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牧童短笛》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與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聯想樂曲的情景。二:通過聆聽,能分辨不同樂段的速度變化從而感受到情緒的不同。三:通過欣賞樂曲,進一步認識與了解鋼琴,了解鋼琴的音色。教學重點:聽辨不同樂段的速度變化從而感受到情緒的不同,進一步了解鋼琴。教學難點:聽辨不同樂段的速度變化從而感受到情緒的不同,進一步了解鋼琴。教學樂器:鋼琴教學步驟:一:導入1:聽著音樂,跟著老師的腳步,走進音樂教室。(讓學生體驗音樂的節拍,體驗恒拍)。2:圍坐成一個圓圈,坐下后跟著老師進行聲勢的律動。師:同學們,音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出長音,聽辨樂句。聆聽音樂,聲勢律動。<1> 師生一起律動<2> 學生自主律動3:師:這段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體驗快樂的情緒,美妙的旋律。師:請你們帶著歡快的心情再來體驗這段音樂并用自己最美最喜歡的動作來表示這個長長的音。從坐著到站起來再到走起來,更進一步體驗音樂。4:學唱第一樂段的主旋律(1)師:這么美妙的音樂會把我們帶到什么地方去呢?(出示圖片)哦,原來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美麗的地方。剛才我們用我們的動作表現了這段音樂,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用你們的歌聲也來表現這段音樂。(2)出示主旋律譜例師:請你們演唱旋律中紅色的部分,老師來演唱黑色的部分。在演唱過程中可一定要跟上老師的旋律哦。5:介紹鋼琴,老師演奏片段師:同學們,你們能聽出這首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生:鋼琴師:鋼琴清脆、明亮的音色讓我們一聽就十分喜歡,難以忘懷。鋼琴一共有88個琴鍵,每個琴鍵都有自己的音高,這些高低不同的音串聯在一起就能演奏出許許多多不同的旋律。(老師演奏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不同情緒不同風格的鋼琴音樂)二:聆聽第一樂段,初步感受復調旋律1:師:再來聽一聽剛才的鋼琴曲,你覺得這次音樂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讓學生聽出有兩條旋律一起進行。2:聽一聽兩條旋律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聽辨音的高低不同。3:師:兩條不同的旋律交織在一起讓我們音樂起了很大的變化,音樂變得更加的豐富,更加的動聽。4:感受復調旋律師:兩條旋律交織在一起,你們還能找到長長的音嗎?師生合作,學生用聲勢表現第一條旋律,老師用聲勢表現第二條旋律。三:出示課題師:美美的音樂帶給我們美美的享受,那么這么美的音樂它也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作《牧童短笛》。四:聆聽第二樂段1:師:接下來請你們繼續聆聽,下面這段音樂中哪里最像小牧童吹奏的短笛聲?師畫旋律線,讓學生找一找。2:一起體驗,模仿小牧童。五:兩個樂段一起聆聽師:兩個樂段一起聆聽,聆聽之后告訴老師這兩個樂段有什么不同?生:一段快,一段慢。師:速度不一樣,你們覺得聽了之后心情有沒有什么變化嗎?原來音樂速度的不同會讓音樂的情緒也發生變化。六:聆聽第三樂段、師:這首樂曲還沒有結束,請繼續聽下面的樂段,你熟悉嗎?生:第一樂段師:跟第一樂段完全一樣?老師彈琴讓學生聽辨。讓學生聆聽出第三樂段每一個樂句比第一樂段多了幾個小音符,感受“加花”式的音樂。七:完整聆聽,介紹作者1;完整聆聽2:介紹作者3:回顧課題,完整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