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詠鵝》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根據古詩詞創作的歌曲《詠鵝》體味中國古詩詞的韻味。2、用小樂器、身邊發生的東西為歌曲伴奏,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音樂。3、認識音樂符號------反復跳越記號。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中鵝的悠閑自在的音樂形象,并引導學生用優美的歌聲來表現歌曲。教學難點:用小樂器、身邊發生的東西為歌曲伴奏,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1、謎語(謎底——鵝)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 2、學生說出謎底。3、我們在一年級學過與鵝有關系的一首古詩是什么?板書課題:詠鵝二、詩歌朗誦1、學生朗誦《詠鵝》古詩。2、師范讀3、學生跟著音樂帶上動作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三、學唱歌曲《詠鵝》 同學們,這首詩不但讀起來非常美,唱起來也很好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詠鵝》。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聆聽范唱。2、學生隨琴聲輕聲哼唱。3、認識音符的唱名do,mi,sol4、學生打節拍來演唱這首歌曲。5、跟伴奏試唱。6、學生打樂曲來演唱歌曲。創編學習1、請一位學生到上面演唱,幾位學生上臺打樂器。2、學生齊唱歌曲并打的樂器。3、分組來打的樂器來演唱這首歌曲。五、認識樂器1、蛙鳴筒X X | X XX | 2、舞板X XX | X X | 3、碰鈴X - | X - |六、分組打樂器來演唱這首歌曲。七、認識音樂符號------反復跳越記號。八、總結師把這節的學的內容說一說。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的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興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所以,本學年我在教學中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古詩、繪畫、舞蹈、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我所教授的唱歌、欣賞等只是音樂教育中的一個分支。在唱歌教學中我選擇適合學生的接受程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并積累一定數目的樂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