片,掌握三個音的位置及音高。3、你會唱嗎?師:三只小牛給我們帶來了幾個問題?你會根據它們在家族中的排行唱出來嗎?——師課件出示,學生學唱,注意音高的準確性。① 5 5 5 5 6 ② 5 5 5 5 3③ 3 5 6 5 ④ 3 6 3 5(五)寓教于樂:學唱歌曲《牧童謠》。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師:請同學們先聽一聽歌曲,感受一下歌曲中的情緒及音樂節奏,并用剛學過的打拍方法給歌曲打拍——師播放歌曲,生聆聽并感受歌曲情緒,然后說一說歌曲歌詞說了些什么。2、介紹歌曲: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謠》。湖北地處江漢平原,每到春夏就會看到草地上、池塘邊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著草兒在悠閑的散步,只見他們的小主人,一個個的小牧童坐在大樹下,吹著竹笛,唱著歌曲。 這首《牧童謠》就是其中的一首。你問我答:師課件出示歌詞,采用你問我答的形式感受歌曲歌詞內容?!榻B歌詞部分采用問答式,及歌曲開頭的“那斯那斯嗨”采用喊唱的形式。復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想象牧童們放牛時的歡樂情景以及歌曲采用問答及開頭吶喊的形式。師范唱,學生學唱歌曲。師生隨音樂齊唱歌曲。創造表現:用樂器伴奏(手搖鈴、雙響筒、沙蛋等):師先示范正確的演奏方法,然后師生合唱,并用手中的樂器給歌曲伴奏,注意音準音高。舞蹈創編:師生合作,根據歌曲歌詞特點創編舞蹈動作。3、小組合作表演:(1)請一位同學演唱,一同學用打擊樂器伴奏。(2)請一位同學演唱,一位同學根據演唱加上動作表現歌曲。(3) 男女生對唱。六、完美結課:1、師生齊唱歌曲,加上動作,并用樂器給歌曲伴奏。2、這節課我們跟著這些牧童學習了他們家鄉的湖北民歌《牧童謠》,還認識了三位新朋友。同學們能很好的用樂器為歌曲伴奏并且能夠根據歌詞特點創編舞蹈動作,那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生活采用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創編歌詞呢?這是留給同學們課后的一個作業。另外老師還希望同學們放學回家之后能夠將我們今天所學的歌曲表演給家長看,將這種快樂的情緒傳遞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同學們也要學習小牧童,做個懂事的好孩子,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