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示兒》導學案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2.能借助題目、注釋和相關資料,運用積累到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內容。3.結合相關背景資料,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重點難點:1.能借助題目、注釋和相關資料,運用積累到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內容。2.結合相關背景資料,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我會認。( )乃 是2.我會寫jì nǎi3.重點字講解。4.解詞義。示兒:元:九州:王師:定:中原:家祭:乃翁:二、合作探究1.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注意斷句,讀出節奏。2. 交流作者,介紹背景。(1)“示兒”是什么意思?(2)病榻上的這位老人是誰?他所屬的朝代是 ?(3)分享課前搜集的有關陸游生平的資料。(4)陸游為什么寫下示兒?3.解詩意。(1)你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嗎?萬事: ;但: 。(2)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3)你從“悲”字中體會到什么?(4)以“萬事空”來襯托 ,突出了詩人“不見九州同”的( )、( )。 “悲”字是詩眼,反映了詩人( )的愛國情懷。(5)結合古詩背景,概括詩人的“悲”從何來。(1)你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嗎?北定: ;無: 。(2)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3)你從“北定”你能感受到什么?(4)詩人留下了怎樣的遺愿?(5)既然詩人知道人死后萬事都不可知,為何還要讓兒子“告乃翁”?因為( )、( )是詩人至死不渝的愿望,所以即使知道自己死后萬事都不可知,他也仍然希望兒子能告知自己國家統一的消息。4. 我們要用怎樣的感情朗讀這首詩?本詩的總體基調是( )的。讀第一句時,語速( );讀第二句時,體會詩人不得志的沉郁和對收復河山的渴望,語調( ),重讀“( )”字;讀第三句和第四句時,感情基調應由悲痛轉為激昂。三、展示交流1.各小組依次推舉發言人匯報小組成果。(選擇最優的發言人為小組加分吧)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時刻準備為本組補充發言,或對其他組的發言進行評價。四、訓練反饋1.讀詩《示兒》寫出與下列古漢語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現代漢語。元 但 九州 乃 翁 同 2.從體裁上看,《示兒》是七言 ,押 韻。3.根據課文《示兒》內容填空:詩中,臨終前,詩人的遺憾是(用原句回答) ,詩人的遺恨是(用原句回答) ,詩人的遺愿是(用原句回答) 。 4.找出下列句子中寫錯的字,在把正確的字寫在橫線上。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熟讀《示兒》,完成練習。《示兒》的作者是 代詩人 ,號稱 ,他的詩通俗易懂。詩中“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一句中“元”的意思是 ,“但”的意思是 ,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